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展与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010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发展与效益
分类号: F014.35
页数: 13
页码: 93-1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年到2010年天津市经济开发区发展与效益的情况。其中包括规模与速度、效益效率等。
关键词: 天津市 经济 效益

内容

天津开发区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经济规模迅猛扩张。200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均列国家级开发区首位。2010年,财政收入逾300亿元(361.50亿元),工业经济效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逾38万元/人。
  第一节 规模与速度
  一、地区生产总值
  2001年,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促进综合竞争力提升,推动经济规模扩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0%,增幅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实现“十五”之初高起步。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45.37亿元、可比增长25.9%,第三产业增加值66.67亿元、可比增长21.6%;二、三产业比例78.6:2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6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9.4%。
  2002年,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0%,增幅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99.89亿元、可比增长32.7%,第三产业增加值80.20亿元、可比增长19.4%;二、三产业比例为78.9:2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1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3.5%。
  2004年,提出“巩固优势、积极调整、加快改革、统筹发展”的新思路,旨在克服不利因素影响,保障经济快速发展。是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37.20亿元,经济规模入列新等级;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3%,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40.29亿元、比重为82%,第三产业增加值96.90亿元、比重为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8万元,可比增长9.9%。
  2008年,天津开发区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带来的冲击,着力提升发展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138.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1%,增幅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98.8亿元、比重为79%,第三产业增加值239.5亿元、比重为21%。
  2010年,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中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1%,增幅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188.03亿元、可比增长25.6%,第三产业增加值357.84亿元、可比增长22.1%;二、三产业比例为76.9∶23.1。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01年为78.6%,2005年升至84.0%,5年累计提高5.4个百分点。2006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5.1%。2007—2010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回落,其中,2010年为76.9%,比2006年减少8.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显著提高。2001—200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在20%以上,分别为21.4%、21.1%、20.3%。2004—2007年,出现回落,分别为18.0%、16.0%、14.9%、17.4%。2008—2010年,回升至20%以上,其中,2010年为23.1%,创历史新高。二、三产业之比,达到76.9∶23.1。
  200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速连续10年保持在20%以上。其中,2001—2006年,连续6年保持在25%以上;2007—2009年,分别回落至20.0%、23.1%和22.6%;2010年,升至25.1%。10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9%。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大幅提升,促进从业人员迅速增长。2001年,从业人员19.5万人,比上年增长2%。2003年,从业人员23.2万人,比上年增长12.7%。2006年,从业人员31.57万人,比上年增长9.5%。2008年,从业人员35.61万人,比上年增长8.1%。2010年,从业人员41.92万人,比上年增长10.2%。2001—2010年,十年间共增加从业人员22.81万人(2000年从业人员19.11万人),年均增加2万余人。
  二、工业总产值
  2001年,工业经济运行良好,整体实力得到加强,全区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68家,超10亿元企业7家,大中型企业骨干作用明显。是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65.11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1.9%。其中,外商及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839.4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2.1%。
  2002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产业聚集度和配套能力得到提高,大中型企业拉动作用突出,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电子显示器有限公司、天津乐金大沽化学有限公司等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三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一批大项目投产、达产。是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31.2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0.3%。其中,外商、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突破千亿,达到1001.60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0.5%。
  2005年,电子、通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快速增长,对全区贡献率为96.5%;重点产品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产品、酶制剂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生产规模大幅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作用明显;西区加紧开发,产出能力明显提升,工业产值达到6.76亿元。是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400.93亿元。其中,外商及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达到2337.33亿元。
  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030.16亿元,外商及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达到2952.20亿元。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202.10亿元,外商、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455.95亿元。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101.28亿元,外商及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164.21亿元。
  至2010年,电子、汽车、装备制造、石化、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现代服务业九大支柱产业架构基本形成,产业聚集度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2001—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由865.11亿元升至5101.28亿元,年均递增率为19.42%;外商及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由839.44亿元升至4164.21亿元,年均递增率为17.37%。
  三、工业产品与产量
  产品 2001—2005年(“十五”期间),现代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车)、化工和现代医药(生物)、食品饮料4个主导产业群。电子信息类主要产品有:数字移动电话、基站、对讲机、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元件、彩色电视机、数码照像机、数码摄像机、手机用液晶显示屏、电子琴等。机械制造类主要产品有:汽车、汽车电子音响、汽车线束、汽车变速器、内燃机、减速机、大中型拖拉机等。化工和现代医药类主要产品有:油漆、涂料、聚氯乙烯树脂、酶制剂、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等。食品饮料类主要产品有:方便主食品、软饮料、食品植物油等。
  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电子、汽车、装备、石化、食品、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新能源新材料、航天等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电子信息类主要产品有:移动电话、基站、对讲机、大规模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元件、彩色电视机、液晶显示模组、数码照像机、视频监视器、数码摄像机、手影响投影仪、电子琴等。汽车类主要产品有:汽车、汽车电子音响、汽车线束、汽车变速器、车载卫星导航系统等。装备类主要产品有:减速机、电梯、大中型拖拉机等。石油化工类主要产品有:炭黑、涂料、聚氯乙烯树脂等。食品饮料类主要产品有:方便主食品、软饮料、食品植物油等。生物医药类主要产品有:酶制剂、胰岛素等。新能源新材料类主要产品有:风力发电成套设备、风力发电机叶片、风力发电机机舱等。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产量 天津开发区工业产品种类、产量不断增加。主要工业产品,2001年为38种,2004年达到45种,至2010年近50种。数字移动电话,2001年为2843.6万部,至2010年达到9161.42万部。电子元件,2001年为730亿只,至2010年达到4370.31亿只。汽车,2001年为2147部,至2010年达到48.24万部。软饮料,2001年为48.8万吨,至2010年达到359.2万吨。
  四、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 2001年,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是年,完成财政收入67.55亿元,同比增长36.4%,实现“十五”财政收入高起步。其中,税收收入66.43亿元、增长36.1%,地方财政收入33.65亿元、增长19.2%。2002年,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突破80亿元,达到80.32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税收收入78.20亿元、同比增长17.7%,地方财政收入33.6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2003年,财政收入突破90亿元,达到93.06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税收收入86.82亿元、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36.57亿元、增长12.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12.43亿元、增长9.5%,营业税6.82亿元、增长27.2%。
  2005年,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41.33亿元,同比增长23.5%。2006年,财政收入达到180.69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税收收入169.46亿元,同比增长27.2%。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完成88.54亿元、增长25.1%,消费税完成24.40亿元、增长1.1倍,营业税完成10.55亿元、增长9.3%,企业所得税完成33.02亿元、增长6.1%。地方财政收入6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2007年,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达到216.88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税收收入237.66亿元,同比增长19.9%。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完成115.34亿元、增长7.5%,消费税完成34.18亿元、增长25.9%,营业税完成16.49亿元、增长52.5%,企业所得税完成47.12亿元、增长43.4%;地方财政收入84.15亿元,增长10.4%。2008—2009年,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分别达到249.23亿元,280.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9%,12.4%。
  2010年,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61.50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税收收入274.62亿元,同比增长22.5%。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完成100.82亿元、增长6.3%,消费税完成46.18亿元、增长42.5%,营业税完成23.05亿元、增长21.0%,企业所得税完成70.11亿元、增长39.8%。地方财政收入166.84亿元,增长39.8%。
  财政支出 2001—2004年,财政支出量每年稳步增加,2001年35.77亿元、2002年40.09亿元、2003年48.08亿元、2004年66.68亿元。
  2005年,财政支出降至59.44亿元,同比降低10.9%。2006—2008年,财政支出分别达68.07亿元、79.43亿元、85.04亿元。2009—2010年,财政支出突破百亿元,分别达到130.49亿元、169.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5%、30.3%。
  财政支出项目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技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行政支出、公检法司支出、其他支出等。其中,经济建设支出、其他支出、科技支出位居支出额前三位。
  第二节 效益效率
  一、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2001年,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85.20亿元,同比增长13.7%。2004年,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170.22亿元,同比增长2.1倍。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出现回落,降至146.31亿元。2009年,工业经济效益回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190.98亿元,同比增长30.5%。2010年,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突破200亿元,达到257.26亿元,同比增长34.7%。
  2001—2010年,利润年均递增率为11.68%。
  二、全员劳动生产率
  2001—2003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15万元/人,2001年达到15.64万元/人,2002年达到18.10万元/人,2003年达到19.23万元/人。
  2004—2007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20万元/人,2004年达到22.30万元/人,2005年达到24.11万元/人,2006年达到27.80万元/人,2007年达到29.75万元/人。
  2008—201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30万元/人,2008年达到31.86万元/人,2009年达到35.90万元/人,2010年达到38.41万元/人。
  三、工业经济效益
  主营业务收入 2001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达到863.37亿元,实现“十五”高起步。2002—2004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2002年达到1029.17亿元、2003年达到1249.17亿元、2004年达到1847.65亿元。其后,呈算术级数次递增。2005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到2446.55亿元,同比增长近600亿元。2006—2008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继续大幅增长,突破3000亿元,2006年达到3074.40亿元、2007年达到3444.74亿元、2008年达到3769.20亿元。2009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达到4264.34亿元。2010年,突破5000亿元,达到5187.95亿元,同比增加932.61亿元,增长21.7%。10年间,主营业务收入由2001年的863.37亿元,至2010年升至5187.95亿元,年均递增率达到19.64%。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2001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4.1。2002—2003年,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出现回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分别为261.1、203.8。
  2004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呈现规模增长与质量提升并进态势,升至293.6,创历史新高。
  2005—2007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次出现回落,依次为288.0、260.9、240.1。
  2008—2009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分别为247.4、272.0。
  2010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3.7,保持较高水平。
  总资产贡献率 2001年,总资产贡献率为16.2%。2002—2003年,总资产贡献率出现回落,分别降至14.6%、11.6%。2004年,总资产贡献率升至20.5%,创历史新高。2005—2008年,总资产贡献率再度出现回落,并呈逐年下降态势,2005年为20.3%、2006年为18.5%、2007年为16.5%、2008年为14.7%。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此前两年有所征兆,至危机爆发,影响凸显,以2%速度逐年下降。2009—2010年,总资产贡献率分别为16.0%、16.2%。
  产品销售率 2001—2002年,产品销售率均为99.8%,保持较高水平。2003—2005年,产品生产与销售衔接程度不断提高,产品销售率呈逐年提升态势,分别为100.9%、101.4%、101.5%。2006年,产品销售率与上年持平,为101.5%,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07—2008年,产品销售率出现回落,分别为98.3%、99.6%。2009年,产品销售率达到101.9%,是为20012010年度最高点。2010年,产品销售率为101.4%,同比稍有下降,仍保持在100%以上高水平。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2001年,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0万元/人。20022005年,呈上升趋势,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均逾20万元/人,2002年达到21.1万元/人、2003年达到22.8万元/人、2004年达到25.7万元/人、2005年达到29.3万元/人。20062009年,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逾30万元/人,2006年达到34.7万元/人、2007年达到35.1万元/人、2008年达到37.0万元/人、2009年达到37.4万元/人。2010年,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逾40万元/人,达到40.5万元/人。20012010年10年间,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呈直线上升态势,由2001年的18.0万元/人,跃升至2010年的40.5万元/人,年均递增率达到8.45%。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