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路上有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津門小集》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637
颗粒名称: 津沽路上有感
分类号: I267
页数: 8
页码: 67-74
摘要: 《津沽路上有感》是当代孙犁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七日所著作的一篇散文。
关键词: 散文 作品 现代

内容

从去年入冬以来,当我每次在灰堆下了公共汽車,走向白塘口乡,在那有十五华里的公路上,是當常想到一些事情的。
  天津郊区的农村,和我多年曾經居住过的家乡的农村,以及后来参加革命所走过的一些农村,在風俗景象上有很多不同。在这里的农村,临近这样大的一个城市,无疑的,农民的生活是和都市紧紧联系着。
  都市曾經給过它哪些东西,或是它曾經以及将要給都市些什么?有一天,我想起了这个問題。这是一个历史問題。
  这时正是淸晨,树木和蘆葦上飄落着霜冻,傍临公路的一条小河,还沒有結冰,有一个穿长破防水皮靴的打魚人,沿着河岸拉着长长的网繩。冬季,田野里空曠无人。
  我回忆了一下天津这个城市,和它这一带濱海的郊区,从晚淸以来經历的很长的一段苦难疮痍的历史。
  据邓之誠“骨董瑣記全編”所引无名氏“津門聞見录”,有这些关于津沽的記載:
  咸丰十年,英兵自京师退出。在天津勾留逾年,至同治元年四月始撤兵。仍留大沽炮台英兵千人。
  英夷将天津街道民房庄村庙宇,全行写画而去。
  英人在津逢子午时,放冲天炮一枚。
   天津道孙治,奉上宪文出示津民,言捻匪扰乱东省。
  二十六日,法兵千名往北塘。
  四月初旬。夷人将东南城角拆开一孔,言出入方便,闔城官員不能禁止。
  十七日,英兵因大雨連綿,从海光寺移营城內,城內城隍庙天后宮等处神像皆撤,又拆城磚垫治道路,本地官无敢言者。
  英国商人在天津开設怡和洋行,由津派伙計赴湖州买絲,船載洋銀六万余元。
  二十四日,学院楊由津起程,夷人将轎攔住,用玻璃将脸照画而去。
  八月間,捻子分十三股窜至山东沿海,有至烟台者,花旗夷目三人往見之……言語齟齬,立杀夷目二,其一割耳放回。
  同治元年正月初一日夜間,兴隆街火燒数十家,二十五日洋貨街大火燒百余家,二月二十一日,火燒鍋店街三十余丈,三月十七日,鍋店街复火燒至估衣街、北閣、竹竿巷、針市街、茶店街口,連綿数里之广,无一得免者。
  二十六日未刻,自天津北望,塵土蔽天,大風忽至,昼晦,城外尤甚,行人死者甚多,船只伤毁,不計其数。历一昼夜,至天明,風始稍杀。次午,風又大作,接連三日不息,唯不如第一日之烈耳。一人携銀自卫回家,为風所仆,死于道旁溝中,土掩其身,仅露辮梢而已。又有五七人,在咸水沽洼中牧羊百余头,生者二人,其余人羊俱杳,宜兴埠洼中温姓,雇工于麦地除碱土,二十余人尽死,軍粮城死十人,此皆耳聞目見,其余更不可知。
  五月之初,疫自奉天至大沽于家堡流行,天津以二十五日至六月初六日,二十日間,为最甚,至六月三四日稍息,后聞此疫遍于天下。
  以上是一个市民的記載,是他在一时一地的見聞。这当然是零星的历史材料,我又只是摘录了其中一小部分,文字也幷未作修正,我想这都是沒有妨碍的。因为在今天,每一个讀者,从这一段簡单的記述里,至少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在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以后,我們的民族国家,曾經陷入怎样深的灾难之中,而当时的統治者在帝国主义势力面前,又表現了怎样卑辱屈膝的状态!在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农民群众,如文中所提到的捻軍,曾經怎样自发的起来英勇反抗。就是大火燒街,大風死人,疫癘流行,难道只是說明几种天灾,而不是說明当时的人民,特別是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連起碼的生活保障也沒有了嗎!我們不再引述此后蔣介石反动統治时期,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时期,津郊一带人民所經历的苦难,那苦难是更为深重了的,然而人民的反抗斗爭,也是更为坚强更为有組織了的。
  只是想到这些,我就深切的感到我所凭以前进的津沽公路本质的变化,彻底理解今天城市和乡村——互助相关的意义了。
  在公路上,从南郊和东郊来的大車,有的整齐的裝載着嫩綠的白菜,那是供給市民食用的;有的裝載像山头一样高的金黃的稻草,那是供給造紙工厂的。这些大車連綿不断,那些駕車的騾馬,多么肥壮!从城市开往乡村,有运化学肥料的載重汽車,有运新式农具的載重汽車,有赶赴乡下为农民演戏的演員、电影放映队,有送书报的騎自行車的人,有送儿童玩具的担販。
  公路的表面,新近又鋪上一层爐灰,我們的公路是要越修越远的,我們的桥梁是要越修越寬的。自行車、馬車、汽車在公路上連接的竞賽的奔馳而过,我的关于历史的回忆,也就被种种伟大的現实景象所代替了。
  我走进了乡村,乡村正在进行紧张的、愉快的、千家万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强烈的、火热的社会主义激情,崇高的建設祖国的积极性,在乡村的胸怀里燃燒起来了。这些日子,无論在城市,无論在乡村,都是門貼大喜字,爆竹响連天。无論是靑年壮年,男人女人,都用一种舞蹈的姿势,在街头走过。在田野里,那些地界、桑塾,那些看場的小屋,粗浅的土井,一切小农經济的象征,都好像在那里自甘沒落的后退着,因为它們知道,就要有更平坦連綿的耕地,更大的水利兴修,更有組織、規模更大的劳动場面在天津的郊区出現了。
  但是,当我黃昏走回城市,在路上还是想:在街道上、家庭中,我們还有很多經历丰富的父老,在这些无比欢乐的日子里,我們还是应該多請那些年老的祖父、祖母、老姑母、老外婆,給我們講些过去的故事,应該以他們为中心,召开一些小型的談心会。
  他們会用更生动的記忆,来提醒我們:在伟大的毛主席和共产党領导之下,我們得以过現在这样幸福的生活,国家得以在国际上这样坚强有力地站立起来,是走过了多么长远崎嶇的路,經历了多少前仆后繼,奋不顾身的斗爭。使我們的年靑一代想想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时期的鍋店街,枯衣街,天后宮,再看看今天社会主义时期的这些街道呈現的繁荣,以此类推,更知道爱护我們的国家,更爱护我們的党,更坚强有力的更积极奋勇的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前进吧!

知识出处

津門小集

《津門小集》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津门小集》留下了孙犁初踏文学新路的足迹履痕。他试图走近并进入城市工人生活,他是十分认真的,那热诚和努力叫人感动。他出身农村,已有的文学声名植根于农村。《津门小集》写天津棉纺工人区和津郊农村的作品,对天津人民新的美的努力所作的颂歌。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白塘口乡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