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九: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209
颗粒名称: 附录九: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分类号: F323
页数: 7
页码: 243-2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清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其中包括了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和基础、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做法、新农村建设应关注的问题等。
关键词: 武清区 新农村建设

内容

编者按:武清区区委书记王树培,2006年上半年,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应党校领导和学员们的邀请,面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大量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武清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专题讲述了《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论证有力,语言简洁;既有对有利条件的展示,充满信心和希望,又有对不利因素的正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既有说服力,又有操作性。在党校及各省市的学员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天津日报》于2006年7月3日“理论创新版”全文刊登。本书予以转载。
  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和基础
  武清地处京津之间,城区距天津外环19公里,北部距北京六环20公里,面积1574平方公里,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万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19个镇,5个乡,741个村。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财政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80元。
  针对“三农”问题,武清区2000年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市化的“三化”思路。
  着力促进农业增产,培育无公害蔬菜和奶牛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奶牛由2000年的3000头发展到2005年的63000头,建成57个标准化养殖场,日产鲜奶650吨,占京津鲜奶三分天下,具有娃哈哈、完达山两个大的品牌企业,农民人均自养奶牛年获收入440元。
  大力推进城镇规划建设及乡镇产业功能区发展。2000年起到2005年,武清开发区及18个乡镇产业功能区共有企业1200家,投资223亿元,吸纳就业超过10万人,加快了非农转化进程。
  探索村民自治新体制。从2000年开始,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村民代表会议为权力中枢、以村委会为执行机构的村民自治体系,较好地解决了村级民主管理问题。
  实施“九横九纵”的路网贯通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自2003年,三年中全区已投入13.8亿元,新建区级以下公路479公里。到2007年年底,全区有高速公路4条,11个出口,各类公路总里程2164公里,实现边远村到高速路口15分钟、边远镇到城区、城区到京津30分钟的时空目标。
  启动城区周边“撤村建居”工程。2000年起,按照“群众自愿、政府批准”原则,投资19.5亿元,撤销14个行政村,建设68万平方米的还迁小区,2584户,8402人转为城镇居民,3477人适龄办理了养老保险。
  2005年,按照天津市的部署,启动了“一镇两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
  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做法
  虽然在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作为过去的农业大县、现在的大城市郊区,许多固有的矛盾和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城乡差距越拉越大,二元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指明了方向和出路。
  (一)认真查找“旧”农村的突出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找准“旧”农村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通过上下查找和广泛调研,武清找出“旧”农村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基础设施配套差。水平低、不配套,农民发展现代生产、享受现代生活的条件差。最根本的原因是统筹规划发展的意识不强,落后偏远农村有被忽略和边缘化的倾向。
  2.收入水平低。虽然武清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较高,但与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比,农业收益差、效益比较低、风险大。2005年,武清区城镇居民收入超过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80元,接近3:1。而75%以上的农民收入处在人均收入线以下,多数农民的实际收入与城镇居民的差距更大。
  3.社会保险差。农民“低保”、“医保”都是低水平的,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
  4.人口素质差。受教育程度低。武清区全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93%集中在城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90%集中在农村。
  5.环境面貌差。不少村是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脏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
  (二)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武清区总的思路是:发挥比较优势,制定长远规划,确定阶段目标,解决突出问题。
  1.发挥比较优势:武清紧靠京津两大城市,处在环渤海经济带主轴位置,发展环境和基础优势明显。近几年城市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同时,由于居两个超特大城市之间,两市逆城市化发展趋势初露端倪。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同时出现在武清地区,是这里得天独厚的天时与地利,再加之北京奥运和天津渤海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的机遇,为武清顺势而为,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2.制定长远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央强调,建设新农村是一个与现代化同步的过程。按照天津市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武清区将新农村建设长远规划目标确定到2020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实现中央提出的20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使武清农村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农村水平。
  3.确定阶段目标: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目标,按五年一个阶段,分三阶段推进。三个阶段有较完整的目标体系,而标志性任务是彻底解决农民的上学、看病、养老问题。第一阶段:到2010年,实现12年免费教育;第二阶段:到2015年,全面实行医疗保险;第三阶段:到2020年,全面享受养老保险。形象说法是:2010年上学不要钱;2015年住院不花钱;2020年老有退休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今、明两年全区的重点工作、工程,并分解落实到部门、乡镇街,到各个村,确保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4.解决突出问题:这是现实工作的切入点、着重点。围绕上述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细化分解,工程化、项目化,确保实施到位。
  (三)按照阶段目标,制定操作方法
  武清区的办法是:全面建设、梯度推进、重点突破。
  1.全面建设:即城乡统筹建设,各村普遍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建设。分“三级、五块”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时限和标准上“切一刀”,到2010年全面完成。
  “三级”:即区、镇、村三级,基点是村,聚焦在村,各级各部门的目标任务都要落实到村。各级各部门、明星村、小康村、生态村、专业村,统统汇集成一个“新农村”,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针对各自的问题,村村有目标、村村有任务,避免“一个干着、两个站着、三个看着”的被动现象。
  “五块”:就是针对方方面面突出问题,抓好设施配套、社会保障、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五块工作,填平补齐与巩固提高相结合,各村在目标、任务和实际途径上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在最低标准的实施时限上“切一刀”。到2010年,所有村普遍达到的最低标准是:生产水电配齐,生活人畜分离,村庄街巷硬化,12年免费教育,做饭能源气化,垃圾无害处理。
  2.梯度推进:在分阶段推进长远规划目标的同时,将各村分成若干类型,不同途径推进。如:自身条件差、比较优势少的村,区里重点扶持发展;环境及产业资源有优势、有特色的村,突出特色发展;城镇周边的村,集中规划发展;城区及建制镇规划区内的村,撤村建居发展。
  3.重点突破:总结经验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取得各阶段内重点工作的突破,总结经验十分重要,试点先行也不失为一种探索的方法。2005年,武清筛选了“一镇两村”三个试点。
  (四)扎实推进“一镇两村”新农村试点工作
  新农村试点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市领导的亲自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武清统筹选择了“一镇两村”试点。
  “一镇两村”新农村试点包括城镇集中型一个镇,融入城区型和特色开发型各一个村。
  1.试点的整体思路
  整合村庄占地,以地换地、以房换房,通过解决土地制约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
  2.选择试点的基本条件
  一是村庄占地较多,能整合出土地。这是前提条件。二是有发展二三产业的比较优势。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业劳力转化、增加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三是有较好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四是支部坚强、村民自治机制健全,这是试点成功的关键。五是群众和镇村两级领导有迫切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是群众,运作的主体也是群众,只有群众和基层干部有强烈的愿望,新农村建设才有群众基础,遇到问题才容易解决。根据上述五个条件,经过筛选,确定了大良镇、后蒲棒村、南北辛庄村三个试点。三个试点共涉及17个村,4672户,15201人,村庄占地5943亩,户均1.3亩,可置换出建设用地4922亩。
  3.试点运作的方式
  一是以农民为主体,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做到“四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入户宣讲;百分之百征求意见;百分之百给出路;百分之百签协议。这个过程非常艰巨、非常重要、非常耗时,是整个试点成败的关键,也是旧农村、农民转化成新农村(社区)、新农民(居民)的重要过程。
  二是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抓住四个主导不放松。主导规划。即:主导规划的思想、思路,突出特色,挖掘优势,从更高的层次引导试点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三个试点都配备了规划建筑师,始终控制规划和建设。
  主导政策方法。一方面,在关键问题上,把握三个试点政策的平衡,制定相关政策办法;另一方面,进行政策扶持;三个试点所有建设费用全免,招商引进企业五年内税收留市、区部分全部返还试点单位。外围大的基础配套和教育卫生等专项功能配套,全部由区级投资。
  主导组织。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抓,以充分调动各种行政资源,形成试点建设合力。加强规划、占地、拆迁、建设等运作实施的指导和帮助,解决试点单位办不了、办不好的事。
  主导建设运作方式。区政府注资2亿元成立“新家园建设投资公司”,试点乡镇街组建“开发建设公司”,并吸引有资质的实体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
  三是让群众有序参与试点全过程。在推进试点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让群众参与全过程,在征地补偿分配、还迁房型选择、拆迁补偿安置和各项协议签订等环节,让群众依法依规自主选择、自主决策。同时,以民主形式推选村民代表,成立试点建设群众监督小组,有组织地参与到试点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村民们说:“让村民代表参与监督这件事,我们就更放心了。”
  目前,三个试点已经确定了相关政策、办法,完成了试点总规、控规和修建性规划,完成了征地协议签订、房屋评估工作,启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试点计划三年完成,最后要确保耕地置换、复垦数量不减、质量不降。还清国家的周转指标。
  新农村建设应关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们有很多教训,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艰难过程。笔者的体会是:
  (一)把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切入点。解决落后村的问题,比提高先进村水平更迫切、更重要。反之就会掉进“解决旧的二元矛盾同时制造更突出的新二元矛盾”的陷阱。
  (二)认真处理好全面建设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建设是目的,重点突破是手段。要在全面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健全的前提下,选择各类有代表性的村先行一步。特别要注意选择偏远落后的村先行先试。全面建设要始终放在第一位,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所在,不切实际地弄几个好典型拔高装门面,而后强行推广,最容易劳民伤财,搞形式主义,伤害农民群众。
  (三)要强化基层干部群众自我发展意识。新农村是环境,新农民是核心,只有农民的观念新了、意识新了、素质新了,新农村建设才真的成功了。培养和提高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
  (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不能脱离本地实际,不能超越现有的工作基础。不能“建物”不“建人”,不能搞“大跃进”。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来说是好事,更是难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重构工作,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是传统村落向民主与法制社区的变革,是旧农民向农业产业经营者的变革。任何大的失误都会造成已经非常脆弱的农村生产力的破坏及社会的震动。因此只能是顺势而为、循序渐进。武清的策略是走小步、不停步,少走弯路、回头路。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树培
责任者
王树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