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流傳着的幾個小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泥人張的生平及其藝術》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6068
颗粒名称: 五 流傳着的幾個小故事
分类号: K825.7
页数: 3
页码: 22-2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著名泥塑艺术家张明山的生平、创作、思想感情和生活侧面,包括他的创作经验、艺术成就、为人处事、爱憎喜好以及在天津教案中的表现等。
关键词: 泥人张 为人处事 生平事迹

内容

在以上幾節内,對張明山的生平、創作、創作方法以及藝術影饗作了簡略的叙述和分析。我們要進一步從張明山的生活側面,了解他的爲人和他的作風、愛憎、喜好等,藉此來研究他的思想感情的變化,以及藝術創作、聯系羣衆等各力面的情形。
  張明山爲人純樸、性格開朗,富有幽默感,喜與孩子們爲友,常以講故事來滿足孩子們對他的要求。嚴範蓀先生在「張明山事略」中曾這樣描寫他:「面赤色,聲如洪鐘,精神活潑,好作諧語,其執藝也,優游自得……」雖然描繪的極爲簡單,但從這幾句話裹可以看出張明山的風度和神情。
  張明山在五十歲左右時,受朋友之邀,曾一度離開天津,去北京作泥塑。因此當時有許多作品,出現在北京商店窗櫥內,很受觀眾喜愛,一時在北京大爲流傳。事聞於當時的滿清統治者,那拉氏(即慈禧太后)曾邀其入宮製作,現在故宮内所保存的張明山一部分遺作,據說就是那時的作品。
  他在宮內不久,皇帝的家族奕伯樂,即叫他去王爺府製作。張明山在王爺府時有一個童役服侍他,童役身穿綠袍,極其聰明可愛。有一次張明山作完泥人,準備用飯,童役掇水給他洗手,誤將水洒在張明山的身上,時奕伯樂正在座,即以皮鞭怒責童役。張明山來自民問,睹此頗不快,歎爲人間不平事。故泥塑未完,即離王府,不復去。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當時天津有個外號海張五的大流氓,幼孤無業,日游蕩市場。庚子八國聯軍之役,天津陷落,滿淸統治者們就利用這個流氓支應帝國主義,海張五從中交涉,頗爲得力,因而得到滿淸統治者和帝國主義的信任,升官發財,後並成爲有錢有勢的大鹽商。
  海張五曾邀請張明山到他居處,使塑其肖像。明山至,海張五態度傲慢,盛氣凌人。明山視之,即掉頭而歸。但就在這短暫的時間内,他對海張五的面貌、形態,作了深刻的觀察。回家後即作一塑像,海張五知道這件事,又「復強邀之,而倨者恭矣」。張明山把像交給海張五後,海張五問:「要幾文錢?」張明山答:「一百串錢!」這個大流氓一看要價太高,就想抵賴,說揑的不像。明山大怒,把像帶回,只略改頭換面,把衣服從新作了一下,變成了一個流氓典型的肖像,放在北城根一個小販攤子上出售,上書「賤賣」二字,觀者一見,即知爲海張五。這件事立刻傳遍了天津,稱之爲「張明山賤賈海張五」。海張五聞之大窘,只得拿出一百串錢暗地托人把像買回。
  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據徐悲鴻的記載:「李鴻章任直督時,曾延泥人張塑其容,張至,李傲岸不爲禮,張因曲傳其醜態,而復酷肖,李雖不喜,固無如之何。」
  張明山是個富有正義感、見義勇爲的人。一八七〇年,發生了所謂「天津敎案」。起源是天津人民自動起來焚燒殘害中國兒童的法帝國主義的「仁慈堂」。這個「仁慈堂」建於一八六二年,是假「慈善救濟」爲名,以中國兒童作實驗處所。當時附近兒童時有失蹤者,即有尋獲,已成殘廢。因此,引起當地人民對「仁慈堂」的仇視。一八七〇年,「教案」發生前一日,張明山即曾同其友陳亞男還有其他許多人,去法國領事館交涉放出中國兒童,取消「仁慈堂」,因而和法領發生衝突。
  陳亞男被毆,頭破血流,衣服也被扯碎。張明山且因此致病。次日,羣衆激憤,乃鳴鑼聚衆,火燒望海樓教堂及「仁慈堂」。張明山又曾抱病參加。是役,天津人民稱之焉「燒河樓」,張明山屢爲其子孫述之,於是張景祜乃有泥塑「燒河樓」之作。由此可知,張明山不僅是藝術家,並且是一富有愛國心的戰士。
  一九〇六年(光緒三十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張明山給他至友徐君舉殯,不幸中途感冒,返家後病勢加重,一星期後這位天才的民間藝術家便與世長辭了。他一生以驚人的毅力從事於泥塑藝術,以自己的勞動給人類創造了精神財富。他在困苦的環境中,不知疲倦、樂觀地度過了他的一生。
  這位有着突出成就和巨大貢獻的民間藝術家,把自己一生豪無保留地獻給了藝術事業。

知识出处

泥人張的生平及其藝術

《泥人張的生平及其藝術》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中国著名泥塑艺术家张明山三代人的生平事迹及创作经验和艺术成就。内容涉及初生的日子、勤学苦练、突出的才能和贡献、创作方法传承给后代的经验,以及一些流傳的小故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張明山
相关人物
徐悲鴻
相关人物
李鴻章
相关人物
李傲
相关人物
陳亞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明山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