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名角花艳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038
颗粒名称: 梅派名角花艳云
分类号: K825.78
页数: 2
页码: 170-171
摘要: 本文讲述了花艳云是一位著名的京剧女演员,她擅长演出的剧目包括《大战宛城》、《连香传》、《花田八错》等。她的丈夫吴玉海是一位著名的京剧音乐家,擅长演奏二胡、京胡等乐器,曾获得多项荣誉。在抗日战争期间,花艳云和吴玉海积极参与了抗战宣传活动,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梅派 名角 花艳云

内容

花艳云(1915-1969)女,本名王秋霞,武清人。1924年学唱河北梆子,后从师王瑶卿学梅派京剧。青衣、花旦、刀马花旦兼而习之。15岁出科后,即挑梁当主演,流动演出于东北各地。1936年在牡丹江兴亚舞台演出过《大战宛城》、《连香传》、《花田八错》、《汾河湾》等剧目。后在哈尔滨演出《五花洞》时,由于唱功绝妙,加上丈夫吴玉海伴奏,博得观众数次满堂彩。1939年到1945年一直在佳木斯佳明舞台演出,合作的主要演员有邢威明、李丹林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演出新戏《王贵与李香香》(饰演李香香),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1948年演出《穆桂英》、《白娘子》,并向驻军部队进行慰问演出。演出的梅派主要剧目有《春秋配》、《金山寺》、《奇双会》、《花田错》、《金玉奴》、《生死牌》等;1950年调到齐齐哈尔市,先后在黑龙江省京剧团、黑龙江省戏曲学校担任教师。培养出一批京剧女演员,其中有邢美珠、赵蕊兰、胡亚芹、董淑华、李凤兰等。1954年,黑龙江、松江两省合并后,调黑龙江戏曲学校京剧科任教,又培养出一批女演员,如周洁敏、李玉双、宋桂珍等。“文化大革命”期间遭迫害,积愤成疾,病逝。
  抗日爆发后,武汉一度成为全国的抗战中心,全国文艺界名流云集在此。为了纪念七七事变,武汉三镇连日开展了盛大的献金活动,白天举行集会,晚上则举行火炬游行。在汉的各剧种从业人员都愿为救国出力,不仅捐献钱物,给前线战士寄去慰问信,还联合一起为献金演出。当时,汉剧女艺人张美英提议到台下卖花卖糖,得到了花艳云、云仙子、凤凰旦、盖鑫培、刘金凤、万尧刚、黑牡丹、黄美云以及京剧女艺人新慧琴、碧艳云等人的积极响应。她们组成了抗战宣传十姐妹,都穿上蓝布旗袍,胸前用白丝线绣着“更新”二字,表明自己已不是旧戏子,而是今天宣传抗战的文艺战士。在剧场、电影院开演之前,她们手端糖果盘,怀抱大束鲜花,一边卖糖卖花,一边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十姊妹为献金而歌唱,引来人们纷纷将法币、铜元、银元、手表、金戒指等放进了糖果盘和献金台,这十位结为异姓的姐妹,当时被称为“爱国艺人十姊妹”,一时在江城传为美谈。
  花艳云丈夫吴玉海(1904-1979)北京人。14岁拜师学艺,始攻二胡。19岁出师后,专操京胡。弓法娴熟,托腔保调,音色圆润,委婉动听。对旦角演员的唱腔伴奏,最为擅长。如伴《汾河湾》、《祭塔》、《龙凤呈祥》等戏,一字一腔,清新流畅,不拖不抢,刚柔兼而有之。在北京、天津及东北一带,颇有影响。四十年代初,随妻花艳云移居哈尔滨。
  在《五花洞》等剧中,演奏的各派旦角唱腔的花过门,悠扬悦耳,一句一个满堂彩。1953年获黑龙江省"艺术工作者"奖章。在赴朝鲜、越南演出中获文艺积极分子奖章。
  1957年参加黑龙江省少年京剧团,1960年调黑龙江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后又调入黑龙江省戏曲学校京剧科任教。主教二胡、京胡、月琴等乐器。还为现代京剧《牧羊姑娘》、《青春之歌》、《大兴安岭人》等戏,设计伴奏音乐和唱腔。

知识出处

梨园名伶武清人

《梨园名伶武清人》

出版者:远方出版社

本书《梨园名伶武清人》是继《英才风采》后,记录武清文化艺术精英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它辑录了一百多年在梨园界享负盛名的几十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他们不但书写了浓重的人生历程,极大提升了武清的文化形象,而且为我国文化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我国戏曲发展的丰碑上,将永远镌刻着他们闪光的名字。

阅读

相关人物

花艳云
相关人物
王秋霞
相关人物
梁当
相关人物
吴玉海
相关人物
邢威明
相关人物
李丹林
相关人物
邢美珠
相关人物
赵蕊兰
相关人物
胡亚芹
相关人物
董淑华
相关人物
李凤兰
相关人物
周洁敏
相关人物
李玉双
相关人物
宋桂珍
相关人物
张美英
相关人物
盖鑫培
相关人物
刘金凤
相关人物
黄美云
相关人物
新慧琴
相关人物
云仙子
相关人物
凤凰旦
相关人物
万尧刚
相关人物
黑牡丹
相关人物
碧艳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佳木斯市
相关地名
齐齐哈尔市
相关地名
黑龙江省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