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路线学大寨碱地定能过“长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经验汇编》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667
颗粒名称: 端正路线学大寨碱地定能过“长江”
分类号: F327.21
页数: 17
页码: 62-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宝坻县史各庄公社窦家桥大队在学大寨运动中,通过狠抓路线斗争和阶级斗争,提高了产量,创造了高产记录。
关键词: 宝坻县 农业学大寨运动 农业生产

内容

我们窦家桥大队共有一百一十七户,五百四十七口人。集体耕地一千一百二十二亩,地势低洼,土地盐碱。过去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形容窦家桥是:“春季白茫茫,秋季水汪汪,保种不保收,亩产半石粮。”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就是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亩产也只能闹个二百斤上下。一九六四年,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推动下,我们大队党支部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带领广大贫下中农同阶级敌人斗,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斗,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斗,同大自然斗,沿着农业学大寨的道路前进。一九六五年粮食亩产上了《纲要》。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我们新的党支部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不断深入发展,粮食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地增长。一九七一年过了“黄河”;一九七二年达到六百零六斤。今年,战胜去年和今春连续干旱、秋天又遇十几年没见过的沥涝、风灾、虫灾等严重自然灾害,夺取了亩产比去年递增二百多斤的好收成,达到八百二十斤,第一次跨过了“长江”。全年向国家交售余粮二十万斤,相当征购任务的八倍,超过了一九六四年全大队粮食的总产量。广大贫下中农深有感受地说:“端正路线学大寨,碱地定能过‘长江’。”
  总结经验,端正路线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批判了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大好形势下,一九七〇年,毛主席亲自批准召开的北方十四省农业学大寨会议,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昔阳能办到,你们难道不行吗?一年不行,两年不行,三年行不行?四年、五年总可以了吧!”正在这时,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新的党支部成立了,侯隽同志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新的党支部立即就把这个问题摆到支部会上来讨论。
  在讨论中,大家对照会议精神,联系我们大队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实际,也给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大队从一九六四年秋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那年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二百零六斤,经过一年艰苦奋战,一九六五年粮食亩产翻了一番,一跃上了《纲要》。可是为什么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〇年这五年时间,却一直停步不前,总是在四百斤打转转呢?这个问题一提出,马上在支部内部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有人说:“盐碱包上种庄稼,打四百斤就不少,再高还高哪去?咱公社哪庄不比咱庄地好,他们还没上《纲要》!”
  也有的说:“要再提高产量也可以,多打井,多种麦,扩大复种面积,一年一收变双收,可咱这穷家底,办不到。”
  这两种说法都认为上不去的原因是条件不允许。大多数同志认为,这种“唯条件论”和“生产到顶论”是主观、片面、形而上学的观点,它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因素在人不在物。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造出来。客观条件虽重要,但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条件总是可以变化的。同志们说:“大寨如果不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开山凿石修梯田,哪会有今天?沙石峪如果不是‘万里千担一亩田’,哪能在青石板上创高产?我们窦家桥如果不在盐碱地上闹革命,产量也上不了《纲要》。只要创造条件,盐碱地照样能过‘河’、过‘江’。问题就是我们没有狠抓路线斗争这个‘纲’,学大寨没有学在根本上。”许多同志列举大量事实,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一九六四年以前,产量为什么低?就是当时的领导班子不抓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资本主义泛滥,“小自由”成风,歪风邪气盛行。有的干部贪污盗窃,多吃多占。年年分光吃净,不留积累。多年来,村里没打一眼机井,没建一亩园田,没挖一条排水沟。所以,年年春旱秋涝,碱不拿苗,产量总在一、二百斤。不但不能给国家做出贡献,还要吃国家救济粮。
  一九六五年为什么能上《纲要》?就是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狠抓阶级斗争,使广大贫下中农提高了阶级觉悟,向资本主义势力展开了全面进攻,教育、挽救了犯错误的干部,调动了干部、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那时,在“四清”中诞生的党支部,带领群众学习大寨贫下中农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向大自然开战,向盐碱地进军。侯隽同志和青年们组成科学试验小组,为改造盐碱地向老贫农请教,翻阅技术资料,进行深翻改土,铺沙压碱,种植耐碱作物等各种试验。秋后,他们又要求在南洼一块重碱地上搞十六亩台田。过去,这块地只产二、三十斤瞎高粱、秕稗子,从来没种过玉米。青年们要在那里试种玉米。党支部和贫下中农大力支持,但是,阶级敌人煽动一些保守思想严重的人向青年们吹起了冷风,说什么:“刚吃两天饱饭,就这么穷折腾,这回下巴颏子省得游达了,挨饿的日子就算来了。”“南洼种玉米,自古没有过,那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呢!”阴风冷雨不仅没吹灭青年们的革命热情,反而更增长了他们的志气。他们说:“愚公能移山,大寨能治山,我们就不能治盐碱!我们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攀登前人没攀登过的山。”南洼离村六里多地,青年们每天天不亮就赶到地里,中午不回家,就在地里啃口凉饽饽,喝口渠里的咸水,晚上摸着黑才回来。经过十多天的紧张战斗,十六亩台田搞成了。第二年,这十六亩台田试验田,每亩收了五百多斤玉米。这下,大长了贫下中农和青年们的志气,大灭了阶级敌人的威风,也教育了有保守思想的人。一九六五年,条件并不十分好,当时只有十六亩台田和新平的百十亩低标准的小麦园田。由于没有机井,春天遇到了大旱,贫下中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靠担水点种,保住了全苗;玉米孕穗期又靠人挑水普浇了一遍;还在南洼挖了一条排水渠,搭起了田埂,防止了沥涝。这一年,粮食产量第一次跨上了《纲要》。也就在一九六五年秋后,又打了三眼机井,平整了二百亩园田,建了一百亩台田,为大上农业创造了初步的物质基础。这个胜利是狠抓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结果,是贫下中农艰苦奋斗的结果。
  一九六六年以后,条件有了很大变化,机井有了,台田、园田也多了,本应大幅度增产了吧?可是,一九六六年却从《纲要》上跌了下来,一九六七年虽又爬了上去,但却一直趴在《纲要》边上没发展。原因是由于受到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领导班子内部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非常尖锐,一部分人认为:粮食够吃够用了,不如抓点钱给社员多分点。他们不是以粮为纲,而是以钱为纲;不是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原则来进行分配,而是只顾个人的利益;不是为了支援农业办副业,而是为了赚钱。这个问题在领导班子里曾多次争论过,也对这些人进行过多次批评教育,但是,因为他们中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较深,尽管当时承认了错误,但一有机会还要出现反复。
  一九六七年秋后,麦苗长势喜人。为了搞好当时的冬灌,夺取夏季丰收,党支部书记曹学岩同志决定把米面加工厂的电机搬到地里去浇麦子,班子内部有人反对说:“停了加工厂浇地,不赚钱光花钱。”曹学岩同志批评了这种观点,还是坚持把电机抬到了地里。可是,刚浇了十四亩就下了一场小雨,有人又把电机搬回了加工厂,还说:“现在地湿,不浇麦子没关系。”结果三百多亩麦子没浇冻水,第二年返青时,死苗现象严重,麦收平均单产只有七十斤,农业生产受到很大损失。
  村北有二十亩试验田。青年们在这块试验田里创造了粮过“长江”、棉过百的高产纪录,还栽了二百多棵果树。但在一九六八年,领导班子里的一些人硬把园田毁了,果树刨了,安排了住宅基地,盖起了一排瓦房。贫下中农意见很大。就在这一年,大家提出打机井,可是班子里又有人借“影响社员分配”的幌子,不留积累,把收入全部分光吃净。
  我们新的党支部认真地回顾了公社化后,特别是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来,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历史的经验,当前的现实,使我们“一班人”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深刻认识到,发展农业生产,决不单单是生产上的问题,而首先是一场阶级斗争,是一个执行什么路线、走什么道路的大问题。,根本在路线,关键在领导。大寨的道路,就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道路。什么时候正确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就高,生产就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胜利前进;什么时候背离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就受到挫折,生产就遭到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必然要走弯路,甚至迷失方向。从而,使我们党支部成员分清了路线是非,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决心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带领社员群众大踏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掀起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新高潮。
  我们党支部提高思想认识后,又抓紧对社员群众进行思想和路线教育。通过召开社员大会、办学习班等方法,组织社员群众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学习毛主席有关教导和《农业学大寨》的社论,联系我们大队几年来农业学大寨的实际和思想实际,狠批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和农业学大寨的罪行,批判头脑中存在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骄傲自满等思想;同时,还组织四十多人到遵化县西铺、沙石峪大队参观、学习,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方向,分清了路线是非,振奋了革命精神,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广大社员群众情绪高昂,决心学习大寨贫下中农的彻底革命精神,大干一场,努力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迈开大步向前进。
  扫清障碍,艰苦奋斗
  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掀起了高潮。在党支部领导下,广大贫下中农决心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重新安排窦家桥的大地,提出了“一年过‘河’,三年过‘江’”的口号,订出了农业学大寨的规划和措施。一九七一年秋,按计划要在村西南瓦碴子地上建园田。瓦碴子地共有七十五亩,被两条大沟、两条大土岗、两个大碱坑分割成了若干块。整个地势是中间高、四面洼,高低相差一人多。由于土地高低不平,虽然土质不错,但亩产只有四百斤。瓦碴子地怎么平?一场论战又开始了。有人提议分三段平,搞成平原梯田,说这样省工。但多数人不同意这种平法,说我们不能只在祖宗地上修修补补凑凑合合维持现状,应该拿出大寨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彻底改变瓦碴子地的面貌,搞大平整,平出七十五亩的水平园田。党支部支持了这个意见。于是,在瓦碴子地上,一场平整土地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社员们每天坚持四上工,镐刨、锨挖、筐抬、土篮挑。许多男民兵光着膀子干。老支委张福桐,五十八岁了,总和小伙子们一起比着干。党支委张国银、张宝山(原民兵排长)领着民兵连夜突击,摸着黑挖土。
  由于工程大,需要动土八千多方,又加工具不足,只有六辆手推车,大部分是靠肩担土。砖头、瓦碴遍地都是,挖一小片土就得拣一堆,所以,干了三天,才平了三亩地。这时,一些人又产生了畏难情绪,说什么:“这么大的工程,全靠人工,哪辈子平完?把好土都埋到了下边,还长庄稼?快拉倒!”一些过路人也为我们发愁,说今年不易干完。面对这些问题,党支部又组织社员群众反复学习大寨人三战狼窝掌的先进事迹,批判懦夫懒汉世界观。通过学习批判,使社员群众提高了思想觉悟,激发了革命干劲。贫下中农说:大寨三战狼窝掌,夺取了胜利;我们刚干三天就要泄气,革命哪有那么容易?不费力气建不成大寨田,不愿吃苦创不了高产,要干就要干到底。可是,工具的问题不解决,确实也完不成这么多的土方任务。有人提议:“跟县里要推土机,推!”党支部副书记曹学岩同志立即反对,说:“我们要自己动手解决困难,不伸手等待外援。全国都在学大寨,年年要平地,队队要平地,都靠国家的推土机怎么行?”在支部会上,同志们说:“工具不足的困难一定要解决,但只有靠自力更生来解决,只有依靠群众来解决。”统一了“一班人”的思想后,我们号召社员买手推车,党支部书记侯隽同志第一个带头买了手推车,曹学岩同志也跟着买了一辆。支委们走在前头,党员、团员立即行动,贫下中农也积极响应。很多社员把准备盖新房、买自行车、买缝纫机和结婚用的钱拿出一部分,先买了手推车;有的怕误了用,主动把自行车轱辘卸下来当了手推车轱辘。这样,一下子就添了五十多辆手推车。
  在战斗中,干部、党员、团员带头苦干实干,打先锋,抢困难。那里活重那里有干部,那里艰苦那里有党员。党支部副书记曹学岩同志,身患肺病,但一直带病坚持和社员一起劳动。副书记司福玉,家里经常没人做饭,他就每天夜里把饭做好,坚持四上工,早上中午总是干活回来吃点凉饭就又走了,一干一天。干部们说:“打铁先得本身硬,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群众说我们干部是没吃过整顿饭,没睡过囫囵觉。干部能下水,群众敢擒龙。干部带头大干,是号召群众大干的无声命令。广大社员群众早晨四点就起床来到工地,有的中午都不休息,一直干到天黑。他们装满了小车,计着时间赛跑。社员们豪迈地说:“工程大,没有我们改天换地的决心大,瓦碴子硬,没有我们贫下中农的骨头硬。”就这样,经过四十天的艰苦奋斗,几千方土的任务完成了,把这七十五亩瓦碴地搞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园田。使上《纲要》的土地变成了过“长江”的高产田,平均亩产一千二百多斤。这一仗打得好,鼓舞了干部和群众的斗志,增强了人们的信心。群众深有感触地说:“有了大寨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么大的工程都搞完了,哪块地还搂不平!”
  这块地的平整,使我们干部看到了群众中蕴藏着的极大社会主义积极性,深刻认识了“群众是眞正的英雄”这一伟大真理。要大干,就必须充分发动群众;要大干,就要艰苦奋斗。不依靠群众不行,不相信群众不行。舒舒服服学不了大寨,轻轻松松变不了面貌。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学大寨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只有把领导班子建设成革命化的,有战斗力的,才能抓好两条道路的斗争,引导社员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了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我们在上级党委的同意下,把一个不走正道走邪路、在群众中影响很坏的支委清除出领导班子,使我们的班子纯洁了。在我们班子内部,还不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经常召开群众座谈会,征求意见,进行开门整风。这样,增强了班子的团结,提高了班子的战斗力。
  从此,我们大队党支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又接着在南洼搞了一百六十亩条田,开挖了四条排水渠,动土二千多方。又新打机井五眼,使水浇地面积达到六百亩。扫清障碍学大寨,艰苦奋斗出成果。一九七一年,我们粮食产量过了“黄河”,达到五百零四斤。一九七二年,我们遇到了罕见的大旱,三百多天没下透雨,但由于有了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战胜了灾害,获得了丰收,实现了我们的口号:“大旱之年不减产,丰收靠人不靠天。”
  反骄破满,继续前进
  大旱之年增产一百斤,这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这个丰收给人们带来了胜利的喜悦,带来了勇气和希望。但是,也有少数人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还在秋收时,有个支委看到窦家桥庄稼长得比周围庄的庄稼都好,两手把腰一插,说:“哈哈,看咱们窦家桥这庄稼,漆青碧绿,这不是很可以骄傲了吗?”针鼻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支部中有这种思想情绪,也必然要影响一部分群众。看到有些兄弟单位来参观访问,就有人说:“就数咱窦家桥庄稼长得好了,要不怎么上咱这里参观呢?”党支部觉得骄傲自满是继续革命的大敌,反骄破满搞不好,一九七三年增产就难保。于是这年秋后,党支部进行批林整风,反骄破满。我们提出两个问题让大家讨论:一个是丰收怎样得来的?一个是窦家桥还有没有差距?同志们回顾了大旱之年大增产的斗争过程,总结了经验,摆出了成绩,也找出了思想和工作上的差距。同志们说:我们的丰收是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向大寨学习,向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学习,广大贫下中农艰苦奋斗夺来的。我们的胜利,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胜利,是大寨精神的成果,是贫下中农艰苦奋斗和各行各业兄弟单位大力支援的结果。我们不能把成绩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我们的产量提高了,也只是和我们自己比。如与大寨比,我们差得很远,与咱县的大口巷等兄弟大队比,我们也落后了,与发展着的革命形势对我们的要求比,相差就更远了。我们决不能自满自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那个讲“很可以骄傲了”的同志,主动检查了自己思想有片面性,认识到骄傲自满,满足现状,是思想上缺乏继续革命的表现。大家说:大寨贫下中农心里装着大地球,朝着共产主义大目标走,一年一个新套套,一年一个新胜利,连续十年夺高产,继续革命不停步。而我们眼光浅,心胸窄,只看眼前一点,脚下一片,看不见中国革命、世界革命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刚有点进步就自满。这一比,可就见了高低,找出了我们的差距。
  为了在学大寨路上不停步,进一步反骄破满,我们在全村发动群众进行大总结。通过总结经验,提高了认识,找到了差距,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在大总结过程中,我们几次组织社员群众去各兄弟队参观学习。去大口巷参观,不仅干部去,青年去,而且连行动不便的老大爷、老大娘也坐着拖车去学习。大部分干部一年曾去参观过四、五次。人们说:“人家亩产九百多斤,小麦一季上了《纲要》,咱们才六百斤,麦子刚到二百斤,有什么骄傲的?”“我们要干窦家桥活,想天下事,身在农村干革命,志在世界一片红,不能满足,不能停步。”我们提出了“学大寨,奋战一年过‘长江’”的口号,并且制订了增产措施,继续打机井增水源,狠抓积肥、造肥,扩大复种面积,大搞两杂化,实现优种化。
  今年春天,遇到持续两年的干旱,夏季又阴雨连绵,旱、涝、虫等自然灾害贯全年,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困难,也使我们受到了锻炼和考验。
  夏收时,连天阴雨,麦子不得收,粮食不得晒,肥也不得送,复种面积又比往年扩大了,劳力也显得更紧张了。面对困难,我们只有一个字“干”!困难越大越要大干!白天组织人力抢收、抢种。晚上组织民兵突击脱粒、打压。下雨天,冒雨领着社员移栽、补苗。每天劳动十五、六个小时,最紧张的几天,不少干部、社员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这样,终于夺得了三夏的胜利。麦子产量超过四百斤,比一九七二年增长一倍,收麦二十四万多斤。复种六百亩,其中移栽高粱、玉米一百亩。大田作物普遍进行了锄草灭荒。
  到了秋天,庄稼丰收在望,人们估产时都认为八百斤没问题。大丰收的景象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革命斗志,但是,也有一些人又盲目乐观起来,认为,这回碱地总算要过“江”了,只要保住八百斤,就够别人追两、三年的。
  正在这时,十大胜利闭幕的消息公布了,广大干部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党支部立即组织群众认真学习十大的重要文献。侯隽同志是出席十大的代表,她开会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群众传达十大精神。她通过各种会议向大家讲述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幸福情景,介绍学习十大文件的收获和体会。激动的心情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贫下中农说:我们的代表到毛主席身边去商讨党的大事、国家大事,这是对咱贫下中农的关怀和鼓舞,是咱们大家的光荣。咱决不辜负毛主席、党中央的希望,要以实际行动作出响亮的回答来!有的建议:今年秋收要抓紧,精打细收,颗粒归仓,使亩产过“江”更有保障。有的建议:提前做好种麦准备。有的检查自己骄傲自满、盲目乐观情绪。在党支部领导下,党、团员和各个群众组织的骨干,在学习班里带动群众反复学习十大文件,并以十大文件为行动准则,狠抓贯彻落实。在十大精神的鼓舞下,党支部、革委会除了注意发挥老干部的作用外,还特别注意提拔了青年和妇女干部,使党支部和各个群众组织的领导班子更加朝气蓬勃。在十大精神的鼓舞下,广大干部、群众争分夺秒大战“三秋”,快收、快打、快送、快翻、快种,又夺得了三秋战斗的胜利。全年粮食亩产八百二十斤,一跃过了“长江”,并扩种冬小麦一百亩,而且比任何一年都种得细,种得好。
  周恩来同志在十大政治报告中指示我们:“在当前国内外大好形势下,把我们中国的事情办好,十分重要。”我们在学习中,就如何“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认为我们虽然粮食过了“江”,但距离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还远远赶不上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各级领导都在关心我们,各个兄弟单位都在支持我们,我们应高标准要求自己。我们又进行了一年一度的大总结。干部群众认真总结了几年来,特别是今年大上农业的经验,也找出了不少差距。比如:我们这个领导班子,虽然是老、中、青三结合的,是团结的,也有朝气,但思想革命化的程度不够高,斗争性不太强;在落实农村经济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男女同工同酬和劳动管理政策落实得不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在生产上,现在我们还没有一块象大寨那样的海绵地,园田的水平还不高,多种经营搞得也不太好,重粮轻棉,致使棉花产量还很低,猪只发展也不快;在经济上,几年来,我们搞基本建设比较多,但收入少,现在还有外债。总之,我们还有较多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深入学习十大文件,充分发动群众讨论,制定了一九七四年到一九八〇年的农业发展规划。立足长远,狠抓当前。我们争取明年粮食闯过千斤,棉花上《纲要》,养猪达一人一头,把其它各业也都相应地搞上去。我们要进一步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反复学习十大文件,深入开展批林整风,抓好上层建筑的斗批改,狠抓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教育,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积极性。在搞好路线教育的基础上,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园田水平,扩大复种面积。现在家里正平整地面,计划将一百四十亩只种一季的土地,建成种双季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为明年大上农业创造条件。
  形势在发展,革命在前进。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十大精神为动力,以已得的成绩为新的起点,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用更大的革命干劲,迎接更大的胜利,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知识出处

天津市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经验汇编

《天津市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经验汇编》

本书记述了天津市农业学大寨运动,总结了坚持基本路线、科学种田、重视水利建设、实行科学分工等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侯隽
相关人物
曹学岩
相关人物
张福桐
相关人物
张国银
相关人物
司福玉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
林彪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宝坻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