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明清——浑河(今永定河)泛区之巨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222
颗粒名称: 第十节 明清——浑河(今永定河)泛区之巨变
分类号: K878.4
页数: 1
页码: 2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代和元代的大规模砍伐树木导致西山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使桑干河(清泉河)变成了浑河、小黄河、无定河。每年泥沙堵塞河床,黄水泛滥,形成600多平方公里的黄泛区。历经300多年的淤积,浑河套成为肥沃的平原,适宜农耕、放牧。明代初期,出现了一批村落,如王庆坨、汊沽港、石各庄等。到了清朝乾隆初年,三角淀已淤为平壤,官府丈量后分给贫民耕种。现在,永定河泛区内有村庄234个,耕地38万亩。三角淀俗称浑河套,为永定河老泛区,呈三角形,面积100平方公里,地面高程6.2米~9米。现为农田,农作物以高粱、小麦为主。
关键词: 明清 浑河 变迁

内容

由于金代大规模修建中都城(今北京),大肆砍伐北京西山的树木,一百多年后的元代,烧毁中都城,营建大都城,再次无休止的砍伐西山树木,造成西山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大量水土流失。隋唐以前被称为清泉河的桑干河(亦称卢沟河),自金元以后,变成了浑河、小黄河、无定河。每年携带大量泥沙造成下游河床堵塞,黄水泛滥。致使下游形成600多平方公里的黄泛区。历经300多年的淤积,浑河套已成为肥沃的平原。加之四季分明的气候,适宜人们开垦、农耕、放牧。明代初期,出现了一批村落。据《王庆坨镇志》载:“三角淀,在县南80里,一名笥沟,一名苇淀,周围200余里,即古雍奴水也,盖数千年东南薮泽之雄,永定河、凤河、子牙河、中亭河(大清河)诸水无不入焉。至清朝乾隆初年,三角淀已淤为平壤。乾隆七年(1742年),官府丈量,淤平土地百余顷。分给贫民耕种。”
  据《天津市地名志》介绍:永定河泛区,在天津市西部,河北省中东部,跨永清、安次、武清、北辰四县区。泛区北界为新北堤、护路堤,南界为北遥堤、增产堤,总面积460平方公里。泛区内有村庄234个,耕地38万亩。
  三角淀俗称浑河套,即永定河老泛区,呈三角形,故名,亦称缺口洼淀。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约16公里,天津境内面积100平方公里,地面高程6.2米~9米。现为农田,农作物以高粱、小麦为主。其间村落多为明代出现的移民村,如王庆坨、汊沽港、石各庄、庞庄子、陈嘴、敖嘴、渔坝口等。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三角淀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