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0725
颗粒名称: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分类号: F203
页数: 11
页码: 414-4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年到2010年天津市经济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的情况。其中包括质量管理与监督、产品认证与许可、标准化管理与品牌战略、计量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
关键词: 天津市 质量技术监督 管理

内容

开发区以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为主线,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自身发展规律,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安全监察3项执法部门职能,促进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2001—2010年,注重履行“从源头抓质量,严格市场准入”职责,深化质量技术监督;确立“以安全生产为前提,质量监督为中心,标准和计量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的协调发展;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确保“两个”安全(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促进质量全面提升;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开展食品添加物质、电梯维保、起重机械等专项整治;落实市政府“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精神,严格资质审查和市场准入制度,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一节 质量管理与监督
  一、产品质量监督
  2001—2010年,每年元旦、春节、“3·15”、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均开展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食品安全、强制认证的玩具、生活用品质量、市场计量等专项执法检查。
  2001年,开发区执行定期检验计划,对区内31家企业53个批次的产品进行监督检验。2002年,强化产品监督抽检,开发区产品经国家及天津市的监督抽检和定期检验处于领先地位。
  2003年,开发区首次开展质量管理、产品质量保证、标准化、计量、许可证、强制认证、质量违法与投诉等10大项108个子项的质量普查,完成《2002年开发区主要工业企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2004年提出辖区分片监管,科、所、站实行统一管理、明确职责、协调有序的从源头抓质量的监管机制。
  2001—2005年,开发区共对211家企业326批次产品进行定期监督检验和监督抽查,合格率98.5%。
  2006年,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中秋、国庆节前对4家大型宾馆委托生产的月饼抽检,节日期间多次进行市场计量专项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在国家对开发区10家企业的10批次产品抽检中,合格率100%。全年,受理5起质量投诉,均得到解决。在处理印度销售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产品杀虫剂严重超标事件和大冢饮料有损心脏事件中,对相关企业启动应急处理系统,掌握生产过程的各关键环节,进行抽检,公布事实真相,消除消费者疑虑。
  2007年,对市场上96种型号的空调等家用电器执行能源效率标识规定的情况开展检查。
  2008年,重点对食品包装、危化品包装和日用品的22家企业的23批次产品进行定期监督检验,检验合格率为95.2%;在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专项治理中,对涉及家具、涂料、石材等产品的6家企业进行执行标准登记和审验,建立原材料审验、进货台账、质量安全生产追溯、出厂检验、销货台账、产品质量安全明示承诺和问题产品召回等7项制度,建立质量管理档案;在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期间,对区内抢险救灾物资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做好质量检测、执法打假等工作,确保救灾物资的实物质量。
  2009年,结合“质量和安全年”主题,开展危险化学品包装、计量器具、儿童玩具、能效标识、家电下乡产品、非法改装车辆和食品认证等多项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企业210余家,检查产品设备1000余台套。
  2010年,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辖区内61处在建重大项目的建材,进行专项质量监督检查,对建筑工地106批次建筑钢筋、2批次电线电缆进行抽样检测;对建材质量检验中存在不合格建材产品的工地进行回访,实地核查了解不合格建材的处置情况以及问题整改情况,确保建设项目质量。开展对空调、洗衣机和电冰箱,特别是家电下乡中标产品进行能效标识专项执法检查;开展电子汽车衡计量专项整治;在支援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对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实施安全监督检查。
  二、质量档案
  2002年,开发区开展以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档案为目标的企业普查工作,促进规范质量监管。
  2003年,对区内1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包括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标准化、计量、许可证、认证、质量违法与投诉等10大项182子项信息的质量普查,建立企业质量状况档案,完成《2002年开发区主要工业企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004年,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全面掌握区内食品生产企业状况,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2005年,发挥标准动态库的作用,及时跟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动态,为企业提供检索有效标准信息服务。
  2006年,开展深层次摸底调查,建立食品企业动态档案。将食品企业履行食品安全告知和质量安全承诺收入其中,引导企业自律;完成区内食品企业初次分级,为实施分类监管打下基础。
  2007年,为消费品等10类工业产品100%建立质量档案,用35个工作日完成19家整治范围内企业质量建档。11家企业入网参加国家质监总局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试点,落实质量溯源管理。
  2008年,启动“地毯式”调查,摸清119家新建生产企业产品状况,完成87家建档企业纸质档案收审、同步网上录入、审核确认、总结工作。
  2010年,对全区生产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摸清区内生产企业的产品、标准、检验等情况。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服务,深入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研制生产区现场办公服务。
  三、组织机构代码
  组织机构代码是全国统一的组织机构代码识别标识码,是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001年,开发区代码窗口正式进驻行政许可大厅,开展代码工作,实现“一条龙”服务。2002年,配合天津市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促进商品条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应用,开发区开展企业商品条码初审,是年51家企业完成商品条码续展。2003年,代码窗口提高对外服务水平,全年无一投诉案例,完成企业代码登记注册1160家,换证914家,发展商品条码入会23家。
  2004年,开发区代码采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行政事业性收费。2006年,代码档案由原来的纸质管理实现电子版管理,确保企业代码档案的完整性。
  2007年,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完成10519份代码电子档案建档工作。开发“组织机构代码网上申办辅助系统”,实现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一站式全程办理、代码业务预约、窗口办事状况预知等目标,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2008年,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投资促进局、经济发展局建立相互沟通的“绿色通道”,急事先办,做到两日办结。完成机构代码的历史档案扫描,将3000份有记录无文字档案的机构代码通过后补文字档案、再扫描的方式完成档案的建立,开发区全部组织机构代码均建立起相关的电子档案。
  2009年,探索方便企业、提高效率的代码管理新方式,深入“三小区”对近百家企业机构开展上门年检服务。开发短信提醒增值服务,发送年检及换证提醒短信6819条,提高代码的按期办理率;实施联合审批,做到同步录入、及时审核、准确上报、按时制证,使开发区联合审批平均用时控制在3.16天。
  2010年,开发区以创建“零投诉窗口,展服务风貌”为目标,完善网上申报系统,全年业务量13592件,其中联合审批系统完成933家新成立单位办件工作。
  第二节 产品认证与许可
  一、强制性产品认证
  2002年5月1日,国家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40余家相关企业学习、讨论新制度,推动企业向有关认证机构申请认证。
  2003年,开发区电子、汽车两大行业的17家企业67种产品被列入《强制性产品目录》,并全部取得“3C”认证。2004年,区内电子、汽车两大支柱产业的37家“3C”认证企业,获证467张,取证率100%。
  2005年,开发区开展规模以上企业质量普查,建立企业质量状况档案,完成《开发区主要工业企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对进入查处期的26家“3C”认证企业划分等级、安排巡查,实施动态监管。
  2006年,对28家“3C”认证企业实施工厂巡查,核查“3C”证书619张;开展能效标识、绿色食品、玩具产品、固定电话终端和传真机等各认证专项检查。摩托罗拉等3家公司获市认证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开发区摸查信息安全产品和自助终端产品企业情况,完成全区601家规模化企业ISO14000认证情况调查。对39家“3C”认证企业进行工厂巡查,做好信息核查、确认和录入;完成儿童玩具、汽车零部件等专项检查。
  2010年,按照国家认监委部署,开发区开展认证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对认证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企业贯彻认证标准的符合性进行检查。将43家认证企业中的11家C类企业作为重点巡查对象,加大执法频次。结合“3·15”“两会”“家电下乡”等系列活动开展对玩具类产品销售集中的商场和超市进行执法检查。
  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2001年,落实《天津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对区内已取得许可证企业开展执法检查。
  2002年,强化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引导涉及发证产品的企业申请国家生产许可证,完成区属3家企业地方证年度审查。2003年,对区内相关企业进行普查,为加强监管奠定基础。
  2004年,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的规定,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无证核查,杜绝区内发生目录产品无证生产情况。2005年,贯彻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规范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监管,建立年审、日常巡查等制度。
  2006年,开发区首次开展工业产品许可证年审,年审企业32家。区内6家企业均通过现场核查,全部合格;区外生产的19家企业由当地区局核查后返回;7家企业查无着落。2007年,对13家工业生产许可证企业全面实施现场审核。
  2008年,落实国家质监总局《关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生产许可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辖区内蓄电池、眼镜、建筑防水卷材、燃气器具等产品厂家开展专项整顿,确保产品质量安全。2009年,按照国家质监总局部署,开展蓄电池、轻小型起重运输设备、制冷设备、危险化学品涂料、燃气灶具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无证查处工作,通过年审规范许可证产品的生产。
  2010年,开展全区工业产品许可证年审,受理各项工业产品许可证申请、注销及备案材料。至年末,开发区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27家,年审通过率100%。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与品牌战略
  一、标准化管理
  2001年,开发区开展执行标准大检查,对32家企业、103种产品的执行标准进行抽检,合格率97%,产品标准覆盖率98.72%。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帮助企业解决采标过程中的困难,完成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3个项目采标任务。
  2002年,推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有关室内装修材料10项国家强制性标准,对相关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的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003年,开发区4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产品标准,被列入国家标准制定计划。2004年,标准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比例70.6%。
  2006年,组织强制性标准监督检查,对20余家洗染店开展洗染业服务质量标准检查。组织诺维信等6家企业的16个项目申报国家标准计划。泰达自来水公司“再生水”项目申请地方标准制定。
  2007年,实施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动态跟踪管理,对涉及安全的6类产品生产的130家企业执行的1782项标准开展调查清理,审核标准11248个。3家企业的4个产品申办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诺维信、中新药业和正大饲料等8家企业草拟的33个标准申报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项目,其中,中新药业17项标准填补国家标准空白。清源电动车公司“绿色能源”技术标准作为全国4个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之一,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
  2008年,开发区推荐膜天膜科技公司、泰达威立雅水务公司4名技术专家为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泰达环保公司“二〓英酶免疫检测方法”推荐为天津市地方标准。北海粮油(天津)有限公司植物油、大豆油和菜籽油3种产品获得天津市产品采用的国际标准证书。
  2010年,开展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状况摸底调查,基本查清开发区注册具备实地生产制造能力的生产型企业、辖区内实际生产企业、具体应办理执行标准企业和产品种类等数据。
  二、品牌战略
  2001年,开发区把名牌产品培育纳入质量推进工作中,引导企业围绕名牌产品整合资源、调优结构、升级技术、强化管理。使产品的定位、质量、包装等方面形成特色,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2002年,培育和扶持“中国名牌”和“天津名牌”产品,区内12家企业产品被授予天津名牌产品称号。
  2003年,引导、支持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正大集团(天津)实业有限公司的“金象”牌色拉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荣誉。2004年,金桥焊材公司的焊条被认定为“天津名牌”产品;劲量电池和统一工业电池获国家免检产品荣誉。2005年,北海粮油(天津)有限公司生产的“福临门”牌大豆油和菜籽油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开发区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产品;天津正大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天津通广三星电子有限公司3家企业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2006年,制定《开发区名牌战略三年规划》,推荐膜天膜等4家公司6个产品争取纳入“全国‘十一五’中国名牌规划”;雀巢(天津)有限公司的冷冻饮品获得免检产品荣誉。至2007年,顶津食品等4家企业5个产品入选天津名牌,膜天膜等8家企业14种高技术含量产品纳入天津名牌培育规划。
  2008年,依据《天津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定》,开发区对4家获2007年度“天津名牌”企业兑现奖励,提高泰达品牌质量声誉。推荐金桥焊材公司申报中国名牌,组织达仁堂和顶益公司申报“天津名牌”。
  2010年,开发区开展名牌产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推荐10家企业参与2010年天津名牌申报,确定4家企业申报2010年天津名牌,3家企业4个产品获得“天津名牌”称号。
  第四节 计量管理
  2001年,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对新建住宅水表安装使用前的强制检定。2002年,开发区计量所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开始为区内100余家企业提供检定、检测和校准服务;是年,培训企业计量检定员30人。
  2003年,SEW公司成为开发区第一家通过国家级计量合格确认的外资企业。
  2005年,开发区计量检定所通过由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标准审核,其计量检定服务项目达到7类,其中力学包括天平、砝码;流量包括压力表、加油机;长度包括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总计检定计量仪器6750件。
  2006年,开发区开始将能源计量纳入计量日常工作,与一汽丰田等5家企业签署节能降耗工作责任书,通过ISO/IEC17025实验室认可中期评审。2007年,推动区内重点耗能企业贯彻GB/T17167规定,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对企业宣贯国家规定,与35家耗能企业签订《共同推动节能降耗增效工作责任书》。2009年,对70余家能耗标煤3000吨以上企业,开展企业建档和能源计量检查,帮助企业提高计量管理水平,确保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及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率达到要求,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2010年,实施“诚信计量进市场”,对泰达生活服务中心在用衡器等强检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使集贸市场在用衡器做到先行确认、登记备案、编号管理、申请检定,统一加贴检定合格标签,集贸市场在用衡器受检率95%。实施“健康计量进医院”,对区内15家各级医院在用强检医疗仪器设备近350台套开展计量检查。
  第五节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一、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QS)
  2002年,开发区开始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第二批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的5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专项调查,为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打好基础。
  2003年,落实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帮助顶益、雀巢、可口可乐等食品生产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QS”证)。
  2005年,开发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实施QS管理制度,企业申证率100%,15家企业的18类产品获得“QS”证。
  2006年,开发区实施食品标准审查备案制,备案90项,登记132项,并开始执行年度报告及审查制度。配合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对食品塑料包材优秀企业进行发证试点工作,推荐、帮促育新塑料公司作为天津市试点企业,通过现场审核。
  2007年,全区需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23家食品生产企业中,21家实现持证生产,2家企业通过证前现场审查。15家食品塑包生产企业中,11家实现持证生产,4家企业通过证前现场审查。
  2008年,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受理9家企业12个申证单元的生产许可证申请,做到受理、现场审核通过、产品抽检合格率、区内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获证率4个100%。
  2009年,开展食品添加物专项整治,加大对区内食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合格率100%。
  2010年,按照“五必查”要求(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对5个生产环节必须检查:原料库、生产环境、产品检验室、产品实物质量、成品库)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对乳制品企业出厂产品和食品企业新购进乳粉及乳制品原料实行“批批检”,确保乳制品及含乳食品质量安全。是年,《天津市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通报》发布,开发区受检的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合格率为100%。
  二、证后监管
  2004年,为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加强‘QS’认证证后监管工作会议”,部署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证后监管。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的证后监管制度包括建档管理、“QS”证书年度审查和日常监督检查。是年,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全面掌握区内33家食品生产企业状况,提高辖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2005年,建立分级监管制度,从企业原辅料购进、生产加工、成品检验、售后服务等环节入手,做好证后监管。开展苏丹红、孔雀石绿、禽流感、食品保鲜膜、复原乳、大桶水、方便面、一次性餐盒和食品包装材料等专项检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006年,实施摸底调查,各企业均建动态档案,完成企业初次分级,采用分类监管。建立食品添加剂生产与使用备案制,备案添加剂22类407种,加大不合格后处理和违法查处力度,开展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企业专项整治。
  2007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贯彻添加物质备案制度和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涉及整治的24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19家10类消费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100%落实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6家涉及整治的商场、超市100%落实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在全市食品质量抽检中,天津开发区被检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2008年,应对三聚氰胺乳粉事件,对区内涉及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驻厂监管,严查库存成品和原辅材料质量,监督原辅料进厂验收,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实施批批检、驻厂监管员签字放行等措施,确保乳制品不受三聚氰胺污染。奥运会期间,对3家定点供奥企业联合公安、卫生等部门人员实施驻厂监管,共完成74754箱/桶供奥食品的生产监督和62628箱/桶的出厂见证;对沈阳、青岛两赛区市场采购供奥食品中涉及辖区的食品企业进行保障性检查。
  2009年,按照两年食品安全专项整顿计划开展食品添加物质专项整治、甜蜜素专项检查、柠檬酸及糖精钠监督检查、“QS”证期满换证专项检查、食品安全百日执法、饮用水专项执法、月饼专项执法和食品添加剂互查活动。监督抽查19家企业25批次食品,合格率为100%。新的食品标识规定出台后,与上级部门协调,适度延长食品旧标识使用期限,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556万元。
  2010年,开展针对乳制品三聚氰胺专项检查,对区内所有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抽样60批次(其中原料16批次,成品44批次)。对供应上海世博会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监督检查。会同广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供应广州亚运会食品的企业进行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督察,并通过该局审查。
  第六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一、特种设备行政许可
  开发区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包括:特种设备设计许可,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气瓶充装许可,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等。开发区根据管理级别涉及到的是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
  2003年6月1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接受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前告知,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行政许可。
  2005年7月,开发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站成立,隶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司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特种设备告知、使用登记和作业人员考核行政许可。
  2007年,贯彻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做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实现培训与考核分离,完成新旧证更换,切实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素质技能,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2010年3月31日起,除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和作业人员考核两项行政许可外,开发区注册单位相应的特种设备审批事项区内即可初审受理,上报市局审批发证。是年,天津冠辉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的安装、改造、维修资质申请由区局受理,经市局审核发证。
  二、特种设备检测
  2001年,开发区特种设备检测管理站对区内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开展检测工作。是年,全区在用锅炉88台,压力容器794台,特种设备(时为对电梯、起重设备、厂内机动车的统称)1391台。
  2003年6月1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实施。7月,开发区特种设备检测管理站随特种设备监察职能划转至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域内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进行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
  2004年10月,天津市质监局考评组对开发区特种设备检测管理站进行监督检查,确认开发区特种设备检测管理站不再具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定标准。
  2005年7月11日,撤销天津开发区特种设备检测管理站,成立开发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站。8月起,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的检验转由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检验由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和塘沽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负责。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
  2001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年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开发区开展“锅容管特”专项整治和提高“四率”(设备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等工作,为“锅容管特”普查登记打好基础。
  2002年,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普查登记工作的通知》精神,于5月全面开展“锅容管特”普查整治,9月完成,特种设备普查注册登记系统建立。12月,通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验收。是年,开发区在用锅炉145台,压力容器1128台,电梯479台,起重设备373台,厂内机动车686台。
  2003年,国务院发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6月1日起实施。9月,开发区召开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大会,参加单位56家,人员68人。12月,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启动天津市“压力管道普查”,开发区与和平区、红桥区被确定为试点单位,率先开展此项工作。该试点第一阶段于2004年1月17日接受市局验收。2004年全面铺开“压力管道普查”。
  2004年,开发区质监局向开发区安委会提交《开发区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报告》,召集电梯维保单位座谈,宣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加强安全监察,对拒不整改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决不放过。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厂家立案查处,责令其限期整改,每家经济处罚1万元。
  2005年,开发区启用新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软件,与天津市特种设备数据共享,实现特种设备动态管理。出台《关于确定开发区特种设备重点单位的分析报告》,明确特种设备监控重点。亚欧财长会议期间,对涉及承办会议的8家饭店107台特种设备逐台跟踪,动态掌握设备状况,演练应急处理预案,做好安全保障。
  2006年,开发区特种设备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新增1091台(套),设备总数达到6356台(套),同比增长21.2%,增幅居天津市前列。全年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95.8%,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95.5%,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96.8%,故障处理率100%,均排在天津市前列。适应特种设备快速增长的新形势,对全区在用特种设备实施分级监管,安全监察管理得到加强。
  2007年,开发区发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动态监管系统的作用,有计划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12份,限期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国家质监总局颁布的《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确定开发区重点监控设备名单,将有关信息录入动态监管信息化网络。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起重机械专项整治活动,通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系统,对288家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整治工作重点。结合冶金起重机械整治工作,确认4家冶金企业在用起重机械53台(包括19台叉车)中,有6台非冶金起重机械用于吊装熔融金属,要求企业会同起重机械制造单位,制定改造方案,并经有关专家论证,监护使用期间,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008年,出台《开发区重大活动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方案》,对重点监控单位,特别是公共场所电梯的安全保障作出部署。确定天津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市塘沽区顺达电梯有限公司4家维保单位为重大活动期间应急维保单位。组织宾馆、酒店、医院等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负责人学习、研讨应急预案,开展模拟演练,提升保障能力。
  2009年,开展以特种设备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为内容的特种设备“三项行动”,分宣传发动、督促检查、深化行动、巩固成果4个阶段进行。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活动,宣讲特种设备安全常识,在社区现场向80余名少年儿童宣传游乐设施和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知识,赠送特种设备宣传纪念品。
  2010年1月,开发区发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全市统一部署,在全区组织开展“四类设备”“四类伤害”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夏季行动”、冬季特种设备安全百日大检查、电梯维保单位年度考核及气瓶充装单位专项检查等8个重点专项监察活动。
  至2010年末,开发区在用锅炉316台,压力容器4968台,起重机械3546台,电梯2460台,厂内机动车辆1541台,压力管道1023单元,特种设备总数排在天津市第三位。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