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战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5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发展战略
分类号: F127.21
页数: 2
页码: 214-215
摘要: 天津开发区在经济发展定位上,从初期的建设现代化工业区到逐步发展与之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再到以国际贸易为先导,以现代工业为基础,商业、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中心。发展方针从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的"三为主",逐渐演变为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现代化工业基地。这些定位和方针的提出,旨在推动开发区成为现代化新城区,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关键词: 天津市 经济 战略 规划

内容

一、区域经济发展定位
  1984年7月,开发区建区方案经中共天津市委批准。方案明确提出:“争取到本世纪末或更长一点时间,把开发区初步建成一个具有港口城市特点的新型现代化工业区。”同时提出:要使开发区、天津港、塘沽区成为三位一体共存共荣的兄弟区域,要以港口为主导,把开发区、塘沽区、港口三者紧密联为一体。
  1989年,根据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精神,天津开发区区域经济发展定位为:坚持“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的“三为主”发展方针,发展外向型现代化工业并相应地逐步发展与之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
  1991年,提出将开发区办成“以国际贸易为先导,以现代工业为基础,商业、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中心”。1995年,复提出:以工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六高三化”要求,即人才的高素质、工业的高技术、企业的高效益、管理的高水平、建设的高标准、生活的高质量,逐步实现以工业现代化为基础,以管理现代化为支撑,以城市现代化为标志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定位。1999年,概括为:建立“外向型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区”为发展目标。2000年,提出:将开发区建设成为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现代化工业基地。
  二、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方针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经济危机暴发,导致国际性投资放慢和投向分散化。中国对利用外资政策适时作出调整,以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需要。这场危机也波及到开发区。加之原有产业、行业和产品结构不甚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城市化建设速度、规模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第三产业所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例较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尚不完善等,成为开发区应解决的重大课题。1996年初,开发区召开工作会议,决定:根据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三个转变”工作方针:一是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上,实施“由政策优势向体制优势的转变”;二是在招商项目推动上,实施“由一般项目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项目转变”;三是在城市发展上,实施“由单一工业区向现代化新城区转变”。1996~2000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31亿元增至256.44亿元,可比递增率18.3%。2000年提出坚持“三为主、一致力”(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发展方针和“科教兴区”的指导方针。实行两条腿走路(资本引进型和科技创新型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三、新经济平台建设
  世纪之交,以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全球新经济发展迅猛。开发区提出建设21世纪“新经济平台”发展目标。“新经济平台”是为一个体系,包括现代化工业企业群体、廉洁高效的政府和先进的社区环境、新型的金融市场和创业投资资本、高级管理者和科技精英、发达的物流配送服务产业等。其中,以宽带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为新经济平台的主要基础;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结构的产业群为新经济平台的支撑点;以政府服务与管理、高级人才资源聚集和团结奋斗精神为新经济平台的保证和灵魂。新经济平台的构建,旨在实现区域信息通、准入通、配套通、物流通、融资通、人才通、市场通、核算通、人脉通的“新九通”建设。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记述了1984年天津开发区建区开始,下限至2000年。为保证记述事物的完整,一些事物的时限有所前伸和后延。记述层次结构,一般为篇、章、节、目和子目五层,篇首设无题序;入志图表,冬量紧靠正文。附录设置,除全志的总附录外,个别篇章之后亦适当设附录,与篇章正文相辅相成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