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审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0714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审计
分类号: F239.22
页数: 8
页码: 407-4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年到2010年天津市经济开发区区域审计工作围绕开发区经济工作中心,克服任务重、人员少等困难,不断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管理、促进国企改革、服务区域开发建设、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工作,推动审计工作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坚持领导挂帅、部门协同,注重审前准备、上下结合、多种审计方式综合运用,层层落实审计重点,抓好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和成果落实,统筹安排实施计划,做到年年有重点,年年有突破。
关键词: 天津市 经济 审计

内容

2001—2010年,区域审计工作围绕开发区经济工作中心,克服任务重、人员少等困难,不断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管理、促进国企改革、服务区域开发建设、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工作,推动审计工作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坚持领导挂帅、部门协同,注重审前准备、上下结合、多种审计方式综合运用,层层落实审计重点,抓好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和成果落实,统筹安排实施计划,做到年年有重点,年年有突破。
  一、财政审计
  第一节 财政和行政事业审计
  2001—2010年,开发区审计部门按照审计法要求,坚持“把握总体、突出重点”方针,以促进宏观调控、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避财政风险为目标,注重财政审计同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和基建审计相结合,围绕区域发展中心工作,深化财政审计。将部门预算编制执行、财政重点资金使用效益、财政性融资管理使用情况、收费票据管理使用情况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突出审前调查,加强对财政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开展座谈调研,了解年度预算安排、财政收支增减变化及大额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重点,对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对有关数据进行筛选,提高审计效率。坚持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制定严谨细致的审计总方案,将专项审计、审计调查和财政审计紧密结合起来;注重使用效益审计方法,注重跟踪对上一年度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落实情况和反馈,并结合当年审计工作成果,提交财政审计结果报告。
  2001年,开发区审计部门在财政同级审计中改变审计方法,对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进行同步审计,反映资金运行全过程。运用此方法查出某些单位违规虚开发票、虚列财政资金支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被查出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分别进行处理;发现案件线索,配合纪检、监察和检察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查清违纪事实。
  2002年,围绕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深化财政审计。以促进公共财政体制建立为目标,扩大审计覆盖面,加强对预算管理中出现的内控制度不健全、随意性等问题的监督;改进审计方法,加强对重点资金的审计,对发现行政性收费1024万元未及时、足额上缴,财政部门督办不及时等情况提出意见。
  2003年,财政审计在组织、审计方法运用、审计重点和覆盖面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从契税及非税征收、财政补贴、财政周转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政府对外投资等4个方面提出具体审计意见和建议。从微观入手,宏观把握,重点突出,编制审计项目工作方案和各项目的实施方案。其主要做法:围绕行政性收费、土地出让金和固定资产管理,重点对14个预算部门进行审计;围绕财政对国有控股公司的专项补贴,对水电气热等重点能源及公交等相关国有资产企业进行延伸审计调查;重点对财政收入中的契税及非税收入进行审计;围绕财政大宗资金流向,以揭示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对2个公司和1个资金所进行审计,了解财政资金运行效益状况。
  2004年,财政审计突出为开发区发展和领导决策服务的意识,进行的9个审计及审计调查项目,均围绕开发区中心工作和热点问题开展,发挥审计监督服务作用。围绕“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土地拓展”3项重点工作,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并加强追踪财政资金流向,对财政局资金管理所、区基建办公室、投资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单位大额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延伸审计,重点关注西区建设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贴息、担保、政府回购等情况。
  2005年,财政审计扩大审计覆盖面,并抓住大额重点资金进行深入延伸审计和调查,加大审计延伸力度,注重资金使用效益。预算执行审计重点从财政本部向资金使用部门转移,对组织实施预算执行情况、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情况、财政局资金管理所等单位大宗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执行预算和收费及罚没情况、建设发展局基建办公室使用财政建设资金和项目管理情况及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情况、投资公司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进行审计。
  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注重财政审计同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基建审计相结合,统一计划、分工协作,将部门预算编制执行、财政重点资金使用效益、财政性融资管理使用情况、收费票据管理使用情况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
  2007年,调整工作思路,紧扣“审计促发展”主题,把审计工作放到经济建设大局中。审计业务从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投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围绕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开展工作,加强重点部门、领域和资金的审计,从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财政资金规范管理。
  2008年,以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为目标,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实现3个方面的创新:以预算编制管理、资金使用效益审计为重点,注重从财政预算管理的源头寻找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实现审计重点的创新;以关系国计民生项目为重点,加大行业审计,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教育系统预算执行情况结合,实现审计方法的创新;加大对财政预算审计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政策落实效果分析相结合,发挥审计的宏观建设性作用,实现审计思路的创新。
  2010年,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围绕滨海新区总体发展战略要求,加大对财政预算资金、财政资金绩效、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扩大延伸审计覆盖面,延伸调查文化、教育部门,重点对南港工业区、西区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及大额财政基建项目支出进行延伸审计,对国资公司、投资公司、南港工业区偿债基金使用情况及国资公司注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延伸审计,扩展财政性资金拨付使用效益情况的审计监督范围,促进完善财政性资金的控制管理程序;注重结果分析,通过融资数据的分析测算,揭示开发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运作中存在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二、行政事业审计
  2001—2010年,开发区行政事业审计本着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原则,配合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开发区事业单位改革,注重资金使用效益,将部门预算编制执行、财政重点资金使用效益、收费票据管理使用等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突出审前调查。在财政同级审计中,对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进行同步审计。该审计方法对财政资金从拨付到使用一查到底,使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改变以往由于审计范围仅限于财政局而使一些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的状况。在审计中注意发现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问题,尤其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融资贷款资金计划管理、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城市维护费资金管理、招商费用管理、重点建设项目财政资金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
  2001年,结合开发区发展实际,审计部门向管委会提交《关于我区200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报告披露部分单位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违规问题,并提出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意见。该意见受到有关部门重视,财政部门据此迅即进行整改,制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报管委会批准后施行。
  2002年,审计部门注重为事业单位改制当好经济参谋。经体制改革,部分事业单位逐步走向市场。在对上述单位进行常规审计时,抓住行政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困难问题,发挥专业特长,提出解决办法。
  2003年,以总预算审计为主线,以13个行政部门和部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为基础,以专项、基本建设支出、补贴、基金等审计为重点,以大额财政性投融资延伸审计为补充,从摸清家底、促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入手,准确查找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审计资金覆盖面达到60%。
  2004年,结合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和罚没收入审计调查,规范“收支两条线”,促进依法行政。该项调查涉及76个行政事业单位,14项罚没项目,4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32项经营性收费项目。对于全面了解开发区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和罚没收入的总体情况及执缴分离、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情况,形成行政事业审计科学决策,起到重要作用。
  2005年,围绕开发区事业单位改革,加强重点收费项目的审计。对建发局下属4个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建口事业单位改革进展缓慢,行政事业收费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对外投资没有相应的审批程序、缺乏管理监督且部分投资面临损失的风险。审计结束后,对建口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工委、管委会审阅该汇总后,依情批示有关部门落实审计意见,加强管理工作,加快推进改革。
  2008年,根据中纪委等五部委和国家审计署的通知要求及天津市审计局相关部署,对开发区城市管理局、红十字会接收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和收支情况及开发区财政向汶川地震灾区的捐赠情况进行分阶段全程跟踪审计;对开发区机关党委负责的“特殊党费”收缴情况进行审计,为保证救灾捐赠款物的安全有效使用提供有力保障。
  2009年,根据《天津市党政单位“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按照开发区“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实施方案的安排,听取被查单位自查汇报、单位全面情况汇报,宣讲治理“小金库”的意义、步骤和工作要求,重点对账户开立、收入来源及缴纳、票据使用缴销等情况进行检查。
  2010年,区审计局、外事局、党群工作部、管委会办公室、财政局、劳动人事局联合组成2个审计团组,分别赴德国、美国、日本和香港4个办事处就财务核算及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查找问题,提出意见,促其整改。
  第二节 基本建设审计
  2001—2010年,基建审计以开发区整体利益为着眼点,监督建设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促进建设单位合理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维护投资预算的严肃性。对审计中发现的项目建设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或建议,促进企业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探索基建项目全面跟踪审计,及时揭露、纠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建设单位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及管理机制,确保建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审计结果提出建设性建议,得到开发区领导重视和采纳,以基建审计结果为最终工程结算依据,发挥审计在开发区建设中的作用。
  2001年,开发区建设规模明显加大、基建项目增多。开发区审计部门适应新形势,不断加强基建审计工作。对基建审计中发现的高估冒算、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和损失浪费等问题,进行严肃揭露,维护投资预算的严肃性;对审计中发现的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或建议,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改进工作。
  2003年,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围绕开发区“形象年”建设,开展基建跟踪审计。尝试对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开展跟踪审计,使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审计重点从事后查错纠弊向事前监督转移。通过对泰达足球场、会展中心和第九大街跨京山铁路西延工程等3个新开基建项目第一阶段跟踪审计,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在财务核算、管理方面及时提出审计意见。2004年,围绕西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全面开展基建跟踪审计。审计面涉及开发区东区、西区、微电子工业区。全年跟踪审计西区项目10个、微电子工业区项目2个、东区重点项目2个,审计资金24.3亿元;进行审计调查项目3个,调查资金9.8亿元。制定《基本建设跟踪审计办法(试行稿)》,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确保建设项目审计监督质量。2005年,总结实践经验,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基建投资跟踪审计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年,制定《开发区审计局关于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暂行)办法》,以管委会第“109号令”发布,并将其纳入开发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该办法加强了对财政性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提升了审计对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质量。对应进行跟踪审计和结算审计的项目进行梳理,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联系和沟通,推进“109号令”的贯彻实施。2007年,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全面推开,成为区域审计领域的重点工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施工单位对工程量计算有误;变更签证中存在工程量计算、套用单价不准确和费用重复计算;施工单位以虚假付款收据索要工程费用;工程造价超出项目概算控制额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审计人员提出审计意见,促进有关建设单位改进管理,节约大量建设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008年,围绕开发区经济工作中心,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力度,加快政府投资审计能力建设步伐。增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科室专业力量;扩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覆盖面,推进跟踪审计,强化审计监督力度;派遣基建审计专业人员常驻西区,保证建设单位与审计机关及时沟通与协调;加快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制定《开发区审计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等工作规范,加强投资审计基础建设;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调研工作。
  2009年,将基本建设审计重点确定为对项目建设程序、概算执行、建设资金管理、招标投标及合同执行管理、施工现场监理签证及工程量清单等重要环节进行审计,查出建设程序不规范、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等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2010年,加大对南港工业区的审计力度,审计局成立南港科,派遣基建审计专业人员常驻南港工业区,完善基本建设审计制度和服务措施,制定《天津市南港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操作规程(暂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工作。是年,扩大政府基本建设审计覆盖面,全年审计项目31个,审计金额100亿元。应用简易审计程序对开发区西区及南港开发公司18个工程的结算进行审计。对天津大港中华民营园基本建设工程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情况,为管委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资料。
  第三节 企业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一、企业审计
  2001—2010年,开发区以推进国有企业健全机制、依法经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以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与执行、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财政补贴合理准确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企业审计。通过审计,纠正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核实资产,摸清家底,评价经营效益,为领导制定科学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2001年,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开展企业审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企业审计发现违纪金额11357.26万元,其中决定处理处罚金额129.03万元;指明要求纠正金额11228.23万元,应上缴财政金额72.46万元。查出的主要问题包括:账外资产、虚增利润、虚减利润。合计审计资产类金额88244.75万元。
  2003年,围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开展企业审计,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对上年度财政资金的拨入使用情况、对外融资担保情况、债权债务情况进行重点核查,配合财政同级审计开展国有企业审计,对投资存在坏账风险、财务管理不规范等情况进行公正反映。
  2005年,探索新的经济环境效益审计工作路子。对污水处理厂近3年效益情况进行审计,此为开发区第一次开展效益审计,旨在摸索思路,总结经验。审计内容涉及该厂近3年的资产负债损益、内部控制制度、财政补贴使用情况、基本建设情况、重大经济事项以及对该厂综合设计、运行、效益情况进行评价。重点分析查找项目决策、投融资体制、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6年,围绕化学工业区、微电子工业区、逸仙科学工业园体制改革开展审计,旨在摸清家底,揭露存在问题,为下一步体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2007年,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力度,既注重全面审计,又突出企业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通过对企业审计,发现一些企业偏离主业,投资缺乏决策程序和可行性研究,导致投资损失等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2010年,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为目标开展企业审计。重点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产运营的效益性,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
  二、经济责任审计
  2001—2010年,开发区按照审计署“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工作要求,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完善依法行政机制。建立开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委托程序、评价指标体系。改善审计环境,“我要审计”的良好观念逐步形成。成立开发区保税区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后,向工委、管委会和组织部门报送审计结果报告,为委托部门考察干部提供客观的参考资料。通过审计,业绩优秀的干部被选拔任用,严重经济违法的干部被移送检察机关处理。
  2001年,开发区建立由管委会5个部门和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组织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机构。按照机构改革要求,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年,对4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注重在审计过程中对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报告结构、审计评价体系、指标体系进行探索,积累工作经验。
  2002年,将经济责任审计着力点放在建章立制、积极试点、稳步推进等方面。修订《开发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制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委托程序。对开发区行政事业单位和泰达控股公司处级领导干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初步建立开发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资料库,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打下基础。初步制定开发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选择5个经济指标对企业定期考核,为对企业审计评价打下基础。将日常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安排财务收支审计考虑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提高效率,减少重复监督。通过对开发区住房合作社、富源海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试点审计,总结经验,收到“以点带面”之效。
  2003年,开发区保税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立,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组织保障,在具体项目委托、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同纪检组织部门配合,使经济责任审计得到更多企业领导重视和理解。是年,接受纪检组织部门委托,分别对5家企业和1家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2004年,将企业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以经济责任审计为龙头,以企业审计为基础和手段,彰显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和效果,加强企业审计的力度和深度。
  2005年,经济责任审计贯彻审计署关于“查深查透”的要求,通过揭露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全面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并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培训力度,企事业单位近200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培训。
  2006年,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工作方针,将经济责任审计与企业审计、审计调查紧密结合,采取外调、与纪检监察和控股公司党委等加强沟通、运用计算机检索、查询银行、走访有关单位等方法,发现重大问题,深入延伸,一查到底。2007年,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重点关注三个方面:有关经济活动的重大决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严重违法违纪问题。
  2010年,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创新力度。组织召开经济责任审计会议,形成重视审计的良好氛围。做好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并突出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制度建设、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的审计,注重从制度层面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一、审计调查
  第四节 审计调查和审计成果
  2001—2010年,按照国家审计署关于“实行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重,逐步提高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的要求,开发区审计部门重点调查国家政策法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区相关规章的落实情况,促进宏观管理,完善法规制度。细化专项审计调查工作,逐年提高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比例,使审计项目与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双管齐下、两翼齐飞”。
  2001年,围绕开发区“科技兴区”工作开展审计调查,为领导制定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按要求完成管委会领导交办的科技项目资金问题调查,对交办事项定位准确,详细了解和掌握情况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并得到较好采用。
  2003年,以重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为目标,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围绕财政同级审计,重点对能源性财政专项补贴、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针对如何管理好、使用好这些资金从宏观上提出建议;围绕摸清国企家底,建立科学的被审计资料库,对全区国企进行综合调查;开展关于政府采购情况调查,旨在推进规范政府采购工作进程。审计调查在政府采购、财政补贴、西区开发建设、控股企业摸底等项目中的运用,弥补传统审计对审计手段、审计程序、法规依据的限制,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促发展主题得到落实。
  2004年,结合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和罚没收入审计调查,全面了解执缴分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情况,向管委会提交专题报告,并通过专题会议形式,落实审计调查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存在问题。
  2005年,审计调查项目达到全年审计项目的(不含跟踪审计)45%。配合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开发区事业单位改革,对建发局所属8个事业单位进行审计调查,发现行政事业收费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等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007年,增加审计调查项目,围绕财政资金使用、企业改革、基本建设、能源价格等政府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调研,使审计结果转化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审计成果从微观上升到宏观。结合预算执行审计,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调查,加大对科技资金、公用事业产品财政补贴资金和开发区西区开发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在对财政补贴资金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补贴制度存在补贴核定方法不完善、补贴资金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应收补贴挂账金额巨大等问题;对开发区西区建设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建设进度、存在困难等进行调查,摸清底数,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对科技资金开展调查,摸清科技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009年,结合上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开展政府性负债专项审计调查。调查范围涵盖区财政直接负债及担保情况,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有限公司直接负债及担保情况,全面摸清开发区政府性负债的基本状况。通过对政府性直接债务以及各年度还本付息情况的分析预测,结合区域可支配财力情况,对开发区合理安排融资提出建议:融资应争取更多5年以上中长期贷款,将贷款归还期限放在2014年以后的年度,避开还款高峰;对20092013年到期的贷款,争取借新还旧,将还款期限延长至2014年以后的年度,从而优化政府性直接债务结构,规避债务风险。调查结果揭示了部分财政担保存在风险,提出针对性审计建议。
  2010年,开发区围绕“审计促发展”主题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审计调查服务政府宏观管理的意识。审计调查突出4方面重点:围绕财政资金管理、投融资效益和风险开展调查,促进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开展国资公司、南港公司融资使用管理及还款情况、职业学院资产投入情况调查,揭示体制、机制和管理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健全管理体制,促进财政性资金的控制管理程序完善。为开发区筹建科技发展集团开展审计调查,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并摸清家底。对天津津联创业中心、国有独资创业中心、建设中心等单位资产情况广泛调查,对天津泰达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泰达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专项调查,为管委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结合体制改革开展“三小区”调查,配合开发区国企改革,摸清历史遗留问题,为改制提供翔实资料。为促进区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的科学管理,重点对基建中心、建设工程管理中心承担的政府投资项目立项、招投标、资金拨付使用及固定资产结转等环节进行调查,提出意见,促其整改,提高基本建设管理水平。
  二、审计成果
  2001年,围绕开发区招商引资、科技兴区和“形象年”建设工作,坚持“突出重点、查深查透”方针,创新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2003年,围绕开发区经济工作重点和西区开发,抓好财政、经济责任和基建审计3项重点工作。2007年,抓住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整体战略历史机遇,创新思路,转变观念,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审计管理,履行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2008年,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工作方针,突出“审计促发展”主题,增强依法审计能力,提升政府审计作为开发区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大审计监督服务力度,发挥审计机关在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中的职能作用。2010年,围绕开发区开发建设工作大局,加强审计服务职能和审计建设性功能,以南港工业区、西区、东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为重点,加强依法审计,审计工作质量与审计社会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