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面貌焕然一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203
颗粒名称: 一、农业面貌焕然一新
分类号: K928.5
页数: 3
页码: 231-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清县在改革试点的推动下,逐步巩固完善生产责任制,实行区域化种植、规模化饲养、多业并举、分区发展的种养格局。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县内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包括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芝麻、向日葵、蔬菜、瓜果等。养殖业也呈现规范化发展趋势,包括猪、蛋鸡、肉牛、羊、鹌鹑、鸭和鱼类等。武清县还拥有丰富的土特产品,如红小豆、旱种水稻、小麦、玉米、向日葵、蔬菜、瓜果等。
关键词: 武清区 村落发展 改革试点

内容

随着生产责任制逐步巩固完善,全县实行区域化种植、规模化饲养、多业并举、分区发展,初步形成“东鱼、西牧、南果、北菜、中间粮”的种养格局。
  1987年武清县被定为天津市农村改革试点县。第二年出现大户承包、联户承包、专业队承包、集体服务、农户经营等多种承包形式。农村经济进一步搞活,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
  冬小麦面积2万亩以上的乡镇:黄庄、东蒲洼、豆张庄、曹子里、崔黄口、河北屯、大良、南蔡村、大孟庄、下伍旗、河西务、泗村店、白古屯、高村。
  玉米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的乡镇:王庆坨、汊沽港、陈嘴、豆张庄、东蒲洼、曹子里、崔黄口、大良、河北屯、下伍旗、南蔡村、大孟庄、城关、白古屯、河西务、高村。棉花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城关、大王古庄、东马圈。
  花生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的乡镇:王庆坨、陈嘴、曹子里、城关镇、大孟庄、双树、河北屯。
  芝麻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乡镇:王庆坨、汊沽港、陈嘴、石各庄、黄花店、曹子里。
  向日葵种植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乡镇:豆张庄、泗村店、曹子里、上马台、梅厂、聂庄子。
  蔬菜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乡镇:南蔡村、北蔡村、大良、河北屯、下伍旗、河西务、大沙河。
  瓜果栽种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乡镇:王庆坨、汉沽港、陈嘴、黄庄、豆张庄、东马圈、泗村店、高村。
  在发展生产、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促进流通、扩大出口等方针政策指引下,全县已建成各种商品生产基地,如表;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县养殖业由以家庭为主的“小群体,大规模”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1985年,养殖专业户1.4万户,专业村184个,联合体32个。1989年集体猪场64个,年饲养3.1万头;年出栏30头以上的专业户565个,年饲养3.5万头,占调市商品猪的60%;国营集体蛋鸡场33个,养蛋鸡28.6万只,专业大户730个,养蛋鸡72.4万只,占社会产蛋量的50%;养肉牛专业户71个,饲养961头;养羊户1042个,饲养4.6万只。养鹌鹑1022户,饲养140.2万只;养鸭360户,饲养2.5万只;养鱼水面26861亩,年产鱼6741吨。
  全县土特产品:红小豆、旱种水稻、津麦2号小麦、掖单玉米、三道眉向日葵;索庄萝卜、李楼韭菜、汊沽港芦笋、无公害蔬菜、大沙河高档细菜;南蔡村西瓜、小范口红星苹果、南陈庄玫瑰香葡萄;瘦肉型猪、鹌鹑、肉鸡;大黄堡、上马台罗非鱼,崔黄口、小于庄(水库)的金鲤鱼。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