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08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
分类号: P942.221
页数: 6
页码: 13-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其中包括了位置范围、地形地貌、气候、河流与洼淀、土壤、生物等。
关键词: 武清区 自然地理 环境

内容

第一节 位置范围
  武清区位于北京东南、天津西北的京津走廊地区。东经116°46′43″至117°19′59″,北纬39°07′05″至39°42′20″,东西宽41.78公里,南北长65.22公里,面积1574平方公里。东邻宝坻、宁河二县,南与北辰、西青、霸州相接,西同廊坊(安次)接壤,北与通州、香河比邻。
  第二节 地形地貌
  武清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背靠燕山,西倚太行,面临渤海,属微度起伏的冲积平原。地面呈簸箕形倾斜平缓,海拔高差不大,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海拔13.5米,北部11米左右,南部5米,东南部2米。其间较大的平原是:永定河淤积平原、北运河冲积的低洼平原、凤河冲积的较高平原,以及东南部的海积冲积平原。
  地貌类型按其成因分为河流冲积平原和海积冲积平原。河流冲积平原区主要由微倾斜平地、低平地、缓岗、洼地、河漫滩、人为的地形组成。其中又分永定河淤积区和低洼平原区。永定河淤积区包括黄花店、豆张庄、黄庄、陈嘴、石各庄、汊沽港、王庆坨;低洼平原区包括大良、北蔡村、南蔡村、大孟庄、泗村店、河西务、下伍旗、双树、河北屯、高村、大沙河、大王古庄、城关、东马圈、白古屯15个乡镇。
  海积冲积平原区,由海水沉降及冲积物形成的平原,包括崔黄口、大黄堡、上马台、曹子里、聂庄子、梅厂等11个乡镇。
  地貌特征经过了8000年~10000年的演进过程,其中有气候的变化,海潮的侵袭,河流的改道及其治理,洼淀的形成与淤平等,这些,对村落的形成、变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节 气候
  武清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其显著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短暂,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沙;夏季酷暑炎热,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秋季天高气爽,冷暖适宜,光照充足;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1.6℃~12℃。最暖年是1983年为12.7℃,最冷年是1957年为10.2℃。最热月是7月份,多年平均气温为26.1℃;最冷月是1月份,多年平均值-5℃。极端气温:自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端最高气温达39.9℃,出现在1964年6月;极端最低气温达-22℃,出现在1966年2月。
  全年无霜期为207天,最长244天(1968年),最短为171天(1957年)。
  第四节 河流与洼淀
  武清境内河流纵横,洼淀棋布。河流有永定河、龙河、凤河、凉水河、港沟河、龙凤河、北运河、青龙湾河、筐儿港减河等11条;洼淀有大黄堡洼、庞(庄)艾(蒲庄)洼、夹道洼、泗村店洼、牛镇洼、牛角洼等较大洼淀九处,面积490.1平方公里;较小洼淀44处,面积约67平方公里。
  第五节 土壤
  武清的土壤,受气候、地形、生物、水文、成土母质、成土时间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多种多样。大体可分6类:沙土、沙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
  沙性土。沙土和沙壤土归属于沙性土。分布面积较大的乡镇有:下伍旗、双树、大王古庄、汊沽港、王庆坨、石各庄、陈嘴、城关、大沙河、南蔡村、河北屯、大良、崔黄口等乡镇,面积44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6%,适合栽培经济作物和发展林业。
  壤质土。壤质土包括轻壤、中壤,是境内较大的土壤类型,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乡镇有:曹子里、梅厂、聂庄子、后巷、大良、崔黄口、南蔡村、河北屯、大孟庄、河西务、高村、大沙河、城关、白古屯、东马圈等,总面积82.4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48.8%,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黏性土。黏性土包括重壤和黏土,主要分布在离河流较近的河滩或较平洼地中:东蒲洼、泗村店、豆张庄、黄庄、黄花店、陈嘴、大黄堡、上马台、梅厂、聂庄子、下朱庄等乡镇。其地下水位在0.6至1.6米,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及大田作物。
  第六节 生物
  武清境内自然植被原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随着农业开发,自然植被逐渐被人工栽培的植被所代替。仅在农田隙地、河流、洼淀、沼泽、水塘、古河道旁及沙地和盐碱地等处尚能见到一些野生植物,并发育着洼地、沼泽植被、水生植被、沙土植被和盐生植被等类型。野生植被,在高阜的缓岗地带,有节节草、画眉草、苦荬菜、狗尾草等;在平坦低洼处有苔草、苍耳、蒿、马齿笕、稗草等;在河槽或河漫滩处,有白茅、节节草、河柳、垂柳等;在沙丘或沙地上,有沙引草、虎尾草、狼尾草、芦草、老鸭爪等;在积水的洼地及淀泊地区分布着湿生、水生植物:金鱼藻、虎尾藻、水葱、香蒲、车前草等。在境内东部的曹子里、梅厂、下朱庄、上马台、聂庄子等乡镇的盐碱地区,分布的盐生植物主要有盐蒿、碱蒿、盐角草、芦苇等。
  人工植被,分布于村落、河堤、路旁等地,乔木有小叶杨、毛白杨、大青杨、榆、槐、洋槐、柳、侧柏、泡桐等;灌木主要有:紫穗槐、簸萁柳、酸枣等;果木主要有:梨、苹果、桃、杏、李、枣、红果、葡萄、西瓜等。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红小豆等;蔬菜有、南瓜、西葫、黄瓜、豆角、西红柿、萝卜、白菜、芹菜、大葱、土豆等;花卉主要有月季、黄杨、菊花、串红、美人蕉、仙人掌、君子兰、一品红、茉莉花等。
  动物:由于受自然环境影响,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曾有大片草地和茂密森林,大型哺乳动物,剑齿虎、肿骨鹿出没其间。但在沿海平原全新世海侵后,大型哺乳动物绝迹,小型哺乳动物及鸟类、鱼类、昆虫类逐渐繁衍起来。
  哺乳类:獾、狐狸、黄鼬、刺猬、田鼠、野狸子等。
  鸟类:啄木鸟、喜鹊、杜鹃、燕子、柳莺、苍鹰、野鸭、猫头鹰、麻雀、天鹅等。
  水生类:鲤鱼、鲫鱼、黑鱼、泥鳅、黄鳝、鲢鱼、青虾、草虾、河蟹、蚌、螺等。
  两栖、爬行类:青蛙、蟾蜍、壁虎、蛇等。
  昆虫类:蜜蜂、黄蜂、瓢虫、螳螂、天牛、蚜虫、蟋蟀、蝎子、蚊、蝇、蝗虫等。
  综上所述,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变迁,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