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大龙庄“九千户”带地投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7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大龙庄“九千户”带地投旗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
页码: 157-1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清朝的圈地风潮中,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的土地被旗人圈占,而有钱有势的地主豪绅则通过疏通清廷高官、皇亲国戚及各府王爷,将自己所占的土地交给他们,目的是全部供他们圈占,一家人入旗籍,目的求得旗人庇护。广大农民因此受到剥削。
关键词: 大龙庄 圈地风潮 清朝

内容

在圈地的风潮中,无权无势平民百姓的土地任旗人圈占,而有钱有势的地主豪绅,千方百计疏通清廷高官、皇亲国戚及各府王爷,将自己所占的几十顷至上百顷土地(地契)交给他们,其意是全部供他们圈占,一家人入旗籍,目的求得旗人庇护。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带地投旗。
  朝廷明确规定,凡带地投旗者,主人可充当“豆粮庄头”,每年所生产的豆麦粮米保证供给旗地主人,不必向当地官府缴纳税赋。于是满族的高官、皇亲国戚及各府王爷与汉族地主豪绅勾结起来,真正受剥削的还是广大农民。
  武清大地主带地投旗者各乡镇皆有之。最大的一户是河西务大龙庄九千户杨家。他家自明代被封为九千户,封土范围前面已经讲过,北从三河县(北运河上游)起,南至杨柳青(南运河头)止,运河东西两岸各15里地之内。清王朝圈地风潮兴起后,杨家将全家百余口人,一半入了旗籍,土地一半投了旗人,杨氏家族的族长当了豆粮庄头。直到清朝灭亡,民国初年一家人和土地才合二为一。1953年杨氏家族还派管家到三河县收地租,今天大龙庄附近的苏庄,当年是杨家的佃户村。两村虽相距3里地,却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原因是苏庄是大龙庄杨家的佃户村,杨家派苏姓庄头经管佃户立村,故名苏庄。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杨家还有旗田33顷另40亩。大部分由苏庄佃户耕种。出于这种历史渊源,从1958年至今,两个自然村一直并为一个行政村。
  南蔡村侯家(今南蔡村镇辖)明代挂过“千顷牌”,其祖上在四川做过知府。清初,圈地风起,与清朝上层勾结,全家“带地投旗”。
  丁家〓村吴家、定福庄陈家(今南蔡村镇辖)、东马房李家(今白古屯乡辖)、王庆坨曹家、张家、丁家亦都是带地投旗的大户。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