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个五年計劃时期天津建筑企业的巨大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759
颗粒名称: 第三章:第一个五年計劃时期天津建筑企业的巨大变化
分类号: TU984.221
页数: 25
页码: 38-62
摘要: 本文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計劃时期天津建筑企业的巨大变化包括第一个五年計劃时期的建筑任务、国家大规模經济建設的开始,促进了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加強房屋建筑的管理与养护等情况。
关键词: 天津市 建筑企业 五年计划

内容

第三章:第一个五年計劃时期天津建筑企业的巨大变化
  第一節:第一个五年計劃时期的建筑任务
  国民經济恢复时期的胜利結束,为大规模經济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础:1949年天津解放之后,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領导之下,由于国家財政收支和物价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土地改革后农村購买力迅速提高,城市貿易日益活跃以及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使天津市的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据統計,到1952年即我国結束經济恢复阶段的最后一年,天津市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152%,許多工业产品超过了解放前的最高水平。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政府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作了許多工作,进行了許多重大的市政建設,大力发展了文敎卫生、社会福利事业,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也有了显著地提高。所有这些情况,就为进一步发展国民經济实行第一个五年計划鋪平了道路。
  第一个五年計划的方針与任务:1952年当国民經济恢复阶段即将結束,肃淸封建残余势力基本完成的时候,党中央和毛主席及时的制訂了我国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綫,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內,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幷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資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接照过渡时期的总路綫,我国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經济的第一个五年計划,这是一个引导我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使我国摆脫落后走上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道路的伟大建設計划。我国第一个五年計划的建設规模是很大的,国民經济各部門发展的速度也是很快的,五年內至国經济建設和文教卫生建設的支出总数达766.4亿元,折合黃金7万万两以上。
  天津是全国现有主要工业城市之一,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国家第一个五年計划的要求及天津市的基本情况,制訂了天津市第一个五年計划。天津市第一个五年計划的方針是:“在全国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利用现有設备能力,积极稳步地对資本主义工商业、手工业和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支援国家建設,供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生产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需要,幷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相应地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根据笫一个五年計划的规定:在工业方面,地方工业产值增长1.17倍,即平均每年递增16.8%。农业方面耕地面积扩大到11.6万亩,較1952年增加13.4%,粮食总产量1957年将比1952年增加16100万斤(即增加49.1%)。 商业方面,社会商品零售总額五年內增长20.16%。城市商业社会零售总額增长24.5%。
  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的基本建設任务: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工农业生产都有迅速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也有相应的提高,因而,天津基本建設任务也空前繁重。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天津地方基本建設計划投資共23220万元(按:以后削減为19200.9万元),其中建筑面积为965594平米(按:以上均为計划內投資)。
  五年內限額以上的工程項目,共有13个,限額以下的工程項目有76个。未列入国家計划的基建投資共有4569万元。
  通过上述投資,工业、市政建設、文敎卫生都有很大的发展,由此可見,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任务是十分繁重的、艰巨的,要求我們从思想上、組織上作好准备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二節:国家大规模經济建設的开始,促进了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建立与健全国家的建筑管理机构,扩大基建队伍:1952年当国民經济恢复阶段即将結束的吋候,党已予見到“新的大规模的建設即将开始,基本建設在正个工作中的比重,已經起了根本的变化,基本建設工作在正个国家工作中,就被提到了首要地位”。但是,当时基本建設工作的状况又是如何呢?是“基本建設任务十分重大,而基本建設力量十分薄弱”(以上所引見1952年11月18日人民日報社論)。天津的情况和全国情况基本相同,特別是“三、五反”之后,私营建筑业已經大大削弱,須要扩大国营建筑企业来占領这个陣地,以适应大规模經济建設的需要。为此,在1952年7月根据市委的决定首先成立了天津市建筑工程局,邡强天津市建筑管理工作。
  另外,在1952年以前,天津的建筑設計力量也是很薄弱的,当时除了国、公营建筑公司有一部分設計力量之外,設計工作还操縱在私人开业的“建筑事务所”手里,这完全不能适应大规模建設的需要,所以,在五反之后,即建立了国家的設計机构——天津建筑設計公司。在施工方面:虽然較設計方面好一些,但原有的国、公营建筑公司,如天津建筑公司、工人合作建筑公两、建筑合作社、华北后勤直屬第二工程公司、新华工程部等总計也只有固定工人1000多人,临时工占的比重很大,因此,根据华北建筑工作会議精神在市委的統一領导下,由各机关、企业抽調了大批干部、技术人員輸送到基本建設部門,幷从建筑工人中固定了近两万名作为长期工人,迅速壮大了基本建設队伍,使国营建筑公司由原来的3个扩大为8个。
  总之,从1952年下半年到1953年初,由于認眞的执行了党的正确方針政策,迅速扩大了基建队伍,建立与健全了基建領导机构,从而在思想上、組織上为迎接大规模經济建設作好了准备。
  正頓队伍和建立責任制运动:1953年我国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計划时期,随着大规模經济建設的开始,天津的基本建設任务空前繁重。为了适应这种新的需要,在1952年7月以后建立了国家的建筑管理机构,扩大了国营建筑力量,形成了一支拥有干部5524人,长期固定工人19316人的生产大軍,使建筑业由分散开始走向集中。但是,建筑队伍是在很短时間壮大起来的,質量不高,成份复杂,所以在1953年开工之后,施工现?出现了严重的混乱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在干部当中,虽然有部分是从机关、企业抽調的优秀干部成为建筑业的骨干,但是大部分是来自社会劳动就业、私人营造厂商和公安部門轉訓人員;在工人中,有70%~80%屬于半工半农和城市貧民,15%左右出身于反动阶級,血統工人占的比重很小。这样一种状况,必然会造成不負責任、无人負責和工人劳动紀律松弛的现象。
  針对这种情况,在1953年5~6月开展了以加强政治思想敎育为中心的正頓队伍工作,在干部中通过检查总結,初步揭发与批判了施工中不負責任和无人負責的混乱现象。在工人中也进行了关于加强劳动紀律的敎育,开展批評与自我批評,对混入工人中的坏份子进行了适当地处理,同时調整了基层組織,精簡了一部分不称职的干部,通过正頓队伍工作,提高了职工的政治觉悟,扶植了正气,打下了邪气,扭轉了劳动紀律松弛,不服从干部指揮,謾罵干部、迟到、早退、曠工缺勤现象,初步扭轉了工地上的严重混乱局面。
  建筑部門的干部、工人来自四面八方,这就反映了两个問題:①大部分干部业务生疏,技术水平不高,对基本建設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缺乏正确認識,必須加强对基本建設部門中的領导骨干、技术人員的思想敎育工作;②只
  要加强政治思想敎育工作,尽管組織不純、技术水平不高,混乱现象是完全可以克服的。任何借口工人成份复杂、思想落后,不相信群众,忽視政治工作,就无法提高基本建設队伍的質量。因此,正頓队伍实質上就是加强政治思想敎育。
  另外,在正頓队伍工作中,也揭发了許多施工中間的浪費与无人負責现象。为了克服施工中浪費与无人負責现象,从1953年7月又开展了“反浪費、反无人負責与建立責任制”运动,通过这一运动揭发了許多浪費严重无人負責的现象,建立了施工作业計划,技术管理和質量責任制。
  建立責任制运动,实际上是正頓队伍工作的继續,通过一个半月的正頓队伍和两个月的建立責任制运动,使广大的建筑业职工提高了阶級觉悟,初步树立了主人翁思想,为完成1953年施工計划創造了有利条件。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在1952年以前,天津市的建筑业主要还停留在分散經营、自由承揽业务的阶段,虽然已經建立了国营建筑企业,但由于私营建筑业的存在,而国营建筑企业力量薄弱,缺乏經驗,在經营管理方面,还沿袭着旧的資本主义残余制度,作为劳动产品分配形式的工資制度,也是多种多样极不統一,因此,作为社会主义企业无論是在經营方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缺点,为此,从1953年以后,随着第一个五年計划的执行和建筑队伍的扩大,相应地按照社会主义的經济规律,彻底改变建筑企业的經营管理的落后面貌。
  一、統一分配基建任务,使建筑业納入国家計划軌道:从1953年以后,随着大规模經济建設的开始,建筑业承担的任务,以1953年和1952年比較,几乎增加一倍,为了加速基本建設工程的进行,除了成立基建任务分配小組,全面登記各个系統的基建任务,幷帮助各单位解决編制計划所遇到的困难問題之外,建筑业在完成民主改革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一系列生产改革,建立了施工財务計划和作业計划等一正套計划管理制度,幷且建立了技术监督、劳动保护、安全、卫生、財务等制度。
  施工財务計划是建筑企业的計划,是国家計划的具体化。作业計划是将国家計划具体分配到基层生产单位,同时将规定的施工进度和資源条件作进一步安排,保証計划的实现。
  1956年在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基本建設又有新的发
  展,而基本建設力量由于在1955年大部分抽調出来支援重点建設,形成任务与力量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但由于建筑部門,根据党的指示,按照“先工业、后文敎再一般”的精神,进行全面地計划排队,同时建立了月度生产平衡会議,切实安排月、旬作业計划,实行生产指标层层控制,层层保証,胜利完成了1956年施工計划。
  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由于不断地与分散和无計划的管理企业进行斗爭,逐步建立与健全企业的計划管理和生产管理,从而使第一个五年計划的建筑任务,能够在1957年11月20日提前41天完成。对支援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改变旧城市面貌,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实行經济核算制,克服干部中資本主义經营思想,树立社会主义經营思想:經济核算制是有計划管理社会主义企业最基本的方法。解放初期国营建筑工业已开始实行不完全的經济核算制,幷利用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压低标价与私人营造厂进行斗爭。1953年以后,国营建筑企业大大发展,国家拨給企业一部分資金作为独立經济核算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但是由于經营思想不够明确,在工程中采取“宽打窄用”、“高估工料”,“提高单价”等等方法,謀取盈利。有些干部甚至公开說:“别看領导批評資本主义思想,反正賺了比不賺强”,就因为干部中有这种思想,使施工现场存在着許多浪費现象。1954年5月17日人民日報社論“端正国营建筑企业的經营思想”一文中指出:这是受了資本主义經营思想的影响。幷且說“資本主义經营思想是和国营建筑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質根本不相容的,是和国家对国营建筑企业的要求相违背的”。国营建筑企业的資本主义經营思想,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国营建筑企业是在“三、五反”之后成长起来的。它的成員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或間接来自私人营造业,还沒有完全摆脫他們过去的資本主义营造业的一套方法。在工程中高估造价,宽打窄用,使国家蒙受損失。为了彻底糾正这种不正确的思想,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检查,从1955年以后把經济核算制进一步推广到工人队、組,使各工人队、組按照下达的各項指标,研究措施,挖掘潛力,幷将各項指标完成情况,作为社会主义竞賽的主要內容之一,这样对降低工程造价,节約国家建設資金起了很大作用。
  三、实行八級工資制,推行劳动定額和計件工資,貫彻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則:解放前生产資料掌握在剝削阶級手里,建筑工人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出
  卖給資本家和封建把头,受着資本家和封建把头的层层剝削,过着飢寒交迫的日子。由于当吋工資制实际上是作为剝削工人的工具,工人工資很低,在1948年技工每天所得工資仅能購买三、四斤玉米面,所以生产效率很低,瓦工每天砌一二百块砖,木工三天作不好一个門窗扇的情况非常普遍。解放后党非常重視工人工資問題,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生产和工人的生活。社会主义的工資制度原則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根据这一方針,对旧社会不合理的工資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先是在1949年将貨币工資改为实物工資,这在当吋物价还不够稳定,沒有完全消灭国民党反动政府遺留下来的通貨膨涨的情况下,保証了工人生活。1953年国家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計划时期,随着有計划地經济建設开始,开始实行正规化的工資等級制——八級工資制,統一了过去多等級的工資标准,初步貫彻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工資原則。1954年在八級工資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揮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創造性,国家公佈統一的劳动定額,通过对統一劳动定額的推行,幷开始实行計件工資制,彻底貫彻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則——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由于正确的执行了党的工資制度,幷且使之不断完善,因而大大鼓舞了建筑工人的生产热情。使工程进度和工程質量不断提高。据統計,在1953年每个建筑工人年产值为3054元,到1958年提高到5988元。由于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保証按期或提前完成国家建設計划。
  反对建筑設計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复古主义的傾向及“适用、經济幷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社会主义設計思想的建立:“設計工作是基本建設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当国家建設計划确定以后,每一項工程質量是合乎要求,造价是否經济,建筑是否合理,設計通常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見1955年1月2日人民日報国家建委主任薄一波同志的广播摘要)。由于設計工作在国家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設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党对于設計工作給予极大关切和重視,幷在第一个五年計划开始执行的第一年,就适时的提出了正确的“适用、經济、幷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設計方針。
  天津市建筑設計公司成立于1952年7月。成立之后,为了加强对設計人員的政治思想敎育,在1952年和1957年,曾經开展了一个群众性的工程大检查运动及学习苏联的設計經驗运动,通过苏联設計結构計算方法与英、美設計結构計算方法的比較,認識到社会主义科学的先进性,树立了技术上一边倒思想,并初步批判了单純技术观点和对国家建設事业缺乏負責精神,使設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天津設計公司在不到3年时間(1952年7月~1954年底)內完成了价值1亿元的設計任务。但是,設計人員多半来自私人建筑事务所,过去长期接受資产阶級敎育,把設計作为个人取得名利的手段,因此也逐漸滋长着一种鋪张浪費忽視經济的傾向。特別是在1953年以后,建筑界在批判了世界主义、結构主义,学习采用民族形式之后,由于对民族形式缺乏正确的理解,于是在設計工作中走上了复古主义、形式主义的狹道,为鋪张浪費、追求豪华大开方便之門。許多設計人把建筑艺术形式放在首要地位,說什么“建筑就是艺术”幷在“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內容”的借口下,不加批判地把古代建筑形式盲目照抄、搬用,幷認为古代建筑——宮殿、庙宇等已經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这种錯誤思想的发展,就使得从1954年以后在天津的建筑設計中,出现了“宮殿”式的办公楼,“庙宇”式的学校、疗养院;四合院的工厂以及建筑上五顏六色的油漆彩画等,在一些建筑物上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豪华裝飾和純粹为了裝璜用的虛假結构,如設計了不能种花的花池子,見不着阳光的日光室,不能上人的楼台等,大大提高了工程造价幷造成施工上的許多困难。这种盲目搬用古代建筑形式,旣不适用,浪費国家的建設資金,同时幷不一定美观。如华北搪瓷厂,由于追求民族形式,不考虑生产作业綫的合理布置,把建筑排成四合院,用长廊連接,使生产很不方便。在美观方面,群众幷不承認搬用古代建筑就是美观,相反的把工人疗养院呌“中国庙”,总工会干部学校呌“日本庙”,第二文化宮图書舘呌“鴿子窝”(按:該建筑屋脊上裝有96个和平鴿以代替五脊六兽)。
  薄一波同志在“反对鋪张浪費现象,保証基本建設工程又好又省又快地完成”的講話中說“宮殿式、庙宇式的建筑,毫无疑义是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和前輩建筑师們的智慧和技术才能的,我們把它当作古代艺术品来研究和借鉴,在某些必要的公共建筑物里适当地加以采用,有时是可以的,但絕不可以忽視,宮殿式庙宇式的建筑物,其中的某些結构和裝飾,也反映了封建时代統治阶級供少数人享用和欣尝的特殊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設的今天,显然不应該无批判地在实际建設中加以提倡和推广”(見1955年7月2日人民日報)。另外,人民日報在1955年3月28日的“反对建筑中的浪費现象”的社論中反复闡述了“适用、經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設計方針的辯証关系。幷且强調指出:“建筑中忽視經济原則的傾向必須迅速克服,使建筑事业眞正符合国家的計划,用有限的財力最合理最有效地为經济建設为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服务”。为了消灭設計中的浪費现象,党指示首先在設計人員中开展一次深刻的思想批判运动,揭发設計中的浪費现象,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提高設計人員的思想水平,提高設計的質量。按照党的指示,从1955年5月开展了反对浪費、励行节約运动,在設計人員中根据揭发的大量事实,开展了一次辯論,許多工程設計人員檢查了自己的資产阶級設計思想,認識到形式主义与复古主义实际上是資产阶級唯心主义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通过对設計上形式主义复古主义的批判和貫彻中央提出的“坚决降低非生产性建筑标准”的号召,在市委領导下对全市非生产性建筑进行了一次审查,幷规定:①凡6月份以前已經开工的工程,应根据工程进度,在节約精神下把不必要的工程項目,虛华的裝飾和标准过高的設备,尽量予以削減,要求降低原造价10%——15%;②凡6月底技术設計未完或已完,但未交付施工,在不影响施工原則下,应按照国家新的經济指标設計,或在原設計基础上进行修改;③在6月底尚未进行設計,应根据国家新标准进行設計。
  由于設計人負經过批判复古主义形式主义之后政治思想有很大提高,积极主动地采取了許多措施和新的营造作法,大大降低了非生产建筑的造价。据該年截至10月底統計,天津設計公司在完成的40多万平米的建筑設計中,共修改了90多項工程設計,节約470余万元,如体育舘工程,修改之后仅土建部份由于取消了硫璃瓦及室內一些不必要的裝飾,如浮雕、石膏花飾、藻井等,簡化了山墙帽,节約了15万元,占原預算7.5%。
  反对浪費、励行节約运动,实际上是建筑思想上两条路綫的斗爭,是一个改造阶級立场,改造世界观运动。通过这一运动:
  一、广大的設計人員从思想上明确了“适用、經济、幷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設計方針是社会主义設計思想的具体化。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使用,是为了人民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上的需要。其次設計必須符合国家的經济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最大限度地节省国家的建設資金,要少用錢多办事,更多的滿足生产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質文化上的需要。再次才是美观。在不提高造价、增加建設投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設計得好看些。1955年以后进行的設計,基本都能够貫彻“适用、經济、美观”的設計方針,基本上克服了鋪张浪費、虛誇浮华的資本主义設計思想的不良傾向。
  二、端正了对标准設計的看法,認識到标准設計是实现建筑业广泛采用工业化的前提。如果不采用标准設計就无法摆脫建筑上落后的手工业操作的状态,不能加速設計进度,滿足大规模經济建設的需要。由于对标准設計有了正确的認識,批評了过去認为搞标准設計沒出息不能发揮个人才能和限制了个人艺术創造等資产阶級个人主义思想,加强了标准設計力量,因此,仅在1955年在宿舍、住宅、食堂、学校等工程上,推行通用图及重复使用图紙的数量占全年完成設計面积的45%。滿足了建筑上对設計的要求。
  为提高工程質量而斗爭:刘少奇主席在1956年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的政治報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但要表观在我們的經济成就的数量和进度上面,还必須表现在它的質量上面”。天津的建筑工程从一开始党就十分重視質量,在第一个五年計划的第一年就提出了“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口号,把工程質量放在首要地位。1954年党提出了“好、快、省、安全”的生产方針,幷且反复說明保証工程質量(好)是实现“快、省”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工程質量低劣不仅浪費国家建設資金,同时必然延緩工程进度。旧的私人营造业是专以营利为目的,根本不顧工程質量好坏,“三、五反”之后,打垮了私人营造业,建立与扩大了国营建筑企业,但是国营建筑企业的人員大部来自私人营造业,因而在第一个五年計划初期(1953年~1954年),虽然他們在口头上承認“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未認眞貫彻,不断发生单純追求数量忽視質量现象,甚至有些工程人員对質量事故采取隐瞞的态度。党对于这种忽視質量现象:
  首先是不断地在群众中深入宣传“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方針,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敎育,經常組織質量检查,通过生动事实,敎育工程技术人員和管理干部,使逐漸树立了“質量第一”的思想。
  其次从組織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使工程質量确实得到保証。建筑业的特点是:手工操作占比重很大,而手工操作主要是凭个人經驗,熟練程度,由于每个人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水平不同,对質量不容易进行考核。为了把实际操作方法和国家对工程質量要求統一起来,在1954年初編制了施工驗收暫行技术规范,开始实行材料試驗工作,对容易出質量事故的混凝土工程实行重量比,使混凝土配合比完全根据設計要求进行施工,保証了混凝土工程質量。在制訂操作规程同时,必須有必要的制度作为保証,因此,从1954年以后建立了技术监督制度和检查制度,設置了专門技术监督人員和建立群众性的小組自检制度。通过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和質量检查制度的执行,基本上杜絕了可能产生質量事故的漏洞。
  第三、工程質量的提高,除了加强質量敎育,建立必要的制度之外,职工的技术水平高低也是一个关鍵問題。解放前天津建筑工程很少,技术人員和工人缺乏实践的机会,技术水平和設計、施工經驗不足,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設的需要。特別是第一个五年計划之后,工业建筑增加,技术复杂,同时对工程要求較高,必須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因此,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問,曾多次开办各种技术訓練班,培訓各种技术职工,幷且不断用組織参观学习、观模表演、传授經驗等等方式,提高建筑业职工的技术水平,使国家交給建筑部門的基建任务,能够按質保量的完成。
  总之,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由于党对質量的重視,采取許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工程質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在1955年开展反对浪費、励行节約运动之后,成績更为显著。如混凝土工程中的蜂窝、麻面、露筋;砌墙工程中橫不平、竪不直、蛇腰、鼓肚、对縫、透风等现象在1953年、1954年的工程中很普遍,經过采取措施之后,混凝土工程保証了密实程度、规格、尺寸符合設計要求;抹灰工程达到表面光滑、平正、不裂紋、不离面。而砌墙工程,在1958年中央建筑工程部召开的砌墙表演大会上天津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建筑工程質量的全面提高,保障了生产和人民生活居住的安全。
  大力发展建筑材料工业,广泛組織貨源,改革供应,統一調拨物資:随着第一个五年計划的到来,建筑材料的生产与供应也空前繁重,为了保証完成天津基本建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加强对建筑材料工业的領导与管理。在1953年12月首先改組了建筑材料部門的体制,将原由市財政局領导的基本建設材料处,改为直接由市人民政府領导的基本建設材料供应处,統一領导和管理天津市建筑材料的生产、供应工作。
  建筑材料大致可分为两大部类:国家分配的物資,如鋼材、木材、水泥等;地方物資如砖、瓦、灰、砂、石等。国家分配物資,主要由計委負責組織向国家申請訂貨,統一交材料供应处根据計委分配計划进行供应。地方物資,由于种类很多,同时又受自然条件限制,除砖、土及一部分瓦由天津市生产外,灰、砂、石等材料和一部分瓦,必須向外地采購。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建筑材料的供需之間始終存在着矛盾(按:地方建筑材料除1955年以前有剩余,矛盾表现为供过于求外,其他各年均为供不应求)。为了解决矛盾,保証基本建設工程的順利进行,建筑材料部門作了如下工作:
  一、对資源的安排:从1953年起为了加强建筑材料生产的計划性,在砖、瓦生产方面,实行了“以銷定产”办法,分春、秋两季安排生产。但是,当时基建計划下达晚,变动大,用料单位報送計划存在一定程度的虛假,以致使某些地方材料出现积压现象。为此,在1954年先后公佈了“1954年砖、瓦、灰、砂、石統一管理办法”及“天津市人民政府基本建設材料供应处供料暫行办法”,对組織生产及資源的安排,平衡供需起了积极作用。1956年~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計划的最后两年,基本建設任务随着生产的发展又有很大发展。特別是1956年4月毛主席在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議上所作的“十大关系”的報告中指出“必須充分利用、合理发展沿海工业基地”之后,天津基本建設有很大发展,物質供应出现新的不平衡现象。为了适应新的需要,除在1956年成立建筑材料工业公司和木材加工工业公司,以加强对建筑材料工业的領导之外:①迅速恢复砖、瓦生产。天津的砖瓦业在1955年基建任务大量削减之后大部分停产,公私窑厂工人有80%以上回农村生产,同时1956年初又沒有打土方,为生产做好准备,这就为恢复生产增加了很大困难。但是由于党的正确領导,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增产节約竞賽,打破常规,进行冬季生产,因而,1956年仍然超額完成了砖21199万块,瓦287万片的生产任务(不包括新生窑厂产量)。而1957年又超額完成砖35315万块,瓦332万片,基本上保証了建設上的需要。②木材加工T_业方面:由1952年起即由材料处进行加工,供应成材。它的优点主要是:能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做到“优材不劣用,大材不小用”,对加工的付产品能充分利用;可以节約管理費用和加工費用,幷能減少运輪量三分之-左右。另外,供应成材可以做到专用,避免施工单位随便挪用木材。由于統一加工供应木材具有很多好处,所以以1953年之后就取銷了原木供应。到1954年統一加工原木达到5万余立米,原木出材率由70%提高到75%以上。1956年以后,天津基建任务增加,所需木材供应量亦随之增加,統一加工不能完全滿足施工上需要,各施工公司为了保証及时供应,成立原木加工厂,木料加工由統一走向分散,木材加工工业有一定程度的扩大。1957年除各施工公司自己加工生产之外,仅木材加工工业公司供应的成材較1955年增加70%,天津木材加工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二、供应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轉站供应、直达供应到送貨上門。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基木建設任务的增加,建筑材料的供应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总計从1953年~1957年共完成建筑材料和生产物資的供应达1157方吨,基本上保証了需要。
  天津对建筑材料供应,在第个五年計划开始的第一年,差不多全部采取轉站供应形式,这种形式,对天津工地分散,无条件大量儲备材料等特点,是有很大的优点的。但是,轉站供应也有很多缺点,这就是容易造成損失,特別是在运力紧张的情形下,往返搬运,会造成运力的浪費,因此,在实行轉站供应的同时,又推行了直接調动办法。在推行直調期間,也遇到了一些思想障碍,如工地怕造成小搬运不愿直調,但經过事实敎育,大認識到要加速材料的运轉,降低成本,节約运力,必須大力推行直調供应,幷且规定厂取与直調两种不同供应价格,灰、砂、石每立米和水泥每吨直調价格較厂取低13%~20%。这样大大剌激了用料部門对直調的兴趣,使直調成为主要供应形式。据統計,1955年灰、砂、石、水泥等主要材料直調量相当1953年的3.5倍节約資金77万余元。1955年在直調供应基础上,又試行了送貨制,按各个用料单位分布情况和各个車站、材料厂位置,本着就地取材精神,把材料直接保送到用料单位。送貨制的实行,可以节約搬运、归垜費用,如大直沽材料厂,由于实行送貨制,1955年仅节約搬运、归垜費用即达5万余元。1956年根据試行保送制度,制訂了送貨暫行办法,同时,为了配合这一制度的推行,按照車站、碼头、材料的分布,划分供应区,制訂分区供应办法,減少了相向运輸,节約了运力。保送制是建筑材料供应形式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保証質量,減少轉站損失,节省人力,便利用料单位,幷給財务結算創造了託收承付的有利条件;②便于全面安排供应計划(包括运輸計划),减少物資儲备,加速資金周轉;③砖瓦实行統一运价,解决了各工地运費負担不均的现象,对基本建設預算投資提供了統一标准。
  第三節:加強房屋建筑的管理与养护
  加强房屋管理的意义:城市的房屋建筑,无論是屬于全民所有(公产),或屬于私人所有(私产),都是人民的財富之一,都是劳动人民通过勞动所創造的物資。
  天津市的房屋管理工作,是从国民党反动派的破烂摊子上建立起来的。作为維护三大敌人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房屋管机构,虽然标榜着保护人民財产,“私人財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实質上保护的只是官僚、买办及帝国主义分子的利益,因此,在国民党統治的3年間,房屋管理混乱損毀严重,使人民財产遭受很大損失。
  天津解放后,党在領导恢复与发展生产的同时,非常重視城市的房屋管理工作,特別是城市房荒严重,房屋供需之間存在着很大矛盾的情况下,加强对现有房屋的管理,減少人为的損坏,延长现有房屋的使用年限有着很大意义。党曾經一再提出,解决城市房屋矛盾,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增加房屋建設投資,这一种方法虽然比較簡单易行,但是,不符合我們国家一穷二白情况,不能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房屋建設上去。第二种方法,新建与养护幷重,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适当增加一批新房,同时保护现有房屋不受損坏。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我們房屋管理部門,采取了第二种方法,認眞貫彻了新建与养护併重的两条腿走路方針,在增加新的居住建筑同时,加强了房屋管理工作,大力推动危房修繕,从而保証了公用和民用房屋的需要和安全,节約了国家的建設資金。
  私产房屋的管理:在1956年以前,当私人房产还未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加强对私人房屋的管理,是保护现有房屋不受損失,保証人民居住安全的重要措施。天津解放之后,由于正确的执行了党的城市房屋政策,在195〓年3月針对天津市的具体情况制訂了“私人房屋租賃暫行条例”,初步解决了房主、房客之間的矛盾,剌激了房主保护房屋的积极性,但是,天津市的房屋問題是有历史性的、长时期积累的恶习,不是經过一两次运动就可以完全解决的。特別是私有制的存在,租賃关系还不十分正常的情况下,有些私人房主認为經营房屋旣无大利可图,又要負担修房,于是“先卖点吃点,房屋早晚免不了归公”的思想非常普遍。当时房地产交易所虽然成立,但是房产交易允許私人自行协商成交,房产交易基本上还是自由市场,所以投机居奇、賎价拋售危房,零星分割裁卖房屋,索要搬家費,住戶利用留購进行投机套購,造成房屋交易混
  乱,使社会財富遭受損失。伪了糾正这种破坏城市房屋政策现象,保証人民居住安全,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根据党的城市房屋政策和中央內务部、城市服务部的历次指示:
  一、限制楼房及正体性建筑分割裁卖。从1951年以后,天津房屋占有情况,逐漸向分散发展,楼房及正体性建筑用分割裁卖的办法,达到投机取利的目的。但是楼房及正体性建筑,在建筑結构上是无法分开的,分割裁卖实际上是一种破坏建筑的行为。特別是在分割裁卖之后,一所房屋有許多个房主,在修繕保养房屋方面,互相观望无人負責,势必減少房屋使用年限。因此,从1954年10月,政府制訂了限制房主分割裁卖办法,广泛的进行宣传,說明分割裁卖的坏处,适时地制止了分割裁卖房屋的蔓延。
  二、限制住戶留买倒卖,进行投机。天津解放之后,政府虽然一再說明保障私人的正当产权,但是部分房主总是有顧虑,認为“房子迟早是要归公的”,希望卖房“捞一点是一点”,所以賤价卖給房客,而部分住戶留購之后,又轉手倒卖一部或全部。由于房客套購倒卖房屋可以取得暴利,有些房客有意欠租或拒絕合理的調正租金,破坏房屋租賃政策,影响房屋經常养护工作。为此,在限制楼房及正体性建筑分割裁卖时,规定限制住戶留購倒卖。对于已經留購的新房主规定不准轉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謀利。
  三、限制买卖危房及违章建筑。房主为了逃避修房責任或怕违章建筑拆除,造成个人損失,将危房或违章建筑賤价出卖,在1953年前后,也非常普遍,这样不仅对市民住房极不安全,同时由于违章建筑是政府规定严格取締的房屋,买卖双方很容易造成糾紛,所以在1954年以后,严格禁止买卖危房及违章建筑。对于要求出卖危房的房主,必須先将危房修好才准出卖,或者購买者有修繕能力,在买房后能够修房方准成交。违章建筑根据城市建設规划,須拆除的由区交易所严加控制,逐步予以消灭。
  四、限制拆卖房屋設备、指房借錢和索取搬家費用。設备是正体建筑的一部分,拆卖設备,实际上就是对房屋进行破坏,因此,群众对房主拆卖設备的行为非常气憤,要求政府加以限制。1954年二区首屆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就有代表提出:“我們在进行建設,他們却在进行破坏”,但是,限制拆卖房屋設备,必須首先从限制私商購买入手,因为当时房主拆卖設备多由私商(主要是拍卖行)收买包拆。为此现定凡要拆卖設备,必須經区建設科批准,私商不得自行拆卸設备,杜絕私人拆卖設备漏洞。
  本市居住房屋比較紧张,租房比較困难,有些房主在房屋倒底取締之后,采取指房借錢办法,进行勒索。另外,过去房主因急需收房自用或出卖,房客又有房可迁,房主酌予搬家費以补房客搬家时損失,这个习慣我們虽然未承認合法,但也未加限制,因而愈演愈多,成为一种恶习。有些房主为了高价卖房,謀取暴利,即以搬家賽誘攆房客,而有些房客,也故意以搬家費多少做为勒索条件,有的房主反映:“房屋一出租,就等于产权丟了一半”。所以生活富裕的房主,宁愿将房屋空着,也不愿出租。影响了现有房屋的合理使用。但是,对搬家費問題,情况比較普遍,而且习以成风,不是规定一个办法所能解决,主要采取宣传敎育、批評方法,使双方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議。
  五、取締非法房屋經紀人的活动。1951年10月政府决定取締房地产經紀人,各区成立房地产交易所。但由于房屋买卖仍存在着自由市场,允許私人成交后再到房地产交易所办理手績,这样就給一部分旧經紀人以可乘之机,暗中进行活动,哄抬房价、欺騙訛詐房客。对于非法經紀人的活动,政府采取坚决态度,根据情节輕重予以处理,严重的或屡敎不改的送法院处理,打击了非法經紀人的活动。
  六、关于危房修繕工作:“天津旧有房屋的状况,基本上是老、旧、残、破,市民得不到适当住所,妨碍生产,影响人民健康,妨碍市民正常工作”(見杨振亚同志1951年2月3日在天津市三屆各界代表会第一次会議上報告)。天津现有房屋,大都是1936年以前(七七事变以前)建筑的,有許多房屋超过了保固期限。一般建筑有20~30年的历史;最早的有70~80年的历史。如旧日租界的房子,大部分是1910年~1930年建筑;南市一带的房子多系1910年~1920年建筑;河北一带的房子多系1910年左右建筑;城廂一带建筑年代更远,有的有百年历史。由于天津现有建筑年代久,加上过去租賃关系混乱,人民收入菲薄,房客不交租,房东不修房成为普遍现象,許多房屋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据1950年調查,天津市原有建筑全部完好的只占30%,普遍破漏的占58%,严重破漏有倒塌危险的約占10%左右。由于危房多,所以在解放前每到雨季經常发生塌房伤人事故。如在国民党反动派統治时期,匪联勤被服厂子弟学校,楼板突然塌下,200多个学生受到輕重不同的跌伤和砸伤。解放后党非常重視房屋的修繕工作,特別是1951年房屋租賃条例公布之后,由于貫彻了“以租养房”的方針,在政府大力推动,群众监督之下,仅在1951年、1952年修繕了危房32万余間,全市約有一半住房得到程度不同的修繕。但是,天津市房屋年久失修的情况是严重的,虽然在恢复时期修繕了不少房屋,但在私人經营的情况下,或因房主限于經济能力,修繕不彻底,或因房主的敷衍搪塞,修房質量不高,再加上天津原有房屋一般是老、旧、残、破,年年修年年破,旧的危房还沒有修完,又发现一批新的危房,所以推动修繕危房,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是一个經常性的任务,每年都动員了很大一部分力量进行这一工作。
  推动私房修繕,直接关系着生产、关系着人民生活居住安全,任务旣繁重而又复杂,因此,必須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1953年全市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普查和修繕危房运动,通过報紙、电台及其他各种形式宣传党的城市房屋政策,掀起了一个群众性修房,貫彻租賃条例运动,結果收获很大,到7月底全市修房37185間。
  大力推动私人修房,必須与調整租賃关系結起来,解决低租、欠租問題。使房主、房客双方互相协作,互相监督,房主修房,房客交租;房主把一部分租金存入銀行,作为修房儲蓄,这个办法群众一般反映很好,解决了不少糾紛。
  大力推动修房,实际上也是对群众进行爱护国家財产、提高群众社会主义思想工作。在几千年来私有制观念的影响下,許多人抱着这样思想:“房子是我的,想修就修,不想修就不想修”。另外,也有些房主,对社会主义有抵触情緒,抱着“倒一間房,卖三根檩”的态度,因此,对房主必須反复地进行敎育,說明房屋虽然屬于私人所有,但也是社会財产一部分,不是爱修就修,不爱修就不修,特別是举办修房展览会,处理拒不修房砸伤房客,对房主敎育很大,推动了一部分房主修房积极性。
  另外,在推动修房工作中,貫彻了拥軍、优屬和照顧无力修房者的困难,优先进行补助或进行貸欵。修房时特別注意隐蔽性危房,強調普查要细,修要彻底。正因为在房屋管理中,貫彻了一切从保护原有房屋不受損坏的方針,采取了許多积极有力的措施,所以到1956年,全市推动私房修繕达58万余間,其中由政府貸款191万余元,修房9万余間,补助費16万余元,修房7千余間。天津市園有房屋差不多都經过程度不同維护,对于保护社会財产,保障生产和居住安
  全起了很大作用。
  七、对私人房屋的社会主义改造。天津市的房屋状况,根据1955年11月份的調查,共有156万余間,其中屬于私营房地产企业或私人占有的房屋为81.7万余間,占全市房屋总数的52.27%。而在私人占有的房屋中,又有一半以上即47.5万余間为出租房屋。解放后,为了保障社会財富免受損失和人民居住的安全和安宁,采取了許多积极有效措施,加强了对私房的管理,制止了解放前长期存在的混乱现象。但是,房屋掌握在私人手里,采取資本主义的經营方式,是和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的居住和使用是有矛盾的。中央城市服务部张永励付部长在第二次全国厅局长会議上“关于城市房产管理工作的報告”中对这种矛盾的表现形式提出了三点:①房主抱着“得过且过,得一点化一点”的态度,只收租不修房,使房屋得不到正常保养;②租賃关系混乱,房主任意抬高房租,索取額外費用,加重职工負担,影响职工生活;③出租条件过苛,甚至有的宁愿把房屋閑置,不肯出租,妨碍房屋的合理利用。
  从天津的情况看,和全国各城市基本相同。由于房屋为私人所占有,首先就使得房屋使用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揮房屋的作用。天津市的居住房屋缺乏,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問題,但是有些房主宁愿把自己住不了的房屋空起来,也不肯出租,影响劳动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从1956年1~4月份在房地产交易所登記出卖的7240間房屋看,絕大部分是空房或可以騰空的房屋,这說明私人房屋中潛力很大,就因为房屋私有制的存在,不能合理地調剂使用,以有余补不足,使现有房屋不能充分发揮作用;其次,房主中大部分抱着消极經营思想,“得过且过”,“得一点化一点”,不能很好养护房屋,虽經政府大力推动私房修繕也是敷衍了事,修繕极不彻底;再次,租賃关系不正常,存在着偏高或偏低情况,虽然租賃条例公布之后,历年解决了不少糾紛,但由于房屋性質未变,根本矛盾仍然仔在,新的糾紛仍然还会出现。
  私有房屋的租賃是資本借貸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租賃的方式获得一定利潤的資本主义經营性質。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全面地完成經济战綫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逐步消灭剝削制度,就必須对城市私人占有房屋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城市房屋置于国家的直接管理之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1956年初,当全国出现了对資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面公私合营时,天津市开始准备对私人出租房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人出租房屋和私人工商业一样,同屬于資本主义性質,也是按照贖买政策,但在改造的方式上不是采取“公私合营”,而是“国营定租”,即按照房主在一定时期的实收租金,減去各項开支后的盈余部分核算定租。房屋完全由政府經营,无論經营情况如何,均不影响房主租金。
  为什么对私人出租房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采取“公私合营”而采取“国营定租”方式呢?这是由于实行“公私合营,以产定息”,首先必須进行估值工作,但私人房屋在估值上存在着很多困难。如建筑結构、建筑年代不同,有的房屋在建筑时偷工減枓,外表虽好,質量很低,有的虽然超过保固期,但保养好,所有这些情况使估值很难合理,同时,在技术上也有困难,因此,采取“国营定租”方式,一方面适合私人出租房屋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达到改造的目的。
  1956年8月,市人氏委員会通过了天津市私有房屋社会主义改造方案,开始了第一批私改工作。当时整个形勢是很好的,对私人資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已取得巨大的胜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心所向,私人房地企业的职工也紛紛要求改造,房主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感到只有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大部分房主表示愿意接受改造,提出申請。根据群众的要求和形式势的需要,第一批私改,首先是对占有300間以上的大房产者进行改造(包括私营房产公司)。定租的办法是按1955年或一定时期內房主的实收租金,扣除开支部分(房地产稅、修繕費、經营費等),以实际盈余作为定租标准。对于經营亏累戶,按实收租金2%~5%定租以示照顧。对房地产企业的职工和专职經营房产的房主,政府采取包下来的办法:对依靠房租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房主,根据党的逐步改变剝削者为自食其力的勞动者的政策,愿意工作的可以酌情吸收安置工作。
  第一批私改工作,在党的正确領导下,由于广大群众的支持,进行的很順利,到11月份已胜利完成,共計改造了260戶,房屋64690間。
  在第一批私改取得經驗之后,1958年又开始第二批私房改造,改造范围为150平米(約合納税間11間)。由于第二批多数是中、小房主,房屋数量大、質量次、分散,所以定租首先考虑房屋的維修問題;其次照顧房主的生活。通过1958年对中、小房主的改造,天津市私人房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总計两批共改造房屋294690間。在私改之后,房主能够按期拿租金,收入固定,普遍感到滿意,而房租偏高的略有降低,对危房及时进行了修繕,解除了危险,保障了人民居住安全。
  另外,天津的各宗敎团体也有不少出租房屋,据1956年調查,共計为18107間。其中天主敎占有房屋最多,为15459間。敎会出租房屋和私人房屋一样,經营管理混乱、房租偏高、房屋得不到正常养护,房主、房客之間矛盾很大,群众要求对敎会房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在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敎会也感到經营房屋利潤少,在对第一批私房进行改造时要求对出租房屋进行改造。根据敎会要求,1956年底首先接受了天主教出租房屋。产权性質不变,房屋由政府統一管理,付給敎会一定的租金(占房租收入的2.3%)。幷且专門設立天津市天主敎房产联合經营处,負責敎会房屋的改造和管理工作。1958年在第二批私改中,又接管了基督敎、佛敎、道敎的出租房屋,至此,敎会房屋也納入了国营軌道。
  通过1956年和1958年两批私房改造,私人房屋在全市房屋中所占比重,已由1955年的52.27%下降到20%;国营公产由1955年的47.33%上升到80%。由于私人房屋在改造之后,是在国家統一管理之下,解决了私人占有制与社会主义建設之間的矛盾,大大有利于房屋的养护与合理使用,充分发揮了城市现有房屋的作用。
  公产房屋的管理:天津市的公产房屋管理,是在市房地产管理局統一領导之下,根据房屋的所屬系統,单位性質及財政来源,采取以下几种管理形式:
  ①直接管理:市屬行政单位使用公房,統一由市房管局直接管理,规划調配,幷由市財政拨款修繕。市行政单位所屬企业費开支的公司,由于性質不同,交房产公司經租修繕。
  ②委託管理:市屬文敎卫生部門使用公房,因为使用性質不同于一般机关,設备、修繕要求也有所不同,另外,使用上变动不大,所以委託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責責修繕。
  ③系統管理: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央及外地駐津单位使用的房屋;第二种是部队自建自購房屋;第三种是1956年私人工商业合营以后的房屋。但是,不論那种情况都是在市房地产管理机构的統一領导之下,市房管局有权进行监督检查对房屋养护及使用情况。
  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公产房屋的管理工作,着重貫彻节約用房,重点調整,合理使用及加强公房养护工作。天津市公产房屋,在1949年底一共只有65000間,但到1957年增加到1059000余間(包括代管产及私改房屋),公产房屋增长速度很快,随之而来的管理修繕任务也逐年加大。特别是在接管的房屋中,很大一部分屬于破旧簡陋房屋,必須加强养护,才能保証生产和居住安全。对于公产房屋的养护,在恢复时期,根据当时的財政情况,主要是“搶危补漏”,解决危险。1953年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执行了“好房好修、坏房簡修与一般养护”方針,修繕范围逐漸扩大,同时,对于超过保固期的危房,采取大修和落地重建办法,仅1953年就对河北区焦家花园,和平区的信昌里,河西区的三合里,三德里,紅桥区的兴仁里等处858間严重危险房屋进行了落地重建,解决了这些地区劳动人民长期住危房的問題,从1954年以后,由于公房在前几年普遍进行了养护,基本上結束了搶危补漏,轉入了經常維护阶段,幷且对高級房屋,实行“分級养护,按年輪流”办法,加强了高級房屋的养护工作。
  天津市房屋在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計划时期,虽然新建很多房屋,但缺房情况幷沒有解决:有些机关、企业、团体在房屋使用上也存在着过宽过窄现象。为了貫彻节約用房方針,在1957年对中央及外地駐津30多个单位,工商业系統90个专业公司,市屬行政机关及文敎系統的用房情况,进行了一次普查,通过普查制訂了使用公房的标准(平均尔每人4~7平米),有力的推动了节約用房工作,总計在1957年一年內,节約了建筑面积87000多平米,解决了一部分机关办公用房及职工居住用房間題。
  在天津的旧有大型建筑中,有些由于建筑时偷工減料,存在着濳在的危险,有些是解放前使用不合理,建筑反复移手,随意拆改,造成人为的破坏。解放后,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对一些大型建筑提出新的使用要求,但拆改原有建筑,必須首先进行鑑定,因此在第一个五年計划初期,即由天津設計公司抽調一部分力量負責大型建筑的鑑定工作,1954年为使房屋鑑定与修繕結合起来,将鑑定工作移交房管局領导。几年来由于对鑑定工作的重視,如对解放前有名的危楼——世界大楼进行了全面地鑑定、拆修;对劝业场、天祥市场、大光明影院等建筑內部改建的鑑定設計,一方面延长了旧有大型建筑的使用年限,同时也滿足了生产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对建筑上提出的新的需要。
  开展統一建房,“多、快、好、省”地解决职工住房問題:解放后在解决职工住房問題上基本上是由各单位分散进行,自己委託設計、施工、申請建筑材料,申請基建用地,这样不仅在人力上浪費很大,同时,由于分散建房,缺乏統一规划、安排,一切公共建筑、服务性建筑与住宅建筑互相脫节,因而,造成一些新的混乱现象,增加城市房屋管理工作上麻煩。为此,从1956年11月起开始实行統一建房,由市房管局为总甲方,負責全面的統建工作。統建的范围包括:市屬行政部門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住宅;地方工业、业商、文敎、卫生、建設、交通、手工业系統及中央、外地駐津行政单位的职工住宿用房。
  在政府决定实行統一建房之后,受到各单位的普遍欢迎和拥护,在1957年和1958年两年中,房管局接受了中央及地方103个单位的委託,建成了495977平米,进一步緩和了缺房的情况。
  两年的經驗証明,統一建房具有很多的优越性:
  ①便于統一調配物資,以有余补不足,挖掘建房潛力。在沒有实行統一建房之前,各投資单位自己申請材料,常常发生过多或过少现象。材料有富余的单位把材料移作別用,而少的或沒有申請到材料的单位,常常虽有投資但不能建房。这种情况,在实行統一建房后,材料由統建办公室掌握,可以进行全面平衡,完全解决了这个問題。如1957年統建投資中,有700多万元的自筹欵沒有材料,但經过平衡,幷采取統一改变結构、降低用料定额等办法,使无料单位也能建筑了房屋。
  ②便于統一进行规划,节約城市基建用地。分散建房,由于投資分散,某些地区虽然规划为住宅区,但由于地势低洼,塡土费用大或地上物处理較比困难,因而废棄不用。实行統建之后,可以集中力量处理地上物,統一先行垫土工程,所需費用平均分摊,这样就解决了大家爭用高地,废棄洼地现象,同时,統一垫土能节約土方成本,降低建筑造价。
  ③便利职工居住,統筹安排服务性建筑。分散建房,一个单位不好考虑也无力修建服务性建筑,往往职工迁入新房之后,小孩上学、購买生活日用品,感到非常不便。統一建房是按照城市规划街坊布置,在建职工宿舍(住宅)时,同时考虑到服务性建筑和公共設施,因此解决了建房与正个城市建設的脫节問題。
  ④統一建房只有一个甲方(房管局),一切由房管局負責,这样无論是申請土地、申報建筑、委託設計、委託施工等工作都由房管局負責办理,旣避免
  了多头,同时又可以节約一定的人力和时間。
  ⑤統一建房,由于設計、施工統一安排,在設計方面便于使用标准图或通用图,施工上因为是大面积生产,便于实行流水作业,节約临时設施,省工、省时和工程管理人員。
  实行統一建房虽然是一項新的工作,还缺乏經驗,管理制度上还不够健全,但事实証明它比分散建房具有很多优点,因此,从1957年以后,統一建房形成制度,統建办公室轉为房管局內部常設机构。
  第四節:第一个五年計劃的成就
  从1953年~1957年是我国实现发展国民經济的第一个五年計划时期,在此时期內,由于中央及市委的正确領导,認眞貫彻了“为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針,幷在各个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措施,因而,在1957年11月20日提前41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建設任务,通过第一个五年計划的实现:
  一、城市面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計在五年內共完成各种不同使用性質的建筑达421万余平米,其中厂房建筑50.1万余平米,仓儲建筑55.9万余平米,职工住宅1757万余平米,文敎卫生64.4万余平米,办公用房25万余平米,其他建筑49.6万余平米。通过第一个五年建設的完成,在工业方面:由于許多厂房,仓儲建筑按期完成,交付使用,有力支援了生产发展。在文敎卫生方面,增加学生席位10方余个(包括:大专、中专、普通中、小学),医疗床位2200个,影剧院席位4071个。特別是像大型体育舘、第二中心医院、兒童医院的兴建,对提高人氏的文化生活活、健康水平起了一定作用。在住宅方面:5年內新建175.7万平米,解决了近30万人的居住問題,建筑标准較1952年新建的工人新村有很大提高,如尖山住宅区、团結里、德才里及中山門、王串?、丁字沽等处,53年以后新建住宅均为三层或三层以上建筑,这充分說明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居住条件又有一定的改善。
  二、建筑力量的壮大,生产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天津建筑力量,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是由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在1953年以前,无論是設計、施工基本上都操縦在私人营造业手里。从1952年起,扩大了国营建筑业力量,經过几年努力,到1957年,建筑安装队伍已增加到19739人(另外,建筑材料工业职工增加到9514人,較1952年增加1.4倍),而这支基建队伍,通过冬訓学习、肃反、正风反右运动,技术培养和业务实践,无論是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从下列几个統計數字中即可看出由于职工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筑业的面貌同样发生了巨大发化。
  第一个五年計划各項指标完成情况:
  建筑造价(㎡):1953年128元.1957年72.87元.降低造价42.3%。
  建筑工人平均年产值: 1953年3054元.1957年5428元.提高产值77.73%。
  每平米用工数:1953年9.17日.1957年3.68日降低用工将近2倍。
  工程成本降低率:1953年1.31%,1957年7.74%。
  三、建筑业职工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建筑工人一般都是露天作业或高空作业,安全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但在旧社会里,工人不是人,根本沒有安全技术这一課題,因此,高空建筑沒有馬道,工人都是从脚手上爬上爬下,称为“猴爬杆”;也沒有防护設备,經信发生死亡或重伤事故。从1952年国营建筑业扩大之后,党非常重視工人安全生产,从1953年起就建立了技术安全专設机构,制訂了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广泛地向工人进行安全敎育,同时根据工程特点和季节变化采取不同安全措施施工现场都設置防护、保险和信号裝置,有效的保护工人生产中的安全,使工伤事故率逐年下降,如建工局系統1953年全年共发生工伤事故1622件,重伤30件,死亡3件,到1957年減少到570件,其中重伤13件,完全銷灭了死亡事故。解放前工人劳动时間不固定,資本家可以任意廷长工作吋間,实行所謂“星星制”(星星未落上工,星星出来下工),解放后在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計划初期,建筑工人即实行9小时大礼拜工作制度,1956年以后,又改为8小时小礼拜工作制,使工人們有更多的休息、学习和文化娛乐活动时間。
  在生活方面:建筑工人(包括建筑材料工人)在解放前过着啼飢号寒的生活,1952年后建筑工人参加了国营建筑企业,收入固定,生活有了确实保障,到1957年建筑工人平均工資达787元,較解放初提高了6倍以上。另外,从1953年起国家公布了劳动保护条例,工人的生、老、病、残、死都由国家負責。同时为了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专門为建筑工人开办了文化业余学校,各公司都建立了业余文工团,所有这一切大大丰富了工人业余文化生活。使建筑工人在政治上、經济上彻底翻了身,在物質生活和精神面貌起了根本性变化。

知识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本书主要介绍了天津的自然概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天津房屋建筑的历史概况和建筑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同时还涵盖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房屋建筑与管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房屋建筑任务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头两年,天津建筑业出现了全面持续大跃进的新局面。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天津市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包括道路与桥梁建设、给水事业、下水道工程、绿化天津、战胜洪水以及改造海河等。最后,文章还提到了天津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发展,包括解放前后天津电车事业的变化、公共汽车的巨大发展以及一般公用事业如路灯、渡口和殡葬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