第九节 里老村——全县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233
颗粒名称: 第九节 里老村——全县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91-2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高村乡里老村出土了一座辽代墓葬,墓志鉴定为辽代,长约51厘米、宽约51厘米、高约11厘米,共计约五百字。墓志记载了墓主人赵氏夫人的生平事迹,她是幽州武清县令赵衮的长女,年轻时姿容婉丽、旨趣幽闲、仁从天降,言唯柔顺、志切谦恭。她于公元959年无疾而终,五年后于964年才迁葬到武清县袭礼乡李罗村。墓碑的碑文是赵氏夫人的次孙所撰写,记载了赵氏夫人的家族历史,可上溯到汉朝王莽新政时期。从墓志中可以看出,里老村在辽代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村落。
关键词: 里老村 古老村落 墓葬

内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高村乡里老村出土砖室墓一座。经天津市考古部门对一块方形墓志鉴定,为辽代墓志。墓志长51厘米、宽51厘米、高11厘米。墓志铭为楷书字体,共计五百字左右。四周有阴刻线条纹饰,因其常年在地下,腐蚀严重,部分字已剥落不清,通过专家辨认,知道墓主人是一位赵氏夫人。志文记载:这位赵氏夫人临终前,“非疹非疾,若醉若眠”,于“应历(辽代耶律璟年号)九年,岁在已未(959年)大吕之月(阴历十二月)二十七日,终于燕京铜马坊之私邸。享年九十有三,至十四年(964年),岁在甲子应钟月(契丹历)一日,皈(归)葬于武清县袭礼乡李罗村之故里也”。从碑文可知,这位女寿星赵氏夫人于公元959年无疾而终。五年后的964年,才迁葬到武清县袭礼乡李罗村。墓志当在迁葬后所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碑文还记载,赵氏夫人的父亲赵衮曾任“幽州武清县令”,赵氏夫人是县令的长女。她年轻时“姿容婉丽,旨趣幽闲,亮洽坤仪,仁从天降”。“言唯柔顺,志切谦恭”。“幼门四德,长备三从”。她嫁到张家后,生二子二女,长子张东周,曾任“朝请大夫检校尚书刑部郎中行幽都府武清县令柱国赐紫金鱼袋”。赵氏夫人有六个孙子,长孙叫张澶守,曾任“濡州缙山县主簿”。次孙张唯叙,曾任“摄义武军节度推官”。墓碑的碑文是次孙所撰写。可见里老村在辽代是个很有名气的村落。从碑文还可知,赵衮县令的祖上可上溯到汉朝王莽新政时期(公元9年~23年),为“赵襄子之苗裔也”。这样,里老村的历史又向前推移了九百多年。在西汉就已成村,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宋辽对峙,南北阻隔,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还给千万个家庭造成骨肉分离,难得团聚。里老村赵氏一家本来住在燕京的铜马坊,而长子在真定府(宋辖),长女、次子和次女在均州(今湖北省均县),长孙在濡州缙山县(今北京延庆县、辽辖),次孙在定州(宋辖);丈夫曾随长子在定州,死后难返故里,暂葬在元氏县,一家人始终不得团聚。
  因该村由李、罗两姓立村,民国初年,罗姓迁出,剩下李姓大户,便称李老村,后讹传为今名。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澶守
相关人物
张唯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