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村镇面貌日新月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208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村镇面貌日新月异
分类号: F323
页数: 6
页码: 238-2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清区是天津市的一个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全区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无公害蔬菜、奶牛两个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全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23个,各类运销组织和大户200多个。养殖规模化小区57个,其中46个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生产基地。林业方面实施了京津塘绿色通道、城区外围林网工程,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工业支柱地位进一步显现,新增私营企业668家,注册资本11亿元,同比增长51%。
关键词: 武清区 新农村建设

内容

2000年6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武清县,设立武清区。此后,武清区便驶入了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2006年,全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19个镇、5个乡,741个村。全区总面积未变、总人口达到823752人,占天津市总人口的8.23%,在全市18个区县中,仅次于南开区,居第二位。境内少数民族人口13242,占总人口的1.61%;全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24人。
  近几年,京津两大都市建设飞速发展,国务院提出环渤海地区的开发战略,为武清的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2004年,全区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无公害蔬菜、奶牛两个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新认证7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1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全区奶牛存栏6万头,日产鲜奶622.7吨,成为京津地区品质好、规模最大的鲜奶生产供应基地。全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23个,各类运销组织和大户200多个。养殖规模化小区57个,其中46个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生产基地。林业方面实施了京津塘绿色通道、城区外围林网工程,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工业支柱地位进一步显现。2004年,工业增加值实现69亿元,创历史新高。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新增私营企业668家,注册资本11亿元,同比增长51%。
  进入二十一世纪,武清经济开发区有了更快更大的发展。到2006年,共引进中外企业620余家,吸引投资总额230亿元,累计实现利税62亿元,解决直接就业、间接就业人员8万余人,这座新城似镶嵌在北运河畔一颗耀眼的明珠。
  小康村建设方兴未艾。到2003年共建市级达标的“宽裕型”小康村161个。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全区741个村街,93%的村街建立了村民户代表制度,杨村城区7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城区及乡镇建设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达到500万平方米,近百个住宅小区。最具代表性的亨通花园小区总投资7.5亿元,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建成137栋高标准住宅楼,10个村的2000多户农民喜迁新居。
  武清区委、区政府关注民生,认真落实各项富民政策:农业税免除、种粮田补贴、中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孤老户、贫困户保险等,更加推动小城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每当村民们分期分批地告别了祖祖辈辈的柴门、土墙、草房、小院,住进了宽敞明亮、多功能的住宅楼,无不感叹这一历史巨变,这是两千多年来村落发展史上的奇迹,更是村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奏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动人乐章。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天津市委、市政府明确指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深入实施“三步走”战略、构建和谐天津的重大战略举措。武清区委、区政府制定出新农村建设十年远景规划,逐年投入巨额资金支持。可以预见,十年、二十年后,全区功能齐全的小城镇星罗棋布,花园式的新农村欣欣向荣,城市化的农村繁花似锦,景色迷人。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