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满族的兴起及八旗组织的建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6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满族的兴起及八旗组织的建立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
页码: 151-1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十七世纪初叶,满族在中国东北地区崛起,由女真族发展形成,金朝统治者的后裔。明朝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推行了卫所制度,并在女真族定居的苏子河流域设置建州女真三卫。明廷将女真族各部进贡抚赏和回赐改为折银,每年约有一万五千两白银流入女真地区。建州女真族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各部的统一,迫切需要扩大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但明王朝却推行限制女真人与中原汉人联系的政策,从而激化了建州女真与明政府之间的矛盾。建州左卫都督凭借武力将各部女真族统一起来,后努尔哈赤称汗登位,挥戈南下伐明。
关键词: 满族 八旗组织 建立

内容

十七世纪初叶,在中国东北地区崛起了满族,是由古老的女真族发展形成的,即金朝统治者的后裔。
  明朝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密切这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推行了卫所制度。在女真人定居的苏子河流域设置建州女真三卫。以狩猎为主的女真人逐步转变为以农耕为主。
  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明廷将女真族各部进贡抚赏和回赐改为折银,每年约有一万五千两白银流入女真地区。苏子河流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日趋繁荣。
  建州女真族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各部的统一,迫切需要扩大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已进入衰败的明王朝,却推行“使其各自雄长,不相归一”、挑拨离间、制造分裂的政策,限制女真人与中原汉人的联系,从而激化了建州女真与明政府之间的矛盾。
  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建州左卫都督凭借武力将各部女真族统一起来。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登位(即清太祖),不久,挥戈南下伐明。明廷举朝震惊,辽东经略杨镐统帅十万军马,分四路围剿努尔哈赤,结果大败。后金政权从苏子河流域进入辽沈地区,初以辽阳为都,公元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复迁沈阳,时为盛京。
  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5月,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此前一年,已将女真改称为满洲。
  女真社会是按照八旗制度组织起来的,“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初设黄、白、红、蓝四旗,后复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是为八旗。后来,汉族、蒙族人降附后金政权日众,又先后编立汉军和蒙古八旗。依旗色分别隶属于满洲各旗。八旗组织兼具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与金朝的猛安谋克组织相似。皇太极独掌三旗:正黄、镶黄和正蓝(后来,正蓝为正白代替),从实力上取得绝对优势。此即由皇室直辖的所谓“上三旗”的来历。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努尔哈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