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决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44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决策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53-55
摘要: 本文讲述了1984年3月26日至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天津市参会代表包括市长李瑞环。会议学习邓小平的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意见,重点讨论加快步伐、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问题。会后发布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提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想。天津市委也召开会议,传达沿海城市座谈会的精神,并从中得到发展机遇。会后进行了天津开发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模式讨论。目标是将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和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
关键词: 天津市 泰达 决策

内容

1984年3月26日至4月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
  天津市参加座谈会的正式代表是市长李瑞环、副市长李岚清等5人。由5人组成的会外服务组(其中包括南开大学和新华职工大学的3位教授)同赴北京。
  会议学习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意见,着重讨论如何加快步伐,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等问题。市长李瑞环代表天津发言。为此,他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连夜赶写发言稿。李瑞环的发言,以其深刻的思路、切实的举措和生动的语言,博得全场阵阵掌声。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拉开兴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序幕。
  1984年4月30日《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简称《纪要》)出台。文中提出:
  “这几个城市(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有些可以划定一个有明确地域界限的区域,兴办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大力引进中国急需的先进技术,集中地兴办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的科研机构,发展合作生产、合作研究设计,开发新技术,研制高档产品,增加出口收汇,向内地提供新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传播新工艺、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还要发展为国际转口贸易的基地。
  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利用外资的审批权,可以进一步放宽,大体上比照经济特区的规定执行。
  国家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必要的监管措施,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规划和建设中提供必要的监管条件。”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纪要》,批转通知中指出:
  “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过程。沿海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这些沿海城市在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市场时,应当首先抓好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上一批投资少、周转快、收益好的中小型项目。
  沿海港口城市的情况各不相同,为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开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各自都要不断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地向前发展。”
  《纪要》及其批转通知明确指出:中央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体设想,即14个沿海城市扩大开放是以特区为参照的对外开放第二层次。这14个城市从大连到北海贯穿中国海岸线,与4个特区联成一片,构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14个城市属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交通方便、工业基础好、科教文化事业较发达,有对外开展经济贸易活动的良好条件,有广大的腹地及同这些腹地进行经济协作的网络。其中,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广州五大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条件好于深圳、珠海开放的初期,堪以担当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任务;抓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上一批投资少、周转快、收益好的中小型项目;在财力、物力、人才方面积蓄力量、支援全国、总结经验、向内地推广。
  1984年4月13日至4月15日,中共天津市委就落实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精神的问题召开该年度第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会议由市委第一书记陈伟达主持。会上,市委书记、市长李瑞环传达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精神,提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意见。
  会议专门邀请市内一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有关部门领导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参加。会议决定充实、调整此前成立的天津市对外开放利用外资技术改造领导小组。充实调整后的领导小组由刘曾坤(市委常委、副市长)、聂璧初(市委常委、副市长)、杨竞衡(市委常委)、王旭东(市委常委)、李岚清(副市长)组成,由黄炎智(市委副秘书长)、张昭若(市政府副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
  会后,聂璧初率张昭若、吴源泉(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王述祖(天津市建筑公司二建公司经理)、郑华安(764厂副厂长)赴深圳参加国务委员谷牧主持召开的部分沿海城市座谈会。此次会议主旨是:推广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经验,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精神,研究沿海城市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问题。
  1984年6月21日至30日,中共天津市委召开该年度第二次常委扩大会议,重点讨论全市对外开放和关于天津开发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模式。
  会议取得共识:天津市背靠首都,东濒渤海,有北方最大的港口,有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各方面条件较好。然而,其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多年来,由于某些原因,错过一些发展机会,现代化骨干企业较少,老企业素质不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战略决策,为天津市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方向,在今后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内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和中国北方地区经济、技术、贸易、金融、信息中心。
  会议明确了天津市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和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方向、重点,确定天津开放的模式为:以天津长远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加快老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确定项目,合理布局;同时,以滨海地区为依托,结合港口建设,兴建天津开发区。
  此次会议后,天津开发区筹建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1984年4月16日,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从本市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和塘沽区抽调张昭若、郑华安、王述祖、朱文榘、夏宝才、杨育坤、覃勉力、陈延明、皮黔生等36人,成立天津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及天津开发区方案制定小组(简称“方案组”)。下设6个小组:综合组、规划选址组、工业门类组、优惠政策组、资金筹措组、体制组。
  方案组着手两方面工作:(一)确定天津开发区选址方案和做好选址前期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要求,借鉴特区经验,结合天津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天津开发区的选址原则;同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大面积实地勘察,提出5个备选区址,并确定首选区址。(二)起草《关于天津市贯彻中央十三号文件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报告》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方案》(简称《方案》)两个文件。1984年5月21日至30日集中起草。
  7月20日,对两个文件进行最后修订。7月21日报送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审批。9月中旬,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向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上报《关于天津市贯彻中央十三号文件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报告》。
  《方案》对开发区建设方针、规划与环境保护、选址与开发步骤、资金筹措、工业门类设置、优惠政策、灵活措施、管理体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均作出详细分析。其中突出提到兴办天津开发区,要注重从天津自身的实际出发,发挥天津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工业结构等方面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点的路子。着重提出:采取以工业为主,兼顾其他,综合开发的建设方针,发挥开发区窗口作用,为天津市的技术改造服务。把开发区建设同市内工业结构改组、企业技术改造、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使其成为天津市工业战略东移,发展滨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港口为主导,把开发区、塘沽区、港口三者紧密联为一体;建设发展规划要具全局性、综合性,预留远期发展用地;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资金筹集途径采取走贷款开发的路子;工业门类的选择,坚持积极引进技术、知识密集的项目和新兴工业项目;初期兼顾中小型项目,有计划地引进几个大型项目;吸引本市行业在开发区设“样板厂”或“龙头厂”,作为引进项目的窗口,对老企业技术改造起到带动作用,在港区附近兴建一批进料加工项目;中期,以引进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注重发展电子技术和先进通信设施、海上石油开发、港口建设和造船业所需的配套产品,电子机械组合产品以及引进精细化工、食品、新型建材等关键龙头项目。
  《方案》还提出,开发步骤按近、中、远三期安排,整体开发大体需要30年时间。近期开发3平方公里,中期争取到20世纪末或更长一点时间,初步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化港口城市特点的新型现代化工业区,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海洋开发、港口配套工业、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为重点的新兴工业体系,并逐步建成一批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软件开发、技术咨询产业和人才培训的中心;形成一个现代化工业、商业、金融、外贸、科技情报的信息网络系统,使开发区成为天津和广大腹地经济发展的服务基地。《方案》强调,整个工业门类设置将坚持不要污染严重、不要陈旧技术和设备、不要与出口争配额的“三不要”原则。《方案》还提出鼓励投资、降低投资风险等优惠政策和灵活政策。
  对天津开发区管理体制问题,《方案》明确指出,要建立管理机构一体化、党政领导一元化、经济组织企业化的领导体制。开发区管委会直接受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全权负责开发区管理工作;建立开发区党委,领导区内党的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工作,对开发区行政工作起保证、监督作用;成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由其全面负责开发经营任务,是具有法人地位、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同时,对物价、有关外币流通及精神文明建设等事宜提出具体意见。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记述了1984年天津开发区建区开始,下限至2000年。为保证记述事物的完整,一些事物的时限有所前伸和后延。记述层次结构,一般为篇、章、节、目和子目五层,篇首设无题序;入志图表,冬量紧靠正文。附录设置,除全志的总附录外,个别篇章之后亦适当设附录,与篇章正文相辅相成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