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市政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47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市政建设
分类号: F127.9
页数: 8
页码: 94-101
摘要: 这段文字描述了市政建设中的各个方面。包括道路建设、桥梁建设、路灯的设置和管理、排水系统的建设、污水处理的方法和设施、市政设施的养护与管理,以及防汛防潮措施。
关键词: 市政建设 污水处理 设施养护

内容

第一节 道路
  —、简况
  1985年,开发区洞庭路与第一大街相继建成。是为开发区第一条纵横交错主干路。随着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项目增加,城区道路建设相伴发展。至2000年,建成13条大街、83条干支路,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以次干路与支路为补充的开发区道路体系。
  二、快速路简介
  (一)南海路
  位于滨海新区中环线上,贯穿南北。向北至北塘,过彩虹大桥通汉沽。向南与塘沽三槐路相接,继续延伸过海河通大港。是滨海新区一条南北干线。南海路开发区段规划全长8公里,三块板和一块板相结合结构。1994年始建,自新港四号路至第八大街,三块板结构。1996年,延至第十一大街,一块板结构。1999年,延至第十二大街,一块板结构。至2000年建成道路长6.24公里,道路全宽50米,双向六车道。
  (二)第九大街
  西接塘沽外环线,东至东海路。1997年,建成北半幅;1998年,建成南半幅。全长5公里,道路全宽60米,为2×16米行车道,双向六车道,两块板结构。
  (三)泰达大街
  原名京津塘高速公路进港连接线。西起京津塘高速公路142.5公里处,经开发区进保税区,东至天津港,全长5.24公里。始建于1990年,原路面宽2×8.5米。1997年,拓宽改建,道路全宽90米,路面结构为2×12.5米车行道,双向六车道,1.5米中央分隔带及两侧绿化带。
  (四)东海路
  系海防路在开发区之路段,亦是连接开发区、塘沽区、大港区、汉沽区主要交通干道。该路南起京津塘高速公路连接线,北至新北公路,全长10.7公里,全宽37米,为2×12.25米行车道两块板结构,双向六车道。其中彩虹大桥引路以西1720米路段宽29.5米,为2×8.5米行车道两块板结构。东海路于1995年9月29日开工,该路东西两个半幅分两期施工,1996年10月30日,东半幅竣工,1998年6月末,西半幅竣工。是为连接滨海新区南北大动脉,集交通、旅游、海防为一体,达到南北畅通。
  (五)新港四号路
  系开发区南侧与塘沽区之分界路,西起洞庭路,东至临港桥,长4.57公里。原宽15米,始建于1984年。1998年被列为国家增量工程项目之一。1999年,由开发区投资拓宽改建,拓宽后道路全宽50米,双向四车道,路面结构为2×12.5米车行道,2米中央分隔带及两侧绿化带。开发区同时拓宽改建津塘公路新港桥以西2.26公里路段,原宽40米,改建为4块板结构。新港桥以西路段竣工后,移交塘沽区管理。
  三、主干路简介
  (一)洞庭路
  南起新港四号路,北至第十二大街,全长5.9公里,宽40米,双向四车道,三块板结构。1985年,新港四号路至第五大街路段建成。1990~1993年,第五大街至洞庭三街路段建成。1994~1996年,洞庭三街至第十一大街路段建成。1996年,第十一大街至第十二大街机动车道建成。2000年,第十一大街非机动车道建成。
  (二)黄海路
  系贯穿开发区南北主干道,全长7.9公里。新港四号路至第十一大街路段长5.56公里,宽50米,双向六车道,三块板结构。1988年,第四大街至第五大街路段建成。1990年,第二大街至第四大街路段建成。1991年,新港四号路至第二大街和第五大街至第八大街路段建成。2000年,第十大街至第十一大街路段建成。
  (三)北海路
  南起新港四号路,北至第十二大街。1997年,泰达大街至第五大街路段建成,长917米。2000年,第八大街至第九大街路段建成,长422米。
  (四)第二大街
  横贯东西,规划全长4.7公里,宽40米,双向六车道。1991~1994年洞庭路至南海路路段建成,三块板结构。1997年建成南海路至北海路,路面为一块板结构,路宽27米。
  (五)第五大街
  全长5.64公里,宽40米,双向四车道,三块板结构。1986~1987年,渤海路至黄海路路段建成。1996年,对机动车道进行翻修。1989年,渤海路至京山铁路的西延线建成。1992年,黄海路至南海路路段建成。1994~1996年,南海路至北海路路段建成。1997年,北海路至东海路16米宽车行道建成。
  (六)第七大街
  西起渤海路东至东海路,规划全长5.25公里,宽60米,双向六车道。1986年,渤海路至南海路路段建成,四块板结构。1996年,南海路至北海路路段建成,两块板结构。
  四、次干路与支路
  次干路辅助主干路,承担区域间较集中的交通量;支路承担区内分散的交通量。至2000年,开发区次干路有9条(含未命名路),总长20.89公里。支路有63条(含未命名路),总长47.98公里。
  第二节 桥梁
  一、跨河桥梁
  彩虹大桥是系滨海新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跨河桥梁,被列入天津市1996年55项重点工程之一和20件实事之一。彩虹大桥于1996年8月6日开工,1998年10月31日竣工,11月6日正式通车。工程总投资3.4亿元。
  彩虹大桥位于塘沽区北塘镇迤东,永定新河与蓟运河汇合处。全长4565米,其中主桥长504米,宽29米;引桥长3349米,宽23~27米。按一级公路设计,双向四车道。该桥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为3孔(每孔168米)下承式吊杆,系杆无推力钢管混凝土拱桥。此主体结构形式及跨度设计,在国内同类桥梁中尚属首例。
  彩虹大桥由开发区投资兴建,开发区总公司市政公司为建设单位,由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设计,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第五工程处施工。彩虹大桥南起开发区东海路,北接汉北路,构成连接汉沽、塘沽、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的便捷通道。该桥建成后结束了滨海新区南北交通不畅的局面。
  二、立交桥
  (一)镇海桥
  坐落在开发区洞庭路第三大街与第四大街之间,跨越京津塘高速公路连接线。1992年开工,是年12月6日竣工。主桥全长475米,宽17.5米,面积7388.2平方米,投资1754万元。是为开发区首座立交桥。
  (二)滨海大桥
  坐落在开发区津塘高速公路延长线上,分上、下双行线。全长3440米,双线高架桥,道路各宽12米,总投资1.47亿元,其长度时为天津市高架立交桥之最。始建于1994年4月10日,9月18日竣工。10月18日正式通车。滨海大桥工程被评为天津市优质工程。1995年,被评为铁道部优质样板工程和全国用户满意工程。
  (三)京山铁路立交桥
  此桥为改建工程,1996年11月28日开工,1997年8月1日建成,总投资3750万元。该桥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连接线,跨越京山铁路。主桥长600米,将原桥作为机动车专用道,两侧各加宽5米,成为南北两座完全对称的非机动车桥。该桥兴建,旨在解决京津塘高速公路连接线跨越京山铁路立交桥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问题,以提高机动车运行速度。同时与建成的开发区西入口绿化及广告设施等工程相配套,美化开发区整体环境。
  (四)新港立交桥
  位于塘沽区兴塘桥与开发区洞庭路之间,主桥长588.96米。原桥宽18米。系国家投资改建工程,将老桥改成机动车专用道;将两侧各加宽6.25米,作为非机动车道,同时将桥两头引路拓宽。1998年10月19日开工,1999年9月28日竣工,投资2698万元。该工程被列为天津市人民政府为城乡人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和国家增量投资项目。
  第三节 路灯
  一、路灯管理
  1993年9月,开发区路灯管理所成立,隶属开发区总公司电力公司;后划归开发区城市发展局。2000年4月,隶属开发区建设发展局管理,负责开发区路灯照明及夜景建设维护管理。
  二、路灯建设
  1993年,全区路灯有2272盏,803基灯杆,19座箱式变电站。1994、1995、1996年,先后投资190万元、300万元和500万元,用于路灯设施建设。1998~2000年,路灯管理所相继建造泰达学院、翠亨广场、翠亨高层、康翠园、百旗广场、镇海桥、邓小平题词纪念碑、第三大街灯光隧道等夜景灯光景点。
  2000年,全区有路灯4500盏。至2001年,建路灯6675盏,5111基灯杆,54座箱式变电站,覆盖开发区照明体系形成。
  第四节 排水
  一、排水管网
  1991年,铺设下水管道79.2公里;至2000年,下水道干管达407.84公里。其中雨水管154公里,污水管120公里,压力管18公里,进户支管及收水支管等115.84公里。雨水井6321座,检查井6783座。
  开发区排水管网形成4大系统:(1)二期系统。拥有雨、污水干管各为75公里和89公里;压力管和支管各为18公里和107.84公里;雨、污水排泄能力各为每秒77.25立方米和9.07立方米。(2)海晶西系统。拥有雨、污水干管各为22公里和15公里;雨、污水排泄能力各为每秒13.1立方米和0.9立方米。(3)海晶东系统。拥有雨、污水干管各为23公里和17公里;雨、污水排泄能力各为每秒11.82立方米和0.6立方米。(4)泰丰系统。拥有雨水干管34公里;排泄能力为每秒15立方米。
  二、排水明渠
  北排明渠,自第十二大街至入海口防潮闸,全长2.1公里,底口宽14米,上口宽34米。流量为每秒18.37立方米,入海口配有2×2米闸门4个。
  东排明渠,自东海路雨水终点泵站穿越东海路至东面入海口,全长1.25公里,底口宽24米,上口宽48米。流量为每秒27.56立方米,入海口配有2×2米闸门6个。
  三、排水泵站
  (一)起步区雨污水泵站
  位于黄海路与第五大街交口处东侧。1985年11月开工,1987年6月竣工,总投资613.52万元。
  泵站由雨水泵房、污水泵房、10千伏变配电站、绿地庭院等组成,占地面积5360平方米。雨水泵房拥有ZLB1.3—7.2立式轴流泵2台、36ZLB—100立式轴流泵2台;污水泵房拥有12HBC—40卧式混流泵4台。泵站设计总排放能力为8.4立方米每秒。其中雨水排放能力为7.6立方米每秒,污水排放能力为0.8立方米每秒。雨污水泵站系开发区第一座泵站,旨在为工业起步发展和招商引资奠定基础。
  (二)生活区雨污水泵站
  位于黄海路与泰达大街交口东南侧。1992年3月兴建,1994年5月竣工,总投资1488.21万元。泵站由雨水泵房、污水泵房、10千伏变配电站、绿化场院等组成,占地面积5256平方米。雨水泵房拥有900HLB—16立式混流泵4台;污水泵房拥有12HBC—40卧式混流泵3台、20ZLB—70立式轴流泵2台。泵站设计总排放能力为12立方米每秒,其中雨水排放能力为10.2立方米每秒;污水排放能力为1.8立方米每秒。该泵站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三)二期雨污水泵站
  位于南海路与第八大街交口处。1994年4月25日开工,1995年8月30日竣工,总投资1.04亿元。该泵站系开发区雨污水排水系统重要枢纽泵站,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雨污水收水面积20余平方公里。设计总排放能力为每秒31.47立方米,其中雨水排放能力为每秒26.72立方米,污水排放能力为每秒4.75立方米。该泵站主要由雨水泵房、污水泵房、35千伏变配电站、综合楼及机修间组成。其中雨水泵房拥有60LKXE—15立式斜流泵8台、630千瓦/6千伏高压电机及16吨桥式起重机、移动式格栅清污机、启闭机等设备。污水泵站拥有瑞典产CP3501—765—1030型飞力泵6台、德国产泊沙湾格栅清污机2台及悬挂起重、闸阀等设备。该泵站自动化程度高,是为开发区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工程。
  (四)金融西区污水泵站
  位于南海路与泰达大街交口处。1996年1月开工,1996年10月竣工,总投资800万元。泵站由污水泵房、10千伏变配电站、综合楼等组成,占地面积2178.6平方米。污水泵房拥有瑞典产CP3300LT—804飞力泵6台。泵站设计总排放能力为每秒1.72立方米。
  (五)东海路雨水终点泵站
  位于第八大街东端与东海路交口处,是开发区雨水终点泵站。于1996年7月10日开工,1997年6月15日竣工,总投资6360万元。该泵站被评为天津市优质工程。雨水终点泵站由雨水泵房、35千伏变配电站及绿化场院组成,占地面积8366平方米。雨水泵房拥有1200HLB—12A立式混流泵10台,变配电室内装机容量4500千瓦,总排放能力为每秒32.75立方米。该泵站建成,标志开发区雨水排放系统日臻完善,安全度汛能力增强。
  (六)泰丰雨水泵站
  位于开发区第八大街与北海路交口处。1996年8月开工,1997年6月15日竣工,总投资3700万元。泵站由雨水泵房、35千伏变配电站、庭院绿地等组成,占地面积6119.9平方米。雨水泵房拥有900HLXB12.5—13立式混流泵6台。泵站设计雨水总排放能力为每秒15立方米。
  (七)海晶西雨污水泵站
  位于洞庭路与十二大街交口处。1997年8月27日开工,1998年6月14日竣工,总投资2873万元。泵站由雨水泵房、污水泵房、10千伏变配电站、绿地等组成,占地4500平方米。雨水泵房拥有1200HLB—12A立式混流泵4台;污水泵房拥有350QW1100—10潜水排污泵3台。泵站设计总排放能力为每秒14立方米,其中雨水排放能力为每秒13.1立方米;污水排放能力为每秒0.9立方米。
  (八)海晶东雨污水泵站
  位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内,为厂站合一项目。1999年10月土建工程完成,2000年6月30日设备安装完成,投入运行。泵站占地面积480平方米,投资1100万元。该泵站拥有国产900QHB1.7—12A潜水雨水泵6台、WQ720—5.5—18.5潜水污水泵4台、配制雨污水隔栅机5台。泵站排放设计能力每秒12.42立方米,其中雨水排放设计能力每秒11.82立方米;污水排放设计能力每秒0.6立方米。
  第五节 污水处理
  一、简况
  随着滨海地区建设的发展,工业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因无污水处理措施,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排入渤海,致使海水污染,平均污染负荷高达21000千克CODcr(化学需氧量)、10000千克BOD5(5日生化需氧量)、12000千克SS(水中悬浮物)。水质恶劣,渤海资源遭到破坏,对水产养殖业及人民生活形成威胁,影响投资环境,土地使用价值降低。开发区管委会于1994年立项,至1999年12月建成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
  二、主要设施
  污水处理主要设施是污水处理厂。
  1996年,列为开发区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列入天津市“环境保护规划”和“绿色工程计划”。
  1998年7月16日开工建设,1999年10月28日单体调试完成,同年11月30日自控联动调试成功,并于是年12月6日试运行。经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验收,被评为天津市优良工程。
  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采用国际较先进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即间歇曝气法,尚属国内首次使用。
  污水日处理设计能力为10万吨,属二级处理。高峰季节流量为每日10立方米。5日生化耗氧量为每升150毫克。化学需氧量为每升400毫克。水中悬浮物为每升200毫克。
  2000年4月中旬,污水处理厂正式启用。服务面积2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0万人,服务工厂3800余家。
  三、配套设施
  (一)进水闸井
  进水闸井共分两格,每格内各有直径1000毫米铸铁闸门1个,可全部开通,也可分别断水互为备用。其后的格栅间内,对应设有链轮式粗格栅2台,栅间距为15毫米,可同时使用,也可一用一备。旨在有效去除污水中漂浮物,保护水泵和后续构筑物,防止堵塞与淤积。
  (二)进水泵房
  拥有潜水排污泵6台,其中使用4台,备用2台。用以将进厂污水提升至沉砂池。
  (三)沉砂池
  钟式沉砂池,装有变频调速电机,使池中污水保持一定旋流速度,0.2毫米以上的无机砂粒可有效去除,且砂粒表面油污得以有效清洗。经去除的砂粒有机份含量低,便于处理。
  (四)DAT反应池与IAT反应池
  DAT反应池,连续进水、出水,一般情况连续曝气,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在此池完成。IAT池,一般处于、3个循环工作状态,即曝气一沉淀一滗水,交替进行。在曝气阶段,泥水充分混合,污泥进一步得到稳定;沉淀阶段,泥水分离;在滗水阶段,利用虹吸式滗水器排出上清液,完成污水处理过程。
  (五)出水泵房
  出水泵站为浸没地下式泵房,拥有出水泵6台,其中使用4台,备用2台,出水排入永定新河入海。
  (六)加氯间
  拥有加氯机2台。夏季高温季节,加氯3个月,以保证出水质量。此外,还有鼓风机房、储泥池、脱水机房、锅炉房等建筑物。
  第六节 设施养护与管理
  一、养管机构
  开发区建设初期,市政设施较少,未设专职管理部门。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1988年4月,开发区总公司组建市政环卫分公司,承担给水、排水、道路、桥梁、绿化等工程建设和市政设施养护管理。1990年5月,原开发区总公司市政环卫分公司更名为开发区总公司市政分公司,主管开发区道路、桥梁、排水管道、泵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排水、防汛和市政设施养护维修。1993年6月,更名为开发区总公司市政公司,承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同时兼有市政设施养护管理职能。
  二、道路桥梁与排水设施养护
  (一)道路
  城市道路养护维修,按照“全面养护,突出重点,加强管理,逐步提高”的方针,做到“养早、养小、养好”,以延长道路使用年限,使道路经常保持完好状态。
  道路养护维修以小修为主,与大、中修相结合。维修养护质量标准是:保持路面平整,行车顺适,不颠不跳,人行道完好,标志完整鲜明。维修路面包括及时消除坑洞、裂缝、拥包、松散、翻浆、沉陷和掘路。在道路维修中,采用新工艺、新材料。2000年秋,在南海路道路大修中,成功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道路质量提高。开发区内铸铁井盖,一度丢失严重。1997年始,对新建道路井盖及所更换井盖,均采用获国家专利的云南所产环保型城市复合料井盖,从此丢失现象杜绝。开发区泰丰、海晶、赛格、中航等小区市政基础设施,系管委会内定自建项目。上述道路设施建成后,逐步移交市政公司。其中泰丰、海晶两个小区,由市政公司负责养护管理。
  (二)桥梁
  开发区拥有钢筋混凝土桥5座。养护包括:及时修补混凝土裂缝,以防止钢筋锈蚀、裂缝扩大,导致构件损坏;维修和更新桥面铺装;及时修理被刮坏或被撞毁的桥栏和遭油浸的桥面。1994年10月,滨海大桥通车后,因交通量大,重载车多,致使桥面毛裂缝加大,行车出现颠跳,市政公司及时维护保养,达到预期效果。
  (三)排水设施养护
  定期对排水管道、检查井、收水井进行疏通,掏挖污泥,保证排水畅通;泵站及时做好运行调度和机组检修。开发区疏通干管,多采用机动绞管车和高压车水力冲沟两种工艺;挖井掏泥则以人工为主。下水道干管养护以畅通率为主要考核指标,管道淤泥厚度小于管内20%,为一级管道,其管网总长度应占90%以上。市政公司统一负责开发区7座泵站(海晶东雨污水泵站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自管)运行管理和养护维修,采用“修管合一”方法,既负责机组运行,又负责机组日常养护和小修。二期雨污水泵站总控室,装有自动化控制系统,监控区内各泵站运行状况,各泵站具备自动、手动和遥控功能。排水明渠是泵站排水入海惟一渠道。为增强明渠在雨季排泄和调蓄能力,多次进行清淤,加高加固堤坝。
  三、道路桥梁与排水设施管理
  (一)道路桥梁管理
  1990年12月,颁布《天津市区道路桥梁管理规定》。市政公司成立监察管理队伍,配备巡查车辆,依法行使道路、桥梁设施管理职能。1999年,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建立,市政公司设置服务窗口,负责办理项目的扩大初步设计审查、因工掘动道路、排水设施并网申请、市政设施管理的咨询,以及汛期用户排水紧急救助等。
  (二)排水设施管理
  1981年9月15日,颁布《天津市市区排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1998年10月21日,颁布《天津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根据上述法规,确定以防止占压、堵塞、填埋排水设施为管理重点,防止单位或住户擅自拆除、改变排水设施和未经许可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产业废水。市政公司由专职管理部门组织对城市排水设施定期进行养护维修,保障排水设施完好,正常运行。同时,开展社会宣传活动,使群众了解排水设施作用和爱护方法,依靠群众加强管理。
  第七节 防汛防潮
  一、防汛
  开发区地处海河下游,地势低洼,每年降水多集中在7~8月间,每遇特大暴雨时,极易形成内涝。
  建区初期,防汛工作由开发区总公司防汛指挥部负责。1989年6月,开发区防汛领导小组成立,下设防汛办公室,负责总公司直属分公司和区内三资企业的防汛工作。
  开发区按照“防汛工作早动手、早准备、早安排”的精神,每年及时做好防汛准备,达到思想、组织、物资、预案和措施“五落实”,从而保证开发区年年安全度汛。
  2000年6月,管委会根据天津市和滨海地区防汛防潮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成立开发区防汛指挥部,负责防汛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成员单位有:管委会办公室、总公司总经理室、开发区武警大队、开发区公安分局、开发区交警大队、开发区总公司所属市政公司、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及开发区电信公司、开发区气象预警中心。建立防汛抢险突击队,由市政公司、武警大队、中铁十八局三处、中铁十八局五处等单位人员组成。
  防汛物资和抢险机械,由市政公司和中铁十八局三处、五处负责准备工作。同时,开发区各企业做好防汛自保工作。
  二、防潮
  开发区濒临渤海,受台风影响,沿海风暴潮偶有发生。据滨海地区史载,近200年来,最大一次风暴潮发生在1992年,潮高达4.89米。1995年,由开发区投资在海堤内侧兴建大沽高程平均为5.6米、宽为50米的东海路,作为贯穿开发区南北交通主要通道之一,并成为防御海潮第二道屏障。1998年,修建天碱白灰埝至北塘防潮海堤,长5.38公里,平均大沽高程5.65米。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记述了1984年天津开发区建区开始,下限至2000年。为保证记述事物的完整,一些事物的时限有所前伸和后延。记述层次结构,一般为篇、章、节、目和子目五层,篇首设无题序;入志图表,冬量紧靠正文。附录设置,除全志的总附录外,个别篇章之后亦适当设附录,与篇章正文相辅相成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