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長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我们的塘沽新港》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6514
颗粒名称: 水上長城
分类号: I267.4;U659.2
页数: 6
页码: 39-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塘沽新港的防波堤工程通过方块制造和搬运,展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气魄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 天津市 塘沽新港 防波堤工程

内容

長長的防波堤,像一個巨人的兩臂,護圍着港區的水面,伸向茫茫的海裏。
  兩條大堤長達三十點六公里。完全是用水泥、石塊築成的。是用來防禦波浪沖擊、抵擋淤泥侵襲的。只有走上這兩條大堤的堤岸,你才能眞正體會到工程的偉大和艱巨。
  「先到方塊製造廠看看吧:那是建築防波堤工程的第一步。」築港工程隊的工會副主席王金增同志給我安排着行程。
  方塊製造廠,是把許多壑硬的石塊,排成一個巨大的方形,用水泥把它凝結在一起,然後送到海裏——砌防波堤。這種「方塊」,大的每個體重二十四噸,小的也有十五噸(小的兩個當一個用)。塘沽附近全是鹹灘和平原,要找一塊小小的石頭都不容易。這些成千成萬噸的石頭,都是從唐山、昌黎運來的。王金增同志介紹着這些情況,情不自禁地打了個比喩:「古人們說『愚公移山』,但那終究是當神話故事來說的。現在我們不光眞的把幾百里地以外的山移了過來,並且還要把它塡到海裏。這才眞眞叫做移山倒海哩!」
  王金增說起話來慢悠悠的,音調又低,從他的舉止言談上看,誰也不會承認他是一個稱職的宣傳家。可是他對每一個工程的介紹和比方,都是那麼恰如其分,又充分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偉大氣魄和創造才能。我們順着搬「方塊」的起重吊車的鐵軌走去,不遠就是海邊。這裏停着「泰山六號」起重船,是把「方塊」從陸地移到船上的「轉運站」。王金增特別叫我注意「泰山號」這個名字。他說:「咱們中國形容什麼偉大人物的時候,總喜歡說重如泰山。泰山是五嶽之首,這種形容是恰當的。老百姓好說泰山石敢當。意思是說泰山上的石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我們給起重船取名『泰山』號,就是說:卽便是泰山,我們也能把它搬到海裏。」
  這時,「泰山六號」起重船,已把三十幾個「方塊」從陸地搬上了駁船,拖輪也拴好了繩索,準備離岸。船長望着岸上的來人,喊道:「出海的同志趕快上來。我要開船了……」我就隨着這嚓亮的吼聲,跳上了拖輪,出海了。
  拖輪順着主航道,走了大約七公里,就調轉方向,直奔北防波堤而去。在北防波堤跟前,停着「泰山五號」起重船?修築防波堤的人們,就成天成夜地住在這隻船上。
  當他們發現了我們這隻拖輪時,老遠老遠就擠在甲板上眺望。拖輪剛一靠近起重船,一夥靑年人就跳了上來。他們問拖輪上的人;是不是帶來了母親送給的米麵?是不是有愛人送給的香煙?是不是有今天的報紙?陸地上有什麼消息……在拖輪上的人,一面回答着這一連串的問題,一面把米呀麵呀的遞過去。在這亂烘烘的一刹那間,我隨着一個搶去了香煙、報紙的靑年,跳上了「泰山五號」起重船。
  這位靑年叫劉吉志,二十四歲,是靑年團支部的宣傳委員。他前額的右邊,帶着一條手指頭長的血疤。旁邊還有兩三個紫色的疙瘩。他說這是搬石頭時碰傷的。但接着解釋說:「這可不算工傷。幹這種活,摔一塊,碰一塊是常事,誰也不在乎。」他說,在這隻船上工作的共有三十幾個人,絕大部分是靑年,其中有十個靑年團員。他們的任務是把亂石頭抛在海裏,超出水面,然後從中整理出一條坦平的牆基,把那十五噸、二十四噸的「方塊」壘上去,築成一條水上長城。就這樣,他們每人每天頂少搬動四萬斤石頭。他們長時地生活在海上,工作異常緊張。因爲他們的工作必須根據潮水的漲落來決定。所以帶有極大的突擊性。劉吉志說:我們可不能像陸上的人們,按部就班地一天工作八點鐘。我們的立脚點就是這隻船。潮水一來,趕快搶時間工作,有時候一天工作十四、五個鐘頭。要不然,潮水一落,船就陷在泥裏,那就連動都不能動了。
  在這裏工作的靑年,個個勇敢强壯,個個是出色的游泳能手。只要工作需要,他們便毫不猶豫地把兩手一舉,縱身一躍,「撲通」一聲跳在海裏。他們的皮膚,被太陽晒得黑黝黝的。加上海水的浸蝕,又泛起了一層白碱。他們的工作艱苦、緊張,然而心情十分愉快。只要工作一停下來,就說的說,唱的唱,玩個不亦樂乎。當我和劉吉志談話的時候,就有人學着新鳳霞唱「劉巧吿狀」,有人學着王崑演唱「白毛女」。更多的人喜歡唱「英雄戰勝大渡河」的歌曲。連那不會唱的人,也學着那英雄奔放、豪邁無覊的調子:「開—船—了—。」
  這天夜裏,我和修築水上長城的人們一起睡在船艙裏。
  第二天早晨,工程人員要到更遠的地方,去看防波堤的盡頭。船長張慶綠叫停泊在百公尺以外的登陸艇去送。他用汽笛呼喚。而登陸艇上的人們說:「快退潮了,去了怕回不來。」船長以爲他們偸懶,一下氣紅了臉,就使勁地捉住汽笛的繩索,狠狠地拉着。汽笛發出「嗚——嗚——嗚——嗚——」地四聲長鳴,這動人心弦的吼聲,代表着最嚴厲、也是最緊急的命令。登陸艇上的人們也就不再說什麼,把艇開了過來。船長的怒氣還沒有消失,他對着人,又像在自語着:「船上做事,一點不能馬虎。」原來,船員們的高度的紀律精神,就是在這些日常生活中養成的。
  登陸艇是海上最快的交通工具,行駛起來,就像燕子飛翔在天空,矯健、輕快,疾馳如飛。我也隨着工程人員,一起到了北防波堤的盡頭。
  我們漫步在防波堤上,前看是無邊的海洋,左右是滾滾翻騰的巨浪,後面——這條由千百萬噸石頭築起的長城,却像一條纖細的綫。儘管防波堤穩如泰山,眼裏總覺得它在搖晃、動彈。在這裏,防波堤有三種不同形狀,恰好劃淸了三個不同時代。這條防波堤,最初是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建築的。那時,他們築堤用的「方塊」,只有二十三噸重,是水泥製成的。現在已經變成黑色,海水沖去了「方塊」的稜角,許多地方需要修補、加固。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也修過這條大堤。但他們把水泥「方塊」,改成了水泥「圓圈」。在改變成「圓圈」以前,天津一位大學敎授曾提出過意見。敎授說「圓圈」經不起波浪沖擊。爲了說服那些國民黨先生們,敎授還列舉了許多事實。他說一八九八年一場風浪,把熱那亞港上的四十噸重的圓圈沖跑了。一九三四年,颱風又沖跑了阿爾及爾港的防波堤。然而國民黨先生不聽敎授的忠吿,反說改成圓圈是節省國家資財的「創造」。這種圓圈當中是空的,高二點五公尺,直徑二點六公尺,厚度零點三公尺,總共只有十三噸重。他們在圓圈當中投放亂石,代替水泥方塊。但因石頭和「圓圈」並沒有結合成一個整體,不久亂石自然下沉了。單薄的水泥「圓圈」,經不起海浪的沖擊,所以現在有的完全傾倒,有的東倒西歪,有的潰爛不堪,已經失去了它的應有效能,必須全部返工。現在——人民的時代,建築防波堤用的「方塊」,是最堅硬的花崗石製成的。海浪沖不去它的稜角,又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把它推倒。遠遠看是一道整齊而刷白的牆壁。修築防波堤的人們,見人就說:「這,永也沒有個壤。你還可以在上邊開吉普車哩!」的確,上來一輛中型吉普,都可以大搖大擺地開起來。
  海裏的事情眞也奇怪。在這裏,我還聽到一件蟲子吃石頭的怪事:原來抛在「方塊」和「圓圈」底下的那些石頭(屬石灰石),不少已被蟲子吃爛。工人們搬給我一塊百多斤重的石頭,那上面就有幾十個窟窿,像馬蜂窠一樣。每個窟窿裏都有一個蟲子,蟲子的外壳堅硬,有花生豆那麼大。這裏的職工人員不能解釋這叫什麼蟲子,也很難估計它的危害程度。他們說:蟲子、被蟲子吃壞的石頭標本,已送中國科學院分析、化驗去了。他們相信中國的科學家們,會得出明確結論,並給以預防的方法。不過他們希望愈快愈好。因爲標本送去數月,至今還沒有一個回音。

知识出处

我们的塘沽新港

《我们的塘沽新港》

出版者: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书係作者访问塘沽新港二个半月之后所写的游记.其中各章都独立成篇,有的曾在‘人民日报’上刊载过,但全书仍能体现出我们的祖国第一个新建的海港的全貌。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里
责任者
王金增
相关人物
劉吉志
相关人物
王崑
相关人物
張慶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塘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