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起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44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起步
分类号: K292.1
页数: 5
页码: 58-62
摘要: 本文讲述了天津市泰达起步区包括工业区规划、生活区规划、资金筹措、征地、铺路垫场、第一座能源项目建成、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关键词: 天津市 泰达 起步

内容

第一节 起步区规划
  起步区建设规划,包括工业区和生活区。
  一、工业区规划
  工业区的建设方针是:工业为主,兼顾其他,综合开发,外引内联,协调发展。
  起步工业区规划范围选定在开发区工业区西南角,东临建材路,西至京山铁路,北至8号路,南至拟建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1.45公里,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净值面积2.414平方公里。计划从1984年10月至1990年基本建成。届时,将成为多门类、多专业,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和大型项目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区。在开发过程中,实行“四统一”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选优设计、统一指标施工、统一运用资金,确保成片开发、一次完成。
  按照规划,起步工业区工业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民用建筑面积91.5万平方米;道路面积5.5070万平方米(道路用地与起步工业区面积比为0.18:1);全员劳动生产率8万元/人;工业总产值20亿元;引进企业数目150个;人口2.5万人。能源规划为:水,4万吨/日;电,100万度/日;蒸汽,200吨/小时(其中生活取暖88吨/小时);天然气,4000万立方米/年(其中居民用气540万立方米/年);运输量,840万吨/年。
  起步工业区引进项目,坚持以中小型为主;以技术含量高、无污染或轻污染为主;以有利于为市区老企业技术改造起到示范作用为主。规划引进150家企业,以电子、轻工机械、建材、化工、服装、制药、食品和科研、信息、技术开发等行业为主。
  起步工业区道路网络规划确定为方格型。设5个小区(电子工业区、轻工机械区、食品建材化工区、医药服装工业区、科研信息中心区),用道路将起步工业区划分成4个弓形地域,铺设特级——四级五个等级道路,保证区内各企业运输出入畅通,并将界内用地单元划分为142个。
  起步工业区内建4个服务中心,服务半径和辐射范围在500米之内。服务项目和设施包括快餐公司、公用餐厅以及商店、医务所、哺乳室、中心仓库、运输中心等。
  各企业建筑以多层与单层相结合,沿街建筑设计风格各具特色,摆置有序,整洁不乱,色彩协调;绿化设计以绿地、灌木为主,选择抗盐碱树种、草种并配以排水明渠,建设湖塘若干。总体达到环境整洁、美观、无污染的标准。
  规划将环境质量放在首位,对大气、地面水、噪声、人均绿地、绿地覆盖率、三废处理等均有具体规定。
  二、生活区规划
  1985年8月,开发区邀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研究院标准所、中国规划设计院、天津市规划局、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以及日本、新加坡的设计公司等12家单位,参与生活区规划设计评选。同时,邀请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天津市建筑学会等单位领导组成评选办公室,对参与设计的12个方案进行评选。同济大学和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方案中选,同时吸取其他参评方案优点,形成生活区规划。
  (一)生活区总体布局
  生活区设置在工业区以南,北至拟建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南至新港四号路,西至铁东二路(即今洞庭路)。面积约1.7~2平方公里(第一期建设用地规划1.2平方公里)。全区东西向道路5条,南北向道路3条。前者道路除高速公路、4号公路主要用于疏港外,其余3条为区内交通要道,整体布局以5号路(即后来的第二大街)为中央大道,构成全区商业、文化、娱乐中心;后者道路主要为了沟通塘沽区、生活区和工业区客货运输。生活区内修建环形路,以疏通上下班车流。
  (二)住宅区布局
  由住宅团——街坊(居委会)——居住小区三级组成。每住宅团人数为1000~1500人,3~4个住宅团组成1个街坊,2个街坊组成1个居住小区。生活区由4个居住小区组成。
  (三)公共建筑与公共绿地
  中心商业区采用南北向300米步行街形式,人工水面及建筑小品结合,使购物与休闲结合。在铁东三路(今黄海路)与5号路(今第二大街)南侧建中心公园,以水面为主,配以游艺活动健身中心。居住小区及街坊配以适当的商业网点和小块绿地、小品,以方便居民购物和休闲活动。住宅团设置自行车棚。在小区街坊内适当配置中学、小学、幼儿园。
  (四)空间组织
  生活区以铁东三路为轴线,西侧设居住中心和大型公建,形成长1000米、宽200米的公建地段。铁东三路东侧设14幢18~24层高层住宅,并使之错落有致。各街坊和组团居住环境采用多风格手法,融中西方建筑风格优点,形成既有变化又易识别的居住环境。高级职员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设于中心公园西侧;东北方向建高层写字楼和体育场;西北方向毗邻购物中心,使空间组织错列有序、富于变化、神采各异、优美壮观。
  工业区、生活区规划,在之后大多得到落实,但部分内容(如工业区功能分区、生活区规划实施进度和某些基础设施项目安排等)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整。
  三、匡算投资
  起步工业区3平方公里,匡算投资每平方公里0.92亿元;起步生活区1.2平方公里,匡算投资每平方公里0.53亿元。
  四、资金筹措
  创建开发区所需资金悉由开发区自行借贷解决。管委会成立后,由总会计师室牵头,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截至1985年6月,筹措第一批启动性贷款资金2.4770亿元人民币,外汇1000万美元。其来源: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贷款1.5亿元人民币;建设银行天津分行1984年提供临时周转贷款0.7亿元人民币结转至1985年使用;内联出资0.277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塘公司承建基础工程项目投资0.05亿元,电讯工程项目集资0.027亿元,管理中心大厦项目集资0.2亿元;天津市计委借入留成外汇额度指标100。万美元。
  第二节 起步开发
  —、征地
  1984年10月5日,经市政府批复:塘沽盐场首期划拨三分场滩田12.42平方公里。其范围:南自新港四号路以北约4公里,西自京山铁路以东约3.5公里,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以北约7.6平方公里划拨给开发区;京津塘高速公路以南约4.82平方公里为开发区与塘沽区共用。
  拨地补偿费,每平方公里151万元。首期拨50%(941.485万元),作为塘沽盐场对开发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其余50%由开发区自1985年起分3年付清。
  二、铺路垫场
  1984年9月下旬,管委会规划室人员进入现场勘测。10月16日,打下第一根线桩,开发区工程正式启动。10月17日,排放场区卤水;11月13日,起步区排水全部完成。
  1984年10月15日,滨海建设公司派7人进住现场。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一公司、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处等单位中标,承担铺路垫场工程。土石方垫筑工程率先开始,11月15日运进第一车垫筑路基土,12月2日运进第一车垫场土。在运输方面,采取公路、铁路相结合的办法,旨在加快进度和解决运力不足问题,从天津市内运输场调用大批运输车辆运送工程用土;用火车、汽车从蓟县运进石料,昼夜连续作业。施工进入高峰时,进场车辆每天达1000余台次,运送土石方达1万余吨。至1984年末,完成土石方24万立方米,修筑路基4条,总长达9200延米,其中有连接四号公路与北塘的进场路、区内道路3.65公里,筑路面积8.83万平方米。
  起步区垫场工程历时40余天。时值寒冬,气温降至最低值,野外露天作业难度极大。在施工过程中推行“四包一奖”制(包工期、包造价、包质量、包使用,按完成合同情况奖惩),工期比合同规定期限提前7天,施工费用得以降低。预算费用337万元,实际仅用274万元。1985年1月12日,开发区管委会在现场召开表彰大会,授予市政总公司第一工程公司、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天津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院、天津开发区滨海建设公司“开路先锋”荣誉称号。
  三、第一座能源项目建成
  起步区第一个能源项目是建1座3.5千伏临时变电站。此项目由塘沽区供电用户服务所承建,合同签订后仍实行“四包一奖”制。1984年11月破土动工,1985年1月28日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并开始送电,运转良好。开发区管委会授予塘沽区供电局用户服务所“热心供电,优质服务”称号。
  四、基础设施建设
  1985年,开发区投资1.78亿元,完成0.6平方公里的“七通一平”(即道路、电力、电信、热力、给水、排水、雨水畅通,土地平整)配套建设。其中修路16.5公里,铺设雨污水、给水管网36公里,排水明渠4.7公里,垫土185万立方米,完成区外供水管网44公里,竣工厂房2.8万平方米,完成泵站基础,落成一层结构临时办公用房(2300平方米)。
  至此,起步区已具备吸引外资、引进项目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首批法规
  开发区管委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国家、天津市有关法律、法规,实行地域管理。同时,根据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制定域内行政管理规定。其遵循原则是: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尊重国际惯例,为投资者和企业服务,维护投资者、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结构严谨、表达明确、易于理解、便于施行。
  1984年11月,管委会政策研究室聘请天津市第二法律顾问处律师组成法规起草组,起草首批法规。1985年1月,起草工作完毕,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审议、修改,于7月19日提交天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议通过。颁布法规4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登记管理规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管理规定》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管理规定》。此为全国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首次颁布的开发区地方性法规。
  其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属地方性法规,为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法律依据,亦被称作开发区的“母法”。
  第四节 首批项目
  1984年11月15日,管委会根据天津开发区方案的基本思想,确定项目引进的4个重点: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科技、新设备,建立符合天津特点的新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为老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点行业技术进步服务,上一批能在全行业起带头作用的项目,发挥开发区的窗口作用;引进先进技术,充分利用中国资源,扩大出口创汇;发挥开发区紧靠港口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港口加工工业。
  1985年初,起步工业区“七通一平”工程开始建设,引进项目工作同时全面铺开。是年10月,管委会提出“项目是生命线”理念,并在全区形成共识,付诸实践。
  开发区招商初期,项目洽谈人员有60余名,居全国各开发区之首。其成员多毕业于“天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发班”,具有年轻化、知识技术型的特点。1985年,招商洽谈、项目引进成果卓著,签订引进项目合同21个(中外合资、合作项目19个),总投资额47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920.6万美元。
  首批外资项目具有6个特点:以工业为主,工业项目占全部项目的95%;产品以外销为主,外销比例占80%;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项目投资额平均为224万美元;以新技术项目为主;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招商呈多元化状态,外商、外资来自美国、丹麦、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最早引进的项目是嘉泰陶瓷工业有限公司,为签订合同之首。外方投资商是香港实华有限公司,投资金额1400万美元,投资额度时为全国各开发区额度之最。该项目中方合作者是天津市经济开发公司、天津开发区滨海工业投资公司。嘉泰陶瓷工业有限公司建在起步工业区内,建筑面积19880平方米。1985年3月开工建设,翌年12月竣工投产。其产品主要为高级墙地瓷砖。1987年,产值达1561万元,有员工300人。
  科技人员占全员比例较高的企业有:天芝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科技人员占78.4%;科希有限公司占36.8%;天龙拖拉机有限公司占30%。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记述了1984年天津开发区建区开始,下限至2000年。为保证记述事物的完整,一些事物的时限有所前伸和后延。记述层次结构,一般为篇、章、节、目和子目五层,篇首设无题序;入志图表,冬量紧靠正文。附录设置,除全志的总附录外,个别篇章之后亦适当设附录,与篇章正文相辅相成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