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工作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71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工作委员会
分类号: D222.1
页数: 17
页码: 437-4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工作委员会的机构发展与建设与纪律检查的情况。
关键词: 天津开发区 机构 党政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一、沿革
  1984年4月天津开发区开始规划筹建,是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筹建期间,即建立了党的组织。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党组织机构亦相应调整,先后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支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时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工作委员会四个时期。
  (一)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支委员会(1984年11月至1984年底)
  1984年11月,组建中共天津市开发区总支委员会。总支委员会由中共天津市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委员会领导,其职责是负责党员的组织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对全区的大政方针、规划建设、组织管理,行使领导、决策权。
  (二)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时委员会(1984年12月至1987年6月)
  1984年12月24日,中共天津市委决定建立中共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时党委。本着一元化领导的原则,建立党政合一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全区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即党政一体化的领导体制。行政机关的办公室、人事室与研究室,代行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的相应职权。随着管委会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该体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86年1月,经中共天津市委批准,临时党委不仅负责开发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而且对全区的大政方针、规划建设、组织管理行使领导、决策权。临时党委下设党委办公室,综合处理党务工作。这一时期,开发区党员由108名增至435名,其中发展新党员29名;党的基层支部由7个增至44个。其间,由于三资企业纷纷开业,企业中党组织发展迅速,为适应这一形势,又增设合资企业工作处,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
  (三)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1987年6月至2000年9月)
  1987年6月16日,经中共天津市委批准,成立中共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既作为中共天津市委的派出机构,又兼有地方党委的性质,直接受天津市委的领导。1989年8月,中共天津市委决定,开发区工委在具体工作上同时接受市委外经外事工委的指导。同时,前设临时党委撤销,工委设办公室、组织处、宣传处和纪检组,办事机构的人员编制不变,只做职能上的调整。1988年,根据中共中央统一要求,设立天津开发区监察局。自1993年起,纪检组和监察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工作体制。
  1987年4月,开发区临时党委决定分别建立开发区管委会机关堂委、开发区总公司党委和开发区合资企业党委。管委会机关党委于1987年10月建立,其职能是负责工委各部门、管委会机关和行使政府职权的各处、室、局、所以及管委会直属企业的党务工作。总公司党委于1988年8月23日成立,其职能是负责总公司机关及所属企业的党务工作。开发区合资企业党委于1988年1月成立,其职能是负责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四)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工作委员会(2000年9月8日以后)
  2000年9月8日,中共天津市委决定组建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作委员会和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分别为市委和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负责对区域内各单位关系的协调,代表市政府行使有关滨海新区建设的管理权。同时撤销原开发区工委和保税区工委,组建中共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工作委员会。撤销原两区工委纪检组,组建中共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
  二、职能部门
  (一)办公室
  办公室是工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其职责是:负责掌握、督查工委各部门贯彻上级和工委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根据工委指示拟订工委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负责开发区保税区的信息、调研、统战、信访、文档、机要、保密、会议和内部事务的管理与协调工作;负责开发区、保税区涉台事务,兼挂开发区保税区对台办公室。
  负责工委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维护等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内部质量体系的审核等工作。
  (二)组织处(部)
  工委组织处是负责开发区党的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干部管理和干部培训工作的机构,成立于1987年6月。2000年9月8日,中共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工委成立后,两区组织部门合并为中共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工委组织部。组织部下设干部科、组织科、综合科。
  (三)宣传处(部)
  工委宣传部的主要职责是在工委的领导下,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宣传工作,负责开发区的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外宣工作的指导、监督、协办、管理等。1987年,工委宣传处成立。1990年,开发区政工干部职称评定工作办公室成立,挂靠宣传处,负责开发区政工岗位人员职称评定的有关工作。1990年,开发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办公室成立,挂靠宣传处,负责研究会的日常工作,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活动。1994年,开发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更名为开发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1995年3月15日,开发区新闻办公室成立,挂靠宣传处。1997年1月,为了维护开发区社会安定,更好地发挥政法部门的作用,工委决定成立政法工作领导小组,与开发区普法办公室合署办公,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1998年,政法工作领导小组与开发区新闻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策划和组织区内重大对外宣传活动、组织新闻发布会、新闻单位和记者采访接待工作、统一外宣口径、外宣品制作等管理。2000年12月,开发区保税区宣传部成立,设置宣传科、外宣科、策划科,开发区宣传处取消。
  (四)企业工作部
  开发区保税区企业工作部2000年12月设立。负责两区企业党建指导工作。在工委领导下,具体负责开发区、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中党的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制订两区企业党建工作规划;指导、协调两区企业党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党的工作;针对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进行调研,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
  根据开发区保税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确定了“夯实基础、突出创新、全面推进"的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思路。“夯实基础”就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抓好建章立制、规范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打牢党建工作的基础;“突出创新”就是从开发区保税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出发,拓宽党建工作的思路,大力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活动内容;“全面推进”就是在不断总结党建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抓重点企业、重点工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全面指导和推进开发区保税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五)纪检监察
  开发区保税区党的纪律检査工作和行政监察工作,由中共天津市开发区保税区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简称纪工委)和天津市监察局驻开发区保税区监察室(简称监察室)负责。两个机构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工作机构的体制。开发区保税区纪工委受市纪委和开发区保税区工委双重领导,对开发区保税区所属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党员、干部履行“教育、保护、监督、惩处”四项职能。监察室受市监察局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双重领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对两区管委会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监察。
  开发区纪检监察工作随着开发区建设的发展不断加强。开发区建设初期,在临时党委办公室设专人负责党的纪律检査工作,1987年6月,建立中共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纪检组。1988年4月,建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监察局。1993年,纪检组和监察局合署办公,开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工作机构的体制。2000年8月,开发区纪检监察机构调整,纪检组更名中共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律检査工作委员会,监察局更名天津市监察局驻天津开发区监察室。
  2000年9月开发区保税区工委建立,市委批准撤销中共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建立中共天津市开发区保税区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书记张小林。
  (六)开发区企业党委
  1988年1月,建立企业党委负责开发区三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工委领导下的二级党委。具体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一点三为”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党的工作;领导、推动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分类指导,搞好思想教育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负责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党总支、支部的组建、改选、撤销及党组织领导成员的任免;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党员的组织发展和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围绕“有组织、有活动、有形象、有发展”的工作目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搞好零散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灵活多样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服务基层,深入企业调研,不断探索总结适合企业特点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推动基层党的建设;指导工会、共青团组织在外商投资企业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推动企业开展树立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活动。
  企业党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3个办事机构。企业党委及其办事机构对下属党组织的领导主要表现为:对企业党总支(或企业联合党总支)的领导。开发区企业党委下属6个企业党总支,企业党总支下设若干党支部,党支部下设若干党小组。至2000年下属有2个联合党总支(由企业党委干部兼任书记)。联合党总支下设若干党支部,负责发展党员和组织零散党员的活动等。企业党支部在企业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实际开展党的工作。形成以企业党委为指导并逐级负责的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
  第二节 组织工作
  自1985年起,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进入开发区。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如何开展党的工作,没有可以参照的模式。工委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深入实际、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1992年底,在珠海召开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天津开发区工委提出“一点三为”的党建工作思路,得到全体与会代表的肯定。天津开发区“一点三为”的工作思路和经验载入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求是》。遵循“一点三为”的原则,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不断探索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培养新典型作为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把创建文明机关,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做为指导机关党的工作的重点;把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企业管理,推进企业改革做为指导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
  一、组织管理
  开发区党组织注重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及时组织学习落实中共中央和市委有关会议、决议精神,在党员中开展“三个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大讨论、“双学”(学党章、学邓小平理论)及“三讲一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形象)等活动,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通过实施“双百考核”(《党支部分类标准及百分考核细则》和《党员百分考核细则》)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工作内容目标化、定量化,形成目标清楚、责任分明、措施具体、考核规范的目标管理体制。在每年党的生日前夕,开展庆“七一”学习、评比活动,表彰先进。自建区至2001年,受到中央和市委表彰的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达16名(个)以上。党内信息实现了微机管理。
  开发区各级党组织,注重抓好党员的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对申请入党积极分子有针对性地做好培训考察。1984年开发区只有一个党总支、30名党员。
  至2000年底,已有企业二级党委10个,党总支(支部)271个,党员5694名,累计发展党员990名。1997年2月,摩托罗拉公司党委成立,为全国第一家大型外商独资企业党委。2001年6月,全国第一家台商独资企业党委——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党委在天津开发区成立。
  二、干部工作
  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工委组织部门负责工委、管委会、总公司等单位处级干部任免管理工作。天津开发区创建之初,在干部管理方面打破原有规定,实行干部聘任制度。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坚持党管干部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干部任用原则,对管委会局、处、室及直属企事业的处级干部和总公司部室及所属企业的处级干部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两年至三年,聘期内根据工作需要,可进行适当调整。聘任程序是:工委提名,由管委会、总公司分别聘免。每年进行一次组织考核(程序:本人述职、民主评议、群众测评、组织部门考察),对不胜任或不适应的干部及时进行解聘或调整。在区属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处级干部,实行“双推双考(个人自荐与群众推荐相结合)”,使年轻有为、群众公认的干部走上处级领导岗位。
  2000年,开发区保税区工委成立后,在工委一室三部(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企业工作部)、开发区管委会局处室和两区团委中,全面推行处级干部综合考评和竞争上岗。完善干部制度改革中的配套措施,实行末位淘汰制、任前公示制、经济责任审计、试用期制,加大干部流动力度。为吸引高层次人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开发区科技发展局局长、《滨海时报》总编、副总编等。
  在干部管理上,制订开发区《领导干部守则》、《干部管理意见》、《年度考核方案》、《干部任免程序》、《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处级干部公开选拔、职位轮换实施办法》、《不称职干部认定标准》等干部管理、任用的规范性文件,实施“一书一本”(处级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年度报告书、专用学习笔记本)制度,对干部年度工作目标、理论学习、遵守廉政规定和民主评议等内容进行年度报告、考察。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和天津市委的要求,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双学”、“三讲”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提高干部素质。
  2000年,开发区保税区工委成立,制订加强处级干部管理的综合考评体系,提出加强干部管理切实转变作风的八项措施和《关于加强机关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三、培训工作
  开发区干部培训工作由培训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其办公室与组织处合署办公,负责全区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制订干部培训计划、完成任务措施及相关制度,检查培训任务落实情况。承办培训任务的主要单位有:区劳动人事局、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开发区培训中心、泰达研修中心等。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新上岗干部培训班,提高岗位适应能力;组织“精卫杯”论文评选活动,激励青年干部立足本岗,创业成才。曾邀请国际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公司(美国DDI公司及西弗吉尼亚大学)到区举办四期高级人力资源管理短期培训班。经过单位推荐和考核,把素质好、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境外培训,为开发区在管理、金融、经贸规划等领域培养自己的专家队伍,共选派赴境外培训5个团组,计18人次。
  2000年,开发区保税区工委成立后,成立了开发区保税区工委培训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部长担任秘书长。
  四、因公出国政审
  1987年8月,天津市委组织部将出国人员政治审查批准权下放到开发区工委,组织处负责因公出国、出境人员的政治审查批件工作。至1999年底,已审查批准出国、出境团组6478个,计13426人次。2000年9月8日,中共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工委成立后,工委组织部负责两区因公出国(境)人员的政治审查及核发审查批件工作。
  五、基层党委
  (一)机关党委
  中共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关委员会(简称机关党委)是开发区工委下辖的二级党委,主要职能是对所属各总支、支部(包括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机关各局、处、室、驻区单位、事业单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第一届机关党委成立于1987年12月15日,下辖党总支1个、党支部10个。
  1993年7月22日,机关党委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差额选举产生第二届机关党委。
  第二届机关党委下辖党支部43个,中期调整为38个党支部及2个党总支。
  1996年11月28日,机关党委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差额选举产生机关党委第三届委员会。
  第三届机关党委下辖党支部48个(中期调整为51个及4个党总支(中期调整为3个)。机关党委以不断提高机关党团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为党内培训、支部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发展和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机关党委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机关党员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1994年始,共举办支部书记培训班5次、组织委员培训班3次、宣传委员培训班3次、纪检委员培训班2次、党员培训班3次、积极分子培训班10余次,接受培训人员1773人次。其中支部书记培训班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1995年4月,机关党委与组织处共同组织党支部书记在中央党校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培训。
  1998年4月8日至30日,针对党员中存在的艰苦奋斗思想和忧患意识淡化等问题,在开发区涉外职专举办机关党员培训班。重点进行邓小平理论学习、开发区艰苦创业史教育。机关400多名党员参加培训。工委副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李国林进行动员,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皮黔生结合开发区艰苦创业史,给党员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争做改革开放前沿的优秀共产党员》报告。
  1999年4月28日至5月22日,在泰达研修中心举办党员培训班,培训分为4期,培训内容包括“三讲”活动和党章理论教育、理想和艰苦奋斗教育、金融知识培训、团队理念意识培训和智能大厦理念介绍。邀请开发区前任领导叶迪生作开发区艰苦创业的报告。
  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点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992年始,机关党委以民主评议党员的形式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每年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均突出鲜明的主题。对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给予表彰。
  机关党委注意调动党员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塑造机关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1999年3月15日至6月30日,机关党委根据开发区工作会议精神,在机关中开展“话说改革论开发,我为泰达献一计”的征文活动。收到征文稿件及各类建议130余篇,内容涉及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政务、党建、城建、环保、法制建设等10余个方面。经过初评、中评和最终评审,共有47篇稿件获奖,3个支部获得最佳组织奖。征文中的获奖论文和实用性强的论文60余篇编入《群策群力,共创泰达明天》论文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0年3月10日,机关党委对机关内设处室党支部370名党员进行为期20天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活动以“三讲”教育为主题,着力在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廉洁自律、改革创新、服务意识、模范作用6个方面查摆党员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广大党员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理论和党性党风教育。
  机关党委组织发展工作始终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肃认真地发展党员。
  1996年,按照“环境年”建设的统一安排,机关党委承担“争创文明岗”、“争创文明单位”活动(简称“双争”活动)。机关党委采用分层次、抓重点、带一般的方法推动活动的开展。1997年2月,机关党委表彰在“双争”活动中表现突出的5个优秀文明单位和29个优秀文明岗。
  1997年5月,机关党委再次在机关中开展“争创文明岗”、“争创文明单位”的“泰达杯”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内容包括“争创文明岗”为主开展三星级系列创建活动和以“争创文明单位”为内容的单位、集体争创活动。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全机关实现达标文明岗100%,优秀文明岗55%,标兵文明岗1%。
  1997年6月,机关党委组织庆“七一”迎香港回归歌咏大会,机关共组织6个方阵、600人参加,占大会总人数的75%,演唱9首曲目,占总曲目70%。
  2000年8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塑造具有国际水准、文明高效的政府形象,机关党委配合“形象年”建设,组织拍摄《泰达公务员日常应用礼仪》电视专题片。此片所有演员、摄像均由机关职工担任,针对公务员的自身仪态、日常礼仪和窗口服务礼仪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总公司党委
  1984~1987年,总公司工作机构与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合署办公,一套班子,职责交叉。
  1988年9月3日总公司首届党委会成立。党委成员由9人组成。总公司党委成立后,所属各公司基层党组织相继成立。
  1988年度总公司系统有党员108名,其中正式党员102名,预备党员6名。党支部8个。当年发展党员2名。
  1989年度总公司系统有党员173名,其中正式党员163名,预备党员10名。当年发展新党员9名。4名转为正式党员。有党支部12个。
  1989年8月30日,设立总公司党委办公室。
  1990年度总公司系统共有党员180名,其中正式党员174名,预备党员6名。当年发展新党员5名。16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党支部12个。
  1996年12月5日,总公司党委成员调整,由李勇等5人组成。李勇任书记,张书忱任副书记。
  2000年3月27日,总公司党委组成人员调整:李国林任书记,张书忱任副书记。
  第三节 宣传工作
  一、理论学习
  工委宣传处(部)采取各种方式,组织全区领导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1989年制订《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意见》,组织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1993年,开发区工委中心组代表在天津市区县局、部委办领导干部学习汇报会上,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开创开发区高速发展新局面》的发言。工委中心组荣获1993年度市委宣传部授予的先进党委学习中心组。1996年,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步入制度化轨道。1997年,组织召开学习《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的学习交流大会,近200名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大会。1998年,工委书记张福林代表开发区工委中心组在天津市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经验交流会上宣读《把握精髓,开拓创新,迎接新的挑战》一文。9月,开展创新问题大讨论,举办各类培训班、座谈会,600余名机关党员参加培训,提出100余条创新建议,并在全区范围开展创新专题调研,同时编发《开发区创新调研报告》,及时通报调研情况。同年12月18日,与市委党校共同完成《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成功实践》论文,该论文入选全国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重点组织进行“三讲”教育和学习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2000年,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9月,《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成功实践》获中宣部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二、普法工作
  自1986年起,开发区开展“一五”、“二五”、“三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991~1995年“二五”普法期间,开发区工会权益部、顶益公司党总支和统一工业公司李康分别荣获天津市“二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1997年,天津开发区“三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国林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6人组成,下设普法教育办公室,普法教育办公室与宣传处合署办公。制订《关于在全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坚持法制宣传与实践相结合,深入进行以宪法、基本法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1998年,组织参加全市“三五”普法法制文艺调演,开发区创作选送的京剧《依法治区展宏图》获优秀节目奖,同时获组织奖。宣传处被天津市政府评为1996~2000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三、对外宣传
  1987年6月8日,成立公关部,负责全区的公共关系和对外宣传工作(简称外宣工作),隶属管委会办公室。1988年,管委会将公关部中从事外宣工作的人员调出,成立新闻办公室,与公关部合署办公。1990年,成立天津开发区外宣工作领导小组和新闻办公室,由工委、管委会领导负责该小组工作,成员为工委办公室、工委宣传处、新闻办公室、公关部、政策研究室等部门负责人。专业化的对外宣传机构由此建立。1995年3月15日,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外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莲喜主持召开全区外宣工作会议,对外宣工作体制进行重大调整。按照中央、市委对外宣工作的要求和开发区现行外宣工作运作机制,确立外宣工作体制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外宣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将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工委宣传处,同时挂新闻办公室的牌子,合署办公。新闻办主任由宣传处长兼任,地面卫星站和文教局电教制作部门由宣传处协调管理,泰达时报按照工委确定的办报方针,接受宣传处的指导和协调;建立工委宣传处协调例会制度,以协调指导内外宣工作。
  1998年3月16日,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国林在外宣工作会议上讲话,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促进招商引资、服务全区经济、增进区内外了解、树立泰达对外形象。明确外宣品的统一管理与制作。提出全区外宣品,包括开发区区情介绍、活页、黄页、光盘、胶片、投资方面的外宣品,电视台对外宣传的专题片等的制作与管理,由宣传部(新闻办)负责归口管理,各有关部门配合。要求宣传处(新闻办)充分发挥对外宣工作的指导、监督、服务、协调作用,强化管理机制。会后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闻宣传工作管理规定》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强对外宣传品管理的规定》,将制度进一步完善。汇编出版《泰达的世界》大型画册等外宣品。
  在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建立并不断完善宣传阵地。1986年,创办《开放报》,此为区内自办的第一份报纸,1993年更名为《泰达时报》。1998年9月又更名为《滨海时报》公开发行。该报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报导开放地区,以宣传开放政策、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的报刊。1995年9月12日,泰达有线电视台正式开播。
  每年年初及年终召开新闻发布会,成为外宣工作惯例。届时,邀请国内外若干新闻机构记者到区采访,由区主要领导介绍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新一年发展设想,使外界及时了解掌握开发区的发展动态。
  开发区初创时期,对外重点宣传开发区宗旨,优惠政策和远景规划,宣传开发区“为投资者提供方便,让投资者赢得利润”的办区理念。上述宣传,对国外投资者产生强烈的吸引效应。1985~1986年,开发区接待外宾500人次。1989年,开发区以“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不变”为主题开展外宣工作。1989年6月4日,管委会邀请三资企业外商代表及家属座谈,对他们在“六四”风波期间的密切合作表示感谢,表示开发区将一如既往地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一如既往地支持外商在区设厂经营,一如既往地奉行“投资者是上帝”的宗旨。
  1990年,开发区外商投资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管委会将宣传重点及时转到营造“仿真投资环境”主题上,宣传开发区的软硬环境建设,为招商引资服务。1992、1993年,在《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相继发表12篇文章,从土地经营、法制建设、投资环境、招商政策等方面宣传开发区。1993年,《中华工商时报》以整版篇幅发表题为“仿真营造”的长篇通讯,全面介绍天津开发区办区宗旨,强调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开发区建设,以服务促发展。1994年,《商业中国》以“北方之光”为题,介绍天津开发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香港《大公报》开设了“泰达新闻”栏目。与此同时,管委会还强调围绕第三产业建设做好宣传工作。1993年7月,召开盛大记者招待会,宣布“金融贸易生活区”的开发计划。是年8月,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开发区国际学校奠基仪式。美国《侨报》组织《来自天津的报导》一组稿件,全面介绍开发区的发展情况。开发区有线电视台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中心、市委宣传部委托,自1996年10月中旬到12月份,完成《生活在泰达的外国人》专题片的摄制任务,通过对摩托罗拉、霍尼韦尔等跨国公司及一大批外国人在开发区的情况报道,反映开发区12年的建设成就。此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美国卫视“变化中的中国”栏目播出。
  在“环境年”中,广泛借助国内外新闻媒体,宣传“环境是永恒主题”的理念、泰达精神、开发区环境建设的成就。1998年3月外宣工作会议后,管委会统一外宣品的制作并加强对外宣品的管理。是年出版《泰达的世界》大型画册,形象、全面地宣传开发区。1999年出版《媒体看泰达》一书,精选15年来中外记者报道天津开发区的新闻稿件共计74万字。
  在日常宣传中,注重宣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1984年、1985年,报道天津开发区在建区初期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每年都报道部分评选出的“建功立业”先进个人的模范事迹,具体、形象地展现泰达精神。
  天津开发区自1993年起,每年评选明星企业和优秀经理。管委会亦自1993年始,每年宣传明星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优秀经理的先进事迹,借此宣传泰达精神,展示天津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
  报道重要的外事活动。1985~2000年,先后报道韩国、新加坡、比利时、以色列、冰岛、加拿大、泰国等国家元首和政府要员,外国驻中国使馆官员、外国商务机构驻北京代表及外国著名科学家访问开发区的观感,提升了开发区的知名度。
  1992年,邀请台湾《财讯》杂志主编邱永汉率百名台湾上市公司经理到区访问,开发区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并在《财讯》杂志上刊登整版广告。邱永汉回台湾后,在台北发表题为《未来钱潮新焦点》的演讲,介绍天津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促成台湾“统一”、“四维”、“台中精机”、“华娜”、“嘉年华”等著名公司投资天津开发区。1995年,邀请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境外记者到开发区参加联谊活动;策划、组织海外著名华人摄影家到开发区摄影。对这些活动开发区都做了报道。到开发区参加联谊活动的记者也多角度地报道天津开发区。
  1996~2000年,报道了开发区参加国内7次经济贸易洽谈会的情况,重点报道开发区在会议期间展示“泰达制造”品牌、宣传“泰达精神”的活动。这些报道,引起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增强了对“泰达精神”和泰达环境的了解和投资信心。
  1996年4月12日,组织驻京美联社、美国之音、路透社、法新社、环球电视公司、美联电视、布隆伯格商业新闻社、日刊工业新闻社、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等记者到开发区采访。1996年5月20日,举办“’96中国天津TEDA国际雕塑大赛”,主题为“开拓、发展、和平”。1997年,天津开发区首次开展“泰达新闻奖”活动,4月11日举办了首届颁奖大会。1997年12月6日,举办“泰达世界著名企业标识博览会”,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组中外知名企业标识参展。1998年11月9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天津开发区建设成就图片展”。2000年6月26日,举办“’2000泰达国际城市雕塑比赛”,参赛作品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西班牙、芬兰、瑞士、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有作品23件。
  第四节 纪律检查
  1988年4月,开发区监察局成立。第一项重点任务是清查索贿受贿、贪污和渎职行为。从清查对外经济合同入手,建立维廉举报箱和举报电话。1989年,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定》,以廉政监察为重点,全面开展监察业务。监察机构推行“两公开、一监督”(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群众监督)的办事制度。1990年,开展以打击索贿为重点的反贪污贿赂犯罪专项斗争。1991年,继续以廉政监察为重点,从执法监察入手,发挥监察职能作用。执法监察的重点是“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1992年,重点开展“严禁用公款吃喝、送礼”方面的廉政监察,并将“关口”前移,把廉政教育摆到重要位置。
  1993年,纪检组、监察局合署办公后,按照“工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纪委组织协调,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行工作。主要完成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1993年,开展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五条十一不准”为重点内容的廉洁自律自查自纠工作。1994年,围绕政务公开,重点完成机关内部的制度建设,加强机关办事的透明度。1995年,建立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对车辆使用、招待费使用、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接受礼品等问题制订相关的具体规定。1996年,建立处级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实行《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联系制度》。在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开展执法监察。在全区推行政务公开和厂务公开。1997年,建立开发区维护廉政举报中心和处级以上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成立艰苦奋斗、反腐倡廉工作推动组和廉洁自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纪检、监察部门与公、检、法、司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推行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工作中,制订《关于改进中午接待用餐的通知》和《关于接待用餐、赠送礼品的规定(试行)》。1998年,加大反腐败治本力度,从开发区实际出发,实行机关通讯工具费用方面的改革,在开发区推行政府采购,改革机关旧有的财务制度,实行机关财务集中管理,真正实现“收支两条线”,得到市纪委的肯定。从1999年起,开展政府采购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方面的执法监察,制订《开发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纳入《开发区处级干部年度考核报告书》,并结合“三讲”教育,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2000年,开展以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的警示教育活动,举办天津开发区反腐倡廉教育展。
  二是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1993年,成立开发区纠风工作领导小组,对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以及“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进行清理;制订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解决机关与经济实体脱钩的问题,严禁公款出国(境)旅游。1994年、1995年,继续对此进行监督检查,并逐步深入。1996年,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住房和公务用车等进行清理规范。1998年8月,召开天津开发区清理行政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新闻发布会,清费减负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1999年,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巩固和扩大减轻企业负担成果。自2000年起,开展对“吃、拿、卡、要、报”和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专项治理。
  三是查处案件工作。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中,以“三机关、一部门”(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着重对金融、证券、房地产、土地批租出租、建筑工程承发包等重点领域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1997年建立维廉举报中心,1999年完善廉政谈话制度,2001年完善信访受理、案件查处责任制,不断加大查处案件工作力度。
  1987~2001年,开发区共有23名党员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惩处,其中处级以上干部7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开除党籍6人。
  第五节 外资与港澳台企业党建
  一、“一点三为”党建工作思路
  建区初,外商投资企业对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并开展活动,存在某些不理解和顾虑。有的企业党支部处于“地下”状态,有些党员不愿公开自己的政治身份。搞好三资企业党建工作,为开发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这一任务迫切地摆在开发区共产党人的面前。1986年开始,天津开发区工委就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工作方法、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分散的流动党员管理等问题,先后进行四次大的调查研究活动,并在津华国际运输公司、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进行试点。经过调查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一点三为”的党建工作思路:一点是,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外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三为是,其一为外资企业所需要。对中方员工开展改革开放政策、四项基本原则、吸收西方文明成果和法制等四个方面的教育,使之把自己的工作同改革开放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其二,为员工所欢迎。废止空洞说教,改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单调、呆扳、枯燥的作法,代之以受员工欢迎的丰富多采的思想诱导;其三,为外商所理解。中方人员和党组织注意寻找和外商在认识上的共同点,以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作为在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党的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二、组织建设
  1987年10月2日,工委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提出:“凡企业党员人数不足三人的,要建立联合支部。”。1988年5月9日,工委下发《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条例》指出,开发区企业党的组织,“……要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开展活动,围绕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开展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坚持“兼职、业余、义务”。“兼职”是指企业中党的干部均实行兼职,党支部书记一般由中方经理、工会主席或其他中层干部中的党员兼任,不设专职党务干部;“业余”是指党的活动一般均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不占用工作时间;“义务”是指担任党的工作没有报酬,也没有津贴,完全依靠党员的积极性。
  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外商投资企业的特点,建立“企业党委→总支→支部→小组”的多级组织管理体制,并有效地运转。零散党员组成联合党总支和联合党支部。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每个支部都有专人负责党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党员的工作,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
  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实行“党员活动证”制度。对区内尚未建立党支部的企业中的党员发放“党员活动证”,记载党员缴纳党费、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情况。党员凭活动证可参加工委或企业党委组织的报告会、联谊会,到“党员之家”参加活动等。建立全区三资企业党员信息微机管理系统。对零散党员实行“党员手册”制度。
  组织发展工作。每年初,党委要求各支部认真制定党员发展计划,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标准和有关程序工作。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年底党委进行检查。企业党委还专门编印《发展党员工作规程》发给各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规范。
  1995~2000年,发展党员324名,其中一线员工占71%,大专以上学历占73%。
  三、思想教育工作
  结合涉外经济区域的特点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进行党的思想教育。坚持把开展党的思想教育与搞好党支部建设相结合,与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与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针对外企党组织没有专门机构和专职干部,没有固定活动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坐落的位置,就近划分为几个“联谊片”,由企业党委每季度组织一次“社区型”党的活动。内容主要是传达文件、讲党课、看录象、举办茶话会、联谊会和外出参观等。
  建立党员“每季一卷”学习制度。根据三资企业中党员的具体情况,企业党委不断探索党员教育和学习的新方式,即:每季度搞一次答卷,通过答卷形式检验党员自学效果。工委和企业党委还把答卷作为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形式,要求党员在答卷中结合自己的学习认识,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季一卷”方式灵活、有效,适应开发区三资企业的特点,很受党员欢迎。
  企业党委十分重视搞好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针对不同情况,举办不同类型的政治、经济、党建等培训班,使党员通过培训得到提高。每一个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前全部经过培训。加强对新经济组织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通过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培训班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上课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请党建工作、经济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开发区领导讲课和辅导。
  四、党员之家
  随着开发区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党员数量不断扩大,1999年三资企业党员人数已增至近4000人。为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开发区工委在企业党委建立了“党员之家”。“党员之家”的建立,开创了全国开发区中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员固定活动场所之先河。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为“党员之家”题写了匾名。“党员之家”面积400平方米,设有会议室、阅览室,有各种图书近千册,报纸杂志百余种;党员可以在此过组织生活,看录象报告,党支部书记进行联谊交流等。至2000年“党员之家”接待开发区党员15000人次。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领导多次到“党员之家”,参观,并给以肯定和赞扬。.
  五、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三个定位”的提出
  2000年11月,开发区保税区工委成立后,根据我国加入WTO的背景和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面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开发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一点三为”党建工作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三个定位”,即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要成为职工的政治核心,业主的向导,联系政府、企业和员工的纽带。在2003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的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三个定位”受到中共中央组织部领导和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三个定位”的提出标志着开发区非公党建工作进入成熟发展的阶段。
  六、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党委
  (一)组织建设
  1990年,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建立党支部,1994年,建立党总支。1997年2月,在全国外商独资企业中第一个建立基层党委——中国共产党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工作委员会(下称公司党委),下设5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初期党员5名,至2000年发展到277名。
  在党组织建设上,坚持“三个公开”原则。一是公开建立党的组织,二是公开党员的政治身分,三是公开开展党的活动。
  坚持“三个公开”,使党员得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同时使公司全体员工看到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也使外方看到管理和技术骨干层共产党员居多的优势。在公司党委成立大会上,公司外方负责人亲临会场祝贺,盛赞公司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希望把公司党委建成全国外企第一流的党委,为公司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思想建设
  公司党委开展党员“立足本岗,为党增辉”活动,以“每季一卷”(党员学习答卷)的形式,加强党员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全面理解改革开放政策,处理好特殊岗位工作与实现党的宗旨的关系。在党员中开展“跟我来”、“看我的”模范带头作用竞赛活动,以最佳行为规范,在企业员工中树立共产党员模范形象。每年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党员均得到公司好评。
  教育党员努力学习摩托罗拉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积极推荐党员参加在海外举办的“中国强化管理培训班”和摩托罗拉大学的学习,在历年培训中,党员均取得优异成绩,多数党员被分配到重要工作岗位上。至2000年,全公司277名党员,担任各级管理和技术领导工作者占80%。
  公司党委鼓励党员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参加技术和管理攻关活动。在1996、1997年的摩托罗拉公司全球大赛中,公司党员组成的TCS小组,一举夺冠,使美国总部为之震惊。
  (三)活动方式
  公司党委针对独资企业特点,在活动方式上遵循“小型分散、业余灵活”的原则,注重实际效果。小范围的党支部和党小组活动,通常利用午餐时间,在餐厅一边就餐一边开会;党委会议则利用中午或下班后时间进行。同时,也组织一些大型党日活动。每年“七一”,公司党委克服工作班次多、党员工作岗位分散等困难,召开党员大会,表彰优秀党员和先进党支部,进行工作总结和部署。
  在公司的显要位置,公开设立党组织宣传阵地——党员之窗,展示党组织良好形象。党员和员工通过“窗口”,可及时了解党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近期的工作动态。公司每年接待来参观的中外团组100多个,党员之窗以其特有的魅力向中外来宾展示摩托罗拉党组织的风采。党员之窗将市级先进党组织奖牌和与公司的其他奖牌悬挂在一起,成为公司一大特色。
  公司党委组织党员积极投身各项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寓教育于各种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之中。每年“家庭日”,把员工及其亲属请到公司,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联欢活动。组织中外管理人员和员工家属交流座谈,介绍公司的发展前景,参观现代化的车间,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大家庭的文化氛围。公司党委协助公司开展体育比赛、卡拉OK大赛、春游、集体婚礼等多种活动,让党员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归属意识,树立团队精神。党委引导党员走出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向社会和公众展示摩托罗拉党员形象。
  第六节 参与地方人大代表选举
  天津开发区的地方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始于1989年。
  1989年,按照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天津开发区作为单一选区参加塘沽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天津开发区工委、管委会组成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选举工作得到市人大常委会和塘沽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支持。12月20日至22日,5625名选民分别在5个固定投票站和7个流动投票点参加投票,占选民总数的87%。经过投票,王金山、张其德当选为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和结果得到塘沽区人大的确认。开发区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其德被推选为塘沽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92年9月至12月,天津开发区作为单一选区参加天津市塘沽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工委、管委会成立由史莲喜、黄家林、孙胜组成的选举工作组和办公室,全区登记选民11877人。12月20日至22日,天津开发区选民分别在划定的两个选区投票选举地方人大代表。其中,第一选区有选民8978人,实际投票人数7490人,投票率为83%;第二选区有选民2350人,百分之百投票。经塘沽区人大确认,张其德、乔维骃(女)、郭永刚、王维正当选为塘沽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天津开发区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其德被选为塘沽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97年12月,根据塘沽区选举委员会公告决定,天津开发区作为单一选区,参加塘沽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天津开发区选举办公室经过选民登记,民主推荐协商,产生候选人等准备工作,于19日、22日组织选民投票。第一选区选民8256人,有7875人在7个投票站投票;第二选区登记选民10236人,有7234人在18个投票站投票。两选区实际投票人数均超过50%,符合法定人数。经过投票选举,夏宝才、宋阔均、杨斌、张歌理(女)当选为塘沽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天津开发区总公司副总经理夏宝才被推选为塘沽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附:天津开发区民主评议会
  1985年,天津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总公司等有关部门由市内皇宫饭店等地迁至新港四号路南侧简易办公房,部分单身的青年干部也住宿在此地。当年夏天,以管委会研究室为主体的部分青年干部在工作之余,经常聚在一起,议论国内外大事。相对集中议论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有关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通信息。遇有谈论不清的问题,各自认真读书,再行讨论,形成了“读书会”的形式。由于参与者多是年青人,也为外界称之为“青年沙龙”。开发区的党、政负责人也经常光顾“沙龙”,参加议论。在读书议论的过程中,如何建立一种群众性的民主参政形式,在党委领导下,使其对政府、企业形成监督,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促进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成为大家集中议论的话题。1986年7月中旬的一次会上,大家一致赞同成立“天津开发区民主评议会”。
  1986年8月11日,民主评议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委员会。会议讨论《民主评议会章程》和《关于民主评议会若干程序的规定》,在自荐的基础上产生了常务委员会。
  《民主评议会章程》共五章22条。章程将民主评议会的任务确定为:“依法保障开发区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政治权力,健全开发区的民主制度,促进开发区全体干部、职工政治素质和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民主评议会委员从开发区临时党委、管委会和总公司及所属企业总计400余名干部职工中,划定选区选举、推荐产生。共计产生21名委员组成民主评议会,再从中产生7名常务委员。常委中1人任秘书长,其余6人在一年任期中轮流担任2个月的会议主席。当选委员不可由副处级以上在职领导干部兼任。
  民主评议会行使开发区党委授予的6项权力。知情权,评议会主席可列席管委会会议;常委可列席跨部门会议;委员可列席本部门会议。提案权,由一名委员提出,二人附议,可向管委会提出议案。推荐权,评议会半数以上通过,可以向管委会推荐人才。质询权,就开发区的各项工作质询各级领导人员,被质询方有义务按期答复。不信任案权,评议会一人提出,二人附议,可对管委会副处级以上干部或管委会决策提出不信任案。经评议会半数以上通过之后,提交临时党委。弹劾权,对副处级以上干部按程序弹劾。
  民主评议会的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质询;二是弹劾;三是内部建设。民主评议会的所有活动和工作都按《民主评议会若干程序的规定》进行。
  《民主评议会若干程序的规定》共计九条若干款,涉及到的程序包括:评议会成员的选举、罢免程序、提案程序、质询程序、不信任案程序、弹劾程序和章程修改程序。
  按照《民主评议会章程》和《民主评议会若干程序的规定》所列,民主评议会每年组织干部职工对开发区副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信任投票。信任投票超过半数的为合格干部;信任投票未超过半数的,由评议会提出质询。质询前与质询后,均允许干部辞职。开发区的任何干部、职工都可以对副处级以上干部以书面形式提出弹劾请求,此项请求须有两人以上附议。民主评议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弹劾案进行表决。与会人数必须超过委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弹劾案须由与会委员三分之二赞成才能通过。民主评议会成员对弹劾案表决不能投弃权票。
  弹劾表决通过之后,民主评议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向开发区临时党委作弹劾说明,并提请有关部门办理免职手续。经弹劾免职的干部在两年之内不得担任原职级及其以上职务。
  在民主评议会第一次全委会议上,临时党委副书记叶迪生到会祝贺。他说:在党中央提出在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成立民主评议会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开发区临时党委、管委会和总公司完全支持和拥护。
  1986年10月17日,民主评议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民主评议会章程》得到了开发区临时党委的批准。
  1986年9月11日,民主评议会就开发区干部体制改革的问题,向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提出质询,这是第一次质询活动。此后,又针对干部职工的生活问题、人大代表选举问题、投资环境问题和弹劾案问题进行了四次质询。
  1986年底,民主评议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信任投票。12月27日公布投票结果,50名领导干部中有一个未通过信任投票的半数。在辞职和接受质询二者之间,当事人选择后者。1987年2月25日下午质询会议之后,民主评议会就弹劾案进行举手表决。评委会22名委员16人出席,超过70%的规定人数。表决的结果,13票赞成弹劾,3票反对,赞成票超过三分之二,弹劾案通过。经弹劾,当事人被免职。
  天津开发区民主评议会的成立和活动,一度在区内及海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闻媒体对此有所反映。首先是《天津日报》对民主评议会的成立予以报导。《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深圳特区报》、《蛇口通讯》以及香港英文的《亚洲周刊》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民主评议会作了消息报导和评论。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记述了1984年天津开发区建区开始,下限至2000年。为保证记述事物的完整,一些事物的时限有所前伸和后延。记述层次结构,一般为篇、章、节、目和子目五层,篇首设无题序;入志图表,冬量紧靠正文。附录设置,除全志的总附录外,个别篇章之后亦适当设附录,与篇章正文相辅相成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