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环境质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52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环境质量
分类号: X-651
页数: 3
页码: 154-15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开发区的大气质量、水质量、声质量和土壤质量的情况。其中,大气质量在建区初期良好,但随着工业发展及周边地区的影响,污染逐渐上升,但未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水质量方面,开发区实行清污分流,废水排放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声质量方面,主要噪声源为工地和交通噪声,区域和交通噪声平均值达到国家要求。土壤质量方面,重金属元素含量在天津市土壤背景值范围内,土壤偏碱性,有机质含量低,氟污染严重。
关键词: 天津开发区 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

内容

一、空气质量
  1985年建区初期,空气质量良好。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3项质量指标,分别优于国家规定的0.15、0.10和0.3毫克标准。
  1991年起,因工业区快速发展并受周边地区污染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等污染逐年上升,至2000年时有起伏,但均未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全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
  区内大气污染为典型煤烟型。污染状况,随季节变化,污染物浓度在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大气环境质量,工业区优于生活区。虽然生活区没有参与大气质量构成影响的污染源,但由于生活区紧邻以海洋化工业为主的塘沽区,又处于其下风口,故直接承纳来自塘沽区的大气污染。
  开发区大气综合质量,1994年后趋于好转,主要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一是优化资源配量。实行集中供热供气,减少点源的绝对数量,对燃煤锅炉要求安装环保设施,并选用低硫煤;二是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开发区内企业大多自备锅炉,全部采用油类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三是减少过区车辆扬尘污染。指定运煤车辆专行道,限制行驶路径;四是加强绿化。建造防护林,调节小气候,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二、水质量
  (一)地表水质量
  区内本无可保护的地表水;仅有一条盐船航行的人工渠,俗称“驳盐沟”,位于晓园西路东侧,于1992年土地开发时被填平。开发区建有独立市政排水系统,实行清污分流。雨水通过市政管网集中后,由北排明渠流入北塘口。明渠起端为一期工业区泵站,全长6.37公里。随工业区域扩大,改为暗管。
  1999年,在第十二大街和南海路交口东,建成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明渠仅剩污水处理厂出口至北塘口一段,长1.5公里。雨水通过处理厂泵站排入明渠;污水进厂处理后,亦排入明渠。
  2000年,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要求。
  (二)地下水质量
  区内地下水分为潜水组、第一至第五承压含水组。
  地层浅井已报废。承压水为高氟水,不能饮用;河水和地下潜水均碱化;引滦水质符合饮用标准;承压含水组水质较好。其中,氟超标非环境污染所致,系受地球化学作用使然。
  地热水是开发区的水源之一,全区均有分布。其主要污染物是氟、氯、铅。其中,氟平均值超标6.44倍,为高氟水。三、声质量建区前,因系塘沽盐场所在地,故无明显噪声污染源。建区后,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日益发展,工地和交通噪声成为主要噪声源。加之区内工业企业和人口日渐增多,工业和生活噪声成为新污染源。
  1993〜2000年,区域噪声污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较1993年下降12.2分贝。区域噪声污染源排序:建筑施工噪声居首位,工业和交通噪声居二、三位。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6分贝和68分贝,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要求。
  四、土壤质量
  开发区及其周围70平方公里内,自然土壤中铜、铅、锌、铭、镣、镉、汞、碑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均在天津市土壤背景值含量范围内,且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底层土壤。上述元素含量水平,即为本区内土壤背景值。
  区内土壤质地粘紧,通气透水性差,地表以下1米土层内含盐量平均高达4.7%,最高达7%以上。地下水矿化度通常在70〜108克/升。土壤偏碱性,有机质含量低,为1%。土壤中氟背景值高,以氟卫生标准200ppm(lppm=百万分之一,200ppm=0.02%)衡量,土壤受氟污染严重。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记述了1984年天津开发区建区开始,下限至2000年。为保证记述事物的完整,一些事物的时限有所前伸和后延。记述层次结构,一般为篇、章、节、目和子目五层,篇首设无题序;入志图表,冬量紧靠正文。附录设置,除全志的总附录外,个别篇章之后亦适当设附录,与篇章正文相辅相成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