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殯葬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802
颗粒名称: 第三節:殯葬事业
分类号: F294.1
页数: 5
页码: 136-1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的殯葬事业历史可以追溯到早年,当时主要是沿用土葬。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天津出现了公墓和私人墓地。但是,由于管理和经营问题,这些墓地存在一些环境卫生和市容观瞻问题。解放后,政府开始加强对殯葬事业的管理,清理乱葬和浮厝,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同时,政府也进行了公墓的迁移和整合,以及制定私营公墓管理办法等措施。这些变化为天津的殯葬事业带来了新的面貌和发展。
关键词: 公用事业 殡葬事业 天津市

内容

天津殯葬事业的历史槪况:殯葬事业是为城市居民丧葬服务的一种事业,承担着从死到葬过程中一系列的殯葬工作。中国人民的习慣把死葬視为一件大事,因此,殯葬服务行业就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公用事业。
  中国殯葬形式,历来都是沿用土葬,早年居住在天津的官僚、地主、富商大賈,大都自有塋地,一般劳动人民无望地者就在市郊乱葬。
  天津公墓的出现是近百年的事,1860年以后各国租界为了解决本国侨民埋葬問題,先后在租界內开辟专用公墓,如法国公墓(在劝业场旁即现在汽車中心站旧址)、英国公墓(在第一体育场旁即现在公安大楼旧址)都是天津最早的公墓。
  1900年之后,天津外省人增多,又有同乡会設立的公墓。天津最早的同乡会公墓是閩粤公墓,設立于1901年。以后又有江苏、浙江、山东、山西、安徽、广东等公墓。至于私营公墓,产生較晩,到1911年才有由花厂轉营公墓的福寿园,以后因經营公墓有利可图,于是又有闔津、北方等私营公墓設立。早年天津的公墓,多半都在市区西郊芥园一带,这是由于当时居民受佛敎影响,有一“西方接引”的迷信观念,人死了說是到西天佛国去了。
  解放前的大型公墓,由于取費貴,只有官僚、地主、資本家才能使用,因此,在市边緣又产生一些小型公墓,存灵社,各种类型义地和乱葬崗子,据統計解放前夕这种小型公墓有50多戶,乱葬崗100余处,到处是荒坟乱塚、露棺暴骨,严重的影响着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市容观瞻。
  天津历来沿用土葬,官僚、地主、資本家把办丧事視为一件大事,以“出大殯”显示荣光耀祖,所以为丧葬服务的棺材辅、杠房等行业也发展起来。天津最初制作棺材大都使用华北出产的杨木,1860年天津开辟为商埠,对外交通便利,开始使用从东北、华南运来的松木、杉木。但是大官僚、資本家为了講究排场,也有用阴沉、楠木、柏木、香杉等优質木料制作“独板”、“八仙板”、“十三元”等大型棺材。棺材业在經营上一般采取赊售办法,沒有固定价格,利潤很高,发展很快,到解放前夕全市有棺材舗70余家。
  杠房主要是承办死人穿衣、成殮、抬埋业务。据說天津杠房历史很久。天津杠房最初仅有四家,业主都是衙門里的杵作(检驗吏),持有龙票(淸期营业执照);另外,还有小煱伙10余家(为无照杠房)。杠房設备簡単,大都依靠剝削阶級“出大殯”来发財致富。杠房承办业务,主要看业主家庭財富情况作为索价标准,利潤很高,每年只要承办两三家大的丧事就可以維持一年开支。如河北关上德兴杠房承办資本家周家一次大殯收入,即盖了一幢楼房。至于杠房的抬埋工人,生活則非常困苦,經常处于半失业状态。杠房工人与杠房沒有固定的工資关系,杠房承揽来业务包給把头,把头再分配給工人,这样工人經过两重剝削,收入很少,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所以当时杠房工人,年輕的都兼做短工,年老的寄居敎养院(救济院)。在日伪統治期間,有一个姓张工人由于只身无依,就冻死在万家疙疸。
  解放十年来殯葬事业的变化:
  加强管理、淸理浮厝、乱葬,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天津解放之后,政府除了迅速接管了第一(原英国公墓)、第二(原德国公墓)、第三(原英国公墓)公墓及法国公墓(接管后改为第四公墓),幷且及时加强对私营公墓的管理,制定了私营公墓管理办法,取消一切陈规陋习,规定开設私营公墓手續,限止了私营公墓的盲目发展。
  解放前埋葬情况非常混乱,到处荒塚累累,死人与活人混居,对城市观瞻和环境卫生有很大影响。党非常重視这个問題,从1950年起就組織公用、卫生、工务(建設)等局,对全市乱葬情况进行普遍淸査工作,計該年共淸理深埋浮厝露棺7081具,取得了初步成績。
  旧天津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这种半封建半殖民性質反映在殯葬事业方面,就是帝国主义公墓占据城市的中心区內或住宅区內,如法国公墓就在市中心最繁华地区劝业场附近,这种状况在解放后当然不允許継續存在下去,从1951年起开始迁移市区內帝国主义公墓,幷利用这些墓地旧址,开辟为公园綠地、公共汽車站,美化了城市,彻底淸除了帝国主义侵占天津留下来的痕跡。
  1953年以后,在市区周围开辟了許多新工业区、居住区和仓庫区,为了配合建設工作,彻底制止乱葬现象:一方面継續进行淸埋乱葬、迁坟工作,同时,根据城市规划,划定了禁葬范围,基本上制止了城市乱葬现象。
  总計在十年內从市区迁出的坟墓約33万余具,东至大毕庄、东局子、张貴庄;南至灰堆、何庄子、南大围堤;西至大围堤、杨家庄、刘家庄、刘家园;北至北仓京山綫以东1000米沿普济河旧市界至大毕庄等范围以內乱葬现象,基本上已經淸除,保証了基建用地需要,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
  开辟大型公墓,开襄火葬宣传,建立殯葬运輸服务所,使城市殯葬服务事业更好地为生产为人民服务:天津旧有公墓少,穴价高这是造成乱葬的根本原因。为了制止乱葬,扩大公墓的数量和面积,解决市民的丧葬問題,从1953年以后在天津市区的东、南、北郊,利用荒碱土地开辟了程林庄、南馬集,北仓等3个大型公墓,共占地1800余亩。这3个公墓在开辟之后,由于地势高,毗邻公路,交通方便,收葬率很高,据統計,在大型公墓未开辟以前,全市公墓收葬人口仅占死亡人口的4.94%(1953年統計),大型公墓开辟之后,公墓收葬人口逐年增加,至1957年公墓收葬人口占死亡人口75.33%,其余一部分未入公墓的人口,大都运灵回籍或安葬在禁葬区以外的私人塋地。
  另外,为了照顧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尊重少数民族的凤俗习慣,在1954年开辟了赵庄子回民公墓,修建了一座礼拜堂。在北仓公墓內另辟回民专用墓地,同时,接管了埋体会,配备专用車輛,給回民办理丧葬以很大方便,受到回民群众欢迎。
  天津是一个大城市,每年人口的死亡率据1949年統計,占8.54%,因此,提倡火葬无論从科学观点或节約城市用地观点,都具有很多优点。天津历史上沿用土葬,旧英国公墓有一座火葬爐,但利用率很低。1958年为配合北仓公墓的开辟,在北仓公墓內修建了大型火葬场,內設火葬爐5个,幷建有礼堂、休息室、骨灰存放室等附屬設备,为举行火葬、停灵、追悼、保存骨灰提供了便利条件。几年来由于大力推行火葬,对于实行火葬的群众給予許多便利,因而,实行火葬人数逐年增加,据統計,在解放初期(1949年)全年举行火葬仅有11人,到1958年增加到2646人,占公墓收葬的20.71%。
  对私营殯葬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接管会舘公墓,改造私营公墓,杠房和棺材厂:解放初期,全市共有私营公墓、义地、存灵社50余处,当时这些私营殯葬行业,虽然陋习很多,經营混乱,但在当时市內公墓少,埋葬混乱的情况下仍有存在必要,因此,当时主要是加强管理,取消一切陈规陋习,仍令継續营业。
  从1953年以后,大型公墓开辟,划定了市区禁葬范围(按原有公墓均在禁葬区之內),私营公墓已无存在意义,所以在1956年全行业合营中,首先接管了浙江、江苏、广东、安徽……等同乡会舘公墓及闔津、頤园、慈乐园、乐仙境等私营公墓,幷将这些公墓迁到市郊,完成市內公墓迁移工作。
  私营杠房业主要靠出大殯办大丧事发財。解放后由于新德道、风俗习慣逐步形成,出大殯,大事鋪张办理葬事已被自然淘汰,杠房业务萧条,甚而有一部分依靠政府救济維持生活。根据这种情况,同时考虑到大型公墓距离市区較远,杠房对于亡人的入棺、成殮还有一定作用,因此,从1956年以后,将全市90来戶杠房改造为殯葬服务站,将全市抬埋殯葬工人組織起来,統一調配,使工人走向专业化。
  全市棺材行业,在天津解放前夕,由于国民党反动軍队修筑工事,搜劫木材,受到很大損失。但棺材无固定价格,利潤很高,必須納入政府管理的城市殯葬服务事业,成为眞正为群众服务事业。所以,在1956年改造杠房时,将棺材业改造为公私合营棺材厂或葬具合作社。
  过去城市劳动人民遇到葬事,买棺材、挑寿衣、找杠房、申請墓地、接洽运輸,要浪費很多时間。解放后,經过几次大的政治运动,人民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旧的殯葬形式,物質設备,已不能适应新社会、新风气需要,在1956年公私合营基础上,为了建立新的殯葬形式,进一步便利群众处理丧葬事务,先后成立了市、区殯仪舘4处及殯葬服务站6处,殯仪舘不仅办理原杠房业务,还設立停灵、追悼场所、办理公墓、灵車等所有丧葬事宜,給予市民以极大便利。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和1959年的持續跃进,給殯葬事业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进一步貫彻为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方針,在1958年——1959年两次調整殯葬服务网,全市划分为四片,以城廂、河北、紅桥3个殯仪舘和敎堂殯葬服务站配备棺材、寿衣、花圈、孝服等殮葬用品,承办有关送飯、穿衣、成殮、停灵、追悼、出殯等业务,同时殯仪舘在各大医院設有业务人員,采取“电話联系”,市民一个电話,即可将从死到葬一切事宜由服务站办理,这样就彻底改变了过去死人家屬东奔西跑、买寿衣、看棺材、找杠房极不方便的现象。
  总之,十年来殯葬事业和其也各項公用事业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正是体现了党对人民从生到死的全面关怀。

知识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本书主要介绍了天津的自然概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天津房屋建筑的历史概况和建筑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同时还涵盖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房屋建筑与管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房屋建筑任务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头两年,天津建筑业出现了全面持续大跃进的新局面。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天津市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包括道路与桥梁建设、给水事业、下水道工程、绿化天津、战胜洪水以及改造海河等。最后,文章还提到了天津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发展,包括解放前后天津电车事业的变化、公共汽车的巨大发展以及一般公用事业如路灯、渡口和殡葬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