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武清的地貌特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21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武清的地貌特征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67-2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武清的地貌与现在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平坦,河流纵横,洼地和湖泊分布广泛。植被丰富,包括森林、草原、芦苇荡和沙岗等。此时地区的动物种类繁多,包括麋鹿、剑齿虎等大型动物。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武清区 地貌特征

内容

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武清的地貌是啥样?据韩嘉谷先生著的《天津古史寻绎》中载:当约15000年前地质史上最后一个冰期(玉林冰期)之时,气候奇寒,地球上凝聚起巨大冰川,雨量稀少,致使海面下降,比现代海面低达130米~150米,渤海和黄海都干涸成陆地。今天津市区陈塘庄地下40米深处发现海底披毛犀骨骼。大约距今12000年之后,气候逐渐变暖,雨量增多,随之冰川大面积消融,海面逐渐上升。到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海平面已升到今天的高度。武清的地形地貌与今天无大区别: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平坦,河流纵横,洼淀星罗棋布,植被广袤而丰富,有森林、草原、芦苇荡、沙岗。其间动物种类繁多,大型动物麋鹿、剑齿虎等有之。据考古学家发现,今曹子里、双树在七八米深的地下,发现的树干、鹿角,山核桃等化石,探测结果表明,距今7200年(正负100年),见证这里有森林、草原和海涂。
  新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晚期,前面已经叙述过,武清经考古发现的白古屯乡小韩村西南的“王地遗址”、梅厂镇双庙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还有城关镇、高村乡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充分证明先人在7000年以前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距今5000年~6000年,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冰川消融,海面上升,竟上升到高过现代海面3米~5米,今天的沿海低地全被淹没,海洋考古学家称“海侵”时期。海侵发生后,先人们有的被淹死,有的逃离这片土地。杨村以东的文化遗存全被淹没。海洋考古学家发现,在全新世※海相地层※的下面,即是海侵以前的地面,地表植被被海水淹没后,变成一层厚约30厘米的泥炭层,天津平原地下普遍存在。待到这个地区重新有人类活动时,已是距今4000年前的三皇五帝的人文始祖时代了。
  新石器时代,武清村落主要分布在高村乡、大王古庄镇、城关镇、杨村镇、梅厂镇、崔黄口镇、大良镇、河北屯镇等范围。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韩嘉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