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乡贤采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66
颗粒名称: 第十四节 乡贤采撷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142-147
摘要: 本文收录了武清区的乡贤,其中包括了杨家将后裔——一门三伯侯、九千户杨基迎驾天启皇帝、“公清直亮”的曹化淳、恩泽乡里的曹化雨等。
关键词: 乡贤 人物 武清区

内容

一、杨家将后裔——一门三伯侯
  杨洪北宋名将杨业十九世孙杨政,元朝末年,随朱元璋定天下,因功封汉中百户,逝后,由其子杨景嗣职。杨景随徐达、常遇春自山东北上,沿运河征讨元军。于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征战到河西务、通州,与元军决战,元军大败,元顺帝逃向漠北。杨景奉命戍守沿运河的三河、通州、河西务、杨村、杨柳青五个重镇。杨景遂迁家眷入住河西务。不久生下二子:杨洪、杨清。建文四年(1402年)杨景随燕王朱棣在“靖难”之战中,因功被封为南军百户令。当年四月二十七日战殁于安徽灵璧。景泰元年(1450年)代宗追封为杨王。
  杨景为国捐躯后,长子杨洪16岁入军旅,驻守河西务西大营(今羊坊村北)守护皇家十四仓。22岁袭百户职,率卒500守边关。永乐八年(1410年)随成祖朱棣北征,在斡难河战役中,单骑冲入敌阵,擒贼首及马而还。永乐帝惊呼“将才也”。令示其名,升千户。此后12年中九次升迁,历任游击将军、都指挥佥事、副都督佥事、都督同知、右参将、都指挥使、都督同知(从一品)、左都督(正一品)、总兵等职。亦被称为杨王。
  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朱祁镇被奸臣王振所惑,贸然亲征瓦剌(là),兵败怀来,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时杨洪为宣(化)府总兵,奉诏统精兵二万急驰入卫,在兵部尚书于谦冒死指挥下,死守京师,捍卫皇陵(今十三陵),后又追杀敌寇至霸州破之,将大明朝从败亡边缘挽救回来。
  景泰元年(1450年),代宗(朱祁钰)即位,杨洪以总兵职镇守昌平、宣化一线。是年,奉旨督建永安城(昌平县城)。同年八月,晋封昌平侯,敕授: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颁发世代免死铁券。旋又加封“镇朔大将军”。代宗御赐“下马碑”一通。置立于京师杨府门前。碑首额题:“如奉圣旨”、“英烈之门”;碑阳敕书:“文臣武将过此下轿下马”。碑阴铭刻圣谕,对杨氏一门功勋业绩大加赞誉。(见黑白插图23页③)景泰二年(1451年)九月,杨洪病逝京师。皇帝朱批:特进荣禄大夫、国柱、昌平侯,追封颖国公,谥号武襄。杨洪有二子,长子杨俊,前军都督府右都督;次子杨杰,嗣昌平侯。不幸的是,英宗复辟后,杨俊与兵部尚书于谦一起被杀害。杨杰病逝。
  《明史·杨洪传》载:“洪父子兄弟皆佩将印,一门三伯侯,其时称名将者,推杨氏。”近代新著《赤城历史概述》赞曰:“纵观杨洪一生,守边抚民,抵御外侮,功勋卓著,位登极品。碑石有名,史书有传。塞外民间老幼有口皆碑,以至相传五百余年而不衰。”
  杨洪胞弟杨清,自幼就教家塾,习文练武。20岁参加军旅,与兄杨洪随成祖北征。掌军中文牍,以功封六千户。“土木堡之变”后,代宗朱祁钰褒奖“随龙有功,文笔超群”加封“瀛西(河西务雅号)九千户”,封土三河(县)、白(河)潞河至杨柳青,受命主修沽水(北运河)。杨清长子杨经,初任京师城中兵马司指挥,后升通判,袭“瀛西九千户”。附代宗(朱祁钰)御封下马碑铭文:
  “圣谕:杨业十八世孙杨景,太原府人,国朝之功臣,战死沙场。帝追封为杨王。其长子杨洪,昌平伯,守边战瓦剌有功,封昌平侯、奉天翊卫宣力武臣,颁发世代免死铁券,封土为昌平、宣化、独石。次子杨清,六千户,随龙有功,文笔超群,帝封世袭瀛西(河西务)九千户,封土三河、白(河)潞河至杨柳青。侄儿杨景春,随龙有功,封太子干(儿)殿下,封土文安(县)。其孙杨俊、杨经、杨仁、杨能、杨信、杨智各有封赏。杨府,英烈之门,清白传家。
  钦此,景泰元年八月立石(碑)。”
  注:括号中的字,为编者加注。
  二、九千户杨基迎驾天启皇帝
  杨基 河西务镇大龙庄人,世袭九千户。北宋杨业的第23代孙。其祖杨清因军功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被皇帝封为世袭九千户。传至杨基已是第五代。明天启(1621年~1627年)年间,京畿大旱,土地龟裂,北运河几近断流。天启皇帝颁圣旨,恐旱后大涝,运河泛滥殃及百姓,令加固北运河堤防。河道总督指挥实施。加固从红庙(今属香河县)至南蔡村之间大堤。河西务附近运河决口时冲的磬子坑一段险堤,为加固的重点工程。九千户杨基自愿捐赠两万棵柏木桩,并雇百余辆大四枋骡马车从东三省千里迢迢运回河西务,险段大堤顺利修复。治河总督上奏皇上,天启皇帝御驾河西务巡视,武清知县耿之德率县衙署及河西务地方官员、百姓郊外迎驾。皇帝阅视修筑后的大堤固若金汤,龙颜大悦。召见杨基,并驻跸杨家。皇帝饮酒间仍不忘治理北运河之事,微醉时,御笔题写:“铜帮铁底北运河也”天启皇帝在杨家驻跸七天,回京师前,赐杨基家荷花缸12口,铜印一方,玉如意一柄,丝罗10匹,绸缎10匹,象牙笏板和壶篓等宫廷御用之物数十件。(壶篓:为了茶壶保暖,放进用藤条编织成的套篓,翡翠盖钮,精巧美观。)
  附 当年杨基迎拜天启皇帝的手记:
  天启五年,岁在乙丑暮春之初。京畿大旱,帝忧之,恐旱后而涝,潞水泛滥殃及百姓。乃下诏:“加固北运河堤。”堤工竣,帝自往之。驾至瀛西,驻跸余宅。帝初至,见余府门前立景泰帝御书之下马碑,乃拜之。礼毕,帝细览通碑,观罢入府。
  翌日,帝巡河堤,见堤岸固若金汤,河道通畅,龙颜大悦。乃归家,帝曰:“此地有何特产?”余悉帝性嗜酒,置家酿枣酒及(炸)咯吱合儿于帝。帝甚喜,开怀畅饮。帝微醉,然无倦意,余取出祖像——杨洪归家图,帝赏之,帝兴起,提笔于图上方,御书:“铜帮铁底北运河也”。书毕,出户,复观御碑良久。帝归曰:“此碑有文无款。”遂索笔墨于碑左,在下方御书:代宗祁钰帝御书,钦封九月七日。
  帝返京,临行赐余荷花缸十二口,铜印一方,玉如意一把,丝罗十匹,绸缎十匹,并留下壶篓、酒碗等御用之物。天启五年初夏。杨基记。
  三、“公清直亮”的曹化淳
  曹化淳(1589年~1662年) 字嗥如,道号上虚子,王庆坨人。明万历年间,自宫入内廷。工儒业,善草隶。崇祯五年七月“以司礼监太监提督京营戎政”,十年正月提督东厂。十一年与太监杜勋提督京营。周旋于嫔妃旁舍,善于谋事。思宗皇帝嘉奖“公清直亮”。魏忠贤专权时,曹化淳遭贬,发配到南京待罪,险些丧命。直到崇祯皇帝即位,才被召回。
  曹化淳在京创办武清会馆供同乡进京食宿。捐资为家乡兴建尊经阁,振兴文风。李自成大军杀进北京,崇祯皇帝登煤山自缢身亡,宫廷太监逃光,曹化淳为崇祯皇帝含殓。清朝定鼎北京后,曹化淳冒死上疏刚刚进关的清朝顺治皇帝,对崇祯皇帝应予以“封陵安厝”。顺治皇帝见其心诚,拨三千银两责成曹化淳督办此事,将崇祯皇帝隆重安葬。顺治皇帝下诏,请曹化淳在宫中讲学,淳谢辞,请求顺治皇帝澄清谣传“曹化淳为李自成开启彰义门事件”。皇帝朱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陈,该部知晓,钦此。”皇帝赐曹化淳号“弗二居士”。
  四、恩泽乡里的曹化雨
  曹化雨 字次渠,王庆坨人,曹化淳胞兄。初任锦衣卫南堂理事,明思宗时,凭武功被特别晋升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曹公待人处世公平诚信,人称平允公。其在执政期间,正值大奸臣魏忠贤结党营私、为非作歹,灾祸殃及王庆坨水乡。曹化雨不畏强权,列举其罪状,上奏皇上,使几十个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曹化雨捐献自己的俸禄,佐助军队;代替百姓缴纳赋税,使百姓免受被酷吏敲诈之苦。对于贫穷不能娶妻者或死后不能埋葬者,解囊相助。遇到灾年,设粥厂救济贫苦乡民。家乡六次遭灾他六次开仓救济。出资捐田在村中建义塾,对童子进行启蒙教育,四十年不辍。曹化雨去世后,村民自发为他祭祀扫墓。
  五、闭关三疏的李钦
  李钦(1476年~1542年) 字敬之,号心斋,武清城关人。洪武年间,其祖父立军功,被封为武清卫的百户长。因祖父入赘通州右卫张氏而更名张钦。明正德六年(1511年)考中进士,受任“行人”,掌管传旨、册封之事。业绩突出而晋升监察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各关防务。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七月,武宗皇帝听信江彬怂恿,要出居庸关去宣化游玩。李钦闻讯连夜上疏,以当年英宗出关狩猎被瓦剌(là)人掳走为例谏止,皇帝未纳。八月朔,武宗着便装行至昌平,急传开关。李钦命居庸关指挥孙玺紧锁关门,且亲自藏起钥匙。内朝官刘嵩欲往昌平拜见皇帝,李钦制止说:“宁愿坐这里因不开关被处死!”武宗一行人马已近关,传令孙玺见驾,回话说:“御史在,臣不敢擅离!”又令召见刘嵩。刘嵩对李钦说:“主上家奴,岂敢不前去谒见。”李钦一手托皇帝敕印,一手握剑,坐于关门下,厉声说:“敢言开关者斩!”并于是夜二次上疏,申明厉害,劝阻武宗不要草率行事。次日李钦正要差人送折奏谏,皇帝又遣使者传令开关,李钦拔剑呵斥为诈,使者害怕返奏:“李御史几乎杀臣!”皇帝大怒,命随行官朱宁前去捕杀李钦。这时,朝中大臣蒋冕等追到,请皇上归京,武宗正在徘徊,恰好李钦奏疏已到,众臣言李钦谏疏意嘉,皇帝无奈回宫。
  越二十余日,李钦巡视易县白羊关口,皇帝闻报立即微服出宫,悄出德胜门,夜宿民舍,疾驰出关,数次向随从内侍问李钦在何处,并命中官谷大用把守居庸关,诏令不准放出一人。李钦闻讯追至居庸关,要再谏而不得出关,感愤西望痛哭。自此,京师盛传他《闭关三疏》。武宗皇帝在宣化府游览数日回京,到达居庸关笑道:“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但未给李钦定罪。
  嘉靖元年(1522年),世宗继位,李钦升任汉中知府,不久迁任延绥兵备副使,仍负责长城一线防务,李钦除却卫所积弊,修葺长城,挖堑置垒,边地安宁。因政绩晋升太仆寺卿。嘉靖十七年(1538年),以右副都御史职巡抚四川,将按人口征收税粮改为按地征收,深受百姓欢迎。又修筑城堡以保边防,构筑堤防以防水患,嘉定人为其立碑颂德,随后升职工部侍郎,不久被诬陷罢归乡里。
  李钦一生刚正,不俯仰时俗,对待吏民无不以至诚为本。为官3口年,家无储积,子孙俱守寒素,乡人无不赞他廉洁。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洪
相关人物
杨基
相关人物
曹化淳
相关人物
曹化雨
相关人物
李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