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教育、文化发展胜前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80
颗粒名称: 第十二节 教育、文化发展胜前朝
分类号: G527.21
页数: 3
页码: 172-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朝文化政策以文教为先,崇尚经术,尊崇孔子为“万世师表”和“生民未有”,同时实行科目取士,三年大比。教材主要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千字文》等,随学生年龄增长,继读《千家诗》、《四书》、《五经》等。全县设有义学和官办县学,其中义学有六处,县学有四处。文化活动比较普遍,京剧、曲艺、宫廷音乐等已从京城传播到农村。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贡士和举人都有相应的资格和称号。
关键词: 教育文化 发展 清朝

内容

清朝文化政策的基础,是在顺治、康熙两朝奠定的。顺治十二年(1655年),顺治皇帝提出:“帝王敷(fū)治※,文教是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后又概括为“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康熙亲政后,继承这一国策,很快恢复日讲和春、秋经筵制度,身体力行攻读儒学。康熙九年(1670年),颁布了《圣谕十六条》,进一步确定了“教化为先”,儒学治国的方针。
  康熙二十一年,朝廷向各州县颁发御书匾额,尊崇孔子为“万世师表”;雍正三年,颁发御书匾额尊崇孔子为“生民未有”;乾隆三年,颁发御书匾额尊崇孔子为“与天地参”。同时,朝廷实行科目取士,三年大比。各省州府县经考试、荐举、选拔“贡生”、“监生”。
  武清较大村庄设私塾,小村办“冬仨月”,有的富家办“专馆”。教材为《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千字文》等,随学生年龄增长,继读《千家诗》、《四书》、《五经》等。
  县城建有义学,全县较有名气的义学有六处。县城义学,康熙年间曾做过山东巡抚的李炜(邱古庄人)兴办,邑人赵之符捐资协办,李炜父亲李可桢捐田百亩供“学馆开销”;大旺村义学,咸丰三年(1853年),石祯等人兴办;汊沽港义学,咸丰年间建;蔡村义学,同治八年(1869年)建于蔡村碧霞宫;杨村义学,光绪元年(1875年)本镇郝庆澜等八人捐资兴办;河西务义学,乾隆初年由本镇陈家创办。
  比义学高一级的是官办县学,亦称书院,一般由乡绅举办。全县书院有四处:明代隆庆六年创建的河西务白河书院、清雍正二年创办的王庆坨庆成书院、清乾隆五十一年创办的梨园、西娄庄雍阳书院以及清道光年间由武清知县刘体仁创办的奎文书院。
  县学的生员额数,据乾隆七年县志载:武清县每年科考两次,每次录取20名,由地方官府出资学费和膳食费的学生,称贡生,即准备贡献给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生员,所以又称监生或贡监。另取20名监生,由捐银纳粮而取得入学资格的学生,也是准备考入国子监的。故又称捐生或例监。每年还在县里考取武秀才15名。据乾隆七年《武清县志》载,从明代至清初,武清县考中文武进士27名,文武举人98名,贡监323名。武清县王庆坨曹氏家族被康熙皇帝恩准,可挑选本族优秀学生直接到北京中南海万年殿与皇亲国戚的孩子们一起(国子监前身)读书。曹家出现的“兄弟同榜举人”、“叔侄同榜进士”,一时传为佳话。
  文化活动比较普遍。京剧、曲艺、宫廷音乐等已从京城传播到农村,促进了民间文化活动的普遍开展。大王古庄镇的大营村、出现了京戏班;崔黄口镇周家务成立了宫廷音乐会;王庆坨著名评剧演员李金顺、石各庄镇敖子嘴村评剧女皇刘翠霞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天津享有盛誉。很多村庄出现了走街串巷的说唱艺人。民间花会——高跷、小车、狮子、龙灯等在大村镇兴起,为各地庙会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明清科举制度,凡入国学者通常称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官员子弟曰荫监(福荫子孙之意),靠捐资而取的监生资格的称例监(援例)。贡士,经考试,选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生员,意思贡献给皇帝派到各地做官的人才。
  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考中者称举人,举人,顾名思义,应当举荐的人士。考中举人第一名者称解元;会试,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各省举人均可应试,考中者称贡士,贡士第一名者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考,分三甲录取。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等甲;二甲取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也取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旧时所谓连中三元,即是上面提到的解元、会元、状元。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炜
相关人物
赵之符
相关人物
石祯
相关人物
李可桢
相关人物
郝庆澜
相关人物
李金顺
相关人物
刘翠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