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村落扩大 人口加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20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村落扩大 人口加密
分类号: K928.5
页数: 3
页码: 228-2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清区村镇人口增加,仅以王庆坨镇为例,从1953年的19036人增加到1973年的56897人。全县总人口在1950年到1964年间增长了10万余人,到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773927人。
关键词: 武清区 村落扩大 人口加密

内容

各村镇人口不断增加,新增村落不多,只有在原村镇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村名未变,街道、房屋增多,小自然村发展成大自然村;大自然村镇划分成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的行政街村。
  杨村 1950年10月后为武清县城的所在地,是个自然的大村镇,聚落沿北运河两岸分布,俗称夹河成村,南北略呈长方形。建国初期,只有河东药王庙街和桥西大街两条主干街道。以双龙桥(今杨村大桥已拆除)200米为半径形成集市,街巷狭窄,雨季泥泞。居民住宅大都是土坯平房,只有少数商号店铺及地主建有高大的砖瓦房。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仅杨村就发展成10个街村。至八十年代末,已建成22条街道,16个里,86个巷。包括小东庄、北郑庄、上朱庄、上下园、夹道、大小王庄等30个行政街村。
  王庆坨镇 从解放初期的一个大自然村镇,六条街,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分出九个行政街村;
  河西务镇 分出“五七”、三街、四街三个行政街村;
  城关镇 分出北街、东街、里仁街、西街、西南街、东南街六个行政街村;
  崔黄口镇 分出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小刘庄、西城角、东场、西场八个行政街村;
  大宫城村 分出大宫城西、大宫城东、大宫城南三个行政村;
  梅厂镇 分出梅一、梅二、梅三三个行政街村;
  黄花店镇 分出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五个行政街村;
  汊沽港镇 分出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四个行政街村;
  石各庄镇 分出石东、石西、石南、石北四个行政街村;
  敖嘴村 分出敖西、敖东、敖南、敖北四个行政街村;
  艾蒲庄 分出艾一、艾二、艾三三个行政街村;
  渔坝口村 分出渔一、渔二、渔三、渔四四个行政街村;
  牛镇村 分出牛一、牛二、牛三、牛四四个行政街村。其他众多街村的规模、面积都比解放初期增大了一倍或几倍,人口也成倍增长。但是由于政治运动频繁,人民公社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80%以上村庄的村民处在贫困线上,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除了少数生产日值高、生产条件好的村落盖砖瓦房的户增多,有的实现“排房化”外,大多数村庄十几年、二十年面貌依旧。
  从1950年到1964年的十四年间,全县行政区划几经变更,村落布局无大变化,人口却快速增加。1950年全县总户数103644户,总人口459028人;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总户数119687户,人口568086人,增长10万余人;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户数171749户,人口增到716973口人,比1964年净增近15万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773927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823752人。
  村镇人口增加,仅以王庆坨镇为例。从《王庆坨镇志》(1996年出版)提供的数字看:1953年全镇4497户,19036口人;1963年全镇上升到9897户,46830口人;1973年全镇再上升到11434户,56897口人。1982年全镇每平方公里595口人;1990年每平方公里增到647人;1994年每平方公里再增到730人。2000年每平方公里增到996人。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牛镇村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