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武清县教育金代始有记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3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武清县教育金代始有记载
分类号: G527.21
页数: 2
页码: 96-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熙宗时期实行“以汉治汉”方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政府机构,州县地方管理也得到了完善。金朝提倡儒学,建立了国子监,并举办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同时,金代中期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村落数量增多,人口增加。在文化方面,金代创立了自己的历法《大明历》,并在书法、绘画、歌舞、戏剧等方面有了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 武清县 教育 金代

内容

金太宗崩,完颜亶即位是为金熙宗。他有较深的汉文化修养,“能诗词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棋象戏,尽失女真故态矣……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即位后全面推行“以汉治汉”方针,金天眷元年(1138年)颁布新官制,将三省作为皇帝之下中央政府的首脑机构,先后增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及其他府、院、台、司、监、寺等机构。州、县地方管理的设置是:州设刺史一员,同知、判官、司军、知法各一员,巡捕三员,还有具体办事的司吏和公使。金朝提倡儒学,武清县的教育、科技、文化,在辽、宋以前缺少记载,金朝始有记载。天德三年(1151年)正月,朝廷“初置国子监”。入学的学生除皇室宗亲和权贵子弟外,逐步增加各府、州、县的考生,遍及各个阶层。官府对学生待遇不断提高,“生员,给民佃官田,每人60亩,岁支粟30石;国子生,每人180亩,岁给所入,官为掌其数。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也不致辍学。金代中期,各府、州、县学兴举。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年),朝廷除在中都城里设立太学外,又在各地设立府学,“凡十七处,共千人”。中州路各州县中,又有公、私共同兴建的儒学。据1991年版《武清县志》记载,丁炜仁,宛平人,举进士,任武清县县丞,有创立学校的记载。
  金廷在大力提倡办教育的同时,举办科举考试,选拔人才。采取乡试、府试、省试三级考法。皇统年间又增加了武举。标志金代教育水平比辽代有了很大提高。此外,金代大定年间,在宋、辽天文学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历法《大明历》。书法、绘画、歌舞、戏剧都在继承辽、宋的基础上,有了发展和提高。
  金代初年,烽火连绵,社会动荡,州县遭到严重破坏,村落人烟稀少,土地荒芜。金代中期,社会趋于稳定,生产发展,各州县的村落在辽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大批猛安谋克户内迁后,在空旷之地,又出现许多猛安谋克村寨,使武清地区的村落数量增多,密度加大。金代中期武清村落已达300个左右,人口超过6万。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