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管委会2010年工作总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5891
颗粒名称: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管委会2010年工作总结
分类号: F127.9
页数: 8
页码: 19-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管委会2010年工作总结情况。
关键词: 南港工业区 管委会 工作总结

内容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生产总值年均可比增长2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6%。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实现了五年翻番的目标。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3年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保持第一。
  经济结构更趋均衡。“十一五”期间,第二、三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84∶16调整为“十一五”末的76.6∶23.4,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显著提升。电子、汽车、装备制造、石化、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现代服务业九大产业构架基本形成,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为代表的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以金融、物流、商贸、信息以及总部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聚集程度显著提高。
  经济发展效益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末,全员劳动生产率38万元,年均增长16.6%。每平方公里土地GDP产出15亿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16吨标准煤,为全国水平的1/7。“十一五”期间累计降低22%,完成降低20%的目标。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并成为首批通过验收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积极探索促进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成为中国工业园区中发展节能减排、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先导者。
  区域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南港工业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西区开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东区投资环境进一步提升,三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空间拓展取得重大突破,城市载体功能明显加强,呈现了“东提、西快、南进、北拓”的区域发展格局。
  投资促进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在保持利用外资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加大引进国内资本力度,“国资”、“民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提升。投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22家,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454家。累计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450亿元。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7亿美元。2010年内资企业在全区经济中的贡献超过1/3,所占比重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科技扶植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累计投入5.33亿元,建设各类孵化器1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4家,风险投资公司35家。“十一五”期末,全区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人才聚集效应日益显现。“十一五”期末,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比例上升5个百分点,人力资源供给指数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吸引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到区内工作。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7家,累计达79家,引进博士后150余名,推荐申报国家和天津市“千人计划”9批67人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8人,入选天津市“千人计划”9人,在全国各开发区中位居前列,为开发区构建泰达人才高地,实现区域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十一五”期间,完成开发区党组机构组建和内设机构调整,充分发挥了党组领导和议事决策作用。积极推进政府管理、投资促进、建设管理、科技发展、教育管理、三小区管理、机关人事管理等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了区域发展动力,不断丰富新经济平台内涵,为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了有效的发展路径。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期间,年均新增就业超过2万人,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年均增长10.7%。“十一五”期末,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比“十五”末提高1倍;从业人口超过40万人,比“十五”末提高50%;劳动者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比“十五”末提高7.5%,经济发展成果逐步惠及全民。文化、教育、卫生、城市管理等社会事业日趋完善,社会保障与就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民计民生不断改善。强化责任落实,保障了安全生产。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各阶层和各利益群体各得其所,区域保持和谐稳定。
  二、全面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迎来新跨越
  主要经济指标高位运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545亿元,可比增长25.1%。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0亿元,增长23.2%;三产比重达到23.4%,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实现5101亿元,增长2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亿元,增长49.5%。财政收入完成361.5亿元,增长29.1%。进出口总额339.7亿美元,增长26.5%;其中出口完成165.5亿美元,增长24.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全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8万元,可比增长10.1%。劳动者平均工资增长超过13%。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幅提升,第三产业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27.9%。内资工业企业对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9%,经济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单位面积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完成控制指标。
  各项工作成绩显著,荣获多项国家及天津市的表彰。在商务部关于国家级开发区2009年度投资环境综合评比中,天津开发区继续位居榜首,赢得十三连冠。在首届世界园区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高峰对话上,开发区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称号。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全国博士后工作站评比中,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称号。在全国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创建活动中,被天津市劳动关系三方领导小组评为优秀,并入选国家级和谐园区评比范围。在天津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公布的22个区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开发区名列第一。逸仙园被评为2010年度天津市地热矿产开发利用先进单位。开发区消费者协会获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活动先进单位。
  三、“四个分区”加快发展,城区建设呈现大拓展、大发展的新态势
  (一)南港开发攻坚战全面展开
  规划编制和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全年编制完成21个大项、31个专项规划体系。完成南港一期控规、铁路规划、用海规划、河口防洪等规划的研究与申报审批,启动南港二期控规和基础研究;南港港区总体规划纳入《天津港总体规划修编》;南港石化产业发展、公用工程、大件交通、消防安全、绿化、雨排、污排、通信、风暴潮灾害影响评价等重要专项通过审议。渤西管线切改、散货物流搬迁等重点工作按进度实施。
  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围海造陆取得新成果,完成78公里防波堤围埝主体工程,形成一期围海65平方公里,新增陆域20平方公里;市政建设初具规模。红旗路一期、创业路等5条道路通车,海港路、港北路等10条道路启动建设,基础路网日趋完善。南港标准厂房全部建成,南港分指挥部、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启动区域景观绿化,完成创业路两侧绿化3.6公顷;能源配套稳步实施,供电、供水、天然气、通信等有序推进。建设完成100公里能源管线,11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产,输配水中心具备每日5万吨供水能力,企业能源供应得到保障;加快港口建设步伐,完成南港建材码头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临时航道疏浚和码头区后方回填施工。启动港区航道、港池挖泥结合吹填造陆工程,为港口后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取得良好成绩。中石化储备基地、泰奥石化、大唐发电等16个项目签约,7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203.95亿元。在谈项目26个,总投资2790亿元。完成工商注册17家,注册资本50亿元。中石化储备基地等龙头项目相继开工,泰达蓝盾、瑞田化工等7个在建项目顺利实施。
  (二)西区提速攻坚战全面实施
  征地拆迁接近收尾。东丽区集体土地拆迁即将完成。港城大道、东金公路拓宽改造涉及的征地拆迁全部完成。西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已完成征地约42平方公里,形成约33平方公里成片区域,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坚实平台。
  配套能力显著增强。西区规划不断完善。完成西区生活配套区中部组团城市设计及西区生物医药园规划调整。启动生活配套区北部、南部组团城市设计;路桥、排水、绿化等扎实推进。南、北大街延伸至冬旭路,冬旭路跨京津塘高速公路桥开工。中南、中北组团填土、雨污水泵站全部完成。西区第二热源厂竣工投运。南大街、西区蓝领公寓、中南组团高压走廊湿地景观全部完成。西区生活区填土、公交站、武警营房、西区健身馆等配套建设加快实施,为项目落户、投产提供了优质环境。
  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军、民品项目扎实推进,冷拔管项目建成投产,航天斯达项目主体封顶;长城汽车整车4栋厂房土建结束,零部件、生活配套加快完善。建龙茂联科技首批7栋厂房及生活配套全部完成。
  (三)东区提升攻坚战全方位推动
  继续完善城区规划。完成起步生活区拆迁改造提升规划、时尚生活广场酒吧街方案设计及时尚生活广场交通组织方案研究,落实社区中心选址方案。根据区域规划,加大项目选址、交通、能源配套协调力度。按照滨海新区核心区定位的要求,东区功能、品质和形象得到有力提升。
  高标准实施项目建设。顺利建成一批公建项目,包括政府公屋、服务外包白领公寓、富士康厂房改造工程及蓝领公寓、第五幼儿园、科技发展中心建设等。推动建成一批商业性配套项目,包括泰达现代服务产业区(MSD)C区、喜来登酒店等;服务外包园、起步生活区、高尚生活组团、时尚广场酒吧街等项目按计划推进。实施一批市政类项目,包括第三大街改造和夜景灯光提升、生活区道路一期、第十三大街改造、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南海路入区标志等;津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全线通车,兴港桥改造完工。科技发展中心二期、第三大街净菜市场、雨水东排系统提升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展开。
  进一步实施市容升级。将“奋战三百天”环境综合整治战役推向深入,深化社区环境卫生清整,对社区卫生、秩序、安全等进行综合整治。完善施工场地内部防污染措施,加强渣土运输车辆执法检查,强化城市道路破损施工涉及地下管网安全管理,加快推进地下管网调绘工作。加强交通设施、停车场建设,改造翠亨村等点位停车场,解决三大街停车困难等问题。加强数字社区建设,发挥数字城管效能,全面运行社区网格化系统,及时发现、高效处置各类市政市容问题。
  (四)不断优化各区域载体功能
  加大现代产业区开发建设、项目招商和企业服务力度。完成东扩区8.3平方公里征地确权、市政配套设施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土地平整、道路排水、绿化等工程,协调解决企业用水、电力、燃气、交通等问题。现代产业区全年新增项目7个,总投资3.8亿美元;增资项目5个,总投资2940万美元。
  不断加强其他载体功能区的建设。加强微电子小区环境整治、市政配套设施改造维修工作,区域形象有力提升。推进逸仙园小区服务企业、完善基础配套、强化内部管理工作,区域保持稳定发展。此外,管委会根据南部产业带整体发展思路,分别与大港油田、大港管委会签署南港生活配套区、南港新兴产业区相关协议,加快推进前期各项工作,为开发区未来发展储备了充足战略资源。
  四、坚持“三资并重”,做好“两篇文章”
  坚持“三资并重”发展思路,挖掘“增量”。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高度重视内资项目的引进,形成外资、国资、民资共同推动区域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6家,增资项目236家,项目投资总额(含增资)84.1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57.3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6.2亿美元。新批国资企业121家,注册资本79.8亿元;新批民资企业625家,注册资本154亿元,呈现出大项目增多,主要指标大幅增长的特点。外资新设及增资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35家,5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1家。以产业带动,扩大增量,吸引中俄东方石化、富士康、建龙重工、新兴重工、英洛瓦物探装备、中石油百万方原油储备库、三星LCM、惠普、兴业金融租赁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户。其中,中俄东方石化投资366亿元,建龙重工投资70亿元,新兴重工投资33亿元,兴业金融租赁注册资本20亿元。
  提升招商服务水平,做大“存量”。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动向,充分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招商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主导行业的专门政策。就交通环境、产业配套等六大投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专门报告,为进一步优化开发区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强化企业前期设立、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全过程服务,建立长效机制,对区内企业实行走访服务机制,通过定期拜访、不定期走访、电话问候等方式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有效解决企业的困难。长城汽车、三星电机MLCC、三星LED、诺维信、大冢饮料、连展科技、东汽风电叶片等项目纷纷增资扩产。
  加强对外宣传与联络,有效配合招商工作开展。丰富各类外宣品,完成四楼展厅、南港展厅的改造和建设,使招商宣传工作更加形象、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开发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合理制订境外广告发布计划,细化境外宣传方案,有效提升区域形象。精心策划、组织首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第4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中国汽车产业国际论坛”、“国际手机产业展览会暨论坛”等相关会议,扩大开发区的区域影响力。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第一个在台湾设立办事机构,有效加强外联渠道建设。通过贸易联盟和商贸活动,为企业搭建贸易平台,吸引境内外考察团30多个,为招商引资拓展新渠道。通过密切与上级部门和各国使领馆的联络,加强沟通,多方获取项目信息。充分利用外商来访接待、国际交流等活动多方面、多层次开展推介,有效促进招商引资工作。
  五、“两个产业”快速提升,“两个驱动”显著增强
  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发挥开发区在先进制造业上的传统优势,不断提升产业能级。2010年,电子通信产业实现产值127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5%,富士康成为继摩托罗拉、三星之后在开发区注册的又一个重大的电子类项目;汽车机械产业实现产值102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0%,长城汽车的增资扩产进一步巩固了开发区在全国同行业的地位;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7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3.7%,显现规模大、产值高等特点。生物医药、食品饮料产业中凯莱英、顶新等龙头企业继续发挥强劲带动作用;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持续迅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随着南港开发建设的全面展开,项目呈现出“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的良好发展态势。
  现代服务业多元化发展。股权基金、融资租赁、金融服务后台等特色金融产业加快聚集。年度新设及增资基金企业211家,认缴出资额167.3亿元人民币,实缴出资额41.8亿元人民币,国家发改委备案的22家基金企业中13家为开发区企业,全国首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在开发区注册开业。永旺大型购物中心、伊势丹百货店、喜来登酒店等一批国际知名商贸类企业纷纷进驻。现代物流仓储快速发展,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中海华润航运增资项目、泰奥石化物流项目等相继注册。中介服务、咨询、设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聚集。完成滨海服务外包产业园股权收购,成为天津市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基地。
  提升投资驱动发展能力。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开发区在建5000万元以上项目有144个,全年完成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全力做好投资项目计划,提前编制下达2010年政府投资基建项目计划(第一批)、2010年能源类项目计划、南港工业区2010年基建项目计划和三小区2010年基建项目计划。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审核,提高项目前期设计的质量,减少临时性项目数量。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强化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分解考核,定期分析投资完成情况及重点建设项目进度。加强建设项目规范管理,及时完善项目手续。
  科技创新打开新局面。加快科技平台建设步伐,推动各类研发机构认定,全年有4家企业获批市级工程中心,2家企业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部署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以优异性能排名世界第一,取得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建立了天隆公司杂交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加快科技发展中心、服务外包园、泰达中小企业园等孵化平台建设。强化科技招商,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新增20支国内外研发团队,一重研发中心、腾讯等企业入驻服务外包产业园,产业集聚与科技资源集聚初具规模。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有150个项目列入滨海新区级以上科技计划,9家企业11个项目获得天津市科技奖励,21个项目获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奖,16家企业被评为市级专利试点企业,20家企业被评为区级专利试点企业,14个项目入选滨海新区专项资金扶持,12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认定,居全市第一。全年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6.45亿元,居天津市各区县首位。
  六、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服务能力、能源保障能力和环境质量,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达到新高度
  深入开展“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加大服务企业工作力度,提升区域投资软环境。全年走访企业163家,解决劳动用工、交通运输、市场开拓、通关速度、治安管理、电力和燃气供应、员工住宅等问题72个。强化服务企业长效机制,通过管委会早餐会、定期拜访、不定期走访、电话问候等方式与企业密切沟通,及时掌握情况,有效解决企业困难。加强与海关、商检等沟通协作,以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和海关诚信企业分类管理为契机,为区内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通关环境。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整合现有银行和金融类企业资源,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运用由担保中心、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参与的融资担保模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全年实现贷款担保总额3.5亿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贯彻“一窗接件、双限时、效能登记、帮办领办”工作机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设立“24小时开门服务接待处”,随时受理来电来访;推动网上事项办理,政策兑现事项实现全部在线受理。构造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服务支撑体系,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培养,建立较为稳定的人力资源“蓄水池”,为区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积极拓展渠道,深入挖掘资源,应对企业“用工荒”难题,以人力资源保障网上合作平台为载体,累计认定劳务输出基地和学校25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60余份,输送人员1.8万人,保证了富士康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加强公用设施规划与管理,能源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做好区域能源规划,强化能源供应分析,完善能源保障体系。编制完成《西区能源规划修编》、《现代产业区能源规划》。落实各能源源头、厂站与区域能源主干网。加强区内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统计、监测,编制东、西区及现代产业区的迎峰渡夏方案。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完善节能规划和相关制度,落实区域节能政策体系。推动节能示范项目,其中微电子LED路灯、滨海能源锅炉节能项目竣工,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获得国家财政支持。积极开展节能调研,启动能效对标体系建设与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研究确定南港公用工程岛IGCC、污水处理投资运营模式。建立市政设施动态管理体系,强化市政设施养护与大修项目建设管理。对区内施工企业开展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净化开发区建筑市场环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圆满完成《天津市水环境治理工程目标责任书》、《天津开发区“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及《天津开发区“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规定的任务。编制完成《开发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南港工业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天津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20)》及《天津南港工业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实施方案》,发布第三批《开发区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鼓励目录》。完成南港工业区一期控规环境影响评价、西区生物医药园规划环评审批。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区域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成立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构建低碳发展、合作、服务平台。实施欧盟滨海产业共生项目,落实天津——茨城环保合作项目,加快中日合作低碳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完成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加强环境监测,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深化环保工作社会机制,广泛开展企业环境诚信体系评价活动,公众环境意识普遍提高。全年区域环境良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55天,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为297天。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七、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政府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实施招商体制改革,整合招商资源,成立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投资促进一至四局,形成重点突出、相互协调的高效体制。完成三小区管理体制改革,确定三小区的发展定位与职能,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整合创业中心、风投公司、担保公司,成立科技发展集团,盘活科技资产,推动科技招商、科技投融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研究制定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推进方案,试点完成了教育促进中心、全区中小学、幼儿教育中心等6家单位在内的文教系统岗位设置。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非编人员管理,制定《合同制雇员管理暂行规定》和《合同制雇员薪酬管理办法》,规范用工形式,保障各类人员的合法权益。
  努力提高对市场经济的驾驭能力,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开发区九大产业“十二五”规划获得专家评审通过。推进对主导产业发展、产业升级、政策体系的前瞻性研究,编制《南港工业区石化产业规划》等重点规划。加强经济运行的宏观分析与微观管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立项、跟踪力度,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政府法制工作,为政府各项工作高效开展提供司法保障。
  发挥财政综合效能,保障区域加快发展。大力加强税收、非税收入的征缴工作力度,超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探索多渠道、多方式融资,结合区域发展实际,认真梳理存量资产和在建项目,拓展直接融资方式,开展资产货币化工作,满足了南港开发、西区建设、北区拓展等区域核心工作和重大项目资金需求。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各项改革取得良好进展,实现了综合预算管理,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处理好与周边区县的财政利益关系,促进企业稳定和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职能,实现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优先采购区内产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增强经济运行免疫力。进一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运作情况调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防范融资风险。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为干部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对3个科技公司的资产及经营状况进行了审计调查,为组建开发区科技集团提供了准确数据。向西区和南港派驻审计人员,对49个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审减工程造价1411万元,基本解决了西区及南港历史遗留的未结未审建设项目情况。对大港中华民营经济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摸清了前期投入情况。
  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对开发区的食品流通领域进行了有效监管。进一步强化了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机制,拓展了工作领域,促进了区域的综合环境提升和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支持新兴行业的发展。加强开发区物价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合同管理和商标广告监管工作,天津工商信息应用中心测试完成,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开展针对出版物、食品、人力资源市场、电子游艺场所等专项检查,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优化了投资环境。
  强化电子政务,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完善OA办公系统,提高文件流转速度,优化了电子政务的质量。强化督查工作力度,完善政务督查体系。对政务网平台操作系统进行了整体升级改造,完善了网站的服务功能。继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了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动南港工业区、西区和三小区延伸服务工作。选派各部门精干力量,派驻人员及时到岗,建立垂直联络机制,实现了无差别、高效能的政府服务。
  开展经营业绩考核,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制。首批选定国际创业中心、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三小区总公司为试点开展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开发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发挥国资、投资公司重要投融资平台的作用,以推行资产分级分类管理为核心,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取得了重要成果。加强资产清理,多项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继续完善公共产品成本核算,推动煤水气电价格向市场化方向过渡。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积极开展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建立健全了国有资产监管机制。
  国有企业加快发展,继续担当区域建设的主力军。泰达控股及其所属企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依托重大项目,积极参与滨海新区“十大战役”重点项目建设和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在金融、房地产、能源、区域开发和循环经济等方面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稳定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创造新的发展模式,抢抓发展机遇,促进专业化和集团化经营,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激励机制、薪酬体制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创新力度。
  八、大力加强机关建设,党群工作开创新局面
  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将“作风建设年”活动与“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相结合,措施有力,落实到位,圆满完成三个阶段工作目标,提振了干部职工精神风貌,提升了企业服务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完成“泰达精神”表述语征集,提倡求真务实,弘扬新风正气。
  强化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标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工作,突破传统任用模式,组织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工作。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干部培训工作向高端化、专业化、实用化、多元化发展,突出时效性、针对性,组织泰达——耶鲁培训项目、境外培训、处级干部自主选课等新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和宣传勤政廉政先进典型,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签订《廉政承诺责任书》,强化内部监督检查,扎实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树立了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提高工会和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全力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发挥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积极开展稳定劳动关系“三个一”活动,有力促进企业建立自主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各级工会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有效化解劳资矛盾,防止其扩大升级。组织开展万名职工岗位技能大赛、建功立业活动,搭建知识型职工培养平台。围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的主题,不断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九、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全面构建“和谐泰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实现失业保险制度与全市并轨,推出与失业保险政策相关的各项补贴政策,实现了开发区保险制度全部统一。加强社会保险征缴,各险种参保人数均提前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扎实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全年新增协商企业300余家,比去年提高335%,覆盖职工14.2万人,全面促进了企业、职工合作共赢。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建立招商和就业联动机制,构建劳动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全年实现新增就业2.3万人,实现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竞争力显著增强。开发区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46%,本科上线率达到90%,开发区一中晋升为市级重点中学。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资源得到扩充和提升。启动了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工程,开展了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国际学校改扩建工程正式立项。教育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学校发展获得了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更强的发展动力。泰达心血管病医院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得到国家重视,并在全国推广。推进泰达医院“三甲”创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卫生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开通高清电视互动业务,推动开发区公共体育场提升改造工程,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百场数字电影泰达行”活动等,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文化创新能力。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杜绝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全面落实“泰达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社会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数字社区建设,数字社区网格化全面运行。建立社区工作标准化体系,培养社区工作职业化队伍。加强社区组织建设,规范社区服务中心管理,居民生活便利性、满意度日益增强。创新社会化管理模式,蓝白领公寓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制定出台《天津开发区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推行机关“一岗双责”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将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纳入银行征信系统,有效督促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加强政府安全监管队伍、企业安全经理人队伍和社会安全中介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区域安全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安全公益培训,帮助企业开展重点部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有效维护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加大矛盾调处力度,全力构建“和谐泰达”。建设区级和社区级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健全矛盾调处联动机制,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区域和谐稳定。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严格贯彻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排查矛盾纠纷,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开辟劳动仲裁绿色通道,柔性调处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大量劳动争议案件得到妥善解决。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级劳动关系和谐园区活动,增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危机处理体系,编制完成《天津开发区劳动关系危机处理行动手册》,在滨海新区范围内推广。深入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全年受理企业申报237家,比去年提高340%,切实保障了区域劳动关系整体和谐稳定。
  强化司法服务能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建立健全区级和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第一道防线”作用显著提升。不断强化法律援助服务,引导受援群众依法解决争议,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工作。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了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水平。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安全局等部门提高治安管理水平,强化司法服务能力,圆满完成多项保卫任务,为维护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2010年开发区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赋予的新使命、市委市政府的新要求、全市人民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思想状态、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和开工建设较多,但项目储备相对不足。三是科技创新基础较好,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还不够多,集群效应不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实质性拉动作用有待提升。四是区域建设全面展开,开发资金压力很大,财政资金的积极平衡和综合平衡工作有待深入开展。五是企业员工住宅、交通、用工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待下一步加大解决力度。六是城市化、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提升民计民生工作水平提出了新的课题。针对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开发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办法逐步加以解决,努力把开发开放的各项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在新的一年里,开发区要继续抢抓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的难得机遇,在市委市政府和滨海新区的领导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2011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2011》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叙了2010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内容有:特载、大事记、文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团体、政法、城区规划与建设、综合经济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南港工业区
相关地名
工业园区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泰达街道
相关地名
滨海新区
相关地名
天津开发区西区
相关地名
东丽区
相关地名
兴港桥
相关地名
翠亨村
相关地名
东扩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