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生的時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泥人張的生平及其藝術》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6064
颗粒名称: 一 初生的時日
分类号: K825.7
页数: 3
页码: 1-3
摘要: 这篇文章描述了张明山的成长经历和早期生活,特别是他与父亲在陶艺制作方面的传承和发展。文章通过叙述张明山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技能和创造力的展现,以及他的成就和遭遇,展示了他的传奇人生。
关键词: 泥人张 张明山 生平事迹

内容

一八二六年(淸道光丙戌年),張長林(號明山)出生在天津一個貧苦的市民家裹。父親張萬全,曾作過小職員,母親郭氏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
  張萬全原籍浙江紹興,壯年時因家鄉發生災荒,無法生活,夫妻倆便隨一小官員逃荒至河北深縣,作小官員的書記。到深縣不久,這位小官員就卸了差,張萬全也隨着失業。夫妻倆便又流落在天津,終於在天津落了戶。
  張萬全是個略通文墨,精明幹練的人,但在天津仍然無事可做。
  因爲他住在窰廠附近,鄰居也多是窰工,他常看到窰工們的操作,因而引起了他想藉此謀生的念頭。起初,他用泥揑製各種山石、文具,把它們燒成後,拿去出賣。後來技術漸漸熟練,便又在文具上裝飾了許多小動物,如鷄、鴨、牛、羊等等。數年後,張萬全覺得陶器原色單調,粗糙,便又在山石、文具、小動物等加上簡單的顏色,這樣,他所作出來的東西,比過去又有不同了。同時,這門手藝,便成了他謀生的固定職業了。
  張明山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裏,從小就受着這種影響。
  張明山八歲,開始同父親在一起揑柬西,學燒陶器;拿到市場上去賣。九歲入私塾,但只讀了一年書,便因爲生活所逼,需要在家幫助父親做活,改爲半工半讀。十三歲完全脫離私塾,在家從事勞動。
  他看到父親所揑的東西,多半是常見而固定的幾種,張明山雖然年紀小,却能看到什麼即作什麼,他富於想像,也善於摹仿。
  有一次他和父親一同去逛廟會,看到廟前有一對大石獅子,樣子雄偉,他同家後即根據自己所記憶的印象去默寫。作成後,又怕和原獅子形象有距離,第二天又一個人走了十多里路去廟前觀察,進一步來修改自己的摹製品。由此可見張明山的創造精神。像這樣的事,在張明山童年時代,據說是很多的。
  一位知道張明山情形的老人談:他最喜歡到街市人口衆多的地方去看人,回家後,把他所看取的形象,默寫下來。這樣日子長了,張明山就超過了父親所作的山石、文具、小鷄、小狗等簡單的東西,而開始根據自己的意願來創作了。
  據說張萬全最喜歡揑一種「白猿偸桃」。這是象徵長壽吉祥的小擺設。這種東西非受顧主們的歡迎。他從來就是把他所作的猿猴塗成白色。張明山一天在街上看見眞正的猴子,在形象和顏色上,和他父親所作的很不一樣,因此,他覺得父親所作的猿猴不眞實。晚上,趁父親入睡了,他在燈下根據自己親眼看到的猿猴形象,揑成了新的樣式。形象大大的變了,又塗上了猿猴眞實的顏色。他作好後,便很高興的去入睡。第二天清早,張萬全發現兒子所作的東西,甚爲生氣,痛駡兒子沒有遵照他平時所作的樣式去作,他怕這種東西,不受市場歡迎,影饗家庭經濟收入。父親叫駡的聲音驚醒了張明山,他以緊張的、恐懼的心情,躱在被子裹不敢動。母親發急,從旁用盡口舌勸解,叫丈夫饒恕兒子的「過錯」。
  在無可奈何之中,張萬全把自己所作的和兒子所作的東西,一同拿去市場出賈。出乎意料以外,張明山所作的被顧主們讚美。認爲這種猴子逼眞、生動、有趣,在很短特問內,就被搶購一空,而且還有人要訂購。
  從這以後,張萬全對兒子的看法大大改變了。不再用幾種固定形式來限制他。但是這位幼小的、未來的泥塑藝術家,並不知他所作的「白猿偸桃」已經是那樣受人讚美。
  他的幼年是在貧困的環境中度過的。在舊社會中,像他那樣充滿了才華却得不到關懷和溫暖的人是不少的。他是很多不幸的幼苗中幸而未被摧殘而死的一個。
  這是張明山創作生命的開端。這位未來的民間藝術家,年紀雖小,已顯露禺他的才華和創造能力,嶄然露出頭角了。

知识出处

泥人張的生平及其藝術

《泥人張的生平及其藝術》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中国著名泥塑艺术家张明山三代人的生平事迹及创作经验和艺术成就。内容涉及初生的日子、勤学苦练、突出的才能和贡献、创作方法传承给后代的经验,以及一些流傳的小故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張長林
相关人物
張萬全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大石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