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流减河左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防汛技术资料》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5759
颗粒名称: (一)独流减河左堤
分类号: TV871.2
页数: 6
页码: 39-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第一道防线独流减河左堤防线加固技术措施的情况。其中包括汛前堤防概况、第一次洪峰期間的加固措施、第二次洪峰期間的加固措施、高水位持久战等。
关键词: 天津市 防线加固 技术措施

内容

1.汛前堤防概况 独流减河左堤自进洪閘(0+000)經西琉城(9+000)、小卞庄(14+200)、陈家台(18+000)、大泊(29+800)至万家碼头(43+644)全长43.644公里。穿堤建筑物8处(詳見附录六)。17+700以上为日伪时期所修旧堤,17+700以下系解放后1952—1953年間修筑。
  (1)堤頂高程 自进洪閘至西琉城为8.79米以上,西琉城至小卞庄为8.0米左右,自小卞庄至万家碼头漸降至7.20~7.30米,最低处为7.10米。
  (2)堤身断面 堤頂寬度自进洪閘至7号房一般都在7.0米以上,平均約8米,以下則多在6.0米左右。全綫除0+000~1+250、3+500~6+300因堤寬或堤后地面高无須后戧及17+500~25+500有后戧(寬4米、頂高約5米)外,其余地段均无后戧。迎水坡自0+000~17+500为1∶2~1∶3土坡,其余为1∶2三合土护坡。迎水坡滩地高程汛初实測为:西琉城4.67米、小卞庄4.17米、4号房4.72米、大泊3.95米、9号房4.60米、万家碼头6.18米。背水坡及后戧边坡一般均为1∶3。堤后地形除进洪閘至津浦鉄路一段长3公里为旱地高程4.5~7米外,其余均为水草塘或葦塘。高程一般为3~4米,洪水期間积水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
  (3)土质 自0~14公里为亚粘土。根据1956年鉆探目力鑑別資料,14~17公里为中亚粘土、17~28公里为重亚粘土、28~36公里为中亚粘土、36~37公里为輕亚粘土、37公里以后又为重亚粘土。
  (4)临水結构 0+000~0+500属进洪閘为浆砌及千砌片石护坡;0+500,-'17+500长17公里为土坡,坡度1∶2~1∶3,坡上植有柳树,疏密不等,坡面已长草皮,其中15+500~17+500长2公里,1957年曾拋砖防护;17+500~43+484长25.984公里,为炉渣三合土护坡,坡度1∶2,其中20+022~34+000系1955年修建,頂厚30厘米,底部厚50厘米,其余为1956年修建,厚20厘米,因于縮冻融,坡面发生纵橫裂縫,高程6米以下,因受冰凌挤压及冻融,損坏严重,又經历年汛期冲刷,大部三合土坡脚塌陷或冲成洞穴,1957、1958年大部补修为干砌片石,少量补修为浆砌片石,历年幷拋砖石維护,但部分空洞仍存在,未得到彻底解决;43+484~43+644长160米亦为土坡。
  2.第一次洪峰期間的加固措施 今年上游洪水下洩后,独流减河进洪閘上水位自8月6日的3.84米开始上升。为了搶在洪水前面,8月11日起自进洪閘至万家碼头左堤全綫,除原堤頂高程已足够者外,立即利用原有土牛接通,培修子埝,高1米,頂寬1.5米,底寬2.5米。8月14日即完成全部子埝长18.41公里,土方72,350立米。
  8月14日及15日第一次洪峰时,閘上最高水位8.28米,閘下8.23米,大泊6.80米、万家碼头6.22米。14日晚上刮起9級陣风,因子埝业已完成,胜利地渡过了第一次洪峰。
  3.第二次洪峰期間的加固措施 第一次洪峰时,东淀水位驟涨,情况异常紧张,8月14日9时30分提閘向賈口洼及文安洼分洪,幷于23时在独流减河右堤扒口三处向团泊洼分洪,以暫时降低东淀水位,减少对天津市的威胁。为了迎接第二次洪峰,8月17日至19日利用洪峰間隙及进洪閘关閉期間普遍检查了堤脚。发現自进洪閘至陈家台子土坡部分坡脚淘空,立即拋石1,200立米防护;陈家台子以下,由于原有拋砖护坡随水位下落而下滑,原三合土空洞及浪窝有158处外露,經用片石及下滑之紅砖堵塞,巩固了堤坡。幷于8月18日确定继續加固堤防,要求在第二次洪峰到达前做好整修子埝,加筑后戧、防风防浪以及开沟导渗等工作。
  茲将迎击第二次洪峰所采取的各項加固措施分述如下:
  (1)整修子埝 第一次洪峰后,虽然由于賈口洼、文安洼及团泊洼分洪,东淀水位暫时下降,但上游破堤水又滾滾而来,根据估算,决定以东淀水位可能上升到最高8.50米,作为各堤防加固措施的依据。独流减河左堤的加固方案乃根据8月15~16日最大过閘流量約800秒立米,閘上下水位差約18厘米,确定閘下最高水位为8.32米,又根据1954年最高洪水位时閘下8.28米(閘上8.43米),小卞庄6.89米、万家碼头6.24米时的水面坡降确定小卞庄的相应水位为6.93米,万家碼头的相应水位为6.28米,幷以直綫連接确定沿堤各点的設計最高水位。当时进洪閘至小卞庄按13公里計算(后来实測为14.2公里),設計水面坡降为1.07/10,000,小卞庄至万家碼头当时按30.5公里計算(后来实測为29.4公里),水面坡降为0.213/10,000。考虑安全超高0.5米,故要求堤頂高程应在最高水位以上0.5米,子埝高程应在最高水位时的浪高以上0.5米。
  当时浪高按安德烈揚諾夫公式2h=0.0208WW5/4D1/3計算,2h为浪高(米),W为风速(米/秒),D为水面扩度(公里)。根据8月14日已經出現的9級风的极大风速W=22.6米/秒,小卞庄以上D按0.4公里計算,故2h=0.76米,小卞庄以下D按1.3公里計算(后来实測为1公里)故2h=1.12米。
  根据以上原則及設計数值复核堤頂及子埝高程,全綫都能符合要求,絕大部分尚有超过,因此决定堤頂及子埝不再加高。
  (2)加筑后戧 加筑后戧的目的主要为稳固堤身,同时亦为堤后交通創造条件。当时后戧的設計原則,要求后戧能盖住浸潤綫(按直綫坡降考虑)。根据天津市建設局1956年独流减河左堤加固工程設計卷計算資料,浸潤綫的直綫坡降19+000处为1∶7.7、29+000处为1∶6.9、43+000处为1∶6.5。为了保証堤身安全,設計中浸潤綫直綫坡降一律采用1∶8。为了保証戧頂干燥,同时又要尽量节約土方,故又确定戧頂高程距浸潤綫最矮处不小于0.5米,因此設計后戧頂高程自4.50~7.05米不等,一般为4.50~5.50米。后戧頂寬采用6米,以滿足双向交通要求,后戧边坡1∶3。除0+000~1+250及3+500~6+300两段不需后戧外,共需修建及加固后戧39.6公里,于8月20日开始搶修。
  8月20日津浦鉄路25孔桥向团泊洼分洪,团泊洼水位不断上涨。小卞庄以下水位受团泊洼水位影响,也逐漸上升,当时估計团泊洼水位最高可能达到7.0米。为了确保下游堤埝安全,8月25日又确定再度加高下游地段的堤埝及后戧。
  設計原則为第一次加固工程中設計水位在7.0米以上的部分不再加固,設計水位在7.0米以下的一律按7.0米重新考虑。大泊以下根据过去防汛經驗土质沙性較大,透水較严重,故浸潤綫直綫坡降改按1∶9設計。其他原則仍同第一次加固工程。
  按以上原則設計,下游堤頂及子埝高程应各为7.50米及8.62米。检驗已有堤頂高程:只38+000~43+644长約5.6公里不足0.15~0.40米,已有子埝高程只34+000~43+644长約9.6公里不足0.13~0.74米。当时因二期后戧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为了集中兵力,搶修后戧,同时考虑到加高堤頂后反而使堤頂路面泥濘妨碍交通,因此决定此項不足高程暫不加高,必要时再搶修。
  前后两次加筑后戧工程,自8月20日开始至8月27日完工,共計完成土方302,523立米。此項工程多在堤后葦塘取土,水深沒腰,工作异常困难,但軍民工不怕艰难,采用了一切办法及一切可資运用的工具,水中挖土和水上运土,終于战胜困难及时完成任务。加筑后戧后,显著地起到了稳定堤身的作用。
  (3)导渗 在加筑后戧的同时,有些堤段背水坡与后戧交接处出現散浸、渗漏,后戧树根周围渗水,致使后戧产生洇湿泡軟等現象。为了保护堤身的安全,决定立即开沟导渗,幷規定凡背水坡浸潤綫出逸,戧頂洇水、后戧泡軟等堤段,都应当立即开沟导渗,稳定堤身;堤后出現的管涌(俗称水蘑菇),較大者可采取砂石反滤,一般則加强观測,暫不作处理,必要时再作反滤层导渗。导渗沟規定采用两种形式:一为葦把导渗沟,一为砂石导渗沟。独流减河左堤渗漏以小卞庄以上2公里,小卞庄以下3.7公里以及大泊以下1公里范围內較为严重。为了就地取材及施工迅速,当时在小卞庄上下两段修建了葦把导渗沟約1公里。修建导渗沟以后3~4天,附近的土壤即轉干燥,效果非常显著。
  (4)防风防浪 秋季多风,又值高水位,独流减河水面寬闊,风浪对堤埝的威胁很大。因此必須根据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則,在修建后戧的同时,积极进行了防风防浪工程。
  自进洪閘至小卞庄一段长14.2公里,由于河面較窄,堤埝較高,土质較好,历年汛期都不做防护工程,因此决定子埝迎水一側一般不做防护工程,只小卞庄以上3.6公里处立碼草袋土一行;自小卞庄至7号房19公里,采用7个?15厘米青葦捆,用木桩鉛絲固定于子埝迎水坡,自埝脚碼至埝頂;7号房至万家碼头10.6公里,埝頂及迎水一面用葦蓆复盖,埝頂及堤頂处用草袋土或片石压住以免为风浪捲起。幷于8月底及9月初,在有柳树地段(陈家台子以上)挂柳防浪,陈家台子以下修建了1~2个?30厘米的靑葦防浪排,下游三合土护坡折裂坍塌、空洞处及上游土坡陡坎、冲沟、浪窝均采用拋片石碼草袋土等方法加强防护,从而抗住了8月31日及9月1日两次6級大风风浪的袭击。
  防护左堤还必須先保护两水夹堤的右堤。否則右堤冲毀,左堤将失去屏障遭受团泊洼的风浪袭击。因此于8月17日成立了独流减河南岸指揮部,搶修右堤防风防浪工程。右堤左側原有拋砖护岸;右側先在第三号口門以下17公里用鋪葦蓆下垫草料蓆上加打小木桩及拴鉛絲固定防护。但經儿次风浪袭击,除局部风浪較小地区葦蓆保持完好外,其余大多損坏,木桩松动,蓆片撕裂,蓆下冲咸土坑。无葦蓆处則削成陡坎,堤頂寬度被冲去2~5米。因此决定利用上游漂下木棍及柴草,于蓆前加做木桩草培防护,于8月29日搶修完成。經8月31日及9月1日两次6級大风考驗,防浪效果甚好。随后又在三号口門至二号口門之間7公里、二号口門至一号口門之間1公里以及一号口門至津浦鉄路之間一部分約2.5公里,采用了同样措施。值此1.5公里由于柴草前未加葦捆等挡拦材料,柴草很快冲散,未起到預期效果。另外又在右岸左側1.5米水深处分散打捞紅砖377,000块,集中拋于同側缺砖之浪窝处,拋砖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以保护左側堤坡。
  4.高水位持久战 8月31日第二次洪峰到达,东淀最高水位达到8.50米。从8月25日至9月5日进洪閘上水位維持在8.0米以上达12天,形成了高水位持久战的局面。8月28日14时閘下水位又达到第二次高峰8.02米,小卞庄亦出現今年最高水位7.32米。为了控制团泊洼水位不致过高,保障津浦鉄路幷使独流减河左堤减少高水位的威胁,自8月28日15时起不得不控制进洪閘。下游水位因受团泊洼水位影响逐漸上升,9月6日万家碼头达到今年最高水位6.79米。从8月30日至9月10日万家碼头水位維持在6.70米以上达12天。在这样高水位持續的情况下,必須加强险工检查、防风防浪和堤后导渗等工作。
  9月初組織了三次水下普查,查出了三合土护坡空洞及裂縫等险情240处,坡脚冲刷共1,250米。空洞及坡脚冲刷采用碼草袋土及拋片石防护,三合土裂縫則以嵌草泥,塞草袋片、外拋片石等办法处理,有效地保护了堤坡。至此連前全綫共拋石16,791.5立米。
  在检查原有防风防浪設施后,发現子埝迎水一側的靑葦捆經风吹日晒、人行踩踏損坏很多,葦蓆經8月31日及9月1日两次大风浪袭击及人行踩踏損坏也多,而且右堤葦蓆的防浪能力也不强。因此决定将原有葦捆防护地段(小卞庄~7号房)加以整理,外加立碼草袋土两层;原用葦蓆防护地段(7号房~万家碼头)拆除葦蓆,幷将此段堤頂一律加高到7.50米,子埝頂加高到8.70米,子埝迎水一側自埝脚至埝頂用平碼草袋土6~7层防浪。
  自小卞庄以下29.4公里全綫在堤前水面上把原有?30厘米青葦防浪排加至5~6个,幷用柳杆或葦把串連成葦筏,陈家台子以上有柳树地带继續挂柳防浪,这样就大大加强了防浪能力。根据实地覌察,在6級风时,无葦排处浪爬高0.70~0.80米,有葦排处浪爬高只0.10米,收到了很显著的效果。但此种葦排容易腐烂,在水中只能維持10多天,如捆扎不实还易被浪打散,因此在高水位持續下,又加强了葦排的維护工作,及时翻晒更換,維持其抗洪能力。
  在高水位持續下,堤后洇水及小管涌現象增多,因而在小卞庄以上2公里及以下3.7公里范围內、7~9号汛房間及39+900附近又增建了一些葦把导渗沟,連以前修建的共长2,213米(纵沟)。后来考虑到葦把导渗沟易于腐烂幷有可能造成将来隐患,同时运輸条件改善,故又在小卞庄以上2公里范围內主要是12+400~12+800段及34+450处改修砂石导渗沟4,693米(纵沟),在西琉城揚水站及小卞庄下修建砂石貼坡导渗63.2米,大泊附近及7号房稍东修建了砂石导渗井44座(詳見第九章第二节“导渗工程”)。这些导渗工程使透堤水順利排出,降低了浸潤綫,疏干了后戧及背水坡,避免了湿軟、坍塌、滑坡等現象,大大加强了堤身的稳定。
  此外还經常检查隐思,維修迎水坡,加寬了7号房至万家碼头10.1公里的堤頂至7.0米,全綫每500米修建了一个錯車台,修整背水坡,养护堤頂路面,以保护堤身便利交通,幷儲备土牛准备搶险时应用。

知识出处

天津市防汛技术资料

《天津市防汛技术资料》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防汛技术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庆祝抗洪斗爭的伟大胜利、海河流域概况、1963年雨情水情、堤防加固及辅助工程、尾闾分洪、海河洩洪及冲淤、市区护岸、碼头及桥梁的防护、市区排水、西河闸、海河闸汛期运用施工经验和护堤抢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