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38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口
分类号: C924.252.1
页数: 12
页码: 770-781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1年至2010年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人口数量、人口构成、人口管理等。
关键词: 社会事业 人口 天津市

内容

天津开发区人口总量随经济规模大幅扩大呈逐年增长态势。2010年,从业人口41.92万人,常住人口15.27万人,户籍人口4.96万余人;家庭规模呈小型化趋向,3人户家庭、2人户家庭、1人户家庭分别占总户数的38.02%、25.52%、23.11%,共占总户数的86.65%;有36个民族;全区人口平均年龄28.07岁;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计)为111.87∶100。推进社区建设,逐步实现社区自治。加强社区管理,抓好“特色社区”和“泰达新市民”工程建设。至2010年,天津开发区共有居民社区7个、蓝领公寓社区7个、学院社区1个,社会管理覆盖率100%。
  一、人口数量
  人口总量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人口总量呈逐年明显增长态势。
  开发区人口具有双重意义。广义而言:人口包括区内从业人口及其被抚养人口;从业人口包括区内、区外(即区内注册、区外经营企业的从业人口)。狭义而言:专指居住在区内的从业人口及其被抚养人口,其中,从业人口分为通勤人口和居住人口两部分,居住人口又包括常住和暂住人口两类。区域人口总量系指天津开发区内常住人口总和。2001年,常住人口3.82万人,比上年增加1.22万余人,增长47%。2003年,常住人口8.32万人,比上年增加2.93万人,增长54.40%。2006年,常住人口11.63万人,比上年增加1.13万人,增长10.80%。2008年,常住人口13.67万人,比上年增加0.88万人,增长0.7%。2010年,常住人口15.27万人,比上年增加0.67万人,增长0.5%。20012010年,常住人口年均递增率逾15%,具有直线性、大幅度增长的显著特征。
  开发区人口总量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功能区的区域属性。人口总量相伴经济社会发展而增长,机械增长方式为其增长主因。其中,从业人口住入、社会人口迁入、区域不断扩展系人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至2010年,天津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及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4870家,内资企业9546家。20012010年10年间,外商及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1555家,内资企业增加1187家,年均增加分别为155家、118家。企业增加带动从业人口增长。2010年,从业人口达到41.92万人。20012010年10年间,从业人口增加22.82万人,年均增加逾2.282万人。部分从业人员及其被抚养人口入住区内,成为区域常住人口。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坚持环境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美化城区环境,塑造高品质人文环境”。特别是“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天津开发区实施“社会和谐”战略,推动社会文明建设,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宜居度,促进社会人口迁入。2004年,开发区辟建西区;2008年,辟建南港工业区。区域拓展导致投资企业增加,从业人口扩大,促进区域人口总量快速增长。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人口自然增长最高年份为2001年。是年,出生人口182人,出生率为4.76‰;死亡人口14人,死亡率为0.37‰;净增人口16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9‰,低于2000年的5.15‰。2009年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年份,仅为0.93‰。2010年为出生人口、净增人口最高年份,分别为466人、404人。
  从业人口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从业人口随企业增多逐年增长,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亦逐年增长。从业人口、劳动报酬双增长格局的形成,缘于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质量不断提升。10年间,从业人口增长22.80万人;2010年劳动报酬总额(212.48亿元)为2000年劳动报酬总额的7.79倍。
  2001年,全区从业人口19.50万人,劳动报酬总额31.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4.0%。2003年,从业人口23.20万人,比上年增加2.61万人,增长13.0%,为20012010年10年间最高增幅年份。劳动报酬总额4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33.27亿元。是年,举办下岗再就业专场5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工作岗位7834人,安置“4050”人员上岗就业454人。2005年,全区从业人口28.83万人,比上年增加3.02万人,增长11.7%,为20012010年10年间位居第二的增幅年份。劳动报酬总额6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47.54亿元,增长18.5%。全区从业人口人均月劳动报酬2052元。是年,开发区管委会着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支出再就业专项资金95万元,分别培训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120人、800人、1700人、6217人;举办人才劳务市场31场,提供就业岗位2.09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648人,其中“4050”人员900名。2007年,全区从业人口32.93万人,比上年增加1.36万人,增长4.3%,为2001—2010年10年间增幅最低年份。增幅较小缘于是年区域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较少,仅1万余人。
  劳动报酬总额115.9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是年,按收入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4项构成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为23.5%。全区从业人口人均年劳动报酬3.70万元,增长17.8%。开发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万元,增长11.4%,人均消费支出2.61万元,增长9.1%。2008年,全区从业人口35.61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增长8.1%。劳动报酬总额154.36亿元,比上年增长33.1%,为2001—2010年10年间劳动报酬总额增幅最高年份。是年,按收入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4项构成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为25.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区从业人口人均年劳动报酬4.32万元,比上年增长16.8%。2010年,从业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全区从业人口41.92万人,比上年增加3.87万人,增长10.2%。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从业人口24.88万人,比上年增长13.1%,内资企业从业人口17.04万人,比上年增长6.2%。劳动收入持续大幅提高,劳动报酬总额21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全区从业人口人均年劳动报酬5.28万元,比上年增长11.5%。继续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共培训技工1.55万人,其中中级工以上4657人。全年共举办各类招聘会54场,吸引1.16万家企业、8.23万人次参加,共提供就业岗位2.30万个。是年,天津开发区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1个,其中民营机构9个;有青年见习基地66家。
  户籍人口 2000年11月1日,天津开发区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登记,时有户籍人口7351人,为总人口的28.29%
  2002年,户籍人口逾万,达到14633人。2003年,户籍人口15828人。
  2004—2008年,户籍人口增长较快,至2009年达到45674人。
  2010年,户籍人口49628人,比上年增加近4000人,增长9%。
  二、人口构成
  家庭结构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实有家庭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呈大幅增长态势。2000年,实有家庭4787户,2010年增至19694户,为2000年的4.1倍,10年间增加14907户。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家庭规模呈现小型化趋向。2000年每户家庭平均2.88人,2010年每户家庭平均2.47人,比2000年减少0.41人。2000年,家庭规模以2人、3人为主,分别占总户数的20.08%、54.82%。至2010年,3人户占总户数比例明显下降,为38.02%,比2000年减少16.80个百分点。1人户、2人户家庭增多,其中1人户家庭由2000年的417户增至2010年的4552户,2010年1人户家庭为2000年的近11倍;2人户家庭由2000年的961户增至2010年的5025户,2010年2人户家庭为2000年的5.23倍。45人户家庭呈减少趋势。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家庭类型发生明显变化,一代、二代户所占比重较大系区域新型家庭结构突出特征。至2010年,一代户、二代户家庭合计占总户数的92.53%。其中,一代户家庭8740户,为总户数的44.37%;二代户家庭9482户,为总户数的48.16%。
  年龄结构 2000年,天津开发区014岁少年2795人,占总人口10.75%。2010年,014岁少年7197人,占总人口4.71%,比2000年占比下降6.04个百分点。
  2000年,1564岁22892人,占总人口88.11%。2010年,1564岁142701人,占总人口93.44%,比2000年占比增长5.33个百分点。
  2000年,65岁以上老人298人,占总人口1.14%。2010年,65岁以上老人2823人,占总人口1.85%,比2000年占比增长0.71个百分点。按国际通用老龄化社会人口标准,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天津开发区65岁以上人口呈缓慢增长态势,10年间占比增幅不足1%,且1.85%占比远低于国际通用老龄化社会人口标准。
  2000年,全区人口平均年龄27.49岁。2010年,全区人口平均年龄28.07岁,10年间增加0.58%。
  天津开发区年龄结构具有老龄化人口比重低、呈年轻化社会状态、社会保障压力较小、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显著特点。
  性别结构 2000年,男性人口14009人,为区域总人口的53.91%,女性人口11976人,为区域总人口的46.09%,男女性别比重为116.98∶100。2001年,男性人口20597人,为区域总人口的53.92%,比上年增加6588人,占比增加0.01%;女性人口17603人,为区域总人口的46.08%,比上年增加5627人,占比减少0.01%。2010年,男性人口80637人,为区域总人口的52.80%,比上年增加3795人,占比增加0.30%;女性人口72084人,为区域总人口的47.20%,比上年增加2741人,占比减少0.30%。
  2001—2010年10年间,男性人口增加60040人,占总人口比重由2001年的53.92%降至2010年的52.80%,降幅1.12%;女性人口增加54481人,占总人口比重由2001年的46.08%升至2010年的47.20%,增幅1.12%。
  2001—2010年,2004年为男性人口占比最高年份,为总人口的54.35%;2006年为男性人口占比最低年份,为总人口的52.10%。2006年为女性人口占比最高年份,为总人口的47.90%;2004年为女性人口占比最低年份,为总人口的45.65%。
  文化结构 2000年,具有小学文化2239人,具有初中文化9263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专)4632人,具有大学专科文化2610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2511人。
  2010年,具有小学文化6840人,具有初中文化50168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专)43403人,具有大学专科文化20703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28282人。全区有研究生3865人,比2000年增加3512人,为2000年的10.95倍。
  民族结构 2000年,天津开发区有汉、回、满、朝鲜、蒙古、土家、苗、彝、白、壮、侗、维吾尔、畲等13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为25240人,占总人口的97.13%;其他民族727人,占总人口的2.87%。
  2001—2010年10年间,天津开发区城区环境、投资环境、就业环境、人文环境不断改善,城市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少数民族人口入住明显增加。2010年,入区民族36个,比2000年增加23个,为2000年的2.77倍。其中,汉族人口最多,为148101人,占总人口96.97%。是年,少数民族中已无白族,增加:藏、布依、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土、达斡尔、羌、撒拉、毛南、仡佬、锡伯、乌孜别克、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617人,占总人口3.03%。其中,以满族人口最多,为131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28.42%;回族次之,有108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23.54%;朝鲜族56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12.28%,居第三位。
  全国56个民族,天津开发区有36个,占民族总数64.29%。
  未识别的民族1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2人,未计在内。人口分布天津开发区分为东区与西区。东区亦称“母区”,始建于1984年,系天津开发区发韧地,至2010年,历经26年发展建设。西区始建于2004年,为另地辟建,两区始建相差20年。故人口分布东区远多于西区。
  2010年,东区人口为126285人,西区人口为9337人。东区拥有20个社区,包括7个居民社区和13个虚拟社区。其中,康翠社区、泰丰社区居民,分别为9157人、8620人,居前两位。芳林社区、翠亨社区居民,分别为7995人、7078人,分列三、四位,紫云社区、雅园社区、华纳社区居民,分别为6645人、6633人、5556人,依次居五、六、七位。13个虚拟社区中,天江公寓社区、国翔公寓社区、科技大学社区人口居前三位,依次为15747人、13309人、10519人。人口最少的为泰达足球社区,仅97人。
  1993年5月,天津开发区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镇西侧辟建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至2010年,其人口1575人;1996年5月,在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辟建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至2010年,其人口11133人;1996年6月,在天津市汉沽区南部辟建天津开发区化学工业区(2008年更名为天津开发区汉沽现代产业区),至2010年,其人口1640人;2009年4月,组建南港工业区(与天津开发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至2010年,其人口2751人。
  三、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 2001年,开发区管委会强调,将流动人口管理作为建设“和谐泰达”、改善综合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抓出成效;细化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具体要求和责任单位。是年,对流动人口进行摸底,加强流动人口登记管理,为改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003年,成立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在管委会领导下开展区域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公安分局、工青妇组织、城管局、教文卫生局、司法局、建交局、安监局、建管中心、管委会办公室等。协调领导小组下设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负责其日常工作。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的职责为:依法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承担区流动人口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协调公安、民政、劳动、计生、教育、法援等单位,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辖区内居民个人房屋租赁税代征工作管理;管理和考核流动人口服务站工作;负责协税(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等。是年,按照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取消暂住人口管理性收费后进一步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公安局、地税局《关于开展房屋租赁征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开展辖区房屋租赁协税工作。全年检查企业1546家,检查劳动密集型企业40家,现场整改9家,为7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解决拖欠工资45万元,依法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2006年,以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工作重点,落实管委会《天津开发区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讲评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居民房屋租赁协税返还款管理办法、协税员上报动态信息衔接查处工作规定,以制度促管理,提升工作质量。公安分局深入企业、工地、公寓等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暂住人口登记办证,并出动警力1200余人次,开展清理检查行动,清理滞留公寓内的无业闲散人员,收缴管制刀具、钢管、棍棒、仿真枪190余件。法律援助中心做好“148”咨询热线电话和日常接待工作,向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服务。建立改善外来务工人员暂住环境、开展健康向上文娱活动、进行多层面知识技术培训、依法维权联动服务体系4项综合推动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长效机制。
  2007年,在生活区和工业区各建1个流动人口服务站,使服务工作贴近外来务工人员。落实“外来务工青年法律援助服务计划”,组织青年法律援助志愿者开展活动,依法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开展以“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月系列活动。其间,组织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畅游滨海新区,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维权咨询、义诊,赠送“亲情电话卡”,举办中秋文艺晚会,召开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座谈会,慰问流动人口困难家庭。启动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综合信息平台,使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方式落后的局面得到改观;基础信息形成信息库,各类流动人口关联信息得到整合,能够在平台上开展各种服务和管理工作,实现从静态防范式管理向动态服务式管理的转变,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出租房屋协税工作成效显著,协议额突破1100万元,位列全市首位。
  2009年,寓服务、管理于各项专项活动之中。举办“慰问外来工座谈会暨亲情电话卡发放活动”,使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政府的关爱。开展多项检查活动,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治安、消防、卫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拖欠、劳动保障等进行严格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按期完成整改。在蓝领公寓开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天津”为主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围绕流动人口治安热点问题和管理工作关键问题,受理外来务工人员咨询、建议、投诉。建立西区流动人口服务站,填补区域流动人口工作“空白”。印制《流动人口服务手册》,流动人口人手一本,为其生活、就业、医疗、外出等提供方便。启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网”,共10余个栏目,成为集信息服务、沟通交流、办事指南、情感倾诉等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举办第六届外来务工人员“电影月”,放映电影60余场。继续发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区工会开展“情系外来工”活动,丰富其文体生活;教育部门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确保其接受义务教育;卫生部门加强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外来公寓、农民工宿舍等食品安全监督和疾病防治工作;计划生育部门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措施,落实奖励优惠政策和免费技术服务措施;法律援助部门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工地、进公寓”活动,举办“普法流动课堂”;安监部门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对流动人口聚集的工地、公寓进行安全检查。着力开展流动人口及其出租房屋登记工作,全年登记流动人口5.78万余人,走访2.86万户,其中出租房屋5361套。开展出租房屋整治活动,走访6889户,集中清理687户,核实外来人口2122人,新增登记流动人口472人,发现并整改隐患187处,查出违章建筑106处,抓获网上逃犯1人。全年协税总额2013万元,比上年增长5.67%,出租房屋开票数7565张,比上年增长11.20%。
  2010年,着力抓紧流动人口管理人员自身建设。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开展以业务“应知应会”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军训等为内容的岗位练兵。加强内部制度建设,以制度促进工作规范化。编写《协管员学习手册》,人手一本,增强学习力度。制定并落实《开发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开发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工制度》《开发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动态信息协查工作规定》,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实行“分类管理、重点追踪”,及时掌控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变化情况,对群租严重的出租房屋、蓝领公寓、建筑工地进行安全排查,对隐患比较突出的出租房屋、某地下交通空间项目生活区、无照经营的非法公寓进行整治。全年共调查、登记流动人口94171人,出租房屋5361套,提前完成2200万元的年度协税任务。在国翔公寓开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泰达”为主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日活动,展出展牌96块,发放宣传资料8010份,发放计划生育用品1000余份,接受政策、法律、法规咨询691人次。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网开通“663在线心理咨询”栏目,接收案例374起,询问人数1152人,探讨人数521人,详细咨询者94人,成功案例68起,留言板回复27起。
  户籍人口管理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户籍人口逐年、快速增长。2001年,户籍人口逾万人;2003年,户籍人口15828人;2004—2009年,户籍人口增长较快,6年间增长近3万人,至2009年末,户籍人口达到45674人。2010年,户籍人口49628人,比上年增加3954人。
  按照管委会要求,除依据上级要求做好登记、核查、变更等常态户籍管理外,户籍部门密切配合产业政策和人才战略的实施,做好服务工作。
  2001年,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高级人才入区的规定》,2006年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的规定》。户籍管理部门按照管委会要求,为经劳动人事部门批准调入的外省市科技人员及其随迁家属、携带高科技产业科技成果并获得政府认可者办理在开发区落户手续。
  2004年,核查常住人口2.1万余人次,变更、更正户口项目6.7万余项,采集照片2800余人,常住人口核查率98%以上。摸清了户籍底数,并为二代身份证制发打好基础。
  2006年,推行专职户口协管员工作机制,组建一支20人的专职户口协管员队伍。按照“以房找人,分类纳管”工作原则,户口协管员由社区民警带领,逐门逐户进行人口登记,对区内人口实行实时、动态、有效管理。
  2007年,全面登记现住人口,录入微机,动态管理现住人口居住情况。
  2008年,户籍管理服务企业引进人才战略,帮助企业做好高新人才落户、办理核心员工蓝印户口。是年,办理高新人才落户78人,办理蓝印户口136人,为企业吸引、留住人才创造条件。
  2010年,户籍管理服务吸引人才和大项目入区战略,为新引进的东方电气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企业员工成建制入区落户问题。是年,共解决企业员工3985人落户。
  境外人口管理 开发区建区之初,境外人口管理隶属天津市公安局塘沽分局。1993年5月,经天津市公安局批准,确定天津开发区境外人口由天津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管理,开发区分局即在当月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进入21世纪,天津开发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外资企业快速增长,境外人口显著增多。至2007年,境外人口逾2000人,达到2187人;2009年,境外人口2477人;2010年,境外人口2850人,近全区常住人口的6%。
  2001年,管委会要求具有外事工作职能的局、处、室做好对境外人口服务工作。2003年,管委会提出外事工作“以硬环境筑‘巢’,以优质服务暖‘巢’”,对境外人口“加强管理,立足服务”。其后,天津开发区境外人口管理除继续做好查验涉外人员有效证件、办理外事专用车辆牌照及境外人员驾驶证交换延期手续、调解涉外纠纷、查处涉外案件、受理市审批境外人员住宿申请、受理申报涉外宾馆等工作外,着力做好境外人员服务工作。2007年8月,天津开发区外事局成立(加挂:天津开发区港澳事务办公室、天津开发区台湾事务办公室),其工作职责之一系做好境外人员服务工作。
  天津开发区公安分局境外人口管理部门坚持值班制度,“全天候”为境外人员提供服务。天津开发区公安分局、开发区外事局每年以走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征询境外人口意见并迅速进行整改,完善境外人口管理工作。
  2001年,根据外籍人员要求,修改、完善《泰达外国人生活手册》,拓展服务内容。2007年、2010年,两次编修《泰达外国人生活手册》,汇总生活、安全、购物、医疗、办事等相关资料,分别译成英、日、韩文,为境外人口提供方便,收到“一册在手万事通”之效。
  2002年,管委会建立“泰达呼叫服务中心”。该中心系管委会专线服务网电话,亦为中国首家数字化政务呼叫中心。其工作程序为受话、办理、催办、反馈,为企业、社区其中包括外籍人员服务。2008年,为满足外籍人员要求,泰达呼叫中心开设“英语热线”(25201111),于12月12日开通。
  泰达医院于1990年设立“特需门诊”,为外籍人员就医提供服务。2008年,泰达医院在特需门诊基础上设立国际诊疗中心。中心完善诊室、设备、外语标识等硬件设置,制定外籍患者就诊流程,并对医护人员进行语言培训,确保能与外籍患者英语交流。完成与相关国际医疗、保险部门衔接,方便外籍患者到中心就诊。至2010年,国际诊疗中心共接诊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中国港、澳、台等30余个国家、地区的外籍患者,并在区内丹麦社区、台湾社区、国际学校等处举办多次健康教育活动。
  2005年,制定《天津开发区涉外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是年,按照该方案要求,成功处理日资清太郎料理店因烟道问题与居民发生的纠纷事件。2007年,进一步完善《天津开发区涉外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高防范和应对涉外事件的能力。
  2001—2010年,管委会加强涉外荣誉称号推荐工作,旨在鼓励和表彰为天津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员,提升其荣誉感、归属感,促进区域发展。经管委会推荐,共有20名外籍人员获“泰达荣誉区民”称号,47名外籍人员获“泰达特别贡献奖”。
  计划生育 1990年12月,天津开发区计划生育办公室成立,与培训中心合署办公,后与教文卫生局合署办公,是为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办事机构,负责对全区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宣传、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供应计划生育药具药品。1997年,计划生育办公室获权对区内户籍居民发放《一胎生育服务证》。2000年,计划生育办公室归属区社会发展局,与药监科合署办公。
  2001年,开发区将卫生和计划生育列入区域社会进步事业重要内容。从开发区流动人口逐年增多的趋势和特点出发,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计划生育。是年,制订计划生育宣传、培训计划,改进计划生育药具药品发放方式,规范《一胎生育服务证》发放手续。
  2003年7月,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开发区计划生育委员会行使区县计划生育委员会部分职能,负责审批辖区户籍居民计划内二胎指标;发放辖区户籍人员中离岗待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征收辖区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发放辖区户籍人口的《一胎生育服务证》;查验外来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婚育证》;监测外来人口在该市生育情况;与外来人口户籍地进行孕情通报。
  2005年,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建立计划生育奖励基金,实行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加强宣传和培训,举办计划生育干部培训班,坚持在96个物业小区进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宣传和培训,受益群众逾万人;制定并落实二胎审批公示制度、户籍居民已婚育龄妇女查体制度、户籍居民离岗待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制度、户籍居民离岗待业人员计划生育手术费报销制度;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卡片全部输入微机,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实现电子化管理。是年,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155例,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11例,完成二胎审批指标9例,出具二胎证明材料25例,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20例;发放计划生育药具药品16224人次;组织已婚育龄妇女查体,共1825人,涉及疾病种类12种。
  2007年6月,区计划生育办公室划归城市管理局,与其民政计生科合署办公。是年,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囊括街道计划生育机构和区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双重职能,并担负区县计划生育药具站职能。其中包括:政策法规宣传;计划生育药具药品无偿供应;《一胎生育服务证》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发放;社区户籍人口中离岗待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发放;组织户籍人口中离岗待业人员已婚育龄妇女年度孕检;对户籍人口中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家庭进行特别扶助;组织年度计划生育宣传日活动;接受户籍人口计划内二胎申请,按政策审查、进行社会公示、下达二胎生育指标;对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及有违反生育政策意愿的育龄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生育观,并帮助群众解决因实行计划生育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等问题;负责对计划外生育的育龄群众征收社会抚养费;定期核验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婚育证》,并与户籍地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将孕情监测情况提交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交换平台;受理计划生育信访和群众举报,对举报内容组织调查、核实、处理,出具结案报告。全年组织已婚育龄妇女查体1773人,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172例、《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39例、完成计划内二胎审批5例、《流动人口婚育证》5例、审验《流动人口婚育证》20例。发放计划生育工具、药品,受益者22195人次。
  2010年,组织区内已婚育龄妇女查体101人,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410例、《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41例、计划内二胎审批20例、《流动人口婚育证》33例,审验《流动人口婚育证》81例。发放计划生育工具、药品,受益者1.54万人次。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