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沙門氏菌”的馬国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敢想敢干的人》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6004
颗粒名称: 消灭“沙門氏菌”的馬国榮
分类号: K820.821
页数: 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马国荣消灭“沙门氏菌”、改进蛋品质量的故事。他利用自己学习和研究的机会,通过创新的眞空充氮处理法,成功地消灭了蛋制品中的“沙门氏菌”,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 马国荣 沙门氏菌 蛋制品

内容

一九五五年下半年,蛋制品在国际市場上发現了一个新問題。开始是西德有些兒童同时患腸炎,医生对这些兒童所吃的食品迸行了檢查,发現是由于蛋制品中有“沙門氏細菌”。于是,有的資本主义国家,就在报上对我国出口的蛋品大肆汚蔑。为这事,我国曾派专家出国去調查,結果証明英国、美国所制的蛋品中“沙門氏菌”比我国出口的还多。我国蛋制品中只有10%左右,而英、美蛋制品中却有30%,英国曾集中了三百名专家来硏究解决这个問題,但是一直沒有得出結果。
  国务院有关部門为了这个問題,會經联合召开了全国蛋品专业会議,提出要彻底消灭蛋制品中的“沙門氏菌”,成立了全国性的“蛋品品貭改进委員会”,又在一些大城市分設工作組。仁立食品蛋厂的靑年技术員馬国荣参加了天津工作組。当时,工作組的工作方向,仅仅是想法使含有“沙門氏菌”的不合格蛋品变成合格。馬国荣想:这样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問題,最好是能在制造蛋品过程中,就消灭掉“沙門氏菌”。行不行呢?他心里琢磨了很久,結論是只要肯鉆,总有一天会成功。
  一九五七年,仁立食品厂有一千五百多箱蛋品,因为有“沙門氏菌”而积压下来,价值五十一万元。馬国荣看見这許多籍蛋品都貼上“不准出厂”的签条时,心里象刀割似的难受,他更坚定了加速硏究的决心。可是,他只上过两年大学,而且还是学化学的,現在要来消灭细菌,这該从哪里下手呢?厂长、党支部书記知道他要迸行这項硏究工作,就鼓励他說:“什么事情,不懂就要学,要学就能懂。”于是,他鼓起勇气,首先从学习入手。他利用了任何一点空閑时間,去跑书店、图书館、找有关細菌、微生物和医学方面的书籍来閱讀,一面又結合实际开展硏究。
  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彻底消灭“沙門氏菌”呢?这个問題使馬国荣很苦恼。有一次,他和厂里几个同志一块閑談,有人談到过去进口奶粉是用氮包装,可以使保存期延长两三年,奶粉也不会变貭。馬国荣一听这話,心里頓时一亮:能不能用充氮来杀“沙門氏菌”呢?他把这个想法提出来和檢驗員关璋等人一起硏究,都认为:人沒有氧气不能活,“沙門氏菌”要是沒有氧气也得死。因此,設法把蛋粉中的空气抽出来,再把氮气充进去,經过外处理,就可以消灭“沙門氏菌”。
  但是,如何抽出蛋粉中的空气?怎样进行充氮呢?奶粉是小罐,抽空时有抗压力:蛋粉是鉄箱,一抽空气鉄皮箱就得癟,如改成小罐裝蛋粉,成本太高。問題还是不能解决。
  一九五七年四月,波兰专家来我国訪問,到天津参覌后举行座談会时,馬国荣就提出这个問題来向专家講敎,专家介紹說:波兰有的蛋品为了延关保存期而采用氮气包装。抽空不一定非小罐才行,可以用耐压大的容器,把蛋品箱放在里面抽空,箱子就不会癟了。馬国荣根据专家的建議立即进行試驗,果然,抽空的問題解决了。
  試驗工作正式开始,需要事先对蛋粉进行“人工汚染”,就是把“沙門氏菌”人为地放到蛋粉里去,然后再进行杀菌試驗。这又該怎样作?馬国荣当时还不懂,于是,他又四处去拜师求敎,他去請敎天津市奶品公司楊江生工程师,解决了培养菌种和“人工汚染”的問題。可是,新問題又来了,“人工汚染”的細菌沒有数,每克蛋粉中究竟有多少細菌搞不淸楚。而要作試驗,就必須事先掌握菌量。他又去找楊江生工程师和天津市防疫站的同志,楊江生工程师特地到天津医学院替他借来一套測定細菌含量的“比浓管”,才解决了掌握菌量的問題。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鑼鼓激动着每个人的心。几个月来,馬国荣几乎每天都在他的小試驗室里頑強的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試驗,最后終于成功了!
  正当厂里安裝設备要投入生产的时候,有一位全国著名的大夫对厂里負責人說:“这事恐怕不可靠,因为从文献上还找不到这方面的根据。”馬国荣一听这話,就說:“根据还不是人們創造出来的嗎?沒有根据的終有一天会有根据,今天有根据的事,也是从沒有根据来的。”在党組織的支持卞,設备繼續安裝,不久,新蛋品就开始生产了,經过檢查,在所有蛋品中,再沒有发現“沙門氏菌”。
  不迷信、敢想、敢干、大胆創造,是靑年技术員馬国荣具有的优良品貭。就是这个靑年人,經过一年多刻苦鉆硏和三百二十二次試驗,創造出“眞空充氮处理法”,消灭了蛋品中的“沙門氏菌”,解决了国际市場上多年来沒有解决的大問題。
  1958年6月

知识出处

敢想敢干的人

《敢想敢干的人》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文介绍了一些敢想敢干的人物的故事,包括马国荣消灭“沙门氏菌”,梁树楷创造不用染料染丝绢,周学仁是一个无畏的工人革新家,毕于淳创造了万能经停,郭景文研究玻璃纸,田禎祥破迷信创造了转炉硅钢,杜连江研究新道岔技术,于鸿章是一位六十一岁的革新家,孙守纲试验成功矽胶,王权中制造了电波寻管机,赛鲁班记录了技术革新的故事,李紹山解决了色布露白碴问题,高馨斋创制山羊绒分梳机,周温厚在技术革新中面对第一个课题。

阅读

相关人物

馬国荣
相关人物
楊江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光明日报記者
责任者
仁立食品蛋厂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