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卫生防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137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卫生防病
分类号: R18
页数: 7
页码: 755-761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1年至2010年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卫生防病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卫生检验与卫生体检、防治“非典”等。
关键词: 卫生防病 天津市

内容

一、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体系 2001年,按照开发区卫生监督体系要求,从队伍建设入手,严格要求,规范行为,依法行政。出台卫生监督员学习制度,使其掌握卫生专业知识和卫生法律知识,明确“监督什么”“怎么监督”;出台对卫生监督员检查制度,促进卫生监督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杜绝以情代法、越权执法及“卡、吃、拿”等行为,保证卫生监督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编发《质量管理手册》,促进档案材料、监督程序、抽查样品、卫生检验规范化。是年,依法进行卫生行政处罚32家。
  2004年,建立卫生监督政务公开机制。实行“一次充分告知制”“二次按规定时间办理制”“服务规范公开制”;确定公开内容为“两个方面”(办事对象应履行的义务、办事机构应履行的义务)、“八个要素”(办事应具备的条件;办事所需手续;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纪律;投诉渠道;办事结果),把卫生监督事项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是年,进行卫生监督1776家次;样品检验48006份(含14类、66129项);专项检查10次,受理举报投诉12起。
  2007年,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加强管理。相继出台3项预案:《开发区卫生防病站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开发区卫生防病站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开发区卫生防病站突发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建立全年“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是年,卫生监督2862家次,监督覆盖率100%;对35家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单位进行警告、限期改进或罚款等行政处罚;对43家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其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达到88%,公共用品消毒合格率达到98.3%,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9.2%,游泳池水合格率达到83.6%。对未达标者,限期整改。
  2009年,强化公共卫生安全监管,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各医疗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坚持卫生安全报告制度;按照卫生部、市卫生局要求,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完成80%住宿业、60%游泳场馆、30%美容美发店量化分级管理。是年,卫生监督累计1665次,实现区内餐饮服务单位、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100%;坚持每季度对区内17所学校托幼机构食堂、1家集中供餐单位及周边24家餐饮业进行卫生检查。
  2010年,实现卫生监督网络化管理,推行监管人员“一专多能”模式,使每名监管人员均能完成两个专业以上监督执法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公共卫生硬件建设,提升卫生监督和保障能力。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更新防病站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卫生监督快速检测车和快检设备。是年,日常卫生监督1858家次,卫生监管994家,办结受理投诉37件,办结率100%。
  卫生行政许可管理 2001年,开发区健全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制度,坚持对卫生行政许可行为和被许可人从事卫生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依法实施全面监督。是年,换发卫生许可证491家。其中餐饮零售279家,食堂、食品加工企业116家,公共场所96家。2004年,坚持法定依据,抓住权限、程序、标准等环节,进一步加强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全年换发各类卫生许可证708家。
  2007年,实行公共卫生许可统一受理制度,改变以往相关科室分散受理局面,成立公共卫生行政许可统一受理部门,实现受理、审查“一个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
  2009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发区细化食品安全责任分工,实行分头把关,各负其责: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卫生许可,由质量监督部门负责;食品流通企业食品卫生许可,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企业食品卫生许可,由教文卫生局委托区卫生防病站负责。
  2010年,提出“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工作思路,为卫生监督和行政许可提供优质服务。是年,换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278家。
  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 2001年,明确将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作为卫生监督执法重点。是年,开展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检查,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28家餐饮经营户依法行政处罚;组织35家餐饮零售从业人员培训,使其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卫生要求。
  2004年,着力提升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覆盖率,实现区域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全覆盖。是年,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16家经营户给予警告、限期改进或罚款等行政处罚;检验餐具消毒样品107份,强化餐具卫生管理;召开厨师长会议,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2007年,开展餐饮业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确定专人督导、协调;出动监督员4000余人次,检查餐饮单位1700余家次,查出违法行为6起,罚款1.19万元;组织餐饮业经营者900余人次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餐饮单位全部建立食品及原材料进货索证、索票、台账制度,使所用猪肉全部来源于定点屠宰企业;所有餐饮经营单位均实施量化评分,进行分级管理。
  2009年,加强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根据天津市的部署,开展“百日万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出动监管员295人次,检查餐饮单位、企业食堂、学校食堂113家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是年,从摸底调查、专业培训入手,实行单位自查自纠与卫生执法部门监督、指导相结合,开展打击餐饮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
  2010年,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主要措施包括:卫生防病站与分局签订卫生监督责任书,并以此为范本,卫生防病站及所属科室、监督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各自明确责任,层层加强监督;全面推行监督网格化管理,使监督“横到边、竖到底”;增强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各餐饮单位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责任书》,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全年餐饮业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
  水质卫生监督 2001年,卫生监督部门加强水质卫生监管。强化生活饮用水、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等水质检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水质卫生安全。2004年,采集水质样品14份,共检验210项,摸清区域各类水质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水质卫生监管,监督效率和有效性得到提升。
  2006年,加强水质卫生监测频率和监督执法,开展水质卫生专项整治。是年,生活饮用水合格率100%,游泳池水合格率86.36%。2008年,全年联合执法32次,实行包括水质卫生在内的全方位卫生监管。生活饮用水合格率99.2%,游泳池水合格率83.6%。是年,夏季天气炎热,游泳人员骤增,监管部门两次对全区9个游泳池进行全面监督检测。
  2010年,对区内2家自来水单位和24家二次供水单位进行水质检测36次,合格率98%。78月,对全区10个游泳池进行水质检测2次,对不合格的3家游泳场馆限期整改,水质合格率由整改前的70%提升至95%。
  职业卫生监督 2001年,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企业及其员工显著增加,职业卫生监督繁重。开发区制订规划,健全制度,提升职业卫生监督水平,适应区域产业发展,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卫生监管部门制定职业卫生监督方案,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是年,对食品行业和公共娱乐场所13760名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对102名e抗原阳性人员全部调离直接接触性工作岗位。
  2004年,制定《天津开发区职业卫生应急处理预案》。完成职业卫生样品检验6项,摸清底数,增强卫生监督针对性。是年,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16398人,对183名不合格者全部调离工作岗位。
  2006年,对建设项目劳动卫生进行审查,通过验收审查17家。开展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并对化工、冶金、轻工等行业47家企业和其他企业43家进行检查。
  2007年,对全区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进行摸底检查,建立145家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2008年,对区内346家企业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摸底调查。是年,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企业进行监督174家次,提出问题,促其整治;对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34份。年内,对区内从事放射工作的312人发放剂量牌。
  2009年,对所有工业企业逐个进行现场调查,确定开发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业企业380家,收到“底数清,情况明”预期之效,使职业病控制做到有的放矢。是年,对区内从事放射工作的1123人次发放剂量牌,进行收发送检,经培训合格后发放放射工作人员证101人;对放射诊疗单位防护情况进行重点监督,与市监督所联合对开发区医院、泰达心血管病医院放射防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发现违法行为。
  2010年,继续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在210家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至此,全区职业危害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建档任务基本完成。是年,采取个别指导、集中培训、小型观摩会、企业间相互交流等方式,推进用人单位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和规范化。对5家医疗机构和21家企业进行放射防护监督检查,收集、审核、上交、领取、发放放射剂量牌1510个。
  大型会议卫生安全保障 2001年11月19—21日,第九次中日经济讨论会在天津开发区举行。开发区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队伍,制订详细计划,全程监督重点餐次,严格样品检验,使会议卫生安全得到保障。
  2004年,开发区会展业蓬勃发展,所承办的国内国际大型会议逐步增多,大型会议卫生安全保障措施成为重中之重。相关部门对每次大型会议卫生安全保障均制定出预案和操作性强的执行方案;除会议场所外,还对涉及大型会议的宾馆、酒店及其周边餐饮业、公共场所进行监督监测。会议期间,对各个餐次进行全程监督,对食品原料、菜品、餐饮具、容器、工具等进行快速检测。保证会议期间在指定接待单位杜绝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污染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周边单位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是年,成功完成13次大型会议卫生监督。年内举办的“2004天津国际少儿艺术节”,卫生监督环环到位,2500名中外儿童和数万游人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得到落实,全部达标,无一事故发生。
  2006年,制定《天津开发区大型会议卫生安全保障预案》,对大型会议卫生监督方案制定、监督项目、工作程序、达标要求、整改要求、执法部门和协作单位相关工作等均作出具体规定,使大型会议卫生保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是年,举办23次大型会议,均圆满完成卫生安全任务。2010年,天津开发区举办大型会议34次,创历史新高。对每次会议卫生安全保障,均制定出预案和操作性强的执行方案。全年出动监管员402人次,监督车辆150辆次,对会议场所,涉及会议的宾馆、酒店及其周边餐饮、娱乐等场所,进行有效监督、检测。会议期间,监督员进行全程监督,快速检测食品原料、菜品、餐饮具、容器、工具等665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20012010年,开发区累计举办各种大型会议173次,卫生安全全部达标,实现零事故。
  二、疾病控制
  传染病防控 2001年,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下发《关于预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通知》,向居民发放《怎样预防食物中毒》《水产品卫生鉴别》《把住病从口入关》等宣传材料。泰达医院设立肠道门诊,建立并落实“每泻必检”和对就诊腹泻患者建立检测报告制度。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及时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事故。是年,收报传染病卡937件;对2例霍乱及1例流行性出血热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2004年,采取监管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检测与管理相结合方法,深入企业、社区、机关、学校,通过集中培训、开辟宣传栏、发放材料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聘请专家开办专业讲座。卫生防病站设立疾病控制科,负责传染病防控、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免疫规划、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性健康检查等事项,把传染病防控落实到部门和专人。是年,接收乙类传染病报告430例,丙类传染病报告1009例,均及时依法上报。
  2005年,确定以禽流感疫情防控为重点,对全区各医疗机构、防病部门医务人员进行禽流感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使其先期掌握禽流感诊疗、防护、疫情报告等知识。开展禽流感防治知识宣传,使群众消除恐惧心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做好辖区禽类饲养户登记和管理,发现禽类突然死亡及时报告,并做好消毒处理。重点检查集贸市场畜禽经营户有否卫生检疫合格证明、集贸市场是否对经营区域进行清洗、消毒,并取缔畜禽现场宰杀的经营方式。要求并落实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杜绝出售不合格禽类菜品。经营烧烤禽类制品的单位建立索证和台账制度,对购进的生禽索取检验证明,并做好记录。
  2007年,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区域传染病发生、分布、流行、发展规律。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制订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方案。坚持每日上网对辖区医院报病情况、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进行审核。全年接收传染病报告1580例,其中甲类传染病1例,乙类传染病530例,丙类传染病969例,水痘等其他传染病80例,均采取有效措施严加防控。是年,对微电子工业区阿尔卑斯公司麻疹暴发疫情和区内1起霍乱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得到控制。
  2009年,建立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三级预防体系”:以区教文卫生局为领导,以区卫生防病站为枢纽,以泰达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学校医务室、企业保健站、社会办医院为结点,全面采取疾病预防措施,抗击甲型流感疫情取得成功。是年3月始,甲型HINI流感疫情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发区迅即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制定防控预案,明确防控要求,储备应急物资,开展技术演练。发挥三级预防体系作用,严格监督检查,规范发热门诊,及时处理病例,确保疫情无大规模暴发流行。全年确诊病例13例、密切接触者202人,均得到及时解决。
  2010年,接报传染病1082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乙类传染病9种263例,丙类传染病4种700例,均低于全市平均发病率;非法定报告传染病2种119例。
  2001—2010年,传染病首次高峰期出现在2006年,达到1504例,因禽流感所致。第二次高峰期2007年出现,暴病者升至1580例,乙、丙两类传染病居上。其后呈现下降趋势。至2009年,发生甲型H1N1流感,缘于应急措施得力,严控取得成功,病例降至最低点,为730例。
  计划免疫管理区卫生防病站自区内有第一批居民始,即承担具体实施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内疫苗接种任务。1998年,入区居民不断增加,疫苗接种任务转交泰达医院,卫生防病站负责组织实施、疫苗供应和技术指导。
  2001年,针对入区人口迅速增加、适龄儿童随之增加的状况,加强计划免疫管理,组织人员深入居民区、企事业单位进行流行病预防教育,实施现场预防接种。是年,接种乙肝、甲肝、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脑、流脑、百白破、流感等疫苗9305人次。
  2005年,贯彻新发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培训,使其明确预防接种的规范要求;对照管理条例、行为规范,查找区内计划免疫门诊差距,迅即进行整改。是年,接种各类疫苗8160人次。
  2007年,制订疫苗使用计划,按其订购、保管、分发、运输疫苗。严格疫苗冷链系统操作,确保疫苗质量。是年,对11名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技术培训;接种一类疫苗12181人次,二类疫苗4290人次。
  2008年,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方案,散居儿童接种率达95.67%,托幼机构儿童接种率95%,学校适龄人群接种率96.35%,目标人群接种率95.54%,优于市接种率95%标准。是年,无接种事故发生。
  2010年,接种一类疫苗21101人次,二类疫苗3992人次。按计划实施在校生麻腮风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做到无事故发生。全区中小学在校生麻腮风疫苗强化摸底人数为5711人,既往接种1172人,实际接种4011人。8月龄至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摸底人数为2533人,应种2271人,实际接种2182人。12月龄至12岁儿童水痘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摸底人数为6011人,应种1432人,实际接种1311人,其接种率均高于市卫生部门规定。
  2001—2010年,儿童疫苗接种人数,前4年为4位数,最高值为2003年8810人。随着儿童人口增长,其后6年上升为5位数,最高值为2009年25105人。累计疫苗接种40790人。
  慢性病管理 坚持每年对上报慢性病卡片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总体情况,为制定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对社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和信息档案库。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对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糖尿病、脑卒中等5种慢性病实行控制管理。举办慢性病防控知识讲座,宣传提供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 2001年,卫生防病部门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围绕传染病防治、免疫管理等既定教育内容、步骤、形式和方法,将健康教育作为疾病控制的一项基础,常抓不懈。是年,向群众编印、发放疾病预防宣传材料,于中秋节、国庆节、春节期间在街头、社区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扩大教育覆盖面。2004年,在区《滨海时报》、泰达电视台开辟专栏,介绍卫生防病知识,增强居民卫生防病意识。2007年,普及健康意识,深入社区、学校、公寓进行现场宣传,编印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疾病预防知识等宣传材料,发放近万份。
  2008年,举办专场培训,进行卫生防病政策、知识、措施等系统讲座。通过泰达电视台专访、《北方经济时报》发布信息、在行政许可中心大厅放置宣传材料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2010年,向区内295家企业、106处建设工地、9所公寓、7个社区发放《健康周报》、挂图等宣传材料共7.1万份,参加学习者8万余人。开展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答卷竞赛,收回竞赛答卷4579份。
  三、卫生检验与卫生体检
  检验2001年,卫生防病部门制订卫生检验计划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旨在建立卫生检验常态化机制。是年,检验样品35058份。2004年,加强对检验样品状况分析,为卫生防病提供真实依据。是年,检验样品48006份。
  2005年,开发区实验室通过评审,成为天津市首家通过ISO/IEC17025∶2005年新版国家实验室认可单位。2006年,获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证书。实现区实验室检验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其检验事项包括: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车间空气毒物、劳动卫生、医学检测等6类95个参数。其所出具的检验报告可在欧美、亚太6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承认。
  2007年,完成食品、餐具、水质、公共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血液样品、从业人员粪便等7类65437份样品检测,为针对性地开展卫生防病提供依据。
  2008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对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监督评审,进行4类产品16个项目现场试验,全部合格,通过复审。是年,完成食品、餐具、水质、公共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血液样品、从业人员粪便等7类81241份样品检测,其检验样品数量,创10年之最。
  2009年,继续加强区实验室建设。是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与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开发区5类产品进行现场实验,25个项目全部达标,通过实验室认可复审,并取得实验室资质认定换证。
  2010年,检测食品样品153份、餐饮企业餐具消毒样品807份、水质样品156份、环境卫生样品48份、质控样品6份、从业人员血液和粪便样品各33208份。是年,国家对区实验室再次复审,并获认可通过。检验样品由2001年的37256份,升至67576份,年均递增率为6.14%。
  体检 2001—2010年,每年坚持为区内食品、公共场所等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查体。检查合格者,颁发体检合格人员证书,从业人员凭证上岗;不合格者,撤离工作岗位。从业人员体检,由2001年的13760人,升至2010年的33208人,年均递增率为9.21%。
  四、防治“非典”
  2003年3月,一场“非典”型肺炎病毒性流行传染病(简称“非典”),在中国南方突然爆发,4月,迅速蔓延到北方。此疫情在中国尚属首次出现,且无救治的药物。全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2003年4月9日,开发区国际学校一外籍教师出现“非典”疑似症状。同日,开发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非典”防治应急指挥小组成立。迅即组织成立信息分析组、疫情处理组、消毒指导组、宣传督办组、后勤保障组、日常工作组和应急小分队等。旋即10个应急预案和相关实施细则等相继出台,包括:《开发区预防“非典”工作培训计划》《开发区“非典”防治应急处理预案》《开发区“非典”防治工作程序及细则》《开发区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及实施细则》《开发区“非典”暴发流行防治预案》《开发区消毒药品器材使用方法》《开发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预防“非典”指南》《开发区学校预防“非典”指南》《开发区公共场所预防“非典”指南》《开发区污染物、排泄物处理方法》。
  全力开展宣传。针对“非典”流行特点、主要症状、预防措施和消毒方法,全面进行培训。将预防措施落实到基层,先后3次通过泰达电视台进行预防“非典”专题讲座。在《滨海时报》发表“非典”预防知识文章20余篇,并举办热线电话咨询活动。区卫生防病站与区团委等单位在公共场所进行预防“非典”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向社区发放预防“非典”挂图及宣传手册5000余份。先后组织35家大型三资企业负责人、55家三资企业保健站人员、105家区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8个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非典”预防及消毒知识培训;针对不同单位具体情况,分别对13所学校、幼儿园进行隔离防护培训,对公安分局11名预防“非典”专职人员进行使用防护用品培训,对68个建筑工地负责人进行“非典”预防及消毒培训。
  严格用工措施。主要包括:拟聘外来务工人员须来自未发生“非典”病例地区,并有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出具的无“非典”及其他传染病的证明;拟招聘外来务工人员须首先到指定医院做相关健康检查并出具健康证明,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录用;被录用人员在来开发区前必须由卫生防疫人员或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上车前、路途中、到达后的体温跟踪测量;如在上车前发现腋下体温超过37℃的人员,立即取消录用;如在途中发现腋下体温超过37℃的人员,立即遣返回当地进行观察;如到达后发现腋下体温超过37℃的人员须立即送往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检查。是年,开发区先后出现5例疑似病例、106名密切接触者,均快速隔离,得以有效控制,无死亡病例发生。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