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軋鋼机的勇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这是我们天津的姑娘》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962
颗粒名称: 征服軋鋼机的勇士
其他题名: 記先進生產者單書同志的事迹
分类号: K828.1
页数: 10
页码: 79-88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天津公私合营大明軋鋼厂的工人单书同志的技术革新和为解决生产难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诚实、谦逊和勤奋精神。文章中还讲述了单书同志在解决“瓦”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和思考,展现了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关键词: 单书 生平事迹 天津

内容

在天津公私合营大明軋鋼厂,有个二十六歲的靑年工人,他穿着一条遮胸工褲,戴着一頂灰色的遮沿帽子。衣服上有很多油漬。略略有些長方形的面孔,見面的时候,他总是誠实而謙虛的微笑着,不願意講那些沒有意思的客套話……这就是共産党員,技術革新者單書同志。一九五四年他獲得了天津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一九五五年他参加了天津市和全國的靑年社会主义建設者積極分子大会,而我訪問他的时候,則是他出席全國先進生產者会議以后的事了。他曾和他的战友們,学習張明山的經驗,制造十二米和七米五的反圍盤,消除了軋鋼工人被燙伤的事故;也曾把軋鋼机的直牙輪改進为交叉牙輪,增强了軋鋼的能力,消滅了成品弯曲的現象,延長了牙輪的寿命,解决了过去因为常常停机燒焊牙輪而影响生產的問題;还曾改進刀具,使刨牙輪的工作效率提高八倍……
  現在,讓我們講講他的另一樁事兒——“瓦”!
  單書同志是保全部的行政組長,他們的任务是:保証机器正常开动,保証軋鋼工人安全生產。但是,当时却常常發生这样的情况——当那火紅的盤条、扁鋼被軋銅机吐出來,像一条条蛇似的向前伸長时,当軋鋼工人正抹去臉上的汗珠,以愉快的笑容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时,突然,警鈴响了,机器停止轉动,鋼鉄的歌声消逝了。軋鋼工人懊惱地离开崗位,走到前面,看着这不好收拾的局面……盤条卡在机器上,变成了黑色的半成品!
  这样的現象已經很久了。有时,一天要發生三、四次停車、掉閘事故,甚至,因为不可想像的摩擦,使銅瓦發热、变軟,抱住了鋼軸、使鋼軸断折,这叫“抱瓦”。
  瓦坏了,換!軸断了,換!一天換三至四塊,有时,一班八小时就得換兩三塊。呵,瓦廢得太多了,太多了!
  一塊瓦十三公斤銅,一斤銅八塊多錢,一塊瓦就是一百多塊錢。修理一次三、四个小时,差不多每月都得化三、四天的时間檢修。礼拜二本來是公休日,但他們保全工却不能休息。他們得檢修机器,得旋瓦、換瓦……甚至,礼拜二干不完,礼拜三还得干半天。因为檢修,机器不能按时开动,而軋鋼机一个台时就要軋兩噸多鋼材。呵,鋼材兩噸多!这是多么驚人的数字!一个月要有將近四天的时間不能开动机器,这要給國家少生產多少財富呢!
  祖國的建設極需要銅,而他們这里,却几乎是用銅來換鋼。在耗銅最多的时候,單書实在受不住了,他把那圓圓的、笨大的銅瓦从机器上拿下來,怪心疼地去問倉庫管理員:
  “这个月用了多少銅?”
  “一噸又三百多公斤!”管理員的話簡直像一声悶雷震动着他。
  祖國的建設極需要机油,有多少新机器像人等着水一样的等着机油呵!但是,他們这里,耗油展多的时候,一天竟达到了三十五公斤!
  祖國的建設極需要电,新的工地需耍用电照明,新的自动化机器需要用电操縱,居民要用收音机听北京和莫斯科的廣播,收音机也得用电……但是,因为“瓦热”,他們这里用电很多,电業公司向他們提出意見了!……
  困难和問題,一个跟着一个,而关鍵就在于——“瓦”!
  厂長,党总支書記、工会主席……都很着急,而單書和他的保全組的战友們,更是着急,苦惱,睡不好、吃不好。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个問題——“瓦”!
  呵,瓦,瓦!
  为了“瓦”的問題,每当軋鋼工人上班的时候,單書心里就咚咚跳,因为每次上班,軋鋼工人总要先到保全部問一声:有沒有瓦?
  “單書同志,开动开动腦筋,解决瓦的問題吧!”領導上这样鼓励他說。
  單書为“瓦”的問題絞着腦汁,为生產問題費着心血,然而,开始的时候,他們采取的几乎是些很原始的方法。
  保全部提出用棗木代替銅瓦,失敗了!用猪油代替机油,失敗了!因为失敗,小組同志們就暫时把这个問題擱下了,可是,單書这个火热的年輕人,却沒有把这个問題放下——他开始思索、捉摸、努力抓取智慧的火花。
  一九五四年一月的最后几天,祖國第一个五年計划進入第二年的时候,他們的工厂,却因为“瓦”的問題,發生了完不成計划的危險。为了完成計划,行政和党的領導同志以及單書,便連夜跟班——随坏随修!
  他們站在軋鋼机旁,像母親站在一个驕生慣养的孩子身边,随时都得准备着滿足过个頑皮“孩子”的要求。
  他一会兒調整軸輥,一会兒換瓦……一天一夜,又一天,又一夜,到第二天深夜时,他已經連續工作了四十多个小时。衣服上沾了更多的机油,眼睛里織滿了更多的血絲,但是,他还坚持着,为了完成國家的計划坚持着。
  厂長看他太累了,叫他休息,他不答应。最后,几乎是在厂長的命令下,他才走出車間。
  当他走出車間时,他忽然感到了自己的腿有点發木,不灵便,脖頸和腰干也有点硬得不好轉动。他試着动了动身子,伸了伸腰干,呼吸了一陣这車間外面冷而淸香的空气,揉了揉發澀的眼睛,抬头無意識地看看周圍和天上。天上的星星是那样安靜,周圍的一切也这样安然,但是他的心里,却是不安又焦急。他沒有感到刺骨的冷風,他的心里發热。……他皺看眉头,細心听着机器的声响,拖着發木的腿脚,向办公室走去。
  到了办公室,他凑了几張椅子,躺了下去。当他躺到椅子上时,他覚得自己眞累了。他覚得这些椅子比眞的床鋪都要好……然而,他幷沒有睡着。他蒙朧着眼睛,把兩只手放在胸口,細耳傾听着机器的轟响。像一个音乐家听着很多种乐器合奏一支交响乐曲,随时准备指出某某乐器奏錯了某个音階似的,他聚精会神地听着,把自己的呼吸都放得很慢,准备一旦从声音里听出毛病,便馬上再回車間。……
  办公室的門响了一下,仿佛有人探头進來看了看,接着,門又輕輕关上了。單書不知道是誰。
  过了一会,剛才开門的那个人又進來了,他拿着一件大衣,是党总支書記范澤培。
  总支書記是个轉業軍人,經歷过艰苦的战爭的日子,深深懂得应該怎样爱护同志,而那些在最困难的时候能为祖國献出一切的人,尤其使他覚得可爱。他輕輕开开門,慢慢走过來,不使脚步弄出一点声响。他看着單書被灯光照着的面孔——这面孔已經因为連續四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有点憔悴了——心說:一个多么好的同志呵!……他把大衣輕輕給單書盖上,再一次看了看單書那帶着愁容却很可爱的面孔,才离开办公室。
  这是一件小事,但这件小事却是这样的有意义,这說明,領導和同志們很尊重他这种辛勤的劳动。
  單書被这件事情激动得躺不住了。他想起了过去的学徒生活。呵,解放前,他干一天活賺二斤棒子面,連次等咸菜也不敢買,只能用鹽水煮粥來充飢。有一次,他手触电、受伤了,但是,怕解雇,怕丢掉二斤棒子面,他不得不咬着牙、忍着痛繼續干活……而現在,全不一样了,他过着眞正自由幸福的生活,受到了同志式的待遇,做了工厂的主人。……
  “可是,怎样做主人呢?”他这样問自己。“被困难吓倒还能算主人公的态度嗎?”
  他翻身起來,又跑到了車間。
  到了車間,目盯着轟轟响的机器,蹙着眉,他想:
  “光这样換、修,怎么成呢!浪費工时,不解决問題。不行,光这样拚命干是不行的。机器是人造的,可是造出來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人光靠体力,就会被它搞垮的,要战勝它,还得动腦筋,得从根本上解决問題。……如果把瓦改進一下怎么样呢?……”
  尽管他們連夜跟班,一月份的計划,終究还是沒有完成。計划沒有完成,这更刺痛了單書。也就是从这时起,他要改進銅瓦的想法越來越迫切了。
  但是,怎样改進呢?旧瓦的毛病在哪兒呢?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能不能解决这个問題呢?……困难呵!当他想到这些的时候,他同时也想到了自己是一个共產党員,在困难面前怎么能低头呢?又有什么困难是共產党人克服不了的?
  “瓦”的問題,像一个猜不破的謎似的常在他的腦海里打轉轉。他随时随地想着这件事,随时随地在尋求着答案。
  为了找答案,他走到五金行或电机行的玻璃窗前总要站住脚,背着手,弯下腰,像一个第一次到城市來的沒有見机器的山村的孩子,把臉貼到那厚厚的膠玻璃上,看呵看!人們从他身后走过去,奇怪地看看他这副神气,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是呵,别的人們也許是心情很舒適地走一走,他們随时可以找到自己要買的东西,而他們哪知道單書所耍的东西多么难找,为了这,他的心情又多么焦急、沉重!……
  为了找答案,他經常到書店去。人們說書是知識的源泉,他想,也許書本里說的有。他拿起那些沉甸甸的关于机械方面的精装書,翻开來,但是,他看不懂那些長長的深奧的句子。这眞叫人苦惱!他用了很大勁,勉强地,断断續續地,一个鐘头一个鐘头地讀下去,然而,找不出关于“瓦”的答案。好吧,旣然文字里沒有,那就找圖画、照片。他把那些圖画和照片,翻过去,再翻过去,結果,还是沒有关于“瓦”的問題。厚書不成,他又看通俗的小册子,同样,这些書里也沒有。……他不得不懊丧地离开書店。
  听人們說“机械工人”雜志上有些机械方面的問答,他便買了來。希望这种專为他們机械工人寫的書能帮助他,每買一本,就一口气讀完,可是,讀着讀着,他失望了,这兒也沒有。
  唉,問題的答案在哪呢?他在找,他在想。
  一天,很偶然的一天,在業余技術学校上課的时候,敎师講到了一个使他非常感兴趣的原理,他把这个原理和久久使他苦惱的“瓦”联系起來一想,呵,銅容易傳热,热了就容易膨脹……于是,就産生了“抱瓦”現象。他高兴坤思索着,儿乎忘記了这以后敎师还講了些什么,恨不能一下子跑到車間。
  厂里各車間都鬧“瓦热”的問題,領導上决定交流經驗,解决这个問題。这时,他到第一車間(另外一个厂)去了一趟,又有了新的發現——这兒的“瓦”虽是整个的,但在瓦套上有一种叫做“稍”的斜面,用它可以調整軸輥的空隙。他弯下腰,背起手,照例像在大街上五金行的窗前一样,眼睛一眨也不貶,細心捉摸着,心說:如果把这个“稍面”搞在瓦的里边,就可以随时調整瓦孔了!
  回到自己的工厂,走到一堆瓦的跟前,他沉思着,忽然,他產生了一种大胆的想法——把整个圓形的瓦,分成四塊,上下兩塊是吃力最大的,就把它們的面積搞大一些,幷且,叫它們帶上“稍”,再裝上一个頂絲,这样,就可以調整瓦孔的大小了;而左右兩塊,因为它們吃力不大,可以使它們面積窄一些,幷且把它們固定在鉄套上,起一种支持作用!
  一种新的“宠”在他腦子里想出來了!多么高兴呵!他用尺子量了量瓦的尺寸,急忙跑回家去。
  夜深了。孩子偎着母親睡得甜香,他却坐在一条細長的板凳上,伏在小桌子上把白天想像的那种“瓦”的模样,一筆一筆的塗抹在画紙上,第一張圖,他沒有怎样思索,很快便画出來了。他很高兴地把这張圖拿起,离电灯更近些一看,馬上就覚得画得不好:太小,看不出尺寸。于是,他又坐下來,画第二張。这一張可要細心了,要画得像,要画出尺寸,一張眞正合乎科学要求的圖样,是应当十分精确的。他騷着头髮,看看那張小圖,想想瓦的尺寸,先用鉛筆的橡皮头在紙上比划比划,才开始画。这次画得滿好。拿起來一看,他这才微微的笑了。
  他一点睡意也沒有,眞想赶快再到車間。但是座鐘在桌子上滴答滴答地响着,它还沒有敲出破曉的亮光。他只好躺下來,睡不着。他想:这只是一張圖,到底行不行呢?得做一个模型試驗試驗。用什么做呢?鉄,太浪費,木头,不会做。……
  一天早晨,洗臉的时候,拿起肥皂在手里搓着搓着,他猛然想到,就用肥皂做个模型不是很好嗎!嗨,一个人把全部思想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候,会随时随地,把随便一件东西,都和自己的願望联系起來,單書,正是这样。他急忙洗了洗臉,買了黃肥皂当銅,黑肥皂当鉄,每天下班回家,像个“大小孩”似的,坐在床沿或門坎上,用一把小刀刻起“肥皂瓦”來。肥皂在鋼刀下,本來是迎刃而解的,可是,因为要刻得眞像那么回事,精神很集中,半天不呼一口气,就这小小玩藝兒,也像一件沉重的体力劳动似的,弄得他也要滲出細汗。他孩子就爬到他膝盖上,瞪着一对小眼珠兒,傻傻地看着,“爸爸,你做的是什么好玩藝呀?”
  他在埋头鑽硏,瓦子的問題还在厂里公开爭論着。一天,党总支書記范澤培对他說:
  “單書同志,要針对这个問題,發揮大家的智慧呀!”
  于是,他就把他的硏究結果提到小組里。大伙都認为沒有多大問題,可以試試。他特别向老师傅請敎,老师傅也很支持他。他又把問題提到党支部会上,生產科長一看,就說:“行!抓緊試驗,缺什么材料找我來拿!”單書到处得到了鼓励和支持。
  一九五四年七月,全車間都換上了这种新的“銅稍瓦”。这种新瓦比旧瓦的寿命大了八倍,每塊瓦可使用兩个多月;每月用的銅,由过去的一噸三百多公斤,减少到了一百多公斤;机油可節省兩噸多;產品質量提高了,再沒有“瓦热”、“抱瓦”等現象,生產正常了!
  然而,这样的成績幷沒有使單書驕傲、滿足、停滯不前。不,像一个科学家研究一門学問一样,良好的甚至是非常良好的开端,不能使他沾沾自喜,就此罢休,而是使他对自己的硏究發生了更强烈的兴趣,更深厚的爱情。單書完全鑽進去了!他还想根本不用銅呢!他們不是曾幻想过用棗木代替銅嗎?那虽然只是幻想,但却住他的心里放着光亮。銅是國家建設很重要的金屬。
  一九五五年,他又和保全組的同志們把“銅稍瓦”改成了“膠木稍瓦”,这样,不僅有了一种更为耐用的“膠木稍瓦”,而且,就連原來每月要用的一百多公斤銅也省下來了。
  也許有人会想,这回他可該休息了吧?不,他沒有!当他跟我講完“瓦”的故事,緊接着就說:“我正在和大家研究一种盤条机,不过,”他謙虛而謹愼地解釋着:“不一定能成功。”
  当我听完單書同志的故事,耳边好像响起了兩种声音:一种是銅瓦沒有改進以前,那种断續磨擦的吼叫,一种是銅瓦改進以后,那雄壯、均勻的節奏。这節奏像是一种音乐,他向我們歌頌了劳动者的智慧,也歌頌了那更加美丽的明天……。

知识出处

这是我们天津的姑娘

《这是我们天津的姑娘》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集编选了特写10篇。是写天津市先进生产者张玉英、阎春洪、姚濯新、姜振元、白丙午、刘玉珍、銭春、岳景泰、郭树强、单书等同志的先进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孟偉哉
责任者
單書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