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王庆坨——复(傅)兴庄的出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7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王庆坨——复(傅)兴庄的出现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
页码: 155-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圈地风潮在顺治年间兴起,持续到康熙年间,但直到乾隆年间仍未平息。小民土地被圈占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上层官僚与皇亲国戚之间也有明争暗斗。武清县王庆坨的曹家和乾隆皇帝内弟傅恒家就围绕圈地展开了一场争斗。傅兴庄是曹家祖先开垦的土地,被傅恒派人伪造契据,冒称百顷,作为抵押,借银五千两。待曹家主权人去世后,傅恒派人通知武清知县,圈占了一百顷土地和近十顷零散土地,导致数十户村民陷入混乱状态。经过一年多的周折,傅恒才退出多占的四邻土地,但曹家的土地仍被占有。后来,傅氏后裔将此地产权转手卖与他人,傅兴庄也随之改名。
关键词: 王庆坨 圈地 武清区

内容

圈地风潮,兴起于顺治年间,结束于康熙年间,但是,直到乾隆年间风波尚未平息。小民土地被圈占者随时可能发生,上层官僚与皇亲国戚之间的明争暗斗,不乏有之。武清县王庆坨有权有势的大官僚大地主曹家与乾隆皇帝内弟傅恒家就围绕圈地展开了一场争斗。
  顺治年间(1647年)的两次圈地尤为惨烈,青苗在地,骤然圈给旗主,耕作徒劳,收成绝望,尺地一椽,皆非所有,流离转徙,民命奚堪!野蛮的土地掠夺,使大量贫苦农民倾家荡产,失去了必要的生机。因之旧业难守,凡民间待圈之地全部荒芜。八旗兵丁彼圈此占,夹空地亩,本系碱荒洼下之田,不在圈占之列。但一经开垦成熟,仍被继续圈占。无辜百姓,呼吁无门,哀号莫救,饿死沟壑者不计其数。当时处于迫不得已,不少百姓不待圈占令下达,辗转与满族兵丁协议,主动“投充”,将自有民地民居充作旗丁庄田,甘做佃户。乾隆七年(1742年),武清全县共有民地、灶地、宫边、马房地八千一百七十余顷,被圈四千一百二十余顷,占半数以上;投充地接近六百顷,两项总数约占全部土地的五分之三。大量圈占土地,加剧了满、汉民族之间的矛盾,迫使满清统治者不得不于顺治十年(1654年)颁布“以后不许再行圈占”的诏书。此后情况虽有好转,实际一直延续到康熙八年间。
  此后圈地运动虽被禁止,但满清贵族无视法纪,依仗权势巧取豪夺,变相圈占汉民土地的事件仍有发生。
  傅兴庄坐落王庆坨以东数里之遥,明代称“明场”,后改“东场”,俗称“东场子”。明末清初时,东场子皆苇场荒地,曹家先辈在此处开垦地九十多顷。于乾隆二十年后,同族曹某与乾隆皇帝内兄傅恒勾结,秘密伪造契据,冒称百顷,作为抵押,从傅恒府借银五千两。由于当时曹家主权人尚健在,同时朝廷又有“旗汉不准交产”的禁令,因此盗买盗卖双方不敢轻举妄动。商定待主权人去世后收地。至乾隆三十三年,曹家地的主人病故,傅恒得盗卖人的通知,依仗皇亲国戚的权势,派人通知武清知县:王庆坨东场子圈占土地一百顷,圈占零散四邻地近十顷,均归傅家所有,致使数十户村民祸从天降,陷于一片混乱状态。曹姓继承主权人的嗣子年方童稚,无力与之相抗,只有执明代颁发的土地文书与四邻受害人一起到县衙申诉。经过一年多的周折,惊动了乾隆皇帝,傅恒才退出多占四邻零散土地,而那九十多顷曹家的土地,仍被占有。傅遂派人在东场子盖东、西两座殿堂,管理收租事宜,并改村名为“傅兴庄”,取傅家兴旺发达之意。
  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傅氏后裔亦因家业衰落,即将此地产权转手卖与他人,傅兴庄也随之改名“复兴庄”至今。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傅兴庄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