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烂摊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770
颗粒名称: 第一節: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烂摊子
分类号: TU984.221
页数: 3
页码: 73-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修筑道路和桥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初年,最初是修筑石路和浮桥以方便交通。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和桥梁逐渐增多,但多为石板路和浮桥。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天津的旧城被拆除,修筑了环城四马路和租界内的道路。随着帝国主义租界的开辟,天津的经济重心也发生了转移,各帝国主义为了繁荣租界,大兴土木,逐渐形成了租界内的道路。然而,这些道路和桥梁主要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劳动人民居住区则多是坎坷不平的土路。旧有道路、桥樑系统混乱,标准不统一,路幅狭窄曲折,河多桥少,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不便。
关键词: 沿革 城市发展 天津市

内容

天津修筑道路、桥樑的沿革:天津最早的道路均为土路。使用新法用压路机修建道路,始于清光緒初年(1882年~1883年修筑的沿河馬路。据“天津政俗沿革記”記載:在七、八十年以前,天津旧城內外街道狹窄,“行旅居民均苦不便,沿河泊岸傾圮,船泊往来起卸甚形艰阻”,因此,在淸光緒八、九年間,由天津海关道周馥呈請直隶总督李鴻章批隹,在新关抽收华商碼头捐,开始修筑道路。天津修筑的第一条道路是从督院旁浮桥起到紫竹林一段石路(即今金鋼桥以下至馬家渡口一段沿河馬路)。以后于光緖十年(1884年)又陆續修筑了城內街道和城外的单街子、竹竿巷、針市街、估衣街等,这些道路都是用石板建成,像天津著名的三条石大街,过去就是由于用三条大石板修筑而得名。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国联軍攻陷天津,旧城被迫拆除,存旧城基上修筑了馬路(东、西、南、北环城四馬路),同时,随着八国租界的开辟,海河两岸为英、法、德、意、日、奧、比、帝俄等租界所割据,天津的經济重心由旧城移到了中街(解放路)、旭街(和平路),各帝国主义为了繁荣租界,大兴土木,因而租界內道路也逐漸形成。
  天津市內河道縱橫,市区为各河所分割,因而桥樑就为跨河交通的主要工具。天津在很早以前沒有桥樑沿河两岸交通联系主要是用度船維持。以后随着漕运、盐务发展,在部分繁化地区或交通要道修建浮桥,因此,过去在天津的八景中,有“浮梁馳度”一景。天津历史上最有客的浮桥有五:①鈔关浮关浮桥:在北門即现在的金华桥;②盐关浮桥:在东門外即现在的金湯桥;③窑凹浮桥:在大胡同北口即现在的金鋼桥;④院門口浮桥:在东北城角大胡同南口南运河故道上(遺址现已不存);⑤老龙头鉄桥:在海河下游解放路北头即现在的解放桥。
  天津最早修建的桥樑是金华桥(按:不是现在位于北大关的金华桥)。据天津政俗沿革記記載:“光緒十四年(1888年),直隶总督李鴻章以巡盐御史
  署为行轅,将署东浮桥仿西式創建鉄桥,船只往来以机关启閉,是之謂金华桥。这是天津最早的一座鉄桥,所以俗称为老鉄桥。以后于光緒廿八年(1902年)由于法国人要求修建了解放桥(工程費25万法郎,由淸政府都統衙門支付),当时称为老龙头鉄桥(1927年又行改建即现在解放桥);光緒廿九年(1903年)修建了金鋼桥(投資16.8万两,由英、日两国技师設計,該桥于1924年拆除另建新桥,即现在金鋼桥);光緒卅二年(1906年)修建了金湯桥(工程費20万两,由淸政府、比商、奧、意、帝俄共同負担),这就是海河上著名的三大鉄桥。
  天津从修筑第一条道路——沿河馬路和修筑第一座桥樑——旧金华桥,到解放前夕的六、七十年中,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修筑的道路、桥樑也逐漸增多,据解放初期調查,全市共有道路411条,长295.74公里,总面积2950663平米,共有各种桥樑72座。但这些道路、桥樑是在阶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情况下建成的,因此,存在着許多不合理的现象。
  一、旧的道路、桥樑完全是为封建統治阶級和帝国主义服务的。如淸朝政府修筑的道路,主要限于南运河沿岸一带的繁华地区。帝国主义在租界內修路,完全是为了繁荣租界以实现掠夺和剝削中国劳动人民的目的。
  另外,統治阶級为了滿足他們的荒淫无耻生活,还专門修筑了一些道路,如英租界专为跑馬场修筑了一条馬场道;意租界围繞領事舘、兵营和专供賭博用的回力球场修建了一些柏油馬路;軍閥张作霖进关以后,由于伪政府設在河北金鋼桥旁,而住在租界,为了便利上下班交通,修建了东馬路柏油路;敌伪时期,伤市长溫士珍专为自己的住宅修建了华安大街;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迎接蔣匪,加修了通往飞机场的张貴庄泼油路。而桥樑的情况与道路一样,胜利桥就是在天津淪陷时期,日本法西斯为便利軍运而修建。所有这些事实充分說明了过去每修一条路、一座桥都是为反动統治阶級服务的。至于劳动人民居住区,則尽是坎坷不平的土路,眞是“无风三尺土,下雨滿街泥”,不要說車輛通过有很多困难,就是步行也极不方便。
  二、旧有道路、桥樑系統混乱,标准不統一,路幅狹窄,路綫弯曲,河多桥少,造成交通上极大障碍。从天津地图上看,竪三橫四都是道路,但由于不不成系統,路幅狹窄曲折,河多桥少,給城市交通运輸带来很大的不便。如紅桥区的西站一带,是津浦鉄路的起点站,地位很重要,交通运輸量也很繁重,但是由西站通往市中心的两条主要路線——河北大街和大伙巷都很狹窄,交通很不方便,因面使津浦綫上的龐大运輸量不得不繞行京山線上的东站来装卸。河北区中山路以南,建国道以北,海河以东,京山線以西地区,尽是小街死巷,沒有一条成形道路,因此,北站与东站虽然近在咫尺,但必須繞行一个大园圈,从中山路过金鋼桥,沿大胡同、沿河馬略、过金湯桥、經建国道才能到达。旧的高級路面虽然集中在几个租界区里,但由于各租界之間的利害衝突,标准不統一,各成系統,互不銜接,交通上也受到很大障碍。如营口道是英、法租界的分界線但由于两个租界互相間的利害衝突,当解放路、大沽路、建設路等与营口道相交时不是路口互相交錯,就是弯曲不直;而吉林路、河南路、山东路等,从法租界进入英租界后无路可通,成为死角。法、日租界相交处也有类似情况。另外这些道路,一般都很狹窄,交通量則非常繁重,如天津最繁华的地区和平路,最宽处只有13.5米;大沽路、解放路都是交通干線,但宽度只有9~12.8米。由于道路狹窄、交通拥挤、高速度車輛与低速度車輛混在一起,因此,經常发生撞車伤人事故。特別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統治时期,美国丘八橫衝直闖,軋死軋伤人的惨剧經常发生。
  三、旧的道路、桥樑質量低、养护差,到解放前夕已成支离破碎局面。反动政府的道德敗坏,貪汚中飽,能捞一把就捞一把的作风,在城市建設上也不例外,他們往往借建設之名从中漁利,降低工程質量。像成都道、中山路、围城四馬路等在修建和翻修过程中,都曾經发生过貪汚案件,使这些道路工程質量非常低劣。特別是敌伪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統治,更加重了对原有道路、桥樑的破坏,据解放初期調查,在旧有72座桥樑中,由于年久失修,鋼桥大部份油漆剝落,鋼料銹蝕,鉚釘松落,木桥則腐朽傾斜,已不能承担繁重的交通任务。道路状况与桥樑情况一样,大部份道路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路面龟裂,塌陷成为普遍现象,所有这些,就是国民党反动派給我們留下的破烂摊子。

知识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本书主要介绍了天津的自然概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天津房屋建筑的历史概况和建筑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同时还涵盖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房屋建筑与管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房屋建筑任务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头两年,天津建筑业出现了全面持续大跃进的新局面。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天津市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包括道路与桥梁建设、给水事业、下水道工程、绿化天津、战胜洪水以及改造海河等。最后,文章还提到了天津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发展,包括解放前后天津电车事业的变化、公共汽车的巨大发展以及一般公用事业如路灯、渡口和殡葬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