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黔生同志在2006年开发区保税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2531
颗粒名称: 皮黔生同志在2006年开发区保税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分类号: F127.9
页数: 9
页码: 18-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标志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文章提到了2005年两区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的成绩,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了三大工作重点:抓好发展、抓好经济和抓好三件大事。
关键词: 天津市 皮黔生 保税区

内容

(2006年1月5日)
  同志们:
  2006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是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的起始年,也是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上迈进的关键一年。这次会议非常重要,承载着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的喜悦,肩负着中央和市委开发开放滨海新区的重托,寄托着开发区保税区广大干部职工对未来的期望,它必将成为我们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总动员。今天上午,利军同志、李勇同志分别在两区的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两区“十一五”和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精心部署和安排。大家又分组进行了讨论,就两区“十一五”规划和今年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表现了对区域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夺取今年工作更大发展的必胜信心。
  同志们,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两区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的收官之年。弹指之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已经过去了。五年来,两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主要经济指标和“十五”初期相比成倍增长,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数量级。形象年建设圆满收官,科学发展年五大工程成功启动,区域发展空间大大拓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显著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投资环境日臻完善,社会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区域发展欣欣向荣。开发区、保税区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滨海新区的经济实力、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滨海新区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代表工委、两区管委会向两区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做好2006年工作对于“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意义。如果用一条鲜明的主线来贯穿2006年的工作,就是要牢牢把握一个主题,着力抓好三件大事。
  一、牢牢把握“抢抓历史性机遇、再做历史性贡献”的主题
  科学分析发展大势,是统一思想的前提;牢牢把握工作主题,是做好工作的灵魂,准确审视两区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最大最难得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两区已经站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起点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
  趋势之一,滨海新区正式纳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成为国家级新区,新一轮高速发展的大潮已经掀起。近一段时间以来,滨海新区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大事,特别是许多新区历史上激动人心的“第一次”尤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滨海新区,明确指出: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已经成为环渤海区域发展乃至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步棋,走好这步棋,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将滨海新区纳入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市委的八届八次全会专题研究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令人鼓舞的第一次,如国务院将专门下文批复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全国人大将审议通过含有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等。众多的第一次,实实在在地带给了滨海新区无穷的机遇,有力提升了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的地位,显著扩大了新区的影响,大大拓宽了新区发展的空间。
  趋势之二,两区正在完成实现跨越发展的各项准备,再做历史性贡献的条件已经成熟。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和扎实进取,两区正在发生脱胎换骨式的裂变,巨大的经济能量即将释放出来。这种裂变不是表现为单一变化,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日积月累的辛勤耕耘。这种变化表现在发展形态方面,是区域发展模式正在由单纯注重经济快速增长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定位正在由单一功能区向现代化综合新城区转变;发展重点正在由单纯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引资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正在由区域各自单兵作战向多区域联合协作转变;发展动力正在由自主开发建设向国家统筹规划发展转变;发展舞台正在由全市的制胜一招向与深圳、浦东同台竞技的国家级新区转变。这种变化表现在综合实力方面,是区域主要经济指标不断跃升到新的数量级,积聚了雄厚的综合实力,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后劲,已经到了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大项目、求大发展的崭新阶段。按照计划,今年两区相加,地区生产总值即将接近千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要突破3000亿元,财政收人要接近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要突破300亿元。很多指标在新区2006年的总体计划中占一半左右,有的将占到三分之二。这就是我们之所以提出,两区要在新区发展中再做历史性贡献的根本依据。
  趋势之三,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综合竞争的日趋激烈,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压力越来越大。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好的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关口,尽管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又形成了新的挑战。
  宏观上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跨国公司掌握着现代经济的稀缺要素,把持着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在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我们引进关键技术、引进超大型项目的难度加大。国内区域竞争态势也是日趋激烈,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群雄并起,合纵连横。这就是立昌书记在市委八届九次会议上指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比如,深圳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导演了一幕幕新政:自主创新型城市正式启动,责任风暴迅速掀起,政改试验加快实施。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验获得国家批准,综合改革推进迅速,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上海总部,并选址浦东,更加快了浦东建设金融中心、发展服务业的进程。即便是兄弟开发开放区域,竞争的招法眼花缭乱,采取的措施匪夷所思,追赶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的领先优势在不断缩小。
  从我们自身内部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我去年曾在两区领导班子座谈会上讲过,开发区还存在“三大包袱”(名誉的包袱、利益的包袱、思维的包袱)、保税区正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发展的思维模式的挑战;二是区域形态管理体制的挑战;三是由社会形态形成的心理挑战。)泰达控股具有“三大风险”(资产质量风险、债务风险、公司治理结构风险),这些问题现在依然存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伴随区域经济规模同步扩大的土地需求、管理空间等,基础资源从行政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化方面的矛盾开始显现;支撑发展的各类能源、资源等正在从单纯供给向源头方向转化,需要在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范围和空间内进行大手笔、高智商的运作;营造经济、社会综合环境的资金投入将由十亿向百亿、千亿元台阶攀升;与产业规模相联系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巨额吞吐,对大交通、大市政的要求更加严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安定的控制能力,以及人口聚集带来的文化、教育、卫生、治安等社会问题,使我们的管理能力乃至执政能力都面临严峻考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考虑问题的维度、广度、深度都必须大大拓展。
  “十一五”时期,既是两区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期,也是发展难度加大和各种困难与问题交织的严峻挑战期。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期和严峻挑战期,我们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突出作用。
  第一,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根本指针,也是我们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主要着力点。我们一定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真正以战略眼光谋划发展,以创新模式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快和好的关系。在保持经济发展较快的增长速度,确保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扩大的同时,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实现协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正像过去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中成为排头兵一样,今后,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转变发展模式的征程上,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使两区始终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列。
  第二,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不同于八十年代的深圳,也不同于九十年代的浦东。现在,单纯依靠政策的优势已不足以引导投资的取向,己经到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新阶段,必须依靠改革、开放、创新的综合效力来支撑发展。改革和开放是推动区域发展的两条根本途径。如果说两区在扩大开放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那么在深化改革方面,无论是行政改革,还是国企改革,无论是公共服务领域,还是社会发展领域,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改革空间。我们两区是充满激情的年轻区域,有着巨大的创新潜能。滨海新区改革创新的任务更多地将落在我们两个功能区身上。因此,必须自加压力,负重前进,以创新的思维,以更大的魄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争取一些重大改革开放措施在两区先行试验,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使两区真正成为始终处在改革创新潮头的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区。
  第三,要在新区和全市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动作用。作为新区中两个国家级开放区域,作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任务的功能区,两区在新区和全市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骨干带动作用。我们可以回顾一下,1994年,滨海新区刚设立时:整个新区生产总值是112亿元,两区是近50亿元,占44%。2005年,新区是1500亿元,两区是787亿元,占52%。按照“十一五”规划,新区到2010年生产总值要达到3200亿元,两区地区生产总值是2000亿元,占新区当时的比重是62%,理论上要增长10个百分点。但我们综合考虑新区超大型项目上马、属地化管理等各种因素,在今年的工作意见中,提出未来五年要增长5个百分点,即确保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到2010年,两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要占到新区的55%到57%。难度是相当大的,但正因如此,两区才称得上做历史性贡献。
  第四,要在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中充分发挥辐射服务作用。中央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最大的理由是统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是因为加快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时机已经成熟。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区域的中心位置,依托“三北”的广阔腹地,具有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枢纽功能,蕴藏着巨大的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潜能。虽然目前我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但我们必须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想得更深些,把两区的发展自觉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坚持打好服务牌,踏踏实实地发挥服务辐射作用。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在与国际市场对接的这一层面上,可以通过开发区、保税区与港口之间的功能互补、产业互动,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使我们这个区域成为承接日本、韩国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成为欧美等国家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北方的重要战略节点。二是在向国内市场辐射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促进流动、加强融合,在更深的层次、更广的空间、更宽的领域进行要素资源的市场配置,全面增强体现天津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集聚与辐射优势。三是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这个层面上,通过把两区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与周边地区密切合作,一方面构成交易成本的梯度、产业发展的梯度、转移层次的梯度,实现经济联动;另一方面使我们的区域成为促进腹地区域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交流的平台,有力地推动腹地经济的开发开放。
  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寄予我们的殷切期望,是全市人民寄予我们的重托。难得的机遇呼唤大发展,有利的条件促进大发展,雄厚的基础支撑大发展,激烈的竞争要求大发展。加快发展步伐,振兴区域经济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乘势而上,在新的历史阶段,展现新作为,再做新贡献。
  二、着力抓好优化升级、改革创新、和谐社会“三件大事”
  立昌书记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指出,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一篇很大很深的文章。做好这篇文章,开局很重要,破题是关键。当前,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要在众多的工作头绪中理出脉络,必须紧扣主题,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优化升级、改革创新、构建和谐社会“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总结规律、把握趋势,将产业能级的全面优化作为主攻方向。
  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我们各项工作增强前瞻性、提高主动性的前提,也是驾驭经济发展大局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滨海新区发展由地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全面提升两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与水平。“十一五”期间,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推进两区和新区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化进程,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正确选择,是两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指针。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不断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产业能级优化,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作为经济功能区,开发区、保税区的中心任务是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多年来,我们利用自身的优势,承接了国内外大量的产业和技术转移,形成了具有国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比较雄厚的制造业、物流业基础,并以前瞻性的眼光较早地启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进程。但是这种优化升级只是刚刚起步,产业高级化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温家宝总理来新区视察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着力构筑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能级优化,已经是两区的必然选择。
  要发挥投资促进工作在产业优化升级中的主导作用,从源头上主动提升产业层次。理念决定取向,战略事关长远。现在,滨海新区的投资热潮已经到来。今后一个时期,依靠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不断的聚集来壮大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仍将是两区最主要的发展模式。要通过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壮大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强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医药化工、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的集聚能力,并用3到5年的时间,再做大做强1到2个支柱产业。要通过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政策引导,严把准入标准,提高引资的选择性。要把投资促进的重点放在大公司、大集团上,放在投资密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国际知名度高的企业上,放在成长性强、带动性强、研发能力强的项目上,全力以赴把这些企业引进来。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开发区、保税区之所以能形成现在的产业聚集,实际上就是一条“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路径。因此,我们两区今后更要注重吸引高水平的大型和超大型项目,这样的项目往往能培育一个全新的产业,形成一个有影响的基地。开发区这几年要全力吸引1到2个类似摩托罗拉、丰田的项目。保税区一定尽全力做好民航产业的引进工作,争取到“十一五”末,两区的整体产业层次再上一个新台阶。中小企业也很重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抓龙头,抓产业链的把柄。要通过制定规划,创造更加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环境,精心培育引领未来的新兴产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生物生命工程项目、环保科技项目来两区创业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创出品牌。
  我们要下力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滨海新区和别人比什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比万元产值谁的能耗小、谁的污染小。这是硬功夫。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量化指标:一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左右。这个20%并不轻松,事实上,我国已连续四年能耗增速超过GDP增速。刚开始大家并没意识到完成这一指标的难度,认真测算后才发现这一指标是科技与社会含量很高的指标。从实际出发,上海将这个指标定为15%、天津也是15%。再来看两区,一个是生产总值的新增部分大都来源于耗能较高的制造业,综合测算单位能耗还有上升的趋势。另一个由于统计方法的原因,两区的实际能耗被低估了。因此,必须下硬功夫,定死任务,切实加强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在区域拓展、能源保障、循环经济等方面做扎实细致的工作,促进区域经济由规模增长型和外延扩大型逐渐向质量效益型和集约节约型转变,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性提升。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就是要准确把握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更好地发挥服务辐射作用。
  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的副中心,两区地处新区的核心城区,应该承担重要的城市功能,既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又要成为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出城市化课题,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高水平规划城市、高标准建设城市、高效率管理城市。这个过程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又一次提升,其难度不亚于产业能级的优化,这是对我们发展能力、驾驭能力提出的新考验。首先要高水平规划城市。区域开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过去,我们把开发区规划为生活区和工业区,后来又开始在生活区内进行空间规划。而现在,是对我们所掌控的整个区域进行统筹规划,也包括与周边区域的合理布局。我们一定要从区域长远发展大局上科学规划所掌控的近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尤其是开发区的西区、北区、保税区的空港加工区、临空产业区一定要在功能规划、空间布局、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体现一流的规划水平,弥补母区建设的一些缺憾。其次要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应该说两区城市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基础,但总感觉还缺乏一些大手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还不多。我们在建设中央商务区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形成与新区中心城区地位功能相符的标志性建筑群。同时要高效率管理城市。社会事业的发展、城市的经营管理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前这个方面是我们的弱项。希望大家正视差距,在工作中摸索,在实践中开拓,在学习中创造,在城市管理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效能和法制化的原则,提供覆盖面广、体系完善、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走出一条不同于老城区,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社区建设和城区管理的新路子,使我们的弱项不弱,强项更强。
  现代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最佳结合点,必须优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是产业结构演进出现“后工业化”的结果。制造业的集群化和规模化,导致分工细化,进而推动了外包市场的不断发育,进一步加快了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城市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决定着经济的繁荣与衰落。比如说英国的伦敦和曼彻斯特、美国的纽约和底特律就是两组较为典型的例子。天津也已经意识到服务业的特殊重要性,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特别是海河大规模开发改造,正有力提升着现代化大都市新形象,商贸金融业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天津的昔日辉煌。我们两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制造业的中心地位不会动摇,但也要未雨绸缪,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金融、贸易、研发、会展等,使区域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生活服务业,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这几年,我们兴建了不少高质量、高标准的公建设施,但这些设施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现在看来,必须通过社会化或市场化的方式,朝着产业化的方向来组织推动,既发展服务产业,同时又提升城市功能,使城市发展更加繁荣。
  第二件大事,决战攻坚、突破瓶颈,通过改革创新重塑区域发展的新优势。
  改革与创新是两区的优良传统。依靠改革创新,两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两区应对困难、迎接挑战和确立优势、形成特色的制胜一招。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进入攻坚爬坡阶段,创新的难度日益增加,每前进一步很难,可止步不前则更加危险。改革创新比其他工作难度更大、风险更高、阻力更多,需要不断地开拓、探索,考验的是魄力、勇气,体现的是学习力、创造力。我们不能把改革创新只作为时髦口号来喊,只作为空洞概念来要求,而是要具体化、目标化,使之成为贯穿各项工作的灵魂所在、活力所在。
  自主创新是支撑区域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的有限性和竞争的激烈性,使我们别无选择地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竞争力的通行标准。各个地区、各个行业都已经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纷纷制定了战略,出台了措施。我们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必须结合区域实标,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有利条件,下真功、干实事,体现独到之处。一要抓住重点。我们是经济功能区,客观条件决定了我们不能四面出击,必须紧扣主导产业,瞄准市场需求,着眼成果转化,集中精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多、项目多,京津地区科研力量雄厚和消费升级等综合因素,将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有效结合起来,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加快主导行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二要创造环境。深圳90%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的研发资金在企业,90%的科研人员在企业,90%的职务发明在企业。这无疑为深圳的科技创新增加了巨大的优势。同时,也要看到,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绝大多数”,是因为政府在那10%的“撬动”作用。企业无疑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政府的功能和角色定位非常关键,这就是创造区域自主创新的环境。政府要下力量建设政策平台、信息平台、技术平台、人才平台,形成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信息提供和人才吸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优势,出台更加符合区域实际的操作性办法,在资金、专利、项目、设施等要素中找到利益的结合点与结合方式,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营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三是构建体系。这包括创造良好的区域学习环境,鼓励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也包括区内大学等研发机构和区内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尽可能产生自主创新的协同效应;建立人才交流的平台、促进知识的流动;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如同业协会、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管理顾问公司、创新评估机构等的进入;鼓励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人物的成长和发展,等等。通过环境的构建,真正使区域内的企业不断增强创新的动力,不断形成创新的成果。建立和支撑自主创新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落实和推进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过去,我们两区在自主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但这还不够,还要在这个方面有更多的创新举措。
  要以综合配套改革拉开滨海新区建设的序幕。当前,改革已经成为提升开放层次,提高发展水平的关键,改革本身已经进入到深水区,触及的矛盾多、层次深、范围广,孤军深入的单项改革很难见效,必须推行综合配套改革,整体推进。新区发展,改革先行,是已经被多次证明过的成功经验。综合改革的先行先试,我们理解就是国家赋予的发展优先权。滨海新区正在积极申请成为新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两区在新区中机制新、包袱轻、功能突出,一定要承担更多的先行先试重任。我们的胆子要再大一点,闯劲再足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搞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就是要通过提高开放的质量与水平,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通行规则;通过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消除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用市场化手段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后劲。改革任务繁多,必须重点明确,集中突破。在政府改革方面,要着重实现管理模式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就是要将政府发展经济的职能向调节经济、监管市场、管理社会、服务公众方面转移,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通过简化审批、优化服务降低行政成本;通过公共财政、支出倾斜、保证社会事业发展;通过信息发布、公众参与,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在国企改革方面,就是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以专业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市场化流动的体制机制,实现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化、制度化,健全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今年必须要结合深化改革,在健全和落实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内控机制上有所突破和建树。对于重大投资和资金使用必须严格按程序办事,决策制度和规范必须认真落实,不可形同虚设。企业在薪酬制度改革中,一定要坚持收入同效益挂钩,把个人收益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生产要素方面,就是争取在两区建立更多的金融、人才、技术、物流、产权等要素市场,并在产业投资基金、金融创新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综合改革的攻坚战,促进滨海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第三件大事,维护公平、激发活力,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满足人的多元需求,实现人的自身发展是所有建设的归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开发区保税区走上城市化道路,构建和谐社会同样是我们的重要历史使命。搞好和谐社会建设,一定要分析构成、研究特点、着眼需求,把维护社会公正、激发社会活力作为当务之急抓紧、抓好。
  维护社会公平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使社会阶层逐步分化是不争的事实。政府在其中充当怎样的角色,决定着社会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我们必须看到,在这个区域中,既有投资企业的投资者,有管理技术专长的高级管理者,也有众多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工薪阶层,还有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处境各异,需求不同。我们不仅要为投资者、管理者服务,也要为工薪阶层、农民工服务。不仅第一、二类群体是区域发展的推动者、建设者,后两类群体也是区域发展的创业者、建设者。因此,两区管委会都要树立建设性财政与公共服务型财政并重的理念,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广开就业渠道,维护好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及绝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群众组织和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要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律咨询援助、民工工资兑现、社会爱心捐助、公共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安全预警等具体工作,树立政府亲民、爱民、助民的新形象。
  激发社会活力是政府长期不懈的追求。如果说维护社会公正、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是政府工作的底限,两区还应该把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人的活力与潜能作为更高的追求目标。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激发社会活力的有效途径。广大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在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后,精神文化需求成为第一需要,高水平的图书馆、体育馆、影剧院、学校、医院等城市功能载体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一个富有活力、创造力的社会是人才向往的乐土。人才是非常宝贵的稀缺资源,企业发展需要人才,新区建设需要人才,自主创新更离不开人才,两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们要通过高质量的生活条件、优越的工作环境、富有吸引力的政策营造一种宽松的创业氛围,努力吸引各方面人才汇集两区。文化建设是社会充满活力的灵魂所在。没有文化的区域是没有希望和没有长久发展后劲的区域。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以长远的眼光、坚定不移的魄力、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以培育和发展。我们一定要在“十一五”规划贯彻落实中高度重视区域的文化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具有和谐文明、开放多元、开拓创新、时尚健康的区域文化,不断为区域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两区不但能够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而且我们的区域也能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成为所有投资者、建设者、劳动者、居住者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美好家园。
  三、建设一支适应大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同志们,在刚刚闭幕的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对抓好党的建设,提出了要抓好“四个必须”,这就是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必须增强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必须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这些要求对我们在滨海新区大发展之际,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近,我与很多同志谈到滨海新区发展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人的因素。前一段,我们对机遇、规划、产业和项目谈得较多,思考较深。而要把这些工作落到实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离开人,一切都无从谈起。抢抓历史性机遇,实现滨海新区大发展的核心在人,关键在干部。新形势、新目标,要求我们这支队伍要有崭新的面貌,昂扬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工作本领。
  第一,面对新形势,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增强紧迫感。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正确认识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对于我们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当前,时间非常宝贵。一方面,内部的发展压力不断增加。回首两区的建设发展,经济总量、综合实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拿地区生产总值来说,开发区实现500亿元的突破,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保税区突破百亿大关,经过了13年的奋斗。到“十一五”末,两区分别要实现1500亿和500亿的奋斗目标,指标增长了几倍,留给我们的时间却只有五、六年。又如,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第一个1000亿,用了18年,第二个1000亿,又用了3年,从现在算起,从2000亿的高平台上跃升至“十一五”期末的5000亿,中间要跨越三个千亿的数量级,也不过仅有5年的时间。另一方面,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区域发展就如同体育比赛,最终由时间来裁判,由速度来决定。我们现在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时间抓得紧,发展速度快,才能在竞相发展中取得领先优势,也才会获得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机遇,形成领先的马太效应、发展的良性循环。时间就是发展,就是前途,就是命运。时间如此宝贵,我们浪费不起,任务如此繁重,我们耽误不得。必须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时间,加快发展速度,切实增强紧迫感,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
  第二、面对新任务,要以争创一流的标准,增强责任感。
  增强责任感,就要树立更高的标准。标准问题至关重要。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决定着起点的高低,过程的难易,结果的好坏。提高工作标准,实际上体现了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觉悟。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是两区始终不渝的追求。大局意识的树立是高标准的体现。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市发挥比较优势,拓宽发展空间,提高发展水平的根本着力点。两区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站在国家战略和促进全市发展的高度,服从服务于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高水准、高起点地促进滨海新区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中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高标准还体现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从过去单纯注重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变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上来,形成体现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均衡发展,有序推进的综合体系;体现在对比参照系上,不能再满足于同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相比,而要敢于同深圳和浦东等先进地区相比。有没有这样的魄力、敢不敢同台竞技、能不能快速追赶甚至超越,这是对两区广大干部的最好考验。
  增强责任感,就要有务实的作风。高的目标定位,好的工作措施,必须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抓好落实。唯有注重实干,注重落实,才是实现加快发展的成功之路。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一项宏大的事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落实到每个干部身上,又是非常具体的。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责任心、责任意识是第一位的,古语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这是告诫为官之人,从政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下种之后,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阴天阳时,都要用心、上心、尽心。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雷厉风行,带头扎实苦干。要在苦干中想实招,破解难题,坚决杜绝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快的现象。两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个人发展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焕发热情,点燃激情。不管从事哪种职业,不管身处何种岗位,干一行就要敬业尽责,干一行就要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干一行就要争取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成就。要敢于和过去比,突破自己;敢于和先进比,超越他人。
  第三、面对新要求,要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增强危机感。
  风险总是与机遇同在。大机遇,也是大挑战。抓住了,就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抓不住,就会半途而废,坐失良机。现在我们面临不少挑战,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内部自身的挑战和许多不适应。我们有的干部精力不集中,精神不振奋,事业心不强,工作标准不高,感觉不到知识贫乏和本领恐慌,缺乏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有的干部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差距很大,我们在自主创新、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等领域缺乏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常常是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求贤若渴,却左挑右选无人可派,干部的既有素质还不能完全担当起加快发展的重任;还有个别干部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破坏了新区和两区的整体形象。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能不能迎接挑战、适应挑战、战胜挑战,已经成为对我们的严峻考验。
  迎接挑战,就是要切实增强危机感,经常审视自己,肩负责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对待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适应挑战,就是要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新,以学习促工作,以创新求发展,力求通过学习与创新,在思路上更加开阔,在行动上更加积极,在能力上更加全面。战胜挑战,就是要增强抢抓机遇的能力,大胆探索,实干争先;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提高效率,破除障碍;增强攻坚克难的能力,迎难而上、敢打硬拼,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优势创造优势,在滨海新区大发展的宽广舞台上展现才华,体现价值,做出成绩。
  为切实增强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工委从自身发挥核心保障作用的角度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三项工作:
  一要继续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干部制度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在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两区干部队伍数量显著扩大、现在两区仅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三、四百名。如此数量的领导干部不仅监督、考核难度加大,而且流动性不强,出口通道不畅,客观上也造成了少数领导干部压力不大、动力不足,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不强;另一方面,区域事业快速发展对各方面干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亟需我们在培养、选拔、任用方面,不断创新体制,完善制度。因此,两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成为整个制度建设的中心,必须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要在去年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完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责任机制、约束机制和分配机制,尽快形成分类考核、科学评价、有效奖惩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能够激发干部积极性、创造性、导向鲜明的用人机制,拓宽用人渠道,以宽广的视野选人、用人;要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岗位交流的力度,积极推行干部任期制、轮岗制、引咎辞职制度,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真正做到以制度管理人,用制度激励和约束人。
  二要集中力量抓好督查落实工作。近年来,我们就区域发展提出了不少好思路,出台了不少好政策,制定了不少好措施,但有些收效不大,进展不快,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是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存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此,我们要作为重点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从年初起,就要抓紧对重点工作进行目标分解,直接落实到部门、到岗位、到人头,确保人人对应具体的责任。要继续以科学发展年作为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有效载体,推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快速进展。工委、管委会领导要率先把自己放到抓落实的主体地位上,亲自督办督查,定期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逐项逐件抓好落实,既要对科学决策负责,又要对决策落实负责。工委办公室、两区管委会办公室等督查职能部门,要勇于发挥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抓好工作落实。要强化督查力量和机构,健全完善督查运行机制,严格考核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年初布置,年中督查,年底组织综合性的考核,对工作推动有力者,大胆进行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务不落实的,该批评的批评,该通报的通报,该处分的处分;对那些长期无所作为、业绩平庸的,该诫勉的诫勉,该调整的调整,真正实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不为者退位。
  三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事关两区的前途命运,事关个人的家庭人生。尽管我们这么多年来三令五申,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在教育、制度、监督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总有极少数领导干部不听招呼,不受管束,走向人民的反面,这不仅成为个人的耻辱,而且给区域形象抹了黑,负面影响极大,教训极为深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反思。我常常想起我们的老主任叶迪生同志二十年前的一句题词:以最廉洁的行为从事最开放的事业。这要成为我们两区每个领导干部的座右铭。我们务必要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为警示,增强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的悔过能力。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可倒下去却很快。一个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是缺乏自律意识,放松了思想改造,抵制不住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廉贪一念间,荣辱两世界”。立昌书记在市委全会上严肃指出:要时刻想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时刻想到“权力”的周围存在着“陷阱”。同志们,我们大家一定要经常想想:什么事该做不该做、什么东西该拿不该拿、什么地方该去不该去。一定要联系一生的荣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责任,深刻警醒自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要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上下功夫,要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认真研究行政管理和国有企业存在的管理漏洞和问题,加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建设。要加大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的监督力度。要切实加大惩处力度。一旦发现苗头,要及时提醒警示,一旦发现问题,坚决从严查办,决不迁就,决不姑息,决不手软。我们两区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同志们,滨海新区大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序幕已经拉开。面对加快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展望已经绘就的宏伟蓝图,满怀必胜信心。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开放精神、改革精神、创业精神,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滨海新区各单位一道,万众一心,励精图治,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历史的辉煌业绩!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7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7》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叙了2006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内容有:特载、大事记、文献、综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人民团体、政法、城区规划与建设、综合经济管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皮黔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