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良村的来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12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大良村的来历
分类号: K928.5
页数: 1
页码: 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契丹占领幽、蓟十六州后,常常举兵南犯,焚剽殆尽。会同十年(947年),契丹兵攻入晋首都大梁(开封),大肆掠夺。次年春,北归时强迫“汉俘”北迁,契丹首领采取安抚政策,为他们筑城盖房,让人们安心耕种。一批大梁移民被驱赶到今大良镇附近时,便请求在此定居下来,形成了聚落,后人改称大良。
关键词: 大良村 来历 武清区

内容

契丹占领幽、蓟十六州后,贪心不敛,常常举兵南犯,“千里之内,焚剽殆尽”。会同十年(947年),契丹兵攻入晋首都大梁(开封),“大掠二日,都城一空”。次年春,军队北归时,大梁城里各衙门官员、诸军吏卒数千人,及宫女宦官数百人,带着家眷及粮食衣物北迁幽州地区。契丹兵像赶牛羊一般挥皮鞭驱赶,稍有反抗就屠杀。这样强迫“汉俘”北迁的事例早已有之,据《辽史·地理》载:辽太祖天赞初攻燕、蓟,将所俘汉人驱赶到湟水流域的契丹故地。契丹人称“投下州县”。如俘三河县吏民,建三河县;俘蓟州吏民,建渔阳县;俘潞州百姓置潞州等。有学者认为,“唐末、五代至辽初,燕、蓟地区被俘虏和迫于战乱流徙北去的人口大约2万户,10余万人”。对这些人,契丹首领采取安抚政策,为他们筑城盖房,让人们安心耕种,不复思归。
  当一批大梁(开封)移民被驱赶到今大良镇附近时,见这里曾是唐代军队屯田之地,河水潺潺,草木丰盛,便请求在此定居下来。人们搭窝铺、建草房,形成聚落。因怀念故土大梁,故将新的聚落取名“大梁”。后人改称大良。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