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海河洩洪及冲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防汛技术资料》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5802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海河洩洪及冲淤
分类号: TV147+.3
页数: 26
页码: 113-1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海河洩洪及冲淤的情况。其中海河河床的冲淤变化、海河河床冲淤的特点、海河河床冲淤的趋势、几点意见等。
关键词: 天津市 海河 洩洪 冲淤

内容

第一节 海河洩洪情况
  1963年8月上旬海河南系出現大暴雨,降雨总量为577亿立米,径流总量为302亿立米。8、9两月来到天津地区的洪水总量計172.92亿立米。其中通过西河閘洩入海河的洪水量为53.64亿立米,由北运河屈家店閘洩入海河的为1.7亿立米,另由南运河三箱涵洞来的为0.25亿立米,以上洩入天津市区的洪水总量共計55.6亿立米。另按海河小刘庄站及新开河耳閘測流結果計算,天津市区洩流入海总量(两河)为57.5亿立米(注)。其中通过海河洩流入海的为45.2亿立米(按小刘庄站每日实測流量統計),占来到天津地区的洪水总量的26.2%,占两河洩流入海总量的78.5%;通过金钟河洩流入海的为12.3亿立米(按耳閘实測流量統計)。
  第一次洪峰8月15日西河閘閘下最高水位7.84米,該日金湯桥最高水位4.93米。第二次洪峰期間8月20日以后海河各站先后出現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西河閘下8月31日最高水位8.06米,8月27日最大流量为1,520秒立米。小刘庄8月30日实測最大流量1,235秒立米。9月3日金湯桥出現汛期內最高水位5.43米,同日相应的小刘庄最高水位4.68米,海河閘于8月28日出現最大瞬时流量1,698秒立米,而閘上則曾于8月22日出現最高水位3.49米。9月3日新开河耳閘閘下最高水位6.21米,8月31日最大流量374秒立米(見表5—1)。
  海河汛期入海洩量受上游洪水来量和海河閘启閉影晌,枯潮时洩量最大;高潮时閘門关閉,洩量为零,小刘庄虽受影响,但仍继續下洩。汛期各站进行瞬时流量覌測,(除8月17—18日,9月18—19日作全潮流量覌測外)眞正的最大流量与日平均流量值有待整編才能求出。
  今年汛期市区海河水位偏低。1954年金湯桥水位8月20日最高为5.83米,小刘庄水位8月17日最高为4.97米,1963年金湯桥水位第一次洪峰期8月15日最高为4.93米,第二次洪峰期9月3日最高为5.43米,小刘庄1963年9月3日最高为4.68米,都較1954年低(見表5—3及图5—1∶1954、1963年汛期海河小刘庄測站高潮位、低潮位、流量曲綫图)估計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潮水頂托影响較小。1954年8月中旬值弱潮期,8月20日前后北炮台高潮位仍达3.60~3.70米(8月17日出現3.80米为最高),潮水頂托,对抬高上游水位起一定作用。另外北运河最大流量曾达860秒立米。其中有400秒立米分洪于北郊放淤区,經欢坨閘、刘快庄閘而洩入金钟河,影响耳閘的分洪洩量,这也是造成北运、子牙两河洪峰流量汇合后海河水位被抬高的原因之一。1963年8月中旬也在弱潮期,海河閘下8月15日高潮位3.19米,由于閘下河道淤积严重,潮汐动力已减弱,頂托程度較1954年减小。
  二、西河閘建成后,起滯洪控制作用,今年汛期閘上下水位差0.5米,同时造成閘下河段冲刷,都使下游水位相应有所降低。
  至于汛期海河水位高低問題,根据今年汛期海河沿程水位实測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北运河沒有来洪水,今年汛期海河沿程水位的高低取决于西河閘洩量的大小。八月中旬~九月中旬大部份时間由于海河閘上水位高,一般都是連潮不閉閘洩洪,因此金湯桥最高水位是在西河閘下水位最高、洩量最大的情况下又受到海河閘閉閘的影响时出現的。从汛期两次全潮流量測驗和海河沿程各站水位过程綫分析,可以看出(見图5—2∶1963年8月15日西河閘下最高水位时西河閘下至海河閘沿程水面曲綫图;图5—3∶1963年9月18~19日海河全潮流量水面曲綫图;图5—4:海河汛期全潮測驗14站水位过程綫图):
  (一)当海河上段(小刘庄以上)出現最高水位时,海河下段和海河閘水位已降落,即相当于半落潮时期。肖海河閘水位最高即滿潮时,海河下段各站水位均較高(表現为閉閘后2~3小时內逐漸往上游发展的壅水現象),但海河上段各站水位則尚未壅高。
  (二)天津最高水位和海河閘最高水位的出現时間差为2 2/2~3 1/2小时。
  由于海河河槽本身尚有一定的存蓄能力,当閘下潮水頂托,一定的径流量尚能在河槽內暫时存滯。水位随流量的增大和持續时間的加长而逐步上升,而当海河閘洩量大于上游来量时,水位即下降,因此水位的增高只是瞬时的。如果北运、子牙两河洪峰同时到达,总量仍在1,500~1,600秒立米时,在当前条件下,估計金湯桥水位抬高程度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如果海河閘上和海河閘下淤积继續发展,金湯桥水位情况将要发生变化。
  第二节 海河河床的冲淤变化
  海河河床今年汛期冲淤主要表現为上段冲刷,下段淤积,海河閘下稍有冲刷,汛末均轉冲为淤。各段情况分述如下:
  一、冲刷情况 今年汛期海河上段冲刷范围及程度見表5—4。
  从表中来看,西河閘下到臥河全程42公里均冲刷:解放桥~小刘庄一段一般冲刷較多,其中浮桥以上天津港港池碼头最大冲刷亦达1.8~2.0米(距碼头前沿5米处);金鋼桥下最大冲刷达4.5米,西河閘下到大紅桥段內个別最大冲深5.7米。
  二、淤积情况 今年汛期海河下段淤积的范围和程度見表5—5。
  从表中来看,从赵北庄到海河閘約45公里河段內普遍淤积。有些湾咀处,淤积較多,以东泥古湾咀淤积最严重,断面測107处最大淤积已达5.5米,咀尖突入河心。以1963年11月实測断面和1962年10月实測断面比較,1.8公里长湾咀部分共淤了約19万立米。据天津港务局引水員反映,航行該处已有些困难。其次出現了淤积比較严重的河段。如河头~塘沽7.2公里內共淤积128万立米之多,葛沽到河头(断面測130~166)段淤积亦較严重。另外从1959年大洪水年海河淤积情况来看,解放桥到泥窝共冲刷了93.6万立米,下段善門口到塘沽(断面測146~測186)間长15公里內共淤积了92.8万立米。說明在大洪水年或特大洪水年,海河下段(善門口到塘沽)的淤积是特別严重的(見表5—6)。
  三、冲淤数量 今年汛前、汛中、汛后各个阶段都曾施測了海河河床断面。幷分別和1962年汛后断面作了比較。1963年汛前較1962年汛后普遍淤积,1963年汛中上段冲刷下段淤积,汛后轉冲为淤。今年汛期(7月底~11月)西河閘~楊場共冲刷了約270万立米,但与去年汛后比較,本段冲刷了約212万立米,下段楊場~海河閘淤了377万立米(見表5—7)。
  根据近5年来断面实測成果,計算出海河閘、屈家店閘和西河閘三閘間的冲淤数量,5年累計三閘間共淤了714万立米,絕大部分淤在解放桥~海河閘之間(見表5—8)。
  四、海河閘下的冲淤变化 1963年汛前海河閘下仍继續淤积,閘下至綠灯2公里河道內共淤积了66.5万立米。汛期由于洩量大,持續时間长,閘下也出現冲刷,個程度不大。閘下~綠灯間,一般冲深0.3~0.5米,最大0.5~1.0米。綠灯~大沽沙航道間:綠灯~內深渊冲刷0.5~1.0米,內深渊~外深渊冲刷0.2~0.3米,外深渊以外冲刷0.2~0.3米,大沽沙航道底高程則由-1.0米冲深至-1.5米。漁船閘下航道一般均冲刷0.2~0.3米。
  第三节 海河河床冲淤的特点
  一、海河上段冲刷,下段严重淤积,个别弯咀趋于恶化,幷有部份泥沙輪出海河閘。
  (一)上段冲刷河段內,河床冲寬冲深,断面增大。航道深水綫已調整适中,原在市区的港池严重浅段刷深較多,航道尺度已基本上达到維护要求。
  造成冲刷的动力条件是:
  1.逕流量大,持續时間长 例如8、9月內超过1,200秒立米的流量持續了6天,超过1,000秒立米的流量持續21天。
  2.水面坡降大,流速高 海河沿程水面坡降以市区段最大,根据8月15日西河閘下最高水位时西河閘~海河閘沿程水面曲綫图(見图5-4),水面坡降:大紅桥附近为2.93‱,金湯桥附近为3.56‱,大同道附近为1.73‱,小刘庄附近为1.02‱,柳林附近为0.42‱(見表5-9)。从流速来看,上段数值亦比較大,一般均在1.0米/秒以上,底部流速也比較大。例如第一次洪峰期內津港22号断面的垂綫流速上部为1.7~1.9米/秒,中部为1.5~1.6米/秒,下部为1.3~1.4米/秒,其平均流速为1.2~1.5米/秒,最大为2.16米/秒。
  海河上段(解放桥~楊場)特別是港池部分經冲刷后,巳基本符合高程-3.0米、底寬70米的通航要求,仅在柳林附近断面測43~測51約2.0公里內有不足現象。
  (二)由于泥沙运移,下段严重淤积湾咀恶化,部份泥沙輸出海河閘。
  1.海河上段冲刷深度自上而下的递减,幷逐漸轉为淤积。
  根据上段冲刷資料統計,解放桥下港池部份一般冲深2.0~1.5米,小刘庄~柳林冲深1.0~1.5米,柳林~楊場冲深0.5~1.0米,楊場~臥河冲深0.1~0.5米,臥河~赵北庄基本上不冲不淤。被冲刷的泥沙逐漸推移到下段形成淤积。冲刷程度在8月中旬第一次洪峰和8月下旬第二次洪峰期間較大,因而海河沿河含沙量也以这段期間較高,但也表
  現为自上而下递减(据不完整資料)。8月中旬浮桥以上曾出現一次合沙量最大值3.31公斤/立米,一般为1.0~2.0公斤/立米。8月下旬沙峰下移到东泥沽~葛沽,最大值为1.8~2.0公斤/立米,下游塘沽出現小沙峰1.0~1.2公斤/立米(以上均指悬移质而言)。再从沿程流速变化来看,沿河流速也自上而下逐漸减小,小刘庄为1.5米/秒,柳林为1.0米/秒,葛沽为0.87米/秒,塘沽为0.73米/秒,以上含沙量和流速自上而下地递减情况是造成沿河冲淤变化的原因(見表5—9及图5—5海河沿程流速、含沙量分布曲綫)。
  2.下段部份湾咀及直綫段均有較多的淤积,东泥沽湾咀淤积恶化,断面变窄变浅。邓善沽~塘沽淤积比往年多,寬深比有所增高,造成下段淤积的基本原因是河道断面大,流速小,水面坡降小。例如葛沽附近过水断面积約为金湯桥处断面积的三倍;海河閘上过水断面积也約为金湯桥处断面积的3.5倍。塘沽的平均流速也仅为天津小刘庄流速的一半。加以洩洪期間仍有閉閘挡潮情况,时間虽只2~3小时,水面壅高仍可影响到东泥沽附近。
  3.根据沙量平衡初步估算,說明有相当数量泥沙輸出海河閘。根据現有不完整資料,初步估算了过閘輸沙量以及河床冲淤沙量(見表5—10)。
  从表5—10来看,沙量出入极不平衡,来沙差量約170万立米。估計原因是:
  (1)海河河道冲淤数量計算因測量誤差可能偏大。
  (2)河道滩地和高岸坍塌的泥沙,由于断面資料不足而未計在內。
  因此有关数值須待进行整編及进一步硏究分析后再作訂正,不过初步看来,已可說明今年上游来沙和海河冲淤的沙量都比較大,同肘也有相当数量泥沙在汛期中輸出海河閘。
  二、海河上段汛末轉冲为淤,含沙量有所增长。
  根据汛末沿河河床断面实測資料,由于洩量逐步减小,流速降低,海河上段已轉冲为淤。例如海河浮桥以上津港22号断面以8月29日和汛前7月27日比較表現为全部冲刷,冲刷面积121平米,9月12日以后最深部份保持在-4.0~-4.5米,但岸边即开始回淤,以9月19日断面与9月12日断面比較,回淤了0.2~0.3米。至9月29日全断面基本上都淤积,冲刷面积与7月27日比較减为75平米,最深点由-4.5米淤至-4.1米(見图5—6津港22号断面比較图及图5—7津港22号断面变化图)。柳林~崔家碼头浅段从測47~測51五个断面9月底和9月初所測結果比較也可以看出轉冲为淤的情况(見表5—11)。
  另外。从月平均合沙量变化看,汛后也有所增长。小刘庄含沙量11月測值已較9、10月值为高(見表5—12)。
  三、海河閘下河道和大沽沙浅滩經历年淤积后,海河閘下低潮位抬高,潮差减小,使海河閘瞬时流量变幅减小,日平均流量趋于均匀。
  1958年海河閘設計阶段中,曾由天津大学水利系进行模型試驗和洩流計算,当时曾对上下游水文条件进行分析。幷选用1954年8月海河口北炮台潮型作为設計閘下潮型。設計計算結果是当上游来水流量(耳閘分流以后流量)为1,200秒立米,在設計潮型頂托之下,海河閘前水位为3.24米(小于要求值3.50米),解放桥水位为5.20米(小于要求值5.50米)。1959年9月曾实測了两次全潮流量和水位,今年汛期8月和9月也进行了全潮实測,对这些資料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
  (一)根据今年实測流量水位資料与設計数值(日平均流量均約1,200秒立米)对比可以看出,原設計計算基本上是正确的(見表5—13)。
  (二)由于閘下及大沽沙浅滩几年来不断淤高,根据历年資料对比,显示出閘下河道淤积已对洩流特性有了相当的影响。它一方面表現为閘下低潮位显著抬高(見表5—14)。1959年海河閘下与新港一碼头高潮位相等,但低潮位約高出0.5~1.0米;1963年在相应流量条件下(850~900秒立米),高潮位仍相接近,但海河閘下低潮位已高出新港一碼头低潮位約1.5~2.0米。另一方面也反映到潮型方面,表現为海河閘下潮型的涨潮历时与落潮历时两者的比值逐漸减少(表5—15)。这个比值在1954年汛期为0.79,1959年汛期减为0.76,1960年减为0.67,今年汛末减为0.47。这两方面的綜合作用,使一日間瞵时流量变幅减小,过閘流量在全日內逐漸趋于均匀(見表5—16),1959年9月29日及今年8月17日实測全潮日平均流量均約950秒立米,而1959年实測日最大瞬时流量为1,650秒立米,今年則减为1,380秒立米。
  第四节 海河河床冲淤的趋势
  海河河床的冲淤变化,取决于上游流量的大小和来沙量的多少,而汛期流量对河床形态的变化起着决定性影晌。但河床淤积抬高过水断面减小后又反过来影响水流作用。
  1959~1963年五年来海河河道內共淤积了714万立米;其中1959年(大洪水)淤了131.5万立米。1962年(枯水年)淤了167.2万立米,1963年(特大洪水年)淤了166.9万立米。說明在不同类型的水文年情况下都有淤积。
  海河在建閘前上游来沙量年平均500~600万立米。1959~1962年年平均来沙量为123万立米。其中北运河来沙占46%,子牙河来沙占54%。每年桃汛(3~4月)来沙占15%,伏汛(7~10月)占62%,其余各月为23%。建閘前上游来沙由于径流和潮流的共同作用逐漸下刷运移,最后淤积在河口大沽沙浅滩。建閘以后,1959年大洪水年,海河上段冲,下段淤,泥沙下移堆积在下段河床內,輸出海河閘的很少。1960~1962年为枯水年,上下河段普遍淤积,泥沙基本上沒有出閘。今年遇特大洪水,海河上段42公里河段內有不同程度的冲刷,泥沙大部份被运移到下段,造成淤积。从海河下段四个典型断面来看,寬深比(〓/H)逐年增加的情况,正在向不利的方面发展(見表5—17及图5—8海河下段固定断面历年比較图)。估計今后下游河段的淤积仍将有所发展,上下河段河床在径流量和来沙量相互影响下,下游河段的河床断面减小,意味着河道蓄洪能力将降低,或者說汛期短期內滞洪容量有所减小。
  再从海河閘下河道和河口浅滩的淤积来看,1959~1962年四年內淤积約800万立米;以閘下2公里河道內冲淤总量来說,1963年汛前淤了66.5万立米;汛期內冲刷43.8万立米,净淤22.7万立米;1959~1962年淤了156.5万立米,总計五年淤了179.2万立米,河道断面积已减少三分之二(見图5—9历年海河閘下橫断面积变化曲綫图,图5—10海河閘下229断面冲淤变化比較图,图5—11大沽沙航道纵断面比較图)。海河閘下淤积的泥沙,来自外海浅滩。
  从长远来看,海河河床、閘下河道和浅滩如果继續淤积勢将影响海河河道的蓄洪能力,汛期閘下受潮水頂托时,将逼高沿河水位。虽然目前影响还不大,但估計将来会逐漸趋于严重。
  第五节 几点意見
  一、加强海河洩洪能力和冲淤变化的分析硏究、測驗、測量等工作。
  改进海河的覌測試驗工作,取得河道的完整水文資料,幷保証达到一定的精度。同时进行科学硏究和試驗,硏究海河洩洪冲淤的規律和趋向,以及通过水位控制和各閘运用,提出减輕淤积的措施。
  二、加强疏濬工作,防止河道湾咀淤积恶化,保証海輪航行。
  三、統一进行海河整治規划,全面考虑防洪、用水、排水,航运等各方面的需要,以达到綜合利用的目的。

知识出处

天津市防汛技术资料

《天津市防汛技术资料》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防汛技术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庆祝抗洪斗爭的伟大胜利、海河流域概况、1963年雨情水情、堤防加固及辅助工程、尾闾分洪、海河洩洪及冲淤、市区护岸、碼头及桥梁的防护、市区排水、西河闸、海河闸汛期运用施工经验和护堤抢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