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洼淀变桑田 村落面貌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223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洼淀变桑田 村落面貌变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77-2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村店大洼是位于中国杨村西北的一个地区,面积57.5平方公里。在唐代,这个地区经济繁荣,是富庶之地。大黄堡洼是明清时期形成的一个地区,面积90平方公里,主要是由大量移民在此定居建立村落。夹道洼则是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位于杨村西南,面积58.3平方公里。在九十年代,武清区在夹道洼建起了经济开发区,引进了大量企业,改变了该地区的生产条件,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建立了花园式的住宅小区,提高了农民的居住条件。
关键词: 洼淀 村落发展 泗村店

内容

一、泗村店大洼——唐代繁华富庶之区
  泗村店大洼位于杨村西北13公里,泗村店镇、东马圈镇境内。龙、凤河汇流处以北,面积57.5平方公里。地势西高南低。海拔6.1米~8米,水深1.9米。蓄水量2876.44万立方米。清雍正四年(1726年)以前,凤河流经武清城关以西入淀,雍正四年以后,凤河改流经城关以东入淀,加之县境北部沥水和邻县安次东部客水汇入,在泗村店村附近形成洼淀,故名。
  唐天宝元年以前,于洼淀北部的邱古庄建有雍奴县城。唐天宝元年(742年),雍奴县更名武清县,同年,南移8里许建武清县新城。唐代桑干河经此,武清县新城为沿河大码头,贸易频繁,促进了全县经济、文化的繁荣。沿河的齐庄、窑上、太子务、南马房、蘑菇屯、(今)武清城关、大桃园、仓上、前屯等村落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大洼成了富庶之区。
  二、大黄堡洼——明清出现五十多个村落
  前面十二章已谈到清代三朝皇帝治理北运河筐儿港分洪坝,以分洪坝为起点先后开挖两条筐儿港引河,导洪流入海,古雍奴薮东南部的大黄堡、上马台一带成了滞洪区。年复一年的淤积,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尚有鱼、盐之利。明清时期,大批移民陆续迁此定居立村。
  据解放后提供的数据:大黄堡洼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1.1万亩,苇田3.76万亩,鱼塘0.56万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3米~3.8米,滞洪水位4.5米,平均水位1.225米,总滞洪量12719万立方米。除汛期分洪外,常年蓄水7000万立方米。其间村落主要是明代移民大迁徙中,来自山西、山东各地的穷苦移民,三户或五户选择洼淀中的高阜地带搭窝铺、盖草屋定居。“堡”即有水中高地之意。明清两代,这一地区已出现大黄堡、上马台等50多个村庄,成了渔米之乡。
  三、夹道洼——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夹道洼位于杨村西南3公里,杨村街与东蒲洼街之间、京山铁路以北的洼淀地区。面积58.3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5.5米~6.5米,水深1米,蓄水量2915万立方米。此处三面环河,北面龙凤新河,东面北运河,西面是龙凤河故道。南面横着京山铁路,其形如牛角亦称牛角洼,1956年挖了7条干渠,1959年陆续建了3座扬水站,3座自流闸,1960年后全部还田。
  其间的北郑庄、夹道、小吴场、大吴场、大张庄、小张庄、大顿邱、小顿邱、小辛房子、北大刘庄、孔官屯、陈官屯、后河淤、前河淤、东蒲洼、西蒲洼、谭庄、畦疃、大南宫、王南宫、绳南宫、昝南宫、李楼、索张庄、胡台子、东柳行、东南行、北章庙、西梁庄29个村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武清区在此建起24.8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引进中外企业6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就业人口8万余。园区内生活区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其中有天鹅湖度假村,国际双语学校,温泉公寓等,质量管理通过了ISO国际标准认证。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了武清区“撤村建居”的亮点。一座座花园式的住宅小区巍峨耸立。十几个村的农民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坯房、小杂院,住进了宽敞舒适、双水、双气、设施完备的亨通花园住宅小区。人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他们敲锣打鼓放鞭炮庆祝乔迁之喜。很多人含着欢喜的泪花说:“赶上好时光,住上这么好的楼房,做梦都梦不见呀!”(见彩插14页上图)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泗村店大洼
相关实物
大黄堡洼
相关实物
夹道洼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