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董标垡四家旗奴圈地简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7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董标垡四家旗奴圈地简记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
页码: 156-1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清朝顺治年间,东马圈镇董标垡及周围村庄的土地被一位高官派兵跑马圈占,并派来四家旗奴管理。这四家是编外人员,只是高官的家奴。高官通过赏识程度的不同,给予土地的多少相差悬殊。宋家很快发了家,盖了宏伟气派的房子,并起了堂号。发家最快的是宋老大,他不仅巴结奉承好京城高官,还行贿买通县官,占有大量土地。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停止了圈地行为,并允许壮丁出旗为民。
关键词: 董标垡 圈地 村庄

内容

清朝顺治年间,东马圈镇董标垡及周围村庄的土地,被京城一位高官派兵跑马圈占。随即派来四家旗奴管理,他们是姜、宋、陈、赵四家。这四家是随清军进关的,但他们是编外人员,只是高官的家奴而已。依据他们与高官的亲疏远近,受高官的赏识程度有差别,因而分地的多少相差悬殊。
  宋姓一家给了四个庄头,每个庄头13顷地,陈家只给半个庄头,6顷半地;姜家、赵家每家只给1顷地。所有土地主子只给文书,没给地契。即只有上头圈地的指示,占地的亩数,没有每块土地的具体位置,长宽面积。这样主子可以收回赐予他人。所圈占的土地均称旗地,本县衙门无权收粮收赋,四家庄头每年秋后直接把粮米、蔬菜、肉蛋及其他物品送到京城主子的府上。
  宋家很快发了家,四个儿子,每人一个庄头。分家后,每家盖了前通街、后通道的五、六十间大瓦房,整整占了半条街。大房盖得宏伟气派,一宅两院,前边倒座大房带金钟形大门,虎座门楼,雕花影壁。各家还起了堂号,老大:绍德堂;老二:顺德堂;老三:绪德堂;老四:万顺堂。
  发家最快的是宋老大,他不仅巴结奉承好京城高官,还行贿买通武清知县,京城高官封他多少地,县官又拨他多少地。宋老大共占有100多顷地。附近的村庄多是他家的佃户村。
  据传,宋家上头的主子是专横跋扈的鳌拜。在康熙皇帝铲除鳌拜之前,曾到武清县微服私访,以掌握鳌拜的罪证,民众对圈地的反应。《武清县志》记载:“康熙五年(1666年)十月,圣祖玄烨宿于标垡。”这一年康熙皇帝才13岁,还未亲政。可见他铲除鳌拜的决心之大。当年康熙皇帝宿于今安标垡。康熙八年,康熙皇帝亲政后的第二年,谕户部:“以后圈占民间房地,著永行停止。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尔部即速通行晓谕,昭朕加惠生民之意。”从顺治年间刮起的圈地之风,才逐渐平息。
  摘自《东马圈镇志》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