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企业运营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042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企业运营服务
分类号: F127.21
页数: 3
页码: 260-2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运营服务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服务理念、服务举措等。
关键词: 天津市 投资 企业运营服务

内容

一、服务理念
  2001年,开发区运营服务领导小组发挥协调服务功能,加强对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搞好企业后期运营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
  2002年,管委会提出“发展、服务、管理”的政府职能,出台19项区域行政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产业促进、招商引资、科技发展、政务管理等方面。
  2003年,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并着力于实现政府职能由审批管理型向规则服务型转变。是年,提出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企业效益最大化就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企业的需要就是政府的服务方向,企业的困难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企业的难点就是政府关注的热点。
  2005年1月24日,天津开发区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提升企业运营服务水平。企业服务中心是综合协调和牵头部门,担负着为入区企业后期运营服务职能,协调管委会有关处室、腔股公司相关部门和驻区有关单位共同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及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面向企业,服务企业,方便企业,服务一个点,创造一个面,解决一件事,疏通一条线。走访企业,主动为企业服务,按产业系统走访、按国别系统走访、按一个阶段集中暴露的共性问题走访。
  2007年6月1日,制定《天津开发区管委会服务指南和服务标准》。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服务规范、服务渠道、服务制度、服务标准6个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为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企业办理相关事项可依据服务指南相关信息直接联系管委会相关部门,也可通过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府、在建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企业服务中心(企业运营服务小组)、服务企业恳谈会、主导产业发展委员会、领导联系和服务企业责任制、现场服务等渠道和方式协调解决。
  2008年,开发区完善企业运营支持体系,优化区域综合投资环境。组织落实天津开发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设良好的诚信环境;完善区域政策、法制环境,建设高效的行政环境和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营造现代制造、服务和研发转化的专业环境;引进法律、金融、咨询、商贸、物流等服务机构入驻,形成有利于企业产品转化和技术发展的服务环境;完善制度化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企业服务应急机制和快速协调机制;加大现场服务力度,坚持和完善主动走访企业制度,及时了解和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创建国际水准的商务、生活和工作环境,编制《外国人生活手册》,吸引更多涉外商务、生活等服务性机构入驻;健全外事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外事管理规定》,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出入境管理,完善对外交流“绿色通道”,制定《出国(境)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2010年,开发区进一步完善投资服务环境。坚持“服务也是生产力”“100—1=0”的服务理念,以服务促招商;强化企业前期设立、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全过程服务,坚持领导走访企业制度,加大现场服务力度,确保企业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强化对龙头企业、大项目的服务,做好西区、南港工业区和三小区的延伸服务;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外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改进通关流程,优化通关环境;对开发区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共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63件,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39件,废止8件,修改16件;编制“企业服务300问”,企业服务工作更加透明、规范。
  二、服务举措
  2001年,建立对企业服务的有效机制,包括实行联络员制度、企业走访制度、企业沟通制度和企业非常问题解决制度等,并定期与不定期走访企业,协助其解决生产、营销各环节出现的问题。
  2002年,推动电子化海关建设,提高通关速度;营造大通关环境,疏通和北京机场海关的关系,首都空港绿色通道基本建成;推进现代物流行业发展,建成开发区第一个公共保税仓库;坚持走访企业制度,为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建立高水平的政府呼叫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不间断优质服务。
  2003年,做好大项目服务,并加大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力度,推出8项服务举措,出台服务企业规范与企业联络的8项制度。
  为中小企业服务的8项举措:坚持走访企业制度。企业运营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走访企业,随时协调解决企业运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联系制度。开通与企业联系热线电话,及时对问题进行跟踪和回访,使问题得到较快解决。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完善产业链,提高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的配套能力,推进支柱企业实施本地化战略,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整合企业资源,为小企业提供便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营造大通关环境,提高通关速度。根据需要适时组织培训企业业务员。一视同仁,不论企业大小、属于哪类性质,凡是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尽力为企业协调和解决,让企业满意。
  规范企业联络8项制度:日常走访制度。企业运营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负责日常走访企业工作,每年走访企业200家以上。领导挂钩制度。每年管委会主任、副主任根据分管工作的行业性质,带2—3个相关部门负责人,服务定点挂钩3—4家企业。跟踪回访制度。热线联系制度。企业运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管委会呼叫中心保持24小时全天候联系,企业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拨打企业运营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也可由呼叫中心受理后,再转至企业运营领导小组办公室。前提介入制度。新建企业在投资谈判阶段,管委会相关部门和驻区相关职能部门即介入,对所管业务范围进行直接的联络与服务,以保证企业在初创阶段少走弯路。企业运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联系函”和《企业运营指南》手册交至经发局(工商局),当新企业在开发区落户、领取营业执照时,一同将“联系函”和《企业运营指南》手册交给企业,以便使企业及时与企业运营领导小组取得联系。调查研究制度。管委会每季度组织中小企业或产业配套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召开恳谈会,提供企业与政府面对面交流平台,掌握和解决企业带倾向性问题。集中培训制度。在新政策出台或新办法实施后,及时在网上发布,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有关专家,组织企业有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如必要,协助龙头企业培训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相关人员,整合中小企业资源,提高配套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企业本地化战略实施,促进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工作报告制度。坚持月报制度,定期将每月走访企业情况、突出问题、典型事例、问题反馈、下月重点板块工作安排汇总再上报。特殊情况或紧急情况随时报告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
  2004年,以建立“服务企业恳谈会”“服务企业接待日”为契机,把为企业服务制度化、例行化,从制度上推动开发区投资环境的改善。
  2006年,推出新的服务企业8项联络制度:定期访问企业制度;大企业跟踪服务制度;协调海关、工商、税务等“窗口”单位解决企业难题制度;外资企业总经理秘书联系和信息沟通制度;服务企业局长接待日制度;政策与商务信息服务制度;设立大项目专门服务组制度;定期召开“服务企业恳谈会”制度。是年,企业服务中心走访企业300余家,涉及电子通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领域,沟通和解决企业共同关心、关注和关联的问题。
  2009年,出台帮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全体副处级以上干部一对一联系企业,为企业解决问题567个;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促进区内企业间产品对接,300余家企业实现产品相互采购;加大政府采购区内产品力度,政府投资项目采购区内企业产品和服务近2亿元。此类措施增强了企业与开发区共渡难关的信心和决心,许多企业逆势增资扩产或制定新的发展计划。是年,开发区推动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落实,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实施“免收费登记卡制度”,打造“全国最低行政事业收费区”;成立政策兑现服务办公室,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与兑现“一站式服务”;整合区域法制新机制,依法维护企业、公民合法权益,发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法规及规范性文件》5000册,重新修订、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3件。
  2010年,管委会加强与海关、商检等单位沟通协作,以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和海关诚信企业分类管理为契机,为区内企业提供便利通关环境;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整合现有银行和金融类企业资源,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运用由担保中心、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参与的融资担保模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全年实现贷款担保总额3.5亿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贯彻“一窗接件、双限时、效能登记、帮办领办”工作机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设立“24小时开门服务接待处”,随时受理来电来访;推动网上事项办理,政策兑现事项实现全部在线受理。全年走访企业163家,解决劳动用工、交通运输、市场开拓、通关速度、治安管理、电力和燃气供应、员工住宅等问题72个。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