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财政收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069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财政收支
分类号: F810.4
页数: 3
页码: 385-3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年到2010年天津市经济开发区财政收支的情况。其中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
关键词: 天津市 财政收支

内容

一、财政收入
  开发区财政收入:2001年为675547万元,2010年为3615019万元,2010年比2001年增长435%。期间,财政收入增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012010年,10年间,财政收入占GDP的平均比例为22.1%。“十五”期间,财政收入占GDP的平均比例为20.2%;“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占GDP的平均比例为22.9%。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上升,构成财政收入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征管的“偷、漏、欠”等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20012010年,开发区累计实现财政收入17538461万元。其中:累计实现税收收入15327599万元,占财政收入的87.4%;累计实现非税收入2210862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2.6%。表明开发区财政收入主要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所占比重较小。
  20012010年,开发区累计实现的税收收入中,增值税累计实现7426467万元,占税收收入的48.5%;企业所得税累计实现3389442万元,占税收收入的22.1%;营业税累计实现1166489万元,占税收收入的7.6%;个人所得税累计实现817549万元,占税收收入的5.3%;其他税种累计实现2527652万元,占税收收入的16.5%。税收结构:以增值税、营业税为主的流转税和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代表的所得税占据开发区税收收入的83.5%。企业所得税收入在所有税种收入中仅次于增值税收入排列在第二位,表明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入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可靠保障,投资者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个人所得税收入在所有税种收入中收入排列在第四位,表明企业职工收入得到明显改善,也说明开发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和凝聚作用。作为开发区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营业税在税收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偏低,表明开发区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方面存在差距。
  二、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规模20012010年,开发区地方财力逐年快速增长,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增加。财政支出从2001年的357685万元增长至2010年的1555988元,年增长率为33.5%,2009年支出规模跨过100亿元门槛。20052010年,财政支出从594417万元增长至1555988万元,财政支出年均增长额处于历史最高点。
  财政支出结构开发区为新型开放区域,地区常驻人口少,社会负担较轻,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为经济建设支出。
  20012006年,经济建设支出从288729万元增长至576261万元,年均增长率20%,表明开发区支柱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财政投资处于适度超前状态。2007年,财政收支实现分类改革。“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期,经济建设支出相对放缓,与“十五”期间相比,政府投资对GDP的撬动作用明显减弱,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
  2007-2010年,开发区累计安排财政支出479971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063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93%;公共安全支出55743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16%;教育支出9458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97%;科学技术支出68504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4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8798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60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0.28%;医疗卫生支出5090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06%;环境保护支出25502万元,占财政支出的0.5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816582万元,占财政支出的58.68%;交通事务支出2703万元,占财政支出的0.06%;工业、商业、金融事务等支出315983万元,占财政支出的6.58%;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92503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93%;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支出18405万元,占财政支出的0.38%;其他支出106397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22%;基金支出93887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9.56%。
  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迅速。2001—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从175万元增长至3785万元,年均增长率为206%。10年间,财政对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给予较大程度倾斜。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