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百户村”、“千户村”的出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4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百户村”、“千户村”的出现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103-1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元代在北京地区实行屯田政策,设置多个军卫屯田,以解决军队的吃粮问题。这些军卫屯田多采用军队建制,进行编排管理。其中,中卫屯田在武清县设置多处,有垦军二千人,有耕牛二千头,垦田一千顷。另外,大司农所辖屯田二处,包括营田提举司和广济署屯田。这些军卫屯田的军卒和民屯中的农民无大差别,逐渐形成了称“百户”、“千户”的聚落。在武清县北部及香河、蓟县一部分地区,存在有权势的万户府阿海所占领的屯田军户,采用“领户分封制”,留下诸多称“百户”、“千户”的村落。
关键词: 百户村 千户村 武清区

内容

《元史·兵志·屯田》载:“古代寓兵于农,汉、魏而下,始置屯田为守边之计。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矣。”
  元政府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调集了大量精锐部队长期驻扎在大都地区,为了解决众多军队的吃粮问题,遂在京郊各县广占田亩,设立军屯,抽调驻京各军卫的军卒轮番耕植,以供军粮。这些军屯仍用军队建制,加以编排,每军卫各为一屯。元世祖在大都地区设左卫屯田、右卫屯田、中卫屯田、前卫屯田、后卫屯田、武卫屯田、左翼屯田、右翼屯田、右卫率(帅)府屯田等多处。大都地区军屯总数9983顷,民屯4301顷。
  一、中卫屯田。武清县是元军屯田的重地。(一)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于武清、香河、宝坻县置立中卫屯田,屯军二千人。有耕牛二千头,垦田一千顷。至元十一年(1274年),以各屯地界相距百余里,往来耕作不便(之由),迁至河西务、荒庄(今崔黄口镇幌刘庄)、杨家口(今上马台镇杨家河村)、青苔(今豆张庄乡青坨村)等处。当时军人一人称一户(包括家属),称军户。除了河西务早已成为大村落外,幌刘庄、杨家河、青坨,在元代也已形成村落。(二)右翼万户府屯田。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十一月,诏发真定(今正定县)军人三百名,于崔黄口增置屯田……分别设置三个千户所,另设置新附军千户所,军户一千五百四十,田六百九十九顷五十亩。(三)左卫率(帅)府屯田。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六月,命大都路漷州武清县置立屯田,设立三翼屯田千户所,有军三千户,田一千五百顷。
  二、大司农所辖屯田二处。(一)营田提举司,设立在武清县,军户二百五十三,民一千二百三十五,屯田三千五百二顷九十三亩。(二)广济署屯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正月,在崔黄口、大空城一带置屯田,当年涝灾严重,没有收成,后迁到青苔(坨)等处。
  这些军卫屯卒,多是从江南征调来的新附军,他们基本上从事农垦种植。为防其南逃,元朝政府遂命其连同家属一起迁到京郊定居。在屯营中安家。专事垦植的军卒和民屯中的农民无大差别。农垦军卒由各军卫任命千户、百户等军官进行管理。各卫屯营,都设在垦田所在的州县之中,今武清城关曾是武清卫率(帅)府镇抚衙的所在地。带领屯田的军官千户、百户都是世袭制。在各屯营设立之初,均由一名副都使专职管理农务,下设千户、百户等官吏数十人,负责具体工作。逐渐形成了称“百户”、“千户”的聚落。武清县北部及香河、蓟县一部分地区处在北运河、蓟运河两岸的土地肥沃之地区,被有权势的万户府阿海所占领,他把屯田军户严密编制,从头百户到十百户为一个正千户;从头百户到九百户为一个副千户,俗称“领户分封制”。至今留下诸多称“百户”、“千户”的村落。
  武清境内今天尚有南蔡村镇的六百户、七百户、八百户、九百户;大良镇的南四百户、二百户、上九百户、大十百户、小十百户;下伍旗镇的三百户、北八百户。四百户前冠以“南”,九百户前冠以“上”,八百户前冠以“北”,是对百户村庄坐落方位的区别,十百户村落因户数、人口不断增加,其中大户家族选择风水好的地方另立村落,村名前冠以“大”,余者冠“小”字。
  称“千户”的村落是千户的头领所在的村落,设有千户所。如大良镇的“李千户庄”,大黄堡乡的“千户庄”。曹子里乡的“汊百户”村的汊,即河、湖、港、汊之意,这个“百户”村是“头百户”,坐落在河汊之间,人们省去了“头”字,直呼“汊百户”。“乂”读“义”(yì),与“一”百户的一谐音,所以直接写成“义”百户。除了武清县,香河县、蓟县都有从“头百户”至“十百户”的村落。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