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洪水对天津的威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785
颗粒名称: 第一節:洪水对天津的威脅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5
页码: 100-1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在历史上遭受了多次洪水灾害。最早的洪水记录始于1590年,明朝万历十八年。在随后的明清两代,天津发生了39次洪水灾害。1900年以后,由于八国联军之役和租界的设立,天津市区进一步扩大,但并未重视洪水防护,导致洪水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1917年和1939年是天津洪水灾害最严重的两次,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39年的洪水灾害是天津历史上少有的大水,市区78%的地区被淹,受灾人口约65万左右。洪水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因素。自然方面,华北的气象条件和地势特点使得洪水容易形成;社会方面,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在海河流域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和森林面积减少,使水灾发生的频率增加。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洪水灾害 天津市

内容

解放前天津遭受洪水災害的情况:天津历史上最早有关洪水的記載,始于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天津卫志記載:这一年天津春季苦旱,秋天阴雨連綿,北运河洪水潰决堤岸,造成水災。其后于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天津又鬧了一次大水,天津卫志上說:“六月霆雨,至秋不止,南北运(即南运河与北运河)堤多决,城西南郊皆为洪流,平地成川,田化为湖,小舟装来往”。到了1804年(明万历卅二年),天津遇到了更大的一次洪水,天津县志記載:“六月霪雨两月,冲决敎场口岸,淹城砖二十四級,人民餓死无数”。
  以上是明代有关天津地区遭受洪水記載。到了淸朝,有关天津洪水的記載更多,总計住1900年以前,共遭受水災达39次。在1590年~1900年的310年中,虽然多次遭受水災,但是,天津当时还有城墙存在,起到很大防洪作用,因此,虽然历次洪水很大,“淹成砖二十四級”,“十余級”,但由于洪水未浸入城內,損失还不很严重。
  1900年(光緖廿六年)八国联軍之役,天津旧城拆除,同时八国租界相継成立,市区进一步扩大,但如何防禦洪水幷未受到中国反动政府及帝国主义重視。因此,从1900年以后,每遇洪水,損失之大远远超过以前。
  从1900年~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在48年中天津曾发生过6次洪水,1912年、1917年、1924年、1929年、1937年、1939年都有洪水的記載。特別是1917年和1939年洪水給天津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災难。
  1917年春天,华北地区天旱无雨,到了7月以后,接連发生两次台风,华北地区普降大雨,山洪齐发,先是大淸、子牙、北运各河堤埝潰决,到9月中旬,南运河洪水冲决堤岸,9月21日以后在梁王庄至杨柳靑之間連續决口13处,洪水逼进市区,9月24日夜冲破1庙时搶修的土埝,洪水从多伦道,南市等处进入市內,西南部市区全部被淹,海光寺一带水深1.78米,河北北路水深1.45米,和平路水深1米左右,大沽路水深0.77米左右。1939年天津遭受洪水災害較1917年更为严重。这一年秋天,华北地区連續三次普降暴雨,各河相継猛涨,永定、大淸、子牙、南运等各河洪水汇成一片,沿西河与南运河之間直逼市区西南附近的橫堤。
  8月7日天津市內各河仍継續上涨,南运河右堤已失抵禦洪水能力,在此情况下,日冠于8月7日与8月8日夜間,在杨柳靑附近桑园、馬庄两地将南运河右岸炸开,企图减輕洪水对天津的威脅。但南运河右堤被炸之后,洪水幷沒有漫流入海,相反却冲向市区,到8月10日洪水已冲向大围堤外,天津被洪水包围。8月21日下午海光寺西南墙子河堤防决口,洪水沿南門外大街,鞍山道、沈阳道进入市区。而西河先于8月1日在大紅桥上游左岸漫溢,北运河也在北洋桥上游漫溢,8月2日北运河右堤潰决,西站一带首先被淹。
  1939年洪水是天津历史上少見的大水,市区有78%地区被淹,受災人口約65万左右,和平路、新华路、山东路、河北路、河南路水深及腰,一般街道水深1.5米,新仓庫一带水深1.8米——2.4米。
  1939年洪水,天津被淹达1个月以上,在被淹期間,一切陆上交通完全断絕,工厂大部被迫停工,仓庫、堆栈物資大部糜烂,由于洪水所造成損失約6亿元。
  洪水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自然方面:①华北的气象特点是降雨量非常集中,年降雨量有70%~80%集中7~8两月,春季各河枯浅,夏秋各河猛涨,容易造成水災。②华北地势,西北高东南偏低,而海河流域各河均发源于西、北山区,上游坡陡流急,奔騰下洩,下游为华北平原,河道狹窄曲折,同时上游河道很多,下游集中于海河,宣洩不及必然要夺岸而出。③海河上游各河含沙量很大,特别是永定河有小黃河之称,其他各河虽然不如永定河严重,但也挾帯很多泥沙,因此,海河河岸常被淤塞,減少洩洪力量。
  天津处在海河流域的下游,地势普遍低洼,在洪水期間,无論那条河堤潰决,天津都有被淹的危险。
  二、社会方面:海河流域的洪水災害,虽然和华北的自然条件有重要关系,但是历次洪水所以氾滥成災,又是历代反动統治阶級在海河流域滥垦滥伐的結果。据文献記載:海河在唐朝平均每隔31年鬧一次水災,宋朝每隔30年鬧一次水災,到了元朝每隔4.8年鬧一次水災,淸朝5.3年鬧一次水災。海河流域水災逐漸增多,主要是河道失修,川澤淤塞和大片森林被秋伐所造成。据有关史料記載,在唐宋时代,华北地区的自然森林是很茂密的,同时湖泊也很多,有記載可査的較大的淀泊,差不多就有三、四十个,有些湖泊面积周围达二、三百里。森林有調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作用;湖泊可以蓄緩洪,調节水量,因此,当时虽然发生洪水,也不致造成大的災害。但是,从宋朝以后,华北地区經过連年战爭(主要是辽、金、元战爭),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許多湖泊被上游挾带的泥沙淤塞,湖泊逐漸減少,面积逐漸縮小,失去了防洪作用。另外在北宋时曾把原来直接入海的滹沱河、漳河、卫河引向淀泊区域;元朝又引漳,卫两河济运(南运河,过去許多直接入海的河流,都集中到天津由海河入海了,海河最后形成现在的状况。
  天津由于多次遭受洪水災害,历代的反动統治阶級,为了保护本阶級利益,不得不考虑治河防洪問題。
  天津最早的防洪工程,始于1604年(明万历32年)修筑的陆公堤。据天津政俗沿革記記載:在这一年敎场口决口,浸城砖24級,河防同知陆敏捷筑护城堤一道,自稽占寺前繞城西南二面。1893年淸光緖19年李鴻章督直,修筑堤头滾水壩直趋塌河淀。这是有关天津防洪工程上最早的記載。1917年洪水之后,鉴于洪水对天津造成严重的危害,因而才有兴建围堤及其他防洪工程措施。1918年首先加高南运河右堤,同时,修筑小围堤(自南运河三元村至掛甲寺),其次开始进行南北运河裁灣取直工程。1920年修筑西大围堤,1924年又沿津浦鉄路支綫加高为南大围堤,将新开河河口滾水壩改建为洩水閘,加强新开河洩水能力。
  上述这些工程的完成对天津防洪方面多少有一些改善,但是这些工程是断断續續进行的,规模小、标准低、質量差,屬于消极措施,在一般情况下能起一定作用,但經不起大的洪水考驗。所以遇到1939年洪水,天津仍不免受到洪水严重危害。1939年大水之后,到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敌伪和国民党反动政府,都是一丘之貉,毫不注意天津的防洪問題,不仅沒有兴建新的防洪工程,就是过去一些零碎旧防洪工程,也受到严重破坏,如全市唯一防水屛障的大围堤,国民党反动派挖作战壕,就是一个明显例証。由于反动派的破坏,天津市防洪工程到天津解放时,已是千孔百疮失去了防禦洪水的能力了。

知识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本书主要介绍了天津的自然概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天津房屋建筑的历史概况和建筑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同时还涵盖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房屋建筑与管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房屋建筑任务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头两年,天津建筑业出现了全面持续大跃进的新局面。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天津市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包括道路与桥梁建设、给水事业、下水道工程、绿化天津、战胜洪水以及改造海河等。最后,文章还提到了天津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发展,包括解放前后天津电车事业的变化、公共汽车的巨大发展以及一般公用事业如路灯、渡口和殡葬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