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文特点形成的原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0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文特点形成的原因
分类号: C95
页数: 2
页码: 2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清村落史与中华民族8000年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武清处于中原汉民族及其传统的农耕经济、农业文化与北方各少数民族及其传统的畜牧经济、牧猎文化的结合部。历史上这一地区的民族、人口和文化的迁徙与融合,使得武清具有塞北民族的粗犷豪迈和尚武精神。清代中叶后,外国列强用鸦片和大炮打开清廷闭关自守的大门,武清人饱尝落后挨打、受屈受辱之苦痛而自强不息、好学上进。
关键词: 武清区 人文特点 形成原因

内容

武清村落史与中华民族8000年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武清处于中原汉民族及其传统的农耕经济、农业文化与北方各少数民族及其传统的畜牧经济、牧猎文化的结合部。距今5000年左右,气候变冷,北方许多地区的农业转变为半农半牧或完全牧业。农业和牧业的经济互补,使百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随之产生民族矛盾和纷争,这就决定了历史上这一地区的民族、人口和文化的迁徙与融合。随着历史进程的起伏跌宕,武清成为两大不同经济文化集团交流和撞击的前沿阵地。北京上升为封建帝都之后,这种内迁外徙及其融合变得尤为剧烈和复杂。战国以来修建的,遗存在武清境内的燕国长城、始皇堤、汉代鲜于璜碑、元代纵贯武清全境的京杭大运河,以及历代征战、屯田、治河留下的村落遗址,都是一座座引人深思的纪念碑,昭示着这片土地辉煌的过去。
  各族人民在共同的经济生活中,互相学习,逐渐融为一体,在创造武清历史的同时,也造就了武清的人文精神:耐劳作、重友谊,具有塞北民族的粗犷豪迈和尚武精神。在无数次大自然和社会的劫难中,锻炼了守望相助、勇敢顽强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清代中叶后,外国列强用鸦片和大炮打开清廷闭关自守的大门,天津成为海港城市,此后,东洋、西洋的政治、经济、文化浸染京津,武清在其间。武清人饱尝落后挨打、受屈受辱之苦痛而自强不息、好学上进。由一切排外,到向外国人学习、与外国人竞争,终不失骨子里的民族气节。
  对于武清的人文特点,古书中早已有记载:
  《汉书》载:燕赵多奇士。
  《隋志》载:水甘土厚,人多有技艺,秀者读书,次则射骑,耐劳苦。
  《唐·杜牧集》载:幽燕之地,其人沉鸷※多才力,重许可(承诺)。
  宋·范缜《幽都赋》载:风俗朴茂,蹈礼仪而服声名※。
  宋·《苏轼集》载: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
  《通州志》载:人性慷慨,风俗朴茂,农勤稼穑,士务诗书。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范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