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市政建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768
颗粒名称: 第三編:市政建設
分类号: TU984.221
页数: 48
页码: 73-115
摘要: 本编记述了天津市从清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城市建设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城镇建设 规划 天津市

内容

第一章:道路与桥樑
  第一節: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烂摊子
  天津修筑道路、桥樑的沿革:天津最早的道路均为土路。使用新法用压路机修建道路,始于清光緒初年(1882年~1883年修筑的沿河馬路。据“天津政俗沿革記”記載:在七、八十年以前,天津旧城內外街道狹窄,“行旅居民均苦不便,沿河泊岸傾圮,船泊往来起卸甚形艰阻”,因此,在淸光緒八、九年間,由天津海关道周馥呈請直隶总督李鴻章批隹,在新关抽收华商碼头捐,开始修筑道路。天津修筑的第一条道路是从督院旁浮桥起到紫竹林一段石路(即今金鋼桥以下至馬家渡口一段沿河馬路)。以后于光緖十年(1884年)又陆續修筑了城內街道和城外的单街子、竹竿巷、針市街、估衣街等,这些道路都是用石板建成,像天津著名的三条石大街,过去就是由于用三条大石板修筑而得名。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国联軍攻陷天津,旧城被迫拆除,存旧城基上修筑了馬路(东、西、南、北环城四馬路),同时,随着八国租界的开辟,海河两岸为英、法、德、意、日、奧、比、帝俄等租界所割据,天津的經济重心由旧城移到了中街(解放路)、旭街(和平路),各帝国主义为了繁荣租界,大兴土木,因而租界內道路也逐漸形成。
  天津市內河道縱橫,市区为各河所分割,因而桥樑就为跨河交通的主要工具。天津在很早以前沒有桥樑沿河两岸交通联系主要是用度船維持。以后随着漕运、盐务发展,在部分繁化地区或交通要道修建浮桥,因此,过去在天津的八景中,有“浮梁馳度”一景。天津历史上最有客的浮桥有五:①鈔关浮关浮桥:在北門即现在的金华桥;②盐关浮桥:在东門外即现在的金湯桥;③窑凹浮桥:在大胡同北口即现在的金鋼桥;④院門口浮桥:在东北城角大胡同南口南运河故道上(遺址现已不存);⑤老龙头鉄桥:在海河下游解放路北头即现在的解放桥。
  天津最早修建的桥樑是金华桥(按:不是现在位于北大关的金华桥)。据天津政俗沿革記記載:“光緒十四年(1888年),直隶总督李鴻章以巡盐御史
  署为行轅,将署东浮桥仿西式創建鉄桥,船只往来以机关启閉,是之謂金华桥。这是天津最早的一座鉄桥,所以俗称为老鉄桥。以后于光緒廿八年(1902年)由于法国人要求修建了解放桥(工程費25万法郎,由淸政府都統衙門支付),当时称为老龙头鉄桥(1927年又行改建即现在解放桥);光緒廿九年(1903年)修建了金鋼桥(投資16.8万两,由英、日两国技师設計,該桥于1924年拆除另建新桥,即现在金鋼桥);光緒卅二年(1906年)修建了金湯桥(工程費20万两,由淸政府、比商、奧、意、帝俄共同負担),这就是海河上著名的三大鉄桥。
  天津从修筑第一条道路——沿河馬路和修筑第一座桥樑——旧金华桥,到解放前夕的六、七十年中,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修筑的道路、桥樑也逐漸增多,据解放初期調查,全市共有道路411条,长295.74公里,总面积2950663平米,共有各种桥樑72座。但这些道路、桥樑是在阶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情况下建成的,因此,存在着許多不合理的现象。
  一、旧的道路、桥樑完全是为封建統治阶級和帝国主义服务的。如淸朝政府修筑的道路,主要限于南运河沿岸一带的繁华地区。帝国主义在租界內修路,完全是为了繁荣租界以实现掠夺和剝削中国劳动人民的目的。
  另外,統治阶級为了滿足他們的荒淫无耻生活,还专門修筑了一些道路,如英租界专为跑馬场修筑了一条馬场道;意租界围繞領事舘、兵营和专供賭博用的回力球场修建了一些柏油馬路;軍閥张作霖进关以后,由于伪政府設在河北金鋼桥旁,而住在租界,为了便利上下班交通,修建了东馬路柏油路;敌伪时期,伤市长溫士珍专为自己的住宅修建了华安大街;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迎接蔣匪,加修了通往飞机场的张貴庄泼油路。而桥樑的情况与道路一样,胜利桥就是在天津淪陷时期,日本法西斯为便利軍运而修建。所有这些事实充分說明了过去每修一条路、一座桥都是为反动統治阶級服务的。至于劳动人民居住区,則尽是坎坷不平的土路,眞是“无风三尺土,下雨滿街泥”,不要說車輛通过有很多困难,就是步行也极不方便。
  二、旧有道路、桥樑系統混乱,标准不統一,路幅狹窄,路綫弯曲,河多桥少,造成交通上极大障碍。从天津地图上看,竪三橫四都是道路,但由于不不成系統,路幅狹窄曲折,河多桥少,給城市交通运輸带来很大的不便。如紅桥区的西站一带,是津浦鉄路的起点站,地位很重要,交通运輸量也很繁重,但是由西站通往市中心的两条主要路線——河北大街和大伙巷都很狹窄,交通很不方便,因面使津浦綫上的龐大运輸量不得不繞行京山線上的东站来装卸。河北区中山路以南,建国道以北,海河以东,京山線以西地区,尽是小街死巷,沒有一条成形道路,因此,北站与东站虽然近在咫尺,但必須繞行一个大园圈,从中山路过金鋼桥,沿大胡同、沿河馬略、过金湯桥、經建国道才能到达。旧的高級路面虽然集中在几个租界区里,但由于各租界之間的利害衝突,标准不統一,各成系統,互不銜接,交通上也受到很大障碍。如营口道是英、法租界的分界線但由于两个租界互相間的利害衝突,当解放路、大沽路、建設路等与营口道相交时不是路口互相交錯,就是弯曲不直;而吉林路、河南路、山东路等,从法租界进入英租界后无路可通,成为死角。法、日租界相交处也有类似情况。另外这些道路,一般都很狹窄,交通量則非常繁重,如天津最繁华的地区和平路,最宽处只有13.5米;大沽路、解放路都是交通干線,但宽度只有9~12.8米。由于道路狹窄、交通拥挤、高速度車輛与低速度車輛混在一起,因此,經常发生撞車伤人事故。特別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統治时期,美国丘八橫衝直闖,軋死軋伤人的惨剧經常发生。
  三、旧的道路、桥樑質量低、养护差,到解放前夕已成支离破碎局面。反动政府的道德敗坏,貪汚中飽,能捞一把就捞一把的作风,在城市建設上也不例外,他們往往借建設之名从中漁利,降低工程質量。像成都道、中山路、围城四馬路等在修建和翻修过程中,都曾經发生过貪汚案件,使这些道路工程質量非常低劣。特別是敌伪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統治,更加重了对原有道路、桥樑的破坏,据解放初期調查,在旧有72座桥樑中,由于年久失修,鋼桥大部份油漆剝落,鋼料銹蝕,鉚釘松落,木桥則腐朽傾斜,已不能承担繁重的交通任务。道路状况与桥樑情况一样,大部份道路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路面龟裂,塌陷成为普遍现象,所有这些,就是国民党反动派給我們留下的破烂摊子。
  第二節:十年来道路建設的成就
  道路是城市的动脈,直接关系着生产运輸和市民生活。天津市道路狹窄、曲折,不成系统,給城市交通运輸带来很大不便,因此,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城市的道路建設,幷且着重指出:道路建設首先应該放在城乡交通要道及商业繁盛地区;其次是市民急切需要解决的道路应首先解决。根据这一指示,在三年恢复阶段,重点对旧区道路进行了改造。过去京津、津塘、津壩公路,进入市区以后就沒有一条正路,自从修建了小王庄大街、昆緯路、新开路,打通新仓庫路,翻修河北大街、鼓楼南北大街、南門外大街、卫津路等,就使京津、津塘、津壩、津盐等公路互相銜接起来。六緯路是与海河平行联系河东工业区与市中心、东站的主要干道,但該路不仅路面窄狹,面且到小孙庄以后被新仓庫堵住,使郑庄、娄庄一带工厂企业,无論是原料或成品运輸,都要繞道中山門外,多行七、八里路程,而住在厂外的工人,上下班要繞道河西的杨庄过河,遇到大风或冻水海河停渡时候,上下班就更困难。自从1951年打通了新仓庫,修筑了混凝土路面,以后又架設了无軌电車,就大大便利了郑庄、娄庄一带工业区与市內的联系。
  在恢复阶段(1949年~1952年)全市共修建道路48万平米,相当解放前原有道路的37%,通过对原有干道的改造,基本上滿足了恢复时期城市对交通上的要求。
  从1953年以后,国家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計划时期,随着大规模經济建設的开始,城市道路建設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天津新开辟三个工业区,两个仓庫区和七个住宅区,为了配合新区建設,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除了继續改造旧区的道路,幷且修建了新区道路,为新区建設創造有利条件。
  在新区建設方面,1953年为了配合中山門、王串场、丁字沽……等七个工人新村建設,修建了新村道路35万平米,約占該年修建道路面积的四分之三。同时从53年以后,南郊、白庙工业区、西站西、唐家口仓庫区、尖山住宅区等相继开辟,除了修建新区內道路,幷将新区通往市內的干道加以翻修或拓宽,密切新区与市中心的联系。
  另外,西站是津浦鉄路的起点,交通运輸量很大,而西站通往市中心的道路非常狹窄,不能滿足交通上的需要,这种状况随着西站西仓庫区的开辟,更加严重。为此,1954年曾大力拓宽大伙巷幷修建了西站西馬路、西站前街、大伙巷等三条炒油路面,初步解决了西站及西站西仓庫区与市內的交通运輸問題。
  在旧区道路改造方面: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打通了黃緯路,使京津公路越过新开河之后,可以直达中山路不再繞道元緯路,旣便利了京津公路的交通,同时,也保証了行車安全。
  过去天津市沒有一条东西干道,王串场住宅区与市中的联系,必須繞道北站經中山路或繞道新开路从李地大街才能进入市內。1953年以后,为了配合金鐘河下水道系統的修建,修筑了金鐘河大街、獅子林、水梯子大街,开辟了天津市第一条东西干線。另外,随着南郊工业区、尖山住宅区及柳林休养区的建設,大沽南路的交通量日漸增加,而該路部份地方宽度只有5米,两部汽車錯車都有困难,車行速度每小时只能达到15公里,交通阻塞现象非常严重,因此,1955年重点拓宽了大沽南路,大大便利了南郊工业区等地与市內的联系。
  为了配合农业合作化及农业大跃迸,还积极发展了城乡之間交通。1956年以后,由于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到来,对道路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滿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便利城乡物資交流,修建了津沽公路、津盐公路、津靑公路及金鐘河右堤路南运河右堤路等,促进了城乡之間的关系。
  总上所述,十年来道路建設的成就是很大的。据統計,十年来用于道路建設投資达2756.65万元,新建、改建、翻修道路共504公里,相当于旧有道路的1.83倍;总面积395.5平米。过去天津市道路主次不分,系統混乱现象已基本改变,幷且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較完整的道路系統。目前全市已有4条南北向放射干道,即:
  一、京津公路、小王庄大街、黃緯路、昆緯路、新开路、张貴庄路、津塘公路;
  二、津壩公路、新紅桥北街、新河北大街、河北大街、北門內南門內大街、南門外大街、卫津路、津盐公路;
  三、西站前街、大伙巷、西馬路、南开五馬路、南开二緯路、南門外大街;
  四、解放路、大沽南路、津沽公路。幷且也初步形成4东西向放射性干道:
  一、北营門西馬路、西站西馬路、邵公庄路、津靑公路;
  二、北馬路、西馬路、西关大街、西营門大街、南运河右堤路;
  三、老鉄桥大街、獅子林、水梯子大街、金鐘河大街、津楡公路;
  四、津塘支路、新貨㘯大街、胜利路、沿河馬路、多伦道、福安大街、南开二路緯。
  上述这些干道,虽然受原有建筑的限制,宽度不够,但是它給将来实现城市道路规划彻底改造城市道路状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節:十年的桥樑建設
  与道路密切相連的桥樑建設,解放后也有很大的发展。天津是一个多河的城市,为了适应生产及城乡貿易的发展,加强市內外的联系,就必須借助于桥樑的作用。
  十年来在桥樑建設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幷認眞执行了新建与养护幷重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針。除了对原有桥樑加强养护,延长使用年限,迅速恢复市內交通之外,同时大力修建新的桥樑,据截至1958年底統計,除对旧有桥樑翻修、油漆一新,幷新建桥樑68座,这些桥樑工程的完成,对沟通沿河两岸的交通,发展城乡貿易起了很大作用。
  京津桥:这是解放后新建的第一座洋灰混凝土桥。京津桥原名旱桥,位于河北区黃緯路北口,为京津公路跨越新开河进入市內的重要桥樑。該桥原为木便桥,长41孔,計102.4米,桥面淨宽6.4米。解放前早已朽損不堪,不能通行貨車,仅能維持行人、三輪車通行,所有运輸車輛均需繞道新开河下游法政桥,多走2.5公里路程。而法政桥与旱桥之間幷无正式道路,行車非常不便,特別是雨季泥獰难行,再加上法政桥桥面很窄,仅可容一車通过,因而,經常发生列队停車等候过桥现象,使京津交通受到极大阻碍。
  鉴于上述情况,党和政府为了解决交通上这一重大問題,在天津解放后不久,于1949年6月2日动工开始修建新桥——京津桥。
  京津桥共分11孔,两边各4孔中距8.4米,中間3孔中距11米,全长100.2米,宽12米。桥面采用3孔連續樑正体浇筑,桥身采用实心墩台,中間桥墩4座,高8.8米。京津桥于1950年9月1日全部完工通車,从此,使窒息多年的京津公路及新开河两点交通联系完全复活,据当时小王庄一个軋花厂的統計,由于該标的修建,使棉花运費即降低了三分之一,由此可見京津桥的修建,对城乡貿易,工业生产的重大意义。
  北洋桥:継京津桥之后,于1950年10月又开始修建北运河上的北洋桥,幷于1951年汛前即全部完工通車。
  北洋桥位于前北洋大学旁(在西沽现为天津机电学院),为通往丁字沽住宅区、壩县、冀中等地的孔道。該桥原为木桥,由于桥身腐朽,解放前已限制車輛通行。特別是汛期,由于北运河洪水冲击,桥身动搖,非常危险,因此,所有去壩县、冀中一带的車輔,均須繞道子牙河右岸在津西十余公里的杨柳靑过河。
  改建后的北洋桥,为鋼筋混凝土桥,共5孔,全长63米。上部結构采取鋼筋混凝土簡支樑,正体浇筑;下部結构采用鋼筋混凝土排樁,使施工大大簡化。
  胜利桥与獅子林桥:在北洋桥施工的同吋,又在海河上开始重建胜利桥工程。胜利桥原名新桥,是故伪时期日本法西斯为便利庫运,临时修建的一座木桥,質量本来就很低,再加上日宼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不加养护,变成一座危桥。胜利桥位于市中心,是銜海河两岸市中心的交通紐带交通頻繁車輛行人很多,在断絕交通期間,所有車輛均須繞道金湯桥或解放桥过河,行人則临时用船只摆渡,很不方便,因此,在1951年3月开始重建,1952年1月完工。
  重修后的胜利桥为半永久性混凝土桥,共10孔,全长88米。該桥建成后不但使海河两岸市区中心的交通更加便利,同时也疏散了解放桥、金湯桥一部分交通量。
  獅子林桥是1954年为了配合东西干線——獅子林、水梯子大街、金鐘河大街——在海河修建的又一座桥樑。獅子林桥位于金鋼桥与金湯桥之間,东接獅子林大街,西联老鉄桥大街,为一木桥,全长90米。这一桥樑的修建,对便利王串场住宅区与市中心的联系,疏散中山路、金鋼桥交通量均有很大作用。
  除了上述桥樑之外,为了配合工、农业的生产建設滿足城乡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輸上的需要,还新建、改建或重建了大丰桥、聶公桥、海光寺桥、錦州桥等几十座桥樑。这些桥樑的建成大大便利了城乡以及区与区之間的关系。
  第二章 天津的給水事业
  第一節:解放前天津自来水的状况
  天津最早的飮水情况:据老一代的天津人說,在六十年以前天津市民的飮水情况是很不方便的。天津地区浅水井又苦又咸,不适于飮用,生活用水主要取自河水,但天津的河流主要是在东、北、西方面,住在城里或南門外一带的居民,要飮用御河(南运河)或海河的水,必須到北大关或东門外的水閣大街依靠肩挑或独輪車运送。由于距离取水地点較远,水費昂貴,所以吃水問題也成为生活上的負担。
  那时住戶貯水一般都准备有两三口大缸,这是因为河水夹泥带砂,必須放在缸內經过沉澱之后才能飮用,如果遇上“麦黃水”或“伏汛”,情况就更严重,往往是一缸水半缸泥,沒有两三个缸循环倒用,就不能解決用水問題。
  天津的自来水創办于1898年,当时英商仁記洋行为了解决本行的用水和供应帝国主义分子的飮水,在现在的和平区建設路自来水公司井水一厂筹建河水厂,从台兒庄路太原道口抽取海河河水驗沉澱后使用。該厂經二年筹建,完成慢滤池5座,沉澱罐2座,日产水量2000余吨。这是天津市最早的自来水厂。
  仁記洋行的自来水厂,在1922年由英租界工部局接管,幷且改河水厂为井水厂,凿深井取水,供給英租界全部用水。
  1901年天津地方商人芮玉琨、馬玉淸、陈济易等人和英商瑞記洋行向直隶总督李鴻章申請取得供应全市自来水权利。經淸政府批准由华洋商股合办,1902年成立董事会,在香港立案,在西头芥园庙設厂(即现在的芥园水厂),1903年3月30日开幕,定名为英商中国天津济安自来水公司,供水范围为城廂一带。当时日售水量約300吨,管道长度5公里。以后逐漸延长管道,扩大供水范围,于是又增設了西河水源(1921年),1934年在芥园水厂增建露天快滤池。
  另外,在旧日租界也設有水道科,因无水源,只替用戶舖設管道,安装水表,轉卖济安公司的水。旧德租界最初是用英租界水轉售給市民,1933年伪市政府在现河西区紹兴道开凿两个深井供水,后因水質較差和經营不善,轉讓給济安公司。
  天津的自来水事业在解放前的半个世紀中,实質上是一种剝削压榨劳动人民的工具,幷且长期操縱在帝国主义份子和中国反动派手里。像原济安自来水公司,在很长时間就完全操縱在帝国主义手里,直到1936年才开始在南京伪政府立案,取消了英商字样,調整了华股比例,华股資本家才参与了公司的經营管理权。
  原济安自来水公司在最初供水时(1903年)是在干管附近留出水口,由公司出卖水票,市民凭票到水口买水。以后逐漸被一些恶霸地痞等所包办轉卖,形成各据一方,独占一个地区的售水业务,进行高利盘剝。当时在天津的水商中,也有四霸天的称号,他們每人都有很大的势力范围,被称为天津的水閥,其中像东霸天,是当时大直沽的副村长,他自己安装了4个大水表,分設了12个水舖,舖設支管28000多尺,有40多个分表,独霸河东一带的水业。西霸天也是一个著名的混混,他开設了20多个水舖,垄断南市和西关外一带的水业。这些水閥不但高利盘剝市民,同时还采取各式各样的方法盜窃自来水,如南霸天开設的水舖,自来水公司的驗表員从来就不敢去驗表,每月由也自己說个数呌驗表員記上就算。
  在供水方面,由于过去自来水事业是为帝国主义和資本家服务的事业,因此,它的管道集中在几个旧租界区里,劳动人民吃不到自来水,帝国主义分子、官僚买、資产阶級吃的都是好水;沒有錢的人喝的是高价的水,而腰纏百万的富翁反而吃的是便宜水;住在水厂附近的市民吃不到自来,而远离水厂的租界,却把水舖到家里,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差不多維持了五十来年,直到解放之后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二節:十年超过五十年
  对旧自来水事业进行改造天津旧的自来水事业,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到1936年虽然兼併为两个自来水厂——天津自来水厂和济安自来水公司,但这两个厂也是各霸一方,“井水不犯河水”(按天津自来水厂为井水厂,济安为河水厂)。水政不統一,管理制度各異,机器設备陈旧,大部分超負荷使用,特別是在經营方面,更加混乱,随意安挿私人,营私舞弊,賄賂公行,据天津水厂不完全調查,拿薪不干活的职員占全体职員的17.6%,掛名工人也很多,这种状况显然与我們的社会制度、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耍不相适应。为了改善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除迅速接管了天津市自来水广,幷根据共同綱領:操縱国民經济事业应由国家統二經营的规定,按照公私兼顧的精神,接管了私营济安自来水公司,于1950年3月正式将两个自来水厂,合併改組为天津市自来水公司。从此使五十年来四分五裂的自来水事业得到了統一,初步改变了天津自来水的面貌。
  扩大自来水生产能力,第一期扩建工程胜利完成:在水政統一之后,虽然調整了管道,改善了供水情况,但由于旧的管道少,分布不合理,水源不巩固,产水能力低,仍不能滿足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特別是有一部分地区飮用井水,由于井水水質咸,含氟量高,兒童飮用易生斑齿病,同时,也不适于工业生产用水,为此,从50年5月开始了第一期扩建工程,全面扩建水源、淨水和管道設备。
  第一期扩建工程,包括有进水設备、沉澱池、輸水干管、混凝池、淸水池及部分厂外供水管道。这个巨大的扩建計划,本来在十几年以前,該公司总工程师刘茀祺就有这样想法,幷且制訂了一个扩建方案交給了資本家,可是資本家关心的是利潤,对扩建計划却沒有什么兴趣,因此,这个方案像石沉大海一样再也沒有消息。解放后,刘茀祺总工程师抱着試試看的态度,又把这个方案交給了自来水公司的軍代表,党非常重視这个方案,并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設計方案,事实給刘总工程师以极大敎育和鼓舞,也深深感到只有党和人民政府才是眞正关心城市的給水事业。
  解放前天津水源薄弱,西河仅有一个貯水量很小的沉澱池(1921年建成),从沉澱池到水厂的輸水管輸水能力也很低,使全市水源沒有安全保障。解放后,首先对原西河沉澱池进行扩建,該沉澱池为土坡結构,可貯存全市5天用水,这样一方面解除了海河倒灌威脅,保証了水源安全,同时河水經过池內一定时間的沉澱,浊度下降到90%以上,一年可以节約淨水葯剂費用10万余元。
  1951年与西河沉澱池同时完工的还有1200公厘輸水干管工程,輸水干管采用混凝土代替鑄鉄管,幷且利用自然地形将驗过初步沉澱的河水送到水厂。用非金屬的混凝士管代替鑄鉄管,当时在国內給水工程技术上还是首創,这样不仅节約了大量鋼管,不需动力送水,每年可节約用煤1100余吨同吋也保証了輸水安全,使輸水能力提高2.3倍。。
  継扩建水源工程,又扩建了淨水設备--新型快滤池。通过許多控制器和仪表操縱全部生产,一系列的新技术装备,大大减輕了工人劳动强度幷且較旧設备节約劳动力70%--89%。
  第一期扩建工程,在1953年全部完成,它标志着天津市給水事业已基本上摆脫了設备落后状态,为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保証。
  扩大服务、普及供水:天津旧有的供水管网,存在着很多問題,这主要是分布不合理,干管送水能力很低,不仅无法向边緣区发展,即市中心也存在着供水不足問題。为了扩大服务,普及供水,在扩建水源和淨水設备同时,开始进行普及供水工作,在1950年和1351年两年間,共舖設主干管45公里,其中像1951年舖設的西門至砲台庄600公厘主干管、海河沿张自忠路600公厘干管皮保定道550公厘干管,对提高市区管网水压,改善市內的供水条件起了很大作用。
  从1952年到1955年随着水源和淨水能力的增加,供水普及程度有进一步发展,特別是1952年,为了配合7个工人新村的修建,同时为第一个五年計划生产用水作好准备,大力普及供水管网,总計这一年共舖管92公里,改善了20余万人飮水条件,基本上改变了河东工业区水压过低問題。从1952年以后,在1954年又舖設了芥园至西康路1000公厘和600公厘大干管,1955年舖設了官沟大街600公厘干管,小干管延长到市边緣各个地区,至此,基本上完成了市区主干管系統,解决了絕大部分无水无管問題。
  挖掘潜力,平衡設备,开始第二期扩建工程:1956年随着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迅速增长,原来予計可以滿足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供水需要的第一期水厂扩建工程,又显得能力不足了。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幷为第二个五年計划用水提前作好准备,即开始水厂第二期扩建工程。
  天津城市給水工程第二期扩建工程,包括:进一步扩充水源进水能力,増加进水电泵、增舖1450公厘平行輸水干管,把水厂进水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倍;扩充淨水設备,利用旧有露天快滤池,改造为給水工程中最新技术双向滤池,使滤水能力較旧池提高两倍以上,利用旧凝結罐改建为新型澄淸池,幷新建混凝池一座,扩建淸水池一座;另外,配合进水、淨水能力的扩大,在送水方面,又舖設了几条供水主干管,以解决出厂干管負荷过重和边緣区水压不足間題。
  第二期扩建工程,在1959年上半年已基本完成。由于解放后大力发展了城市給水事业,使水源的进水設备能力1958年較1949年每昼夜增加了将近一倍,淨水設备能力1958年較1949年每昼夜增加了21倍以上。十年来舖管长度达274公里,較解放前50年舖管总长度245公里还多29公里。解放前約有十几万人常年飮用河水、坑水或含氟量很高的井水,现在市区人口基本上已百分之百可以吃到自来水,全年售水量1958年較1949年增加了四倍,其中生活用水增加将近两倍,工业用水增加将近12倍。
  对水商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前天津市的城市供水基本上操縱在水商手里,据解放初期(1949年)統計,全市共有水舖692家,供水人口約110万人。經营水舖这个行业,按它的营业性質和严重的剝削行为看是不应該存在的,但在当时情况下,暫时还不能取締。
  对水商的处理,貫彻了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針,首先对水舖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調査,訂出全市統一的零售水阶,推行标准水桶,限制攫取非法利潤。对具有垄断性質的大水商,采取发动群众安装公用水表办法,压縮他們的供水范围。1952年伟大的“三、五反”运动,揭发了水商的偷水、偷税的不法行为将严重违法水商西霸天11个水舖全部接管,东霸天和另一个独霸堤头一带的水商,在他們的請求下政府将他們的全部水表、管道折价收买。1956年初,継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乏后,在城市掀起了一个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全市所有生水辅,在市自来水公司領导下,統一规划,实行全面調整,对于水舖間距較近或公用水表較多的地区,准予停业或轉为熟水舖。通过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全市水舖已合併为107个,相当于解放初期的15.5%。这些水舗經过党的敎育,其經营思想和經营方式已发生根本变化,分担着城市一部分供水任务。
  保証水質、降低水价、企业管理方面的新面貌:天津的給水事业,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統治,到解放前夕已經亏累不堪,陷于瘫瘓地步,而水价昂貴,水質恶劣,从来沒有严格的水質标准,每天只是了草的检查一次,不管好坏送出厂了事,特別是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赶筑反人民的城防工事,曾将南运河水源截断,使市民吃了将近一个月又腥又臭的脏水。解放后,党非常重視自来水的管理工作,积极地进行整頓,废除各項不合理规章制度,通过民主管理与企业管理,使自来水管理水平迅速有所提高。幷且实现了許多重大的革新。其中如用硫酸亚鉄代替硫酸鋁作凝結剂,采用泡花碱助凝,用石棉水泥代替靑鉛接口以及加强計划管理,劳动工資管理,实行群众管理成本的計划小票制、班組經济核算制等,对改善服务,降低成本起了很大作用。据統計,产水单位成本1958年相当1949年的38%,自米水从50年底起已經变亏累为盈余。自来水管理出现了新面貌。
  解放后十年来,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提高;成本的节节降低,将旧的一些不合理业务費用如表租、水表修理費等废除,使用戶每年可減少11元开支,幷且两次降低水价,其中第一次降低水价5.9%(1952年),全年使市民減少水費开支35元,第二次降低水价53%,全年使市民減少水費开支250万元。
  天津自来水的十年,和其也各項城市公用事业一样,也是光輝的十年,我們在十年內走过了过去五十年的道路,保証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是党正确領导的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下水道工程的巨大成就
  第一節:解放初期城市环境卫生所面临的严重任务
  解放前天津下水道状况:天津修建下水工程,远在明朝筑城設卫以后,即在旧城部分地区修建旧式砖沟;1900年旧城拆除,在旧城基础上开辟为东、西、南、北环城四馬路,配合环城四馬路的修建,同时修筑了大砖沟,这是天津历史上最早的有关下水道的記載。从1900年到天津解放初期的50年中,天津的下水道工程,随着租界的发展不断增加,但由于各租界的各自为政,下水道系統极其混乱,沟管种类很多。如旧德租界大部分是雨水明沟,旧英租界有一小部分为雨、汚水分别排除的分流制,大部分和德、日、意租界一样都是雨、汚合併排除的合流制。至于沟管的种类更是五花八門,有园形混凝土管、园心形混疑士管、椭园形混凝土管,长方形混疑土管,另外还有缸管,破砌暗沟,石盖砖帮暗沟,木盖暗沟等。
  天津修建下水道工程,主要是在1900年——1937年間,据統計,在这37年間共修建175.9公里,平均每年修建下水道4.7公里。从1937年以后,由于敌伪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統治,城市排水工程几乎陷于停頓状态,在敌伪統治的八年間,天津一共修建下水道13.8公里平均每年修建下水道1.6公里,国民党反动派統治的三年中,共修建5.5公里,平均每年修建下小道1.8公里。
  天津旧的下水道无論是雨水管、汚水管或雨汚合流管,都分別排入市內各个河道,同时下水道沟管不加养护,管道堵塞,河床淤高,城市排水工程陷入不可收拾地步,給解放后下水道建設带来了很大困难。
  市内臭坑臭河很多,倒脏水比吃水还难:天津修建下水道的历使虽然不算太短,但到解放初期全市管道长度,总計只有236公里,收水面积只占市区面积的40%,受益人口約占全市总人口的34%。从管道分布的情况看,主要是集中在市中心的几个旧租界区內,如旧英、法、日等租界,差不多100%的地区有下水道設备,租界以外如城廂、南开、河北等地則沒有或很少有下水道設备,全靠挖几条明沟和臭坑来容納汚水,据解放初期調査,全市条条河道都被汚染,臭坑有200多个,有許多劳动人民常年就生活在臭坑、臭沟旁边。
  另外,有些地方,連汚水明沟也沒有,生活汚水和生产废水排洩就更加困难。像旧城廂区一带,幷不算偏僻地区,但据居住在那里的市民回憶,解放前生活上虽然有很多不便,但最困难的还是脏水无处可倒。那时买一担自来水大約要用现在的五分錢,用水多一些的一天化一角錢也就够了,但是倒脏水每担却要一角錢,阴天下雨加倍,如果倒脏水的不高兴,还要向也說好說、請酒吃。由于倒脏水困难很多,化費又大,所以許多人家想办法尽量节省用水,一家人用一盆水洗脸,这盆水洗完了脸洗衣服、洗完了衣服刷痰盂,环境把人們訓練成节約用水的“专家”。为了解决倒脏水問題,許多人家在門口放一个垢水桶,在赤龙河、金鐘河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进門是臭水桶,出門是臭水沟,臭桶、臭沟,几吋才能熬出头”。由此可知,人民对于环境卫生的改善給予极大的期望。
  雨汚水无处排洩,汛期积水严重:天津地势低洼,汛期各河水位高出地面,雨汚水排洩必須依靠抽水設备,但解放前全市仅有抽水房13座,抽水机31台,距离要求很远,每到汛期,全市約有80%的地区有积水现象,有些地区甚至常年积水不退,当时天津流传着这样的歌謠:
  晴天无风三尺七, 下雨泥濘走路难;
  入夏三伏連阴天, 盼它干来也不干。
  当然积水严重的地方,主要是劳动人民的居住区,帝国主义为了保証租界內排水安全,在墙子河海光寺附近建了一道大閘,汛期关閉閘門,墙子河上游地区,如南市、南开、广开一带的广大地区雨水就无处排洩,另外,在小閘口、紅桥北大街、西于庄、育嬰堂、西窰洼、水产前街、种植园大街,每届汛期,建筑都泡住水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都受到很大影响。
  第二節:十年建設,城市环境卫生面貌煥然一新
  下水道工程,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与身心健康,因此,党对于下水道工程极其重視,在1949年9月召开的天津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黃敬市长就着重指出:“在天津都市建設中,下水道的装設是一个最迫切的工程”,幷且“决定从50年起,在市政工程上將集中力量致力于本市下水道之装設及汚水粪便之处理,以期能以逐步改善城市环境卫生”(詳見天津市政第三期:黃敬同志在各界代表会議的書面報吿)。
  十年来下水道建設,根据市政建設“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总方針,按照“輕、重、緩、急,充分利用旧有設备,以巩固与重点新建併举”的精神,大力进行下水道工程建設。
  消灭四大害、改善旧城市的环境卫生:天津大规模修建下水道工程,开始于1950年,这一年的重点工程主要是修建南門外大干沟,消灭天津环境卫生方商四大害之一的赤龙河。赤龙河是南开区北部的一条著名的臭水沟,东临南門外大街沿河附近約有440公頃面积的雨、汚水都排洩到这里,在敌伪統治时代,对該河旣不加疏浚,同时沿岸居民随便頃到垃圾,以致河道逐漸淤高,成为一条盲肠,每到汛期大雨之后,臭水連同垃圾到处汜滥,使沿河一带的环境卫生非常恶劣。据住在赤龙河附近的居民說,他們那里有三怕:一怕晴天,二怕雨天,三怕拉粪船駛过;这是因为晴天太阳蒸发河里的臭水,气味难聞,雨天汚水漫进屋里,吃住都成問題。拉粪船駛过,臭味四溢薰的人坐臥不安。为了彻底解决赤龙河一带的环境卫生,50年在南門外大街修建了巨大兽咀混凝土干管(宽2.8米)、塡平了赤龙河,結束了当地劳动人民多少年来与臭沟相处的日子。
  継修建南門外大干沟之后,在1952年“三、五反”运动取得彻底胜利的基础上,又修建了与南門外大干沟平行的南开五馬路大型馬蹄管工程,着手改造南开蓄水池一带的环境卫生状况。
  說到南开蓄水池,这是天津有名的一个大臭水坑,占地130余亩,城廂和旧城外西南部一带雨、汚水都流到那里,成为藏垢納汚的地方。
  南开蓄水池,又呌四方坑。据說在1900年八国联軍侵占天津的时候,有一个呌韓德根的帝国主义分子,跟随德国侵略軍队来到了天津,在西广开一带霸占了一块土地,强迫当地的居民把空地上的土挖起来塡平南开的洼地,在那里盖房子开設妓院,挖土的空地就变成了一个大坑,这就是南开蓄水池的来历。从淸朝政府到北洋軍閥,敌伪統治时期,几十年来虽然經历了几个时代,但从米沒人过問,成年累月的发着臭味,成为細菌孳生的发源地。1954年日本法西斯投降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吹虛要大力兴建下水道工程,改善天津的环境卫生状况,可是人民等了它三年,南开蓄水池不仅沒有改善,而且更加汚秽肮脏了,住在西广开的一位賈老大爷說的很好:为人民除害只能是人民政府的事,国民党反动派本身就是最大的一害,它还能除什么害。这話說的非常有理,住在南开蓄水池一带的市民都記得,解放前南开蓄水池的臭水,每到汛期墙子河水位提高,就得用南开二緯路的抽水房抽水,否則南开蓄水池围都有被淹的可能,国民党反动派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給市民解决困难,反而借机进行敲詐,每当暴雨之后,蓄水池臭水四溢,他們还不开閘抽水,非等人民湊足錢才肯开閘抽水,因此,群众把南开蓄水池起了一个別名——害人坑。
  南开五馬路馬蹄管工程宽2.4米高1.8米,比南門外大干沟工程还要大。在这一工程完成之后,就塡平了南开蓄水池,现在在那里不仅再也看不到危害人民健康的臭水坑,而且在塡平臭坑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公园一南开公园。从臭坑到公园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只有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領导下才能实现。从1953年之后,在完成南門外大干沟、南井五馬路馬蹄管,消灭赤龙、南开蓄水池之后,紧接着又修建了墙子河截流管和金鐘河系統下水道工程,彻底消灭了天津的四害。
  墙子河是一条横貫市区河道,西起紅桥区的三元村,东至河西区梁家园,全长約10公里,流域面积达1760公頃。墙子河本来是一条淸水河,其緣起传說有二:①墙子河是明朝灌漑用的沟渠;②淸朝为了防御太平軍在天津城外筑搞挖壕,后米墙废了壕就成了河。究竟那一种說法正确,目前虽然找不到充分的資料,但墙子河在很长时期內,对天津来說确实起过灌漑、航运、排洩雨水、調节气候作用。1860年以后,英、法、德、日帝国主义相継在墙子河沿岸設立租界,盲目的向墙子河排洩汚水,傾倒垃圾,据解放后統計,各租界通入墙子河下水道出水口約有100余个,排洩汚水量約占全市总汚水量的80%。由于大量汚水排入,再加上水源不足,稀释能力很低和海河潮汐頂托,河床逐漸淤高,水流不畅、腥臭汚秽,蚊蝇滋生,成为沿河两岸数万居民最大的祸害。
  为了改善墙子河的环境卫生,1925年英租界工部局曾提出用南运河来稀释汚水計划,1936年天津农会也提出同样要求,但都不过是紙上談兵說說而已。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收买人心,利用工賑进行一次疏浚,但也不过是官样文章,实际沒有起到什么作用。解放后,党对这条河的整治十分重視,1950年曾疎浚了一次,51年着手調査旧有下水道系統,經过不断研究之后,在1953年提出了根治墙子河整理計划,幷于同年开始第一期的整理工程。
  墙子河截流管工程,由于流域面积大,沿河建賓物好,地下情况复杂,所以工程规模大、技术性也較复杂。全部工程除埋管之外(最大混凝土管管径为1.5米),要建自动閘門9座,抽水房7座,倒虹吸一处及过河管8处,同时还要穿过几千米流砂层,总之施工上困难很多,但是由于党的正确領导,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經过两年时間于1954年全部完工,将臭河改造成为市內一条风景河道。沿岸栽种了翠柳、梧桐、山桃,成为附近居民很爱散步的地方。
  金鐘河是由河北区海河东岸(金鋼桥旁)起在北塘附近入海的一条河流。关于金鐘河的来历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据传說从前金鐘河住着一位勤俭勇敢的漁民,有一天也打了一条金色鯉魚,但又把它放了,过了几天,老人做了一个梦,梦見一个美丽的姑娘对他說:我就是金色鯉魚,为了感謝你的盛情,我吿訴你这条河里有一口金鐘,每隔99年出现一次,最近在某天夜里又要出现了,你可以在它出现时拉住它的鍊子,拉一段刴一段,可千万別全拉出来,否則就有危险。老漁人醒来把这个奇怪的梦吿訴了他的妻子,可是也的妻子是丁个长舌归女,又把这些話传給了別人,就这样很快传到一个恶霸那里,于是恶霸就在那一天夜里坐着船去打捞金鐘,他拉着鍊子刴一段,又一段,永不滿足,眼看鍊子短了,金鐘逐漸和船接近了,这时突然一声巨响,金鐘沉了,恶霸船被打翻了,恶霸也被水淹死了。
  当然这不过是一段传說,但是从这个传說里,可以想像金鐘河在过去很长时間內是一条美丽的风景河,起着通航、洩洪的作用。自从开辟新开河之后,由于两端受潮水頂托,淤塞越来越重,市內一段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汚水的大量排入,就完全成了一条大臭水沟,环境卫生的恶劣情况比墙子河还要严重。特別是到夏秋季节,沿河两岸經常流行着传染病,成为人民健康的最大威脅。
  解放后,党曾經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金鐘河周围的环境卫生状况,1953年更与修建墙子河截流管同时,开始修建金鐘河系統下水道工程,彻底根治了天津四大害的最后一害。
  金鐘河系統下水道工程规模很大,要鋪設干管7663米,最大管径达2米,要修建2个大型抽水房,幷且要把市內4公里一段的河道塡平。但是金鐘河系統下水道工程正如墙子河一样,工程进度是異常迅速的,仅仅用了9个月吋間就全部完匸,使北至中山路、东至废城防河、西至海河約有15000多亩面积的雨、汚水排洩問題得到解决,受益人口达50万左右。从1953年下水道工程完成以后,金鐘河市內一段已經塡平,其中临海河一段,在塡平的河床上修建为全市性批发菜市场,东段修筑成宽濶的大馬路(金鐘河大街),根本改变了金鐘河面貌,給数以万計的劳动人民带来了舒适、干淨的生活环境。
  四大害的消灭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每当工程开工之际,附近居民奔走相吿,自动的給工人送茶送水,帮助工地維持交通,看守器材,充分流露出对党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由于群众的热烈支持,也进一步激发了施工人員的劳动积极性和創造性,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如在修建金鐘河和墙子河下水道时,工人在雨季施工,經常和流砂、淤泥作斗爭,金鐘河下水道管子很大,旧的下管法不能适用,工人們創造了“列車下管法”,解決了河坡下管的困难。墙子河土方工程,經常破土不深就遇到流沙,妨碍工程进行,工人們創造了用草袋挡流沙办法,解决了施工困难,为按期完成工程任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配合生产发展,解决新区雨汚水排洩問題:1953年随着第一个五年計划的到来,工业生产由恢复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天津开辟了几个新工业区、仓庫区和住宅区。从1953年起,在大力消灭四大害的同时,为了配合新村的建設,在中山門、王串场、唐家口、西南楼、吳家窰、丁字沽等7个工人新村修建了下水道;1954年配合工业区建設,修建了南郊围堤外工业区汚水干管;1955年和1956年又相継修建,了南郊围堤內工业区汚水管和白庙工业区的雨水明沟。
  天津旧工业区或工业比較集中的地区,沒有或很少有下水道設备,工业废水及雨水无处排洩,汛期积水严重,使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如河北区小王庄、育嬰堂一带,每到汛阴积水排不出去,交通阻断,直接影响到动力机厂、印染厂、酱油厂的生产;北站外水产前街、种植园大街一带、中小型工厂很多,但宣洩工业废水和雨水只靠一条土明沟排到何兴庄附近的大坑里,每到汛期坑水上涨,水产前街、种植园大街一带积水过膝,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河东区大王庄、大直沽、新仓庫、郑庄娄庄一带,是大工业比較集中地区,但由于缺少下水道設备,工业废水和雨水无法排洩。为了改善旧工业区环境卫生,以便充分发揮旧有工业潛力,从1952年起,在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同时,也修建了这些地区的下水道工程,解決了工业生产废水的排水問題。
  第三節:下水道工程的巨大成就
  十年来下水道工程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建設的规模和速度也是空前的,十年来用于下水道工程的基本建設投資达5483.9万元,占市政建設总投資的34.08%。埋管总长度达500公里,超过解放前88年(1860年——1948年)修建下水道长度的一倍以上,如果用两张統計表将解放前后修建下水道情况作一比較,可以生动地說明解放前后修建下水道速度的变化。通过十年来下水道工程的新建和改建:
  第一、全市下水道系統已初步形成,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下水道系統混乱和分布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前由于城市的盲目发展,租界割据和缺乏规划,下水道系統极其混乱,井且有很多空白区。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領导下,首先加强了調査研究工作,对全市原有下水道情况及城市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摸底,幷且按照充分利用旧有設备,积极整頓,全面规划,大力消灭空白区的建設方針,使下水道逐步系統化。现在如果将天津市下水道工程在一张平面上标出来,就可以从縱橫交錯的点線标志中看到地面下边建設工程的浩大,下水道的条条干線連結着无数的支管,伸向全市的各个角落,形成比較完整的下水道系統。
  第二、基本上解决了市区雨季严重积水的問題,城市环境卫生面貌大大改观。天津地势低洼,雨季积水情况是严重的,这样不仅对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影响,同时对工业生产也有很大損害。解放后随着下水道工程的迅速发展和抽水站的全面修建,以及历年开展的群众性除四害,講卫生的淸洁卫生运动,塡垫了大小水坑几百个,使城市环境卫生大大改观。现在全市共有抽水站42座,为解放前的3倍,像西关外、小西关一带;河北黃緯路、律緯路及西窰注等地区,过去都是經常积水的地方,自从修建了西营門、律緯路抽水站和重建了西窰洼抽水站以后,这些地区就完全解决了积水现象。
  第三、全市有98%的地区有下水道設备,受益人口占全市区人口的98%左右,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下水道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状况。在解放初期,下水道設备主要集中在几个旧租界区,受益人口主要是帝国主义分子和依附于帝国主义的所謂高等华人,至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聚居区,像河北一带,仅有两公里下水道設备,在17万居民中能享受排水設备的只有13,600人。而旧有下水道也不是全部完整的保存下来,有許多收水井,检查井井盖丢失损坏,70%管道淤塞不通。解放后,一方面对旧有下水道加强养护,迅速恢复排水能力,同时,大力鋪設新管,采取埋設主干管,修建半永久性下水道和发动群众接修支管等三結合方法,大大扩大了下水道收水面积,迅速解决了城市排水問題。
  十年来的实践証明,党的“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集中投資,分淸緩急,分区分批进行修建,反对百废幷举,全面开花”以及“新建与养护幷重”等一系列的方針是完全正确的。十年下水道工程的迅速发展,充分說明了党对于劳动人民的无比关怀,只有在党的正确領导下,認眞貫彻党的各項方針政策,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第四章:綠化天津、美化天津
  第一節:解放前天津綠化建設槪况
  园林为私人所有,解放前大部荒蕪:天津的园林,初建于何时,在文献上找不到确实的資料。但是,在明朝筑城設卫之后,随着城市的逐漸发展,人口聚集日多,一些士大夫阶級,为了表示自己的凤雅、淸高,就在城外选择风景幽美的地方,兴建亭、台、楼閣,广植花木,兼設山水,作为吟詩遊乐之所,如紅桥区南运河北岸的“佟楼”,据說就是淸初天津詩人佟鉉所建,由于該处地当运河北岸,站在佟家楼上可以看到运河上往来不絕的帆影,运河两岸綠树成蔭,因而佟楼在早年就成为天津名胜之一。其他如水西庄、思源庄,都屬于这一类建筑。
  其次,在城西三元村一带,有几处較大的私人壁地,如张家坟地、黃家坟地等,也种植不少树木,白杨参天,松栢相映,形成大片綠地。
  再次,在旧城內外,一些較大的寺院中,多半也有园林点綴,以广招徕。像位于城东南角的水月庵、西北角的慈惠寺、南門外海光寺,均广植杨柳、楡、槐以及花、木、盆景,这些都是天津最早的园林。不过这些私人园林,存废无定,变化較大,后人不継,即任其荒蕪毁棄。
  天津正式修建公园,是在1860年英、法联軍之役以后,据文献記載,市府花园(即旧英国花园)是在1887年建成,1890年又化費了三万二千两,增建了一些建筑;中心公园(即旧法国公园)1917年开始修建1922年建成;干部俱乐部(即旧英馬场俱乐部)1925年修建。但是,这些公园綠地均位于租界以內,是为帝国主义分子服务的,如英国花园就明文规定禁止华人入內。
  至于在租界区以外修建公园最早的首推河北公园(即今中山公园旧址)。据說河北公园建于淸耒,是在私人园林思源庄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其后,于1931年在北站外种植园旧址修建了宁园,这是租界以外两个較大的公园。另外,在北洋軍閥統治时期,一些軍閥为了滿足个人的驕奢淫逸的生活,誇耀自己的富貴,又修建了一些私人花园,如曹家花园、倪家花园、蔡家花园、李家花园等,但这些花园在解放前大部分已經残破不堪,仅有其名。
  树木稀少、建筑密集,无发展条件:天津的园林建設,虽然有几百年历史,但是,天津在长期的反动統治之下,受土地私有制的限制,城市地价昂貴,建筑密集,街道狹窄,公园綠地无发展条件,天津成为最缺乏綠地的城市。据統計解放前夕天津公园只有7处,其中除宁园稍具规模外,其余6处面积很小,7个公园的总面积只有748亩,按当时全市人口計算,平均每人不到0.3平米。在全市的7个公园中,有6个在租界区內,至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居住区,如河东、河西、南开、紅桥等,根本沒有公园;同时,全市的树木也很少,仅少数街道栽种有行道树,公园內树木也很缺乏,稀疏寥落不能成蔭。至于花圃、苗圃更是少得可怜,当时全市仅有花圃、苗圃200余市亩,而且大部荒蕪,徒有其名。
  以上就是天津解放前城市园林綠化的簡单情况。但是,就这样有限的寥寥的几个公园,也不是完正保存下来。当解放前夕,反动派为了作垂死掙扎,把公园作車厂,当油庫、养馬匹,草皮拔掉挖作战壕,公园树木被砍伐,花厂溫房被搗毁,所有公园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面目全非,已經不成其为公园了。
  第二節:十年建設,綠树成蔭
  城市的园林綠化,在正个城市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城市园林綠化,不仅可以美化市容、調节气候,淨化空气、防风砂、固堤岸、防止城市噪音及防火、防空安全,同时能使城市接近自然,有利于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設的全面发展,公园綠地也有很大发展。十年来天津公园綠地建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恢复阶段(1949年——1950年):着重对原有公园进行恢复正理,使之恢复旧观。
  二、大力发展阶废(1951年——1957年):由于認眞貫彻了“先普及后提高”,“因地制宜,大中小結合”方針,新建了許多公园綠地,为綠化天津,改变旧城市面貌打下了初步基础。
  三、城市綠化大发展、大普及阶段(1958年——1959年):这是群众植树、綠化天津的高潮时期。由于广泛的发动群众,采取了“群众植树,政府支援”的正确方針,因而形成家家植树、戶戶栽花的群众运动,使綠化工作出现連續大跃进的局面。
  因地制宜、寸土必爭、大力发展公园綠地:天津市的特点是建筑密度大,人口多,地势低洼,可供开辟公园的空地很少。根据这个特点,党提出了“因地制宜”,“寸土必爭”,“先普及后提高”和“大、中、小相結合”方針,由于党的正确領导,全市公园經过短短十年的时間,迅速由解放初期的7个增加到32个,面积由748亩发展到4512亩。过去南开、紅桥、河东区根本沒有公园,现在都有了公园。幷且有了像水上公园、第二工人文化宮等大型文化休息公园。
  水上公园的前身是靑龙潭,位于市区西南部,原系烧窰取土后废棄洼地,蘆葦丛生、荒蕪不堪。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鉴于該处土地辽濶,空气淸爽,同时和市內交通联系也很方便,因而,按照因地制宜方針,从50年起,用以工代賑的方法,以挖代塡,扩大水面,幷塡垫出大片陆地,进行各种建設,逐步成为全市著名的大型文化休息公园之一。
  目前水上公园共占地約2400市亩,其中陆地占46%,水面占54%。通过十年建設,在公园北面辟为文娛区,建有大型閱览舘一座、兒童运动㘯、露天游泳池等,在文娛区与东湖之間,有一条长堤,两側各植两排树木,桃柳間植,名为桃柳堤。堤北为大型长廊,每当初春,桃花怒放,漫步其間,眞有“春遊长堤尝桃柳,隔河遙望画长廊”之感“在公园东部、西部主要为大的湖面,除了供水上运动之外,幷栽植了一些荷花、紅白蓮、荸薺等水生經济作物。在东湖与西湖之間,为挖湖塡垫的各島,島上用中国传統造园手法,布置各种亭、廊、水榭,幷利用废棄土窰用土石相間手法,堆成四座假山,更增加了公园景色。
  水上公园从1951年开放以来,成为全市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地方,它經常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遊人。今后为了更好的滿足人民需要,还計划开辟动物园、植物园及其他各項設备,以便进一步丰富水上公园內容。
  第二工人文化宮位于河东工业区,临津塘公路与十七經路,占地約445.34市亩。該处原为一个荒蕪了的农场。1952年配合新村建設,解决河东工业区文化休息問題,用海河吹塡垫办法,提高地面标高,开辟为第二工人文化宮。现在第二工人文化宮已俱有一定规模,有大型人工湖、礼堂、展览舘,報捷舘、游泳池、露天音乐池等各种建筑,成为河东区大型文化休息公园。
  另外,根据“因地制宜”,“寸土必爭”精神,利用被塡垫的大坑、河岸、被拆迁的空地等,修建了許多中、小型公园,如海河公园前身就是杂乱无章的摊販市场;海口公园是第一公墓,胜利公园、金鋼公园利用原来空地。这些中、小型公园,虽然面积小,設备簡单,但是都位于人口集中、建筑密度很大的住宅区内。因此,对改善劳动人民的居住环境,解决劳动人民工作之暇的休息、文化生活,起了一定作用,深受劳动人民的欢迎。
  积极发展苗圃,解决苗源不足問題:培育苗木是保証城市进行綠化建設的先决条件。天津过去是一个缺乏苗圃的城市,苗源主要依靠外地供应,这样不仅增加綠化建設的投資,同时,由于长途远运,也影响植树的成活率。解放后,除立即着手恢复旧有苗圃外,幷开始修建宜兴埠、弯兜、东局子3个新苗圃。进入第一个五年計划之后,随着公园綠地建設的进一步需要,于1953年又开辟了刘园苗圃。該苗圃經过1955年、1957年扩建,成为全市第一个大型苗圃,总面积达2148市亩,培育苗木220余种。年出圃苗木共达200余万株。1958年以来,在城市大搞綠化运动中,育苗工作有进一步发展,总計在这一年共育苗457万余株,并且在程林庄、赵庄开辟两处大型苗圃,共3500市亩。
  在发展苗圃的过程中,为了解决綠化建設对树苗的需要,采取了速生树种与慢长相結合的方法,通过引种馴化、种籽交換等科学方法,使树木种类由解放初期的80余种增加到200余种。同时,按照綠化結合生产、美化城市方針,大量培养了果木树和常綠树。在花卉方面,解放后由55种增加到1320余种,能使四季花卉在同一时間开放,为美化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十年来由于党对发展苗圃的重視,苗圃的总面积由解放初期200来市亩,发展到4000余市亩,培育苗木3607488株,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外地提供苗源状况,提高了苗木规格質量,保証了树木成活率。
  第三節:積极植树,开展大规模群众綠化运动
  綠化规划的提出:天津市的城市綠化建設,在1957年有很大的发展,市区公园綠地面积,按人口計算已由解放前的平均每人占0.28平米提高到1平米左右。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部分干部存在着保守思想,对困难顧虑太多(如認为天津建筑密度大、可供綠化空地少,土壤碱性大植树成活率低),对有利条件估計不足,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貫彻群众路線綠化城市做得不够,因此綠化工作只限于点、線、落后于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1956年党中央公布了全国农业发展綱要(草案),1957年又公布了全国农业发展綱要修正草案,大大鼓舞了群众綠化城市热情,迅速掀起了一个加速綠化天津的群众运动,使綠化工作在工农业大跃进的浪潮中,也获得了大跃进和持續跃进。
  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綱要精神,天津提出了5年(1958年——1962年)綠化规划,目标是:市区綠树成蔭,郊区綠树成林,馴服风沙,美化凝市,变沙荒为果园,使碱地为綠洲。三年完成綠化,四年达到美化。要求是:①完成四旁(宅旁、村劳、路旁、水旁)綠化;市区爭取作到一切机关、工厂、学校、医院、住宅、宿舍……等凡是可以植树栽花的,都要植树栽花,內部缺乏空地的高楼大厦,可以进行垂直綠化,栽种爬山虎等攀緣植物。郊区爭取作到:稻田区每户植树20~30株,旱田区每戶50~60株,渉荒区80~120株,将村旁、水旁、綠化起来。②完成大、中、小型公园全部綠化,幷且发动群众自建民办公助小型公园綠地,同时号召市民自种自养盆花。③发展果树500万株,面积10万市亩,其中葡萄占50%,平果、梨20%,桃、杏30%。幷且发展紫穗槐2万亩。
  按照上述要求,在1958年——1962年的5年,計划共植树1亿株,其中郊区5500万株,市区3500万株。綠化完成之后,市区按人口計算,平均每人可达11株,郊区森林被复率可达15%。
  大发展、大普及、大搞群众綠化运动:5年綠化规划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綠化方向。为了实现这一规划,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毛主席提出的“綠化祖国”的号召,从1958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內瞅起了一个广泛地群众性綠化运动,总計全年参加植树的人数达110余万人次,全年共植树452.95万株(不包括郊区),相当于1949——1957年植树总数的7倍;共繁植苗木457.3万株(不包括郊区),为历年水平的4.6倍;培育花卉98.3万盆株,另外,群众自办的小公园、小綠地65处,面积50市亩,眞正做到了“寸土必爭”、“見縫挿針”。如南开区六合市场一个街就修建了小型公园、綠地12处,占地2128平米,虽然这些公园、綠地面积很小,但布置灵巧、精緻、实用,为群众所喜爱。
  1958年在城市的綠化工作上,也是一个大跃进形势,而这个大跃进的出现,是在党的建設社会主义总路綫的鼓舞下,認眞貫彻了全国綠化会議提出的“群众植树,政府支援”方針和“集体种集体有,自种自有”政策,坚持政治掛师,放手发动群众的結果。
  首先、加强綠化工作的組織領导,成立市、区綠化委員会,机关、工厂、学校、街道分区成立綠化小組,做到“条条动員,区区負責”,“分片包干”(包栽、包养、包活),負責到底。
  其次、广泛开展綠化工作的宣传活动,通过电台、報紙、文化舘、影剧院等各种文化宣传組織,向群众宣传綠化工作意义,使綠化工作家喩戶晓,深入人心。
  1958年的綠化工作,是在市、区委直接領导下进行的,由于市、区委的重視,全市出现了靑年林、少年林、干部林、工商林、宗敎林、妇女林等,形成了“老少一齐来动手,家家戶戶把树栽”气象。
  1959年綠化工作,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实现了持續跃进,全年共植树211万株(不包括郊区),育苗2300万株,繁殖花卉42万盆株,幷且創造了盐碱地植树經驗。
  通过1958和1959連續两年的大跃进,为实现“三年綠化、四年美化天津”創造了有利条件,使天津市城市面貌有一定程度变化,特別是劳动人民居住区,如南开区的六合市场、紅桥区鳥市、河北区鴻順里、河西区謙德庄等处,变化尤为显著。今后随着綠化运动的深入开展,結合旧区改造和淸洁卫生运动,天津将变成一个美丽的城市。
  第五章:战胜洪水,确保安全
  第一節:洪水对天津的威脅:
  解放前天津遭受洪水災害的情况:天津历史上最早有关洪水的記載,始于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天津卫志記載:这一年天津春季苦旱,秋天阴雨連綿,北运河洪水潰决堤岸,造成水災。其后于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天津又鬧了一次大水,天津卫志上說:“六月霆雨,至秋不止,南北运(即南运河与北运河)堤多决,城西南郊皆为洪流,平地成川,田化为湖,小舟装来往”。到了1804年(明万历卅二年),天津遇到了更大的一次洪水,天津县志記載:“六月霪雨两月,冲决敎场口岸,淹城砖二十四級,人民餓死无数”。
  以上是明代有关天津地区遭受洪水記載。到了淸朝,有关天津洪水的記載更多,总計住1900年以前,共遭受水災达39次。在1590年~1900年的310年中,虽然多次遭受水災,但是,天津当时还有城墙存在,起到很大防洪作用,因此,虽然历次洪水很大,“淹成砖二十四級”,“十余級”,但由于洪水未浸入城內,損失还不很严重。
  1900年(光緖廿六年)八国联軍之役,天津旧城拆除,同时八国租界相継成立,市区进一步扩大,但如何防禦洪水幷未受到中国反动政府及帝国主义重視。因此,从1900年以后,每遇洪水,損失之大远远超过以前。
  从1900年~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在48年中天津曾发生过6次洪水,1912年、1917年、1924年、1929年、1937年、1939年都有洪水的記載。特別是1917年和1939年洪水給天津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災难。
  1917年春天,华北地区天旱无雨,到了7月以后,接連发生两次台风,华北地区普降大雨,山洪齐发,先是大淸、子牙、北运各河堤埝潰决,到9月中旬,南运河洪水冲决堤岸,9月21日以后在梁王庄至杨柳靑之間連續决口13处,洪水逼进市区,9月24日夜冲破1庙时搶修的土埝,洪水从多伦道,南市等处进入市內,西南部市区全部被淹,海光寺一带水深1.78米,河北北路水深1.45米,和平路水深1米左右,大沽路水深0.77米左右。1939年天津遭受洪水災害較1917年更为严重。这一年秋天,华北地区連續三次普降暴雨,各河相継猛涨,永定、大淸、子牙、南运等各河洪水汇成一片,沿西河与南运河之間直逼市区西南附近的橫堤。
  8月7日天津市內各河仍継續上涨,南运河右堤已失抵禦洪水能力,在此情况下,日冠于8月7日与8月8日夜間,在杨柳靑附近桑园、馬庄两地将南运河右岸炸开,企图减輕洪水对天津的威脅。但南运河右堤被炸之后,洪水幷沒有漫流入海,相反却冲向市区,到8月10日洪水已冲向大围堤外,天津被洪水包围。8月21日下午海光寺西南墙子河堤防决口,洪水沿南門外大街,鞍山道、沈阳道进入市区。而西河先于8月1日在大紅桥上游左岸漫溢,北运河也在北洋桥上游漫溢,8月2日北运河右堤潰决,西站一带首先被淹。
  1939年洪水是天津历史上少見的大水,市区有78%地区被淹,受災人口約65万左右,和平路、新华路、山东路、河北路、河南路水深及腰,一般街道水深1.5米,新仓庫一带水深1.8米——2.4米。
  1939年洪水,天津被淹达1个月以上,在被淹期間,一切陆上交通完全断絕,工厂大部被迫停工,仓庫、堆栈物資大部糜烂,由于洪水所造成損失約6亿元。
  洪水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自然方面:①华北的气象特点是降雨量非常集中,年降雨量有70%~80%集中7~8两月,春季各河枯浅,夏秋各河猛涨,容易造成水災。②华北地势,西北高东南偏低,而海河流域各河均发源于西、北山区,上游坡陡流急,奔騰下洩,下游为华北平原,河道狹窄曲折,同时上游河道很多,下游集中于海河,宣洩不及必然要夺岸而出。③海河上游各河含沙量很大,特别是永定河有小黃河之称,其他各河虽然不如永定河严重,但也挾帯很多泥沙,因此,海河河岸常被淤塞,減少洩洪力量。
  天津处在海河流域的下游,地势普遍低洼,在洪水期間,无論那条河堤潰决,天津都有被淹的危险。
  二、社会方面:海河流域的洪水災害,虽然和华北的自然条件有重要关系,但是历次洪水所以氾滥成災,又是历代反动統治阶級在海河流域滥垦滥伐的結果。据文献記載:海河在唐朝平均每隔31年鬧一次水災,宋朝每隔30年鬧一次水災,到了元朝每隔4.8年鬧一次水災,淸朝5.3年鬧一次水災。海河流域水災逐漸增多,主要是河道失修,川澤淤塞和大片森林被秋伐所造成。据有关史料記載,在唐宋时代,华北地区的自然森林是很茂密的,同时湖泊也很多,有記載可査的較大的淀泊,差不多就有三、四十个,有些湖泊面积周围达二、三百里。森林有調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作用;湖泊可以蓄緩洪,調节水量,因此,当时虽然发生洪水,也不致造成大的災害。但是,从宋朝以后,华北地区經过連年战爭(主要是辽、金、元战爭),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許多湖泊被上游挾带的泥沙淤塞,湖泊逐漸減少,面积逐漸縮小,失去了防洪作用。另外在北宋时曾把原来直接入海的滹沱河、漳河、卫河引向淀泊区域;元朝又引漳,卫两河济运(南运河,过去許多直接入海的河流,都集中到天津由海河入海了,海河最后形成现在的状况。
  天津由于多次遭受洪水災害,历代的反动統治阶級,为了保护本阶級利益,不得不考虑治河防洪問題。
  天津最早的防洪工程,始于1604年(明万历32年)修筑的陆公堤。据天津政俗沿革記記載:在这一年敎场口决口,浸城砖24級,河防同知陆敏捷筑护城堤一道,自稽占寺前繞城西南二面。1893年淸光緖19年李鴻章督直,修筑堤头滾水壩直趋塌河淀。这是有关天津防洪工程上最早的記載。1917年洪水之后,鉴于洪水对天津造成严重的危害,因而才有兴建围堤及其他防洪工程措施。1918年首先加高南运河右堤,同时,修筑小围堤(自南运河三元村至掛甲寺),其次开始进行南北运河裁灣取直工程。1920年修筑西大围堤,1924年又沿津浦鉄路支綫加高为南大围堤,将新开河河口滾水壩改建为洩水閘,加强新开河洩水能力。
  上述这些工程的完成对天津防洪方面多少有一些改善,但是这些工程是断断續續进行的,规模小、标准低、質量差,屬于消极措施,在一般情况下能起一定作用,但經不起大的洪水考驗。所以遇到1939年洪水,天津仍不免受到洪水严重危害。1939年大水之后,到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敌伪和国民党反动政府,都是一丘之貉,毫不注意天津的防洪問題,不仅沒有兴建新的防洪工程,就是过去一些零碎旧防洪工程,也受到严重破坏,如全市唯一防水屛障的大围堤,国民党反动派挖作战壕,就是一个明显例証。由于反动派的破坏,天津市防洪工程到天津解放时,已是千孔百疮失去了防禦洪水的能力了。
  第二節:党領导全市人民和洪水作斗爭
  解放初期的防洪工作:根据天津历年洪水情况,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要鬧一次大水。1949年距1939年洪水时間恰好为十年,同时,49年春季干旱,汛期很可能发生洪水災害,在天津解放之后,党在大力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的同时,对天津城市防洪工作也极为重視。49年3月1日市人民政府召集有关单位,硏究海河方年洪水情况和当年发生洪水的可能。7日再开二次会議,决定拨款600万斤小米培修西南大围堤,疏浚新开河及修复遭国民党反动軍队破坏与坍塌的各河堤岸。
  西南大围堤对天津的安全关系极为重要,1917年和1939年的洪水就是从这里进入市区。但是,該堤由于反动軍队破坏,堤上挖了許多战壕,西营門一段約有3公里围堤全部被毁,弯兜及卫津河两閘也被損害,閘板全部佚失。
  新开河本来是天津主要洩洪河道之一,淸光緖9年开挖,全长13公里,流量为227/秒立米,对排洩北运河、子牙河洪水有很大作用。但由于长期不加疏浚,日漸淤积,反动派为了从中漁利,将河床淤积土地进行变卖,以至新开河自閘口以下至二道桥間,有违章建筑1385間,居住了629戶城市貧民。河道愈淤愈窄,违章建筑越发展越多,新开河失去了宣洩洪水作用。
  49年春工防洪工程,到7月5日除疏浚新开河工程均提前完成,为解放初期防汛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7月中旬,海河水位逐漸上升,至7月25日海河水位涨至4.3米,进入警戒水位;到8月15日金湯桥水位又涨到4.4米,超过警戒水位0.1米。
  1949年洪水虽然較1939年洪水为小,但是天津解放不久,各河堤埝多年失修,防洪能力非常薄弱,如果不是党的正确領导,事前做好防洪的各項准备工作,完全可熊发生险情。
  从49年之后,党鉴于天津市防洪工作是一項长期任务,在上游各河未根治前,年年有发生洪水可能,因此,决定成立水利处,負責城市防洪工程修筑和养护工作。
  1950年3月市人民政府召开水利会議,通过該年防洪工程方案:継續完成疏浚新开河工程,加高西南大围堤,修筑护岸护坡5120米,閘門3座,淸除河槽垃圾1万立米。
  1950年天津洪水是1939年以后11年中最大一次,最高水位(海河金湯桥)达5.02米,超过警戒水位0.72米。在洪水期間,虽然发生几处险工,但由于組織力量及时搶救,終于化险为夷。
  从50年以后3年中,华北地区气象正常,海河流域未发生洪水,但党仍然抓紧防洪工作,总計从50年到53年,共完成各种护岸工程3330米,修筑堤埝5.2万立米。上游各河也进行了許多水利工程,其中如官厅水庫,独流減河等工程,对天津防洪具有很大意义。
  战胜1954年和1956年特大洪水:1954年气象反常,汛期降雨早、地区广,同时雨量大而且集中,从6月下旬到8月上旬华北地区連續普降5次大雨,第一次从6月下旬开始,滹沱河、大淸河首先发水,同时永定河山峽以下地区普遍降雨,各河洪水下洩,而海河又当强潮时期,市內各河受潮水頂托,水位上升,天津进入防洪阶段。
  7月中旬再降大雨,黃壁庄地区(滹沱河流域)12日、13日降雨279公厘。7月19日至24日华北地区第3次普遍降雨,降雨中心在大淸河北支、子牙、北运河流域来回游动,各河継續上涨,东、西站水位不断上升,到7月30日西淀十方院水位达10.6米,接近保証水位(10.89米);东淀第六堡水位超过分洪水位(6.5米)达6.89。
  8月3日至7日华北区降第4次大雨,降雨中心开始在南运河,以后向大淸河、子牙河、永定河移动,从8月9、10日再降第5次大雨,而且雨区遍及南运河、子牙河、大淸河、永定河流域。由于連續5次大雨,各滞洪区(如东、西淀)已达飽和,市內各河水位直綫上升,西河桥水位8月21日达6.88米,超过1939年最高水位(6.68米)
  1954年洪水,确实是天津历史上少見的大水,与1939年比較起来有以下特点:
  ①水位高:子牙河西河桥水位比1939年最.高水位高20公分:海河金湯桥水位接近1939年最高水位(6.01米达5.83米)。・
  ②水势猛:1954年汛期海河每天平均上升8公分,子牙河每日平均上升13公分;而1939年海河每日平均上升3~5公分。
  ③流量大:海河最大流量曾达1500/秒立米,比1939年大400/秒立米。
  ④持續久:子牙河西河桥水位保持在警戒水位达37天,而1939年保持在警戒水位以上的仅20来天。
  在这样空前未有的洪水面前,天津市受到了严重的威脅,各河水位普遍高出地面,特別是子牙河、北运河水位差不多漫到堤頂,有些地方还高出堤頂,防汛任务是繁重的,斗爭也是十分紧张的。
  面对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洪水,全市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和領导下,迅速动員起来,积极采取措施:
  ①大力支援天津专区防守独流减河左堤与子牙河右堤,确保天津防洪第一綫安全。
  ②根据水涨堤高原則,将全市各河堤瑞全面加高加厚(要求比1939年最高洪水位高50公分),根据这一原則将子牙河两岸,北运河堤埝加高7.5米~8,米,海河两岸防水墙加高30~50公分。同时,将西橫堤培高到7米~7.5米,西大围堤培高为7米,加强天津市防洪第二道防綫。
  ③严密检查险情,及时搶修险工,有效的制止了洪水威脅。
  1954年汛期中,全市各河共发生险工165处,其中如北运河右岸北洋桥以上一段堤身裂縫,后戧下陷;子牙河胜芳碼头护岸基础掏空,险情十分严重,但由于发现及时,搶救及时均未酿成災害。
  1954年的洪水超过了1939年的洪水,但是,1939年的历史悲剧幷沒有在天津重演,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有党的正确領导。在未进入汛期之前,中央防汛总指揮部即发出指示;要求掌握情况,提高預見,加强防汛、防涝工作。华北行政委員会也指示“鉴于华北气候总雨量少,季节性强,往往春季干旱,夏季多雨,极易酿成洪汜瀝災害。各級領导机关必須提高警惕,严加防范”。进入汛期以后,中共天津市委又及时指示各級党委“要以防汛工作为中心任务,充分認識水情严重性,克服盲目乐观,麻痺大意思想”。市各級防汛組織認眞貫彻了市委指示,組織了强大防汛队伍采取各种措施走在洪水前面,防患未然。在紧张阶段,市領导同志亲临前綫指揮,这样大大鼓舞了群众与洪水斗爭情緖,坚定战胜洪水信心。
  第二、充分发动了群众,战胜洪水成为全市人民光荣任务。在全市长达310公里的防洪战綫上,有23万多人直接参加了防洪工作,其中有工人、农民、战士、机关干部、学生和城市劳动群众。也們經过总路綫敎育和宪法草案学习,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在防洪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如8月17日~8月19日,海河复兴門外和葛沽沿岸,均先后发生洪水冲破堤埝现象,但由于群众奋不顧身跳入水中,結成一道人墙,堵住了決口。
  第三、由于党的远見,1953年完成了官厅水庫工程和独流入海減河工程,在1954年汛期中发揮了很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洪水对天津的压力。
  継1954年之后,1956年又出现了特大洪水。
  1956年秋天,由于台风袭击,从7月29日以后海河流域普降大雨,雨期連續达13天之久,各河同时猛涨,較1954年洪水有过之而无不及。
  1956年洪水特点:
  ①各河同时上涨,而1954年主要是南运河、子牙河、大淸河涨水。
  ②水位高,持續时間长。子牙河西河桥水位持續在警戒水位(5.5米)以上达61天,而1954年西河桥水位持續在警戒水位以上为37天。
  根据上述情况,可見1956年洪水是严重的,但是,1956年在防汛期間,无論是动員的人力,物力都較1954年为小,同时也不象1954年那样紧张。
  为什么在特大的洪水威脅下,能这样从容不迫呢?这是由于:
  ①經过1949年、1950、1954年的洪水,在城市防洪工作上已經取得了經驗,掌握了防洪工作的基本规律,幷且制定了一系列防汛制度与平时河道管理规章。
  ②从1954年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城市防洪設施,制定了3年防洪工程計划。1954年洪水对天津的防洪工程是一次严重的考驗,經过这次大水,临时性护岸多半坍塌,堤埝渗漏严重,涵閘漏水情况也較普遍,各河堤埝,护岸有进一步加强必要。为此,从1954年之后,根据市委指示制訂了3年防洪工程规划,对重要的堤埝,如子牙河右堤几乎全部加高培厚,北运河三官庙一带堤防除加大堤身断面,还修建了砂石反滤层。独流减河約20余公里防洪,也修建了灰土及片石护坡,解决了汛期风浪冲刷問題。对子牙河左堤,北运河左堤、金鐘可右堤也先后予以加强。另外,为了防止市內各河河岸的冲刷和倒塌,保护沿岸生产和居住安全,在子牙河、北运河、海河共修建各种护岸9864米,防水墙4354米,大型抽水站13座,閘門70余个。
  以上工程的完成,大大增加了防洪能力,对1956年战胜特大洪水起了很大作用。
  十年来防洪工程成就及后远景:十年来在党的正确領导下,連續战胜了4次洪水,馴服了海河,这在过去是根本不能想象的。但是处在今天这个“高山低头,河水讓路”的新时代,不仅能治服洪水,幷且变水患为水利。
  十年来防洪工程规模和其他市政工程一样是巨大的,据統計从1952年到1958年用于防洪工程的投資达1650万余元,新建、翻修、加高培厚各河护岸64公里,堤埝78.4公里,防水墙164公里。
  除了天津在防洪工程上做了許多工作之外,上游各河也兴修了中型水庫148个,小型水庫9279个,以及大量水土保持工程,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43000方公里。
  目前海河流域的根治工程已經开始,华北的6大水庫工程一建崗南、黃壁庄、王快、西大洋、橫山、密云等水庫工程以及其也水利工程完成之后,华北“十年九涝”,“春旱秋涝”的問題就可基本解决,天津市也将永远消除了洪水的威脅。
  第六章:全党全民动手馴服海河
  第一節:改造海河的意义:
  海河及其支流,是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水源。天津市自来水厂主要取自西河河水。电力、造紙、冶金、化工、紡織等大型工厂企业如发电厂、鋼厂、造紙总厂、永久沽厂、紡織厂等30多个工厂都直接或間接以河水作为生产水源;而郊区近百万亩农田主要依靠海河及其支流进行灌漑。因此,海河对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有极其重要关系。
  但是,海河是一条很不馴順的河道,这是由于:
  ①它是一条潮汐河道每天有两次涨潮落潮,如果上游水量不足,海水就要上溯到市內,造成海河的咸淡不分;
  ②又是一条排水河道,天津市的生活汚水和工业废水,历来都是直接或間接排入海河,据統計全市共有下水道出水口674处,每天排出的生活汚水和工业废水达368秒立米(包括塘沽为4.44秒立米),大量汚水直接或間接流入海河,造成海河的淸浊混流;
  ③海河从总的情况看,是水量不丰富的河道,特別是春季,海河常常由于上游来水量很少,不足以压咸冲汚,使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1952年春季干旱无雨海河最低流量一度只有9秒立米,不足以压咸冲汚,咸水曾上溯到西河水厂以上,使天津自来水水源受到很大影响,而海河两岸工厂,有的因水質恶劣被迫停工,有的产品質量下降,农田秧苗也有部份被咸水淹死。
  1957年冬和1958年春,华北地区普遍干呈,上游来水逐漸减少,到58年4月20日海河流量只有4.2秒立米,几与排入河內汚水量相等,水質严重恶化,河內已見不到魚类,据水質化驗結果表明,耗养量最高达198毫克/升,氨氮高达12.3毫克/升,鹹度高达385毫克/升(以上系58年4月11日化驗)。
  由于河水严重恶化,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淨化非常困难,幷且增加产品成本,影响产品質量。据調査天津造紙总厂淨化河水,投入大量硫酸鋁、漂粉、氯……等,每日需用7000元,但淨化后的水質仍然不好,使紙浆質量降低,断头增加,日积压残次品50吨;西河水厂所抽的水都是黑臭水,虽然投入大量葯剂,但水質仍无法保証,至于郊区农田,由于水質咸度太大,約有49万亩稻田不能及时挿秧,而已挿秧的稻田也不能保証供水,使农田干枯。
  海河的咸淡不分,淸浊混流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問題。改造海河不論在經济上、政治上都具尊重大意义。据統計,海河在改造以后,每年可节約压咸冲汚的淡水量約15.5亿立米;同吋,在改造以后,海河本身又是一个河道水庫,基本上解决了工农业生产用水水源問題。其次在全市下水道排出大量汚水中,含有大量肥料,据化驗,汚永含量約为万分之二;又据郊区試驗,用汚水灌田,每亩可节省化肥15市斤。另外汚水可以生产沼气;提煉工业和医葯上有用的一些物質,如从一吨汚泥中即可提取維生素乙12克;再次天津是13个省市的出进口岸,对外交通运輸非常发达,但由于海河水量不足,三千吨海輪只能乘潮半截駛入天津,海河改造以后,水位可以經常保持在大沽水平2.5米,大大便利对外运輸;第四海河改造以后,还可以美化城市,改变天津市的卫生面貌和自然面貌。随着城市河湖系統和綠化规划的逐步实现,将是条条河道碧水相連,处处綠树成蔭,使人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采。
  第二節:海河改造工程规劃介紹
  海河旣然存在很多問題,同时对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发展及城市生活用水具有重大关系,因此,无論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是从长远的需要看,彻底改造海河都是十分必要的,除此而外,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水源問題。
  海河改造工程规划,包括海河口建閘,汚水改建和农田排灌系統改建等三項工程。通过这些工程达到汚水不入河、咸水不上溯、好水不流失,将用于压咸冲汚的淡水节省下来,保証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及航运事业用水的充分供应。
  海河建閘工程:是根据“咸淡分家”的原則进行的,其主体工程有:防潮閘、拦河壩、漁船閘和引河。防潮閘是在海河左岸挖开一条长1400米,宽250米,11米的引河,在引河上建閘,平时防止潮水上湖,汛期防洪調剂海河水位。防潮閘长188米,宽64米,高18.5米,有9个閘墩,8孔装16扇平板式鋼閘門;閘上为公路桥,两端为带有民族风格的四层建筑,內装16架电动启閉机。
  拦河壩位置紧靠着防潮閘,在海河故道上,主要作用是不呌,海水上溯,不讓淡水流失,使海河零成一个河道水庫。拦河壩长300米,高13米,底宽263.5米;頂宽15米,由正壩(土壩)和付壩(断流壩)組成。
  漁船閘位于塘沽以东漁业村与东大沽之間,是为了在拦河壩,节制閘工程建成之后,解決漁船的出入問題。在閘上挖引河500米,閘下挖引河1300米,宽120米,在引河上建漁船閘一座,閘室长120米,淨宽14米,高8米,閘下辟为漁港,供漁船停泊收港卸貨使用。
  汚水改建工程:是根据淸浊分流原則,使汚水不流入海河,幷通过汚水綜合利用,变有害为有利,根据上述精神,汚水改建规划基本包括三个方面:
  (一)将现在向海河排洩汚水的674个出水口,汚水流量共4.44秒立米(其中市区为3.68秒立米,塘沽为0.76秒立米)进行改建,使这些汚水分为7系統归納为5个出水口,分別改道排向郊区。下水道改建规划是按照天津市地形和原有管道分布情况规划的。
  ①子牙南运地区:收水范围包括子牙河和南运河之間和南运河以南、北馬路以北地区,汚水自东向西排入侯家台附近洼地,再轉至跑水洼;
  ②子牙新开地区:收水范围为子牙河、新开河及新开河以南、中山路以北地区,将汚水引至民权門最后排入南淀;
  ③河东地区:收水范围中山路以南,海河以东及京山鉄路以北地区,汚水自东向西引至民权門与子牙新开地区汚水汇流;最后排至东大排水渠及南淀;
  ④大直沽东南郊地区:收水范围包括海河以东、大直沽,津塘公路、八緯南路、唐家口一带,汚水排入东大排水渠;
  ⑤河西地区:收水范围为南运河以南,南围堤以北,南郊工业区以西地区,汚水排至跑水洼;
  ⑥南郊围堤內外地区:收水范围包括南郊围堤內外工业区、灰堆及柳休养区,汚水排至双林农场小海地积肥场;
  ⑦塘沽地区:分为河南、河北两部份、河南地区汚水排入津南咸水干渠,河北地区汚水用于农田灌漑。(二)在下水道改建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汚水灌漑农田,在郊区修建汚水明沟,以便将汚水引到灌漑地点。
  (三)对沿河工厂的工业废水进行改建,使废水不入河,改道排入附近下水道干管。在工业废水放流之前必需經过处理,以免影响农田灌漑。
  农田排灌系統改造工程:为了彻底实现海河的“淸浊分流”和“咸淡分家”,除了修建海河閘和市內汚水系統改建外,还必須完成郊区农田排灌系統的改建,解决市內汚水出路問題和郊区几个十万亩稻田排咸問題。
  农田排工程,主要是在海河南、北各挖一条通入渤海的排水河道。海河以北地区,由东局子修一条干河,穿越东、西碱河,經黃兒庄山岭村北、通过黑猪河、金鐘河入海,全长27公里,为北塘排水河。連接这条河的除原有許多小沟渠外,另外在干河南部新挖大安排水河,中心庄排水河及疏浚延长中河,以便把全部咸水納入干河排洩入海。海河以南地区,由巨葛庄起穿越馬场減河到大沽入海,全长34.7公里,为大沽排水河。另外在大沽排水河上游,还挖先峰、团洼、靑宁后、四号房等4条排水河,全长34.5公里。
  上述各河排水范围,耕地面积134万市亩。排水河长度149公里,共修建桥、涵、扬水场255处,动力設备2595馬力,总排水量14.54秒立米,构成一个强大排水网。
  海河改造工程规模之大,时間之紧,在天津建設史上是空前的,全部工程投資8000万元,相当天津市第一个五年計划市政建設总投資的1.3倍;下水管埋管总长度共計202公里,相当于天津市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修建下水道长度总和。其中大型馬蹄管(管径高2米余,底宽3米)132公里,幷且要修建抽水站20座,安装电动抽水机78台,計8000多馬力。
  海河改造工程由于规模大,所需人力、物力也很大,仅海河建閘、汚水改建两大工程共需各种材料70多万吨,其中主要材料,如鋼材需5000余吨,木材66382立米,水泥58088吨,砖10640万块,粗細砂109600余立米,各种石料142700余立米。
  海河改造工程,特別是汚水改建工程,遍及全市,影响面很大,根据計算,两大工程需拆除房屋达83000余平米,拆迁对象包括工业、手工业、商店、学校、机关团体、住宅等各种用房。
  海河改造工程,按照一般状况,需要3年左右时間才能完成,但为了迅速解决水源对天津市的威脅,支援工农业大跃进,經市人民委員会討論决定,在1959年3月底基本完成建閘和房水改修工程,以后又决定在1958年底基本完成,計划前后跃进了三次,成为天津市1958年大跃进的标帜之一。
  第三節:全党全民动手改造海河
  海河改造工程一建閘与汚水改建,于1958年7月1日全面开工,当时正处在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的形势之下,劳动力、建筑材料和运輸的供应都比較紧张,同时,我們对这样大规模工程缺乏經驗,谁备时間也比較仓促,从确定方案到开工只有一个月时間,而施工条件比較差,牵扯范围广,汚水改建工地遍及全市,有30公里左右管道需同时开槽,有許多道路要断絕交通;建閘工地施工地区狹窄,土質不好,每天两次涨落潮,强潮流量在3000秒立米,对施工非常不利。但是,就在这样条件下,海河改造两大工程在1958年底基本完成,創造了天津建設史上最快的建設速度。
  1959年春,农田排灌系統改建工程及汚水改建收尾工程継續施工,幷于上半年胜利完成,至此彻底改变了海河长期存在的“咸淡不分”“淸浊混流”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了天海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問題,为今后爭取更大跃进創造了有利条件。
  海河改造工程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間(其中建閘和汚水改建工程,只用了6个月时間)就全部完工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党的正确領导和建設社会主义总路綫的深入人心。为了迅速地完成海河改造工程,中共天津市委在开工之前发出了“全党全民动手改造海河”的号召,天津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議也作出了“关于改造海河”的决議。根据市委指示:
  第一、政治掛师、思想領先,各級領导亲自上陣指揮作战。在海河改造工程未开工之前,市委和市人委就一再指出,“改造海河主要是为了解决本市的水源問題。这是一項馴服海河,改造自然、改变天津历史面貌的重大工程,因此,要广泛深入地宣传改造海河的意义”。按照市委和市人委指示,从市到区都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通过电台,報紙等各种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基本上做到了家喩戶晓。特別是工地上政治思想工作更是活跃,內容丰富多采,据統計,仅建閘工地宣传形式就有40多种,各种報刊63种。由于加强了政治思想和宣传工作,就保証了海河改造工程的人力,物力的充分供应,鼓舞了劳动大軍的旺盛士气,战胜了酷暑、严寒,保証了工程的順利完成。
  在两大工地上,市、区各級領导亲自上陣,到第一綫指揮作战,发动群众、解放思想,解决了工程上許多重大問題。如拦河壩流壩工程,如按正规施工,必須等节制閘完成后才能合攏,这样工程就要推迟到1959年3——4月完成,但由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領导亲自領导工程技术人員,分析情况,排除困难,結果仅用了44天时間在1958年11月28日胜利合攏。
  通过政治工作,許多人都深深認識到只有在党的領导下才能馴服海河,做到前人所不能做也不敢做的大事,北閘口有一位农民說的好:“不怕海河建閘的工程大,一百万土石方算不了啥,全党全民总动員,我們的雄心比天大,莫說在海河头上建个閘,莫說呌咸淡两分家,就是移走泰山塡平海,有了党的領导我們就能办到它”,据統計,在海河工地共有1309个先进集体和23923名劳动模范,参加劳动的大軍写出詩歌800多万首,这些詩歌成为政治思想工作有力形式之一,对鼓舞劳动热情,提高劳动效率起了积极作用。
  第二、动員和組織各机关、工厂、部队、学校、农业社員和广大市民参加义务劳动。仅海河建閘,汚水改建两大工地,就有71万多人次参加了劳动,其中义务劳动为930万个劳动日,占两大工程总劳动日的75.6%,义务劳动成为改造海河的主要力量。
  在这支劳动大軍中,工人、农民、軍工是主力部队,承担着最艰巨的任务,完成的也最出色,如承担拦河壩工程的某部队,虽然施工条件很差,技术不熟練,但由于也們的积极努力,創造了每4.30分捆一个柴石枕的快速記录,幷且在44天中完成拦河壩流壩工程。东郊区靑年飞虎队和火箭队,在挖引河工程中,分別創造了每人平均完成13.2立米和45天任务,15天完成的优良成績。南郊区施工地段是蘆根稀泥,条件很坏,但也們赤脚踏平蘆根,用手抱蘆根泥,有些同志手脚被蘆根刺破也不下战场,結果平均每人超額4倍完成了土方工程任务。
  在改造海河工地上,有許多人来自机关、企业、团体的干部和大、中学校的师生,他們之中虽然多数人过去沒有参加过体力劳动,但热情也是十分高涨,如公安部門前后4批参加义务劳动的干部,連績夺得紅旗。天津医科大学为了搞好义务劳动,把学校搬到工地,由院长和党委書記掛师,各年級支部書記担任队长,他們将义务劳动与思想工作結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劳动热情,結果在15天劳动中,有185人被評为劳动模范,202人受到口头表扬。
  在改造海河工地上女同志們也发揮了很大力量,創造了惊人成績。如鋼鉄妇女連、海鷗队、刘胡兰連、赵一曼連等,都創造了优異成績,成为工地上的巾幗英雄。
  在改造海河的施工期間,市委、市人委的領导同志,市人民代表,也以普通劳动者身份参加了义务劳动,他們的行动不仅給广大群众以极大鼓舞,同时,也充分說明了我們的党,我們領导同志永远在群众之中,同呼吸、共甘苦,領导群众前进。
  实践証明,組織义务劳动不仅是加速海河改造工程的进度,节約投資,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重大措施之一,同时,也是一次劳动鍜練,改造思想的运动,在政治上具有重大意义。經过参加海河劳动之后,絕大多数人获得了劳动,思想双丰・收。如天大給排水专业,把工地当課堂,边学边做,使理論联系实际,不仅解决了工地上技术力量間題,帮助工地开展了技术革命,而且学生老师和工人接触之后,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許多人深深感到向工人学到了許多書本上学不到的知識,幷且眞正認識了智慧存在于劳动之中,知識份子必須与工农結合,否則一事无成。有許多干部也說:参加半个月或一个月劳动,比学一年理論还强。也有的說:这里是工地,又是政治訓練班,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敎育。
  第三、全面支援,大搞共产主义协作。在海河改造工程一开始,市委和市人委就春重指出,由于海河改造工程大,时間紧,同时缺少大量建筑材料和各种設备,必須在全市范围內开展共产主义协作,积极解决物資和运輸的供应問題。全市各部門热烈响应了这一号召,从各个方面給海河改造工程以很大的支援。如大明电机厂、新安电机厂、亚光变压器厂等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共支援了各种规格的电动机82台、变压器12台,天津船泊厂、矿山机械三厂职工,自动利用业余时間为海河改造工程加工水泥管模和水泵底閥。在运輸方面,由于支援鋼帅升帐,鉄路和市內运輸都非常紧张,但运輸部門为了支援海河改造工程,克服了許多困难,昼夜突击赶运,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所有这些物資、設备以及运輸方面的支援,对海河改造工程的順利进行起了极大作用。关于房屋拆迁問題,根据以往經驗,困难很多,因为拆迁房屋直接影响到市民的职业生活居住問題。海河改造工程虽然房屋拆迁的任务很大,影响面較广,但是进行的非常順利。如獅子林大街和十字街需要拆迁300多戶市民房子,仅4天时間住戶就全部迁出;紅桥区怡和街居民为了协助政府做好拆迁戶安置工作,自动騰出住房安置拆迁戶問題。
  为了支援海河改造工程,許多医务人員到工地服务,許多剧团和音乐工作者到工地进行慰問演出,許多市民組織慰問队到工地送茶送水,問寒、問暖。塘沽区的居民組織拆洗衣服小組,为工人、农民拆洗衣服。所有这些生动的事蹟,充分反映了全市人民对改造海河的热情,同时也反映了新社会人与人之間关系。
  海河建閘和汚水改建工程,在1958年底已基本完成,1959年又継續完成了农田排灌系統改建工程和汚水改建收尾工程,至此,彻底改变了海河长期存在的“咸淡不分”和“淸浊混流”现象,从根本上解决天津市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水源問題。

知识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本书主要介绍了天津的自然概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天津房屋建筑的历史概况和建筑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同时还涵盖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房屋建筑与管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房屋建筑任务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头两年,天津建筑业出现了全面持续大跃进的新局面。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天津市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包括道路与桥梁建设、给水事业、下水道工程、绿化天津、战胜洪水以及改造海河等。最后,文章还提到了天津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发展,包括解放前后天津电车事业的变化、公共汽车的巨大发展以及一般公用事业如路灯、渡口和殡葬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