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十年建設,綠树成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782
颗粒名称: 第二節:十年建設,綠树成蔭
分类号: S731.2
页数: 3
页码: 103-107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解放后天津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过程和成果。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公园绿地 天津市

内容

城市的园林綠化,在正个城市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城市园林綠化,不仅可以美化市容、調节气候,淨化空气、防风砂、固堤岸、防止城市噪音及防火、防空安全,同时能使城市接近自然,有利于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設的全面发展,公园綠地也有很大发展。十年来天津公园綠地建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恢复阶段(1949年——1950年):着重对原有公园进行恢复正理,使之恢复旧观。
  二、大力发展阶废(1951年——1957年):由于認眞貫彻了“先普及后提高”,“因地制宜,大中小結合”方針,新建了許多公园綠地,为綠化天津,改变旧城市面貌打下了初步基础。
  三、城市綠化大发展、大普及阶段(1958年——1959年):这是群众植树、綠化天津的高潮时期。由于广泛的发动群众,采取了“群众植树,政府支援”的正确方針,因而形成家家植树、戶戶栽花的群众运动,使綠化工作出现連續大跃进的局面。
  因地制宜、寸土必爭、大力发展公园綠地:天津市的特点是建筑密度大,人口多,地势低洼,可供开辟公园的空地很少。根据这个特点,党提出了“因地制宜”,“寸土必爭”,“先普及后提高”和“大、中、小相結合”方針,由于党的正确領导,全市公园經过短短十年的时間,迅速由解放初期的7个增加到32个,面积由748亩发展到4512亩。过去南开、紅桥、河东区根本沒有公园,现在都有了公园。幷且有了像水上公园、第二工人文化宮等大型文化休息公园。
  水上公园的前身是靑龙潭,位于市区西南部,原系烧窰取土后废棄洼地,蘆葦丛生、荒蕪不堪。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鉴于該处土地辽濶,空气淸爽,同时和市內交通联系也很方便,因而,按照因地制宜方針,从50年起,用以工代賑的方法,以挖代塡,扩大水面,幷塡垫出大片陆地,进行各种建設,逐步成为全市著名的大型文化休息公园之一。
  目前水上公园共占地約2400市亩,其中陆地占46%,水面占54%。通过十年建設,在公园北面辟为文娛区,建有大型閱览舘一座、兒童运动㘯、露天游泳池等,在文娛区与东湖之間,有一条长堤,两側各植两排树木,桃柳間植,名为桃柳堤。堤北为大型长廊,每当初春,桃花怒放,漫步其間,眞有“春遊长堤尝桃柳,隔河遙望画长廊”之感“在公园东部、西部主要为大的湖面,除了供水上运动之外,幷栽植了一些荷花、紅白蓮、荸薺等水生經济作物。在东湖与西湖之間,为挖湖塡垫的各島,島上用中国传統造园手法,布置各种亭、廊、水榭,幷利用废棄土窰用土石相間手法,堆成四座假山,更增加了公园景色。
  水上公园从1951年开放以来,成为全市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地方,它經常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遊人。今后为了更好的滿足人民需要,还計划开辟动物园、植物园及其他各項設备,以便进一步丰富水上公园內容。
  第二工人文化宮位于河东工业区,临津塘公路与十七經路,占地約445.34市亩。該处原为一个荒蕪了的农场。1952年配合新村建設,解决河东工业区文化休息問題,用海河吹塡垫办法,提高地面标高,开辟为第二工人文化宮。现在第二工人文化宮已俱有一定规模,有大型人工湖、礼堂、展览舘,報捷舘、游泳池、露天音乐池等各种建筑,成为河东区大型文化休息公园。
  另外,根据“因地制宜”,“寸土必爭”精神,利用被塡垫的大坑、河岸、被拆迁的空地等,修建了許多中、小型公园,如海河公园前身就是杂乱无章的摊販市场;海口公园是第一公墓,胜利公园、金鋼公园利用原来空地。这些中、小型公园,虽然面积小,設备簡单,但是都位于人口集中、建筑密度很大的住宅区内。因此,对改善劳动人民的居住环境,解决劳动人民工作之暇的休息、文化生活,起了一定作用,深受劳动人民的欢迎。
  积极发展苗圃,解决苗源不足問題:培育苗木是保証城市进行綠化建設的先决条件。天津过去是一个缺乏苗圃的城市,苗源主要依靠外地供应,这样不仅增加綠化建設的投資,同时,由于长途远运,也影响植树的成活率。解放后,除立即着手恢复旧有苗圃外,幷开始修建宜兴埠、弯兜、东局子3个新苗圃。进入第一个五年計划之后,随着公园綠地建設的进一步需要,于1953年又开辟了刘园苗圃。該苗圃經过1955年、1957年扩建,成为全市第一个大型苗圃,总面积达2148市亩,培育苗木220余种。年出圃苗木共达200余万株。1958年以来,在城市大搞綠化运动中,育苗工作有进一步发展,总計在这一年共育苗457万余株,并且在程林庄、赵庄开辟两处大型苗圃,共3500市亩。
  在发展苗圃的过程中,为了解决綠化建設对树苗的需要,采取了速生树种与慢长相結合的方法,通过引种馴化、种籽交換等科学方法,使树木种类由解放初期的80余种增加到200余种。同时,按照綠化結合生产、美化城市方針,大量培养了果木树和常綠树。在花卉方面,解放后由55种增加到1320余种,能使四季花卉在同一时間开放,为美化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十年来由于党对发展苗圃的重視,苗圃的总面积由解放初期200来市亩,发展到4000余市亩,培育苗木3607488株,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外地提供苗源状况,提高了苗木规格質量,保証了树木成活率。

知识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本书主要介绍了天津的自然概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天津房屋建筑的历史概况和建筑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同时还涵盖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房屋建筑与管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房屋建筑任务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头两年,天津建筑业出现了全面持续大跃进的新局面。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天津市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包括道路与桥梁建设、给水事业、下水道工程、绿化天津、战胜洪水以及改造海河等。最后,文章还提到了天津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发展,包括解放前后天津电车事业的变化、公共汽车的巨大发展以及一般公用事业如路灯、渡口和殡葬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